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根据畲族民间医药走访及临床治疗体会,通过挖掘、归纳、整理,初步总结出畲医捉筋疗法在治疗常见急症中的优势病种有落枕、急性腰扭伤、风寒头痛、寒湿腹泻等.操作步骤分理筋、捉筋、解筋3步.首先以综合手法理筋,找出阳性反应点;捉筋是关键步骤、技术核心,以拇指、食指、中指抓取阳性反应点,上提、绷紧、放松,以局部皮肤潮红出痧为目的 ...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接受治疗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予以抗感染、消肿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内服乳痈汤、外用消痈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肿痛消除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分别为(3.21±1.24)d、(4.34±1.08)d、(4.01±1.24)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4.53±1.12)d、(7.02±1.46)d、(6.96±1.28)d,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疗效显著,可缩短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正常时间。  相似文献   

3.
该文回顾了近10年来关于中医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初期的治疗方式及效果,治疗方式以中药内服、外敷及针刺、推拿、按摩手法排乳等为主,中医综合治疗疗效确切,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值得推广。其研究以临床观察为主,治疗方式多种多样,难以规范统一,且样本量小,以观察某种治疗方法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初期的临床疗效为主,注重治疗期间母体症状情况及病程长短,缺乏用药安全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陶瑾 《四川中医》2015,(2):136-137
目的:观察清乳消痈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清乳消痈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及哺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正常通乳率分别为100.0%、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肿痛缓解时间、肿块吸收消散时间、全身症状缓解时间及通乳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乳消痈汤联合针刺疗法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临床疗效高,可作哺乳期乳腺炎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徐亚男  刘迎龙  于源源 《光明中医》2023,(20):3896-3899
哺乳期乳腺炎是哺乳期女性乳房部位的急性化脓性疾病。近年该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社会上越来越提倡母乳喂养,因此迫切需要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目前,此病的西医主要采用口服抗生素、手术治疗。中医药治疗此病方法多样,如中药口服、外敷,推拿疗法,针灸疗法等。笔者就哺乳期乳腺炎的中西医治疗现状做一综述,对哺乳期乳腺炎的中西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展望未来研究及临床治疗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高水波  吴鸿  高承舜 《中国针灸》2012,32(9):833-834
目的:观察国术点穴疗法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均给予国术点穴疗法治疗.首先采用提弹法,“太极”穴和“血盆”穴各提弹1次,力度随患者体质不同稍有差异;然后配合白酒火浴法治疗.每天1次.结果:15例患者全部治愈,治愈率100.0%.治疗时间最短1天,最长5天,平均2.5天.结论:国术点穴疗法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发生在非妊娠期、非哺乳期的一系列慢性乳腺炎症性疾病。中医认为,非哺乳期乳腺炎属于“乳痈”范畴。而单纯地运用中医或者西医治疗都有其局限性,所以中西结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成为现代治疗的一种新趋势。本文将近几年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中西医病因、诊断和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中药四黄散箍围疗法外治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人,对照组予以抗菌素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四黄散箍围患处,每日2次,治疗周期为5 d。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有效率、肿块大小、血液感染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值(NEUT%)、C-反应蛋白(CRP)]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82.6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症状评分观察组(5.43±5.81)明显低于对照组(8.48±5.3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WBC(9.39±1.91)、NEUT%(69.13±6.76)、CRP(9.48±3.10)水平低于对照组WBC(10.57±1.04)、NEUT%(75.13±5.28)、CRP(15.74±2.99)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四黄散箍围疗法可促进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临床症状的改善、肿块吸收及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9.
曹顺金  张自强 《光明中医》2014,29(12):2583-2584
目的 提高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治愈率.方法 对50例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行消痈汤内服加芒硝外用治疗.结果 治疗1周痊愈28例,好转20例,有效率96.0%.结论 消痈汤内服加芒硝外用能有效治疗急性哺乳期乳腺炎。  相似文献   

10.
中药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15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综合物理治疗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病初期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5~12月收治的155例发病1~2天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49例采用综合物理治疗联合中药(夏枯草口服液内服及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西药组106例采用综合物理治疗联合抗生素治疗,连续治疗2~3天。结果:中药组有效率87.8%,西药组有效率93.4%,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白细胞数降到了(6.7±1.5)×109/L,西药组为(6.4±0.6)×109/L,均低于治疗前(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病初期使用中药联合综合物理治疗可以得到与抗生素相近的疗效,是良好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12.
