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sis obliterans,ASO)是动脉血管临床最常见的疾病,由于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受供组织发生营养障碍,甚者发生坏疽,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存质量。动脉硬化的临床防治经过近50年的努力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提高这一顽疾的诊疗水平,特组织国内部分专家进行笔谈。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内容包括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西医治疗措施,中西医结合药物降糖、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等方面作用预防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发生,中西医结合药物延缓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进展,中西医结合药物预防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血运重建术后再狭窄发生等.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周围血管疾病: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的血管腔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多发生在髂、股及胭动脉,但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步增高,动脉硬化闭塞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发生膝下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患者亦逐步增多。对于膝上动脉硬化闭塞的患者,如果合并膝下动脉狭窄及闭塞,由于远端流出道不通畅,因此即使行膝上动脉的重建手术,其近、远期效果及通畅率仍不理想。膝下动脉内径细,如果行血管旁路手术,其吻合难度较大,即使利用隐静脉作为移植物,其远期通畅率仍不理想。因此许多医师对于膝下动脉闭塞的患者往往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动脉硬化的病变呈两种趋势,即由动脉壁弹性破坏形成动脉瘤以及由动脉壁增厚,内膜粥样斑块和钙化引起的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就临床所见,后者多于前者。周围动脉困硬化引起的狭窄和闭塞称为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常发生于腹主动脉以下的大中型动脉。病  相似文献   

5.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多发生在髂、股及动脉,但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步增高,动脉硬化闭塞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发生膝下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患者亦逐步增多。对于膝上动脉硬化闭塞的患者,如果合并膝下动脉狭窄及闭塞,由于远端流出道不通畅,因此即使行膝上动脉的重建手术,其近、远期效果及通畅率仍不理想。膝下动脉内径细,如果行血管旁路手术,其吻合难度较大,即使利用隐静脉作为移植物,其远期通畅率仍不理想,因此许多医师对于膝下动脉闭塞的患者往往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随着血管腔内技术和材料的不断进步,通过血管腔内的方法治疗髂、股动脉的狭窄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介入技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膝下动脉长段闭塞的再通成功率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08年11月间,介入技术治疗98例(113条动脉)膝下动脉长段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8条动脉(72例,78%)介入治疗获得成功。胫前、胫后动脉及腓动脉开通率分别为68%、74%与83%。4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CTA显示33例(69%)发生再狭窄,15例(31%)发生再闭塞。结论介入技术可以再通膝下动脉长段闭塞,并能取得较好的近期效果,但长期随访显示仍存在很高的术后再狭窄率和再闭塞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从2003年12月至2008年5月,106 条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患肢进行了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动脉闭塞的平均长度为10.8(4.5耀28)cm,其中21 条肢体为生活方式受限性间歇性跛行,85 条肢体为威胁肢体生存的严重性缺血.分析评价的主要参数为并发症的发生和防治措施.结果 有5 条患肢穿刺部位皮下出现轻度淤血,未发生动脉栓塞;有7 条患肢发生动脉穿孔(6豫),但未引起严重的临床后果;有1 例因影响动脉重要分支而致截肢;有3 条患肢发生再管化通道急性闭塞,其中1 例SIA 后导致动脉旁路吻合口下移.结论 SIA 手术可发生动脉穿孔、影响动脉主要分支、再通血管急性闭塞和栓塞等并发症,但这些并发症绝大部分可进行防治,很少引起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8.
目前 ,下肢动脉闭塞症 (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及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 )疗效仍不理想 ,我们采用改良分期动静脉转流术治疗 ,并对手术方法进行改进 ,治疗 10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0例 ,男 9例 ,女 1例 ;年龄 4 0~ 5 2岁 ,平均 4 2岁。其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5例、动脉硬化闭塞症 2例、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 3例。足背动脉搏动均减弱或消失。患侧下肢足趾均剧烈疼痛 ,足趾及足背溃破 ,其中已截趾者 4例。均做血管造影确定闭塞部位 ,其中股浅动脉闭塞 2例 ,股浅及月国动脉闭塞 5例 ,股浅及胫前、胫后动…  相似文献   

9.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是大、中动脉的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是细胞、纤维基质、脂质和组织碎片的异常沉积,在动脉内膜或中层发生增生过程中复杂的病理变化。在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病变中比较常见。经典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内膜剥脱术、旁路转流术和球囊扩张支架成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一侧髂动脉闭塞合并下肢动脉长段闭塞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于一侧髂动脉同时合并下肢动脉长段闭塞的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间歇跛行距离小于50m或有静息痛者采用髂动脉支架或联合血管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32例.结果 行髂动脉病变段球囊扩张及内置支架术29例36枚支架,3例髂动脉介入治疗失败,行股浅动脉病变段支架置入3例,行股-腘动脉膝上血管旁路术13例,行膝下血管旁路术2例,3例髂动脉支架治疗失败者2例行股-股动脉耻骨上旁路术,1例放弃治疗.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均取得成功.随访3~36个月,3例患者因肿瘤或急性心肌梗塞死亡,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消失.1例股浅动脉支架1个月后闭塞,后因肢体严重缺血截肢.3例股-腘旁路血管闭塞,1例接受取栓手术好转,1例截肢,1例无静息痛间歇跛行距离大于50m应用药物治疗.结论 支架置入或联合血管旁路术是治疗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累及髂股动脉、股腘动脉和膝下动脉,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腔内治疗,由于三段动脉解剖的差异,其腔内治疗原则和效果是不同的.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的腔内治疗的通畅率不低于外科手术,已成为首选方式;股腘动脉硬化闭塞因其发病率高,腔内治疗的通畅率不能令人满意,已成为研究热点;膝下动脉闭塞的腔内治疗仍处在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12.
总结1994年至1996年,11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应用解剖外旁路移植术进行治疗的体会如下。临床资料 11例中男10例,女1例。年龄58~84岁,平均66.8岁。全部经血管扫描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侧髂动脉闭塞6例、狭窄2例,腹主动脉末端闭塞2例,左侧髂总动脉及右侧股总动脉闭塞1例。病人主要临床表现有严重的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及组织溃疡、坏疽。5例旁路移植手术前行血管造影,结果与血管扫描基本相符。另外6例仅根据血管扫描的结果行血管旁路移植手术。全组行股-股旁路移植术6例,腋-双股旁路移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从2003年12月至2008年5月,106条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患肢进行了SIA治疗,动脉闭塞长度4.5~28.0 cm,平均10.8 cm,其中21条肢体为生活方式受限性间歇性跛行,85条肢体为威胁肢体生存的严重性缺血.分析评价的主要参数为并发症的发生和防治措施.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所有SIA再管化过程均在DSA设定的路径下进行;每完成一个操作,向导管内注入少量的造影剂以确定导管的位置;长段动脉闭塞选择相对较长、合适的球囊导管进行扩张;抗凝治疗持续3~5 d,然后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结果 有5条患肢穿刺部位皮下出现轻度淤血,未发生动脉柃塞;有7条患肢发生动脉穿孔(6%),但未引起严重的临床后果;有1例因影响动脉重要分支而致截肢;有3条患肢发生再管化通道急性闭塞,其中1例SIA后导致动脉旁路吻合口下移.结论 SIA手术可发生动脉穿孔、影响动脉主要分支、再通血管急性闭塞和栓塞等并发症,但绝大部分町防治,很少引起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病情严重者可并发肢端坏疽而截肢致残,因此在发生紧急缺血临床表现时,必需及时作动脉搭桥转流术,重建血液循环以保全患肢。糖尿病是本症的高危因素之一,并且有其特殊动脉硬化闭塞的病理模式,即病变多广泛地累及小腿部动脉主干,而有些足部  相似文献   

15.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的临床问题,以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和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为最多见,部分病例晚期可出现下肢严重缺血(criticallimbs ischemia,CLI)。CLI是指客观证明存在动脉闭塞诱发的慢性缺血性静息痛、溃疡或坏疽,此类病人治疗困难、致残率高,是世界性的研究课题。按动脉影像学检查,CLI可分为节段性闭塞和广泛性闭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膝下动脉通畅性对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患者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术后一期通畅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120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患者(共132条肢体)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血管造影检查显示的通畅膝下动脉数目将患者分为A组(通畅膝下动脉≥2条,34例患者,40条肢体)和B组(通畅膝下动脉≤1条,86例患者,92条肢体),并将术后1年一期通畅率较低的B组根据术后血管造影检查显示的通畅膝下动脉增加情况分为b1组(增加通畅膝下动脉,66条肢体)和b2组(未增加通畅膝下动脉,26条肢体)。分析膝下动脉通畅性对DCB扩张术后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并分析B组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患者、DCB扩张术后1年一期通畅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后1年下肢相关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术后ABI、术后1年一期通畅率均高于B组患者(P<0.05)。亚组分析中,b1组患肢的术后1年一期通畅率高于b2组患肢(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主要终点事件患者的术后流...  相似文献   

17.
<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粥样硬化斑块在血管内膜不断扩大,导致继发血栓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管腔狭窄、闭塞、肢体出现血运障碍,临床表现为冷感、间歇性跛行、疼痛、溃疡等缺血症状。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是全身性疾病,在其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均穿插着炎症反应[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常合并其他部位的硬化闭塞性疾病,如脑血栓疾病、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药物治疗原则是降低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研究常规球囊扩张与切割球囊相结合在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治疗中的扩张效果和中期疗效.方法 2009年6月~2010年7月间应用常规球囊扩张联合切割球囊治疗51例动脉硬化闭塞症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51例患者中有49例导丝通过闭塞段,动脉直径狭窄率为35%~83%.治疗后患者重度狭窄部位的狭窄程度平均减少至37%,其他部位的狭窄程度减少至20%左右,未发生动脉壁撕裂,穿孔出血合并症.术后1年CTA复查有13%的患者再次出现闭塞,未闭塞的患者中动脉最狭窄处狭窄程度平均为55%.结论 常规长球囊与切割球囊相配合可以有效地治疗股浅动脉长段闭塞,中期效果较好,但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慢性主髂动脉闭塞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其中年龄是导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首要危险因素。对高龄患者来说,临床合并症复杂、手术耐受性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已成为此类人群普遍的治疗难点。笔者针对慢性主髂动脉闭塞症的外科治疗和高龄患者的手术原则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髂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的介入治疗技术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联合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介入治疗髂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5例伴有严重缺血症状的髂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患者,采用顺行途径穿刺,经左肱动脉穿刺3例,经对侧股动脉穿刺12例。通过SIA对闭塞段动脉进行再通,应用球囊扩张成形并植入支架(裸支架18枚,覆膜支架4枚)。结果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技术成功率100%,支架植入后髂动脉闭塞段管腔形态良好,血流通畅,无严重并发症出现,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患肢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41±0.12增至术后7天的0.81±0.13(t=8.76,P0.0001)。近中期随访2例发生再狭窄,经PTA解除,术后12个月支架一期通畅率为85.71%(12/14)。结论 SIA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髂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