倪小凤  周欢  周文文  蔡玉娟 《新中医》2024,56(11):80-84
目的:观察通乳消痈方联合中医手法排乳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 字表法将138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分为中药组、排乳组、联合组各46例。中药组给予通乳消痈方治疗,排 乳组给予中医手法排乳治疗,联合组给予通乳消痈方联合中医手法排乳治疗,3组各治疗5 d。比较3组治疗前 后临床症状评分、炎症指标水平;比较3组临床疗效、通乳时间、临床症状消除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不 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7.83%,高于中药组82.61%、排乳组86.96%(P<0.05);联合组通乳 时间、临床症状消除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较中药组、排乳组缩短(P<0.05),中药组、排乳组总有效 率、通乳时间、临床症状消除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临 床症状评分、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6 (IL-6)、C-反应蛋白(CRP)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联合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及各炎症指标低于中药组、排乳组(P<0.05);中药组、排乳组临床症 状评分及各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结论:通乳消痈方联合中医手法排乳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效果良好,能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中医内外综合疗法治疗产褥期乳痈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运用中医内外综合疗法治疗产褥期乳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产褥期乳痈初起未形成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内服自拟乳痈消汤配合外敷、局部按摩手法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静脉给药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83.3%,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内外综合疗法治疗产褥期乳痈初起未成脓患者,见效快、复发少、对控制乳腺脓肿发生起着积极作用,收到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治疗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的内服中药方药间的关联规则和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2009年1月至2019年2月发表的中医内服方治疗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的文章,共收集内服中药方65个,应用Excel 2011数据软件,录入各药方的组成药物。对方剂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关联规则计算。结果:65个内服方中,使用频次最多的14种药物依次为蒲公英、柴胡、甘草、王不留行等;功效分类使用频率前6位的依次为清热解毒、疏肝散结、通经下乳、清热化痰、活血调经、凉血消痈;支持度>20%,置信度>60%的高频药对分别为柴胡和蒲公英、蒲公英和金银花、路路通和王不留行、柴胡和金银花、金银花和连翘、瓜蒌和青皮。结论:治疗本病的内服方中药药性以寒凉为主,药味以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胃为主,药物功效以清热解毒、疏肝散结、通经下乳为主,体现了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疏肝清热、通经下乳的临床治疗原则。数据挖掘从宏观层次上探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配伍特点,对临床辨证论治组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及护理手段。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4例急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采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外加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积极的治疗以及优质的护理,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1.3%,观察组的有效率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有效的消除疾病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药配合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中药组43例用中药内服外用配合理疗西药组用西药配合理疗治疗。结果:中药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3.7%和93.0%,西药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1.1%和68.4%,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配合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乔娜丽 《新中医》2020,52(5):68-70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四联疗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胰腺炎肝胆湿热证与胃肠实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胰腺炎肝胆湿热证和胃肠实热证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中医辨证四联治疗联合常规西药进行治疗,治疗时间均为14 d。评定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血淀粉酶(AMS)、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恢复时间。评价2组CT严重指数(MCTSI)、腹腔内压力评分(IAP)。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77.5%(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AMS恢复时间、CRP恢复时间、WBC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MCTSI评分、IA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CTSI评分、IAP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MCTSI评分、IAP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四联疗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胰腺炎肝胆湿热证与胃肠实热证,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论治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急性胰腺炎( acute pancreatiti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80例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在监护情况下给予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调节酸碱平衡;抑制胃酸、胰酶分泌,抗感染,解痉止痛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辨证论治,1剂/d,水煎取汁分2~3次口服或鼻饲.2组均以7d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率观察组55.00%,对照组42.50% (P <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2.50%,对照组77.50%(P<0.05).腹胀、腹痛、发热、大便不通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组分别为(3.08 ±1.83),(2.33±1.22),(2.54±1.67),(1.18±0.42)d,对照组分别为(5.14±1.78),(4.57±1.30),(6.93±1.88),(3.22±0.85)d,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C反应蛋白( CRP)、血淀粉酶、血脂肪酶复常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分别为(6.11±1.53),(4.48±1.86),(4.64±1.64),(8.53±2.42)d,对照组分别为(9.56±2.68),(8.63±1.98),(7.05±1.84),(13.48±3.67)d,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辨证论治联合西药常规治疗AP临床疗效显著,腹胀、腹痛、发热、大便不通等临床症状消失快,CRP、血淀粉酶、血脂肪酶复常时间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急性期(痰瘀壅肺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血浆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_la(6-Keto-PGF_l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包括控制性氧疗、抗感染、祛痰、平喘、抗心衰等综合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小陷胸汤、三子养亲汤合血腑逐瘀汤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测量治疗前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和肺动脉压(mPAP);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ET-1,TXB2,6-Keto-PGF_la;每周记录治疗后主要症状及体征积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1.11%,优于对照组的75.56%(P<0.05);治疗后观察组mPAP和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和红细胞沉降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ET-1和TXB2低于对照组,6-Keto-PGF_la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治疗后1,2,3,4周主要症状和体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CPHD急性期患者能减轻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肺的通气功能,改善血液高凝、高黏滞状态,改善肺循环淤血,降低肺动压,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