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HCMV抗体和HCMV-DNA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及 HCMV感染可否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方法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 HCMV- Ig G、HCMV- Ig M和 HCMV- Ig A抗体 ,聚合酶链反应 (PCR)测定 HCMV- DNA。结果 冠心病组的 HCMV- Ig G、Ig M、Ig A抗体阳性率、S/N值 (标本 450 nm吸光度值 /阴性对照 450 nm吸光度值 )和 HCMV- DN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这些指标不受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及是否伴有高血压和 /或糖尿病的影响 (除 HCMV- Ig M抗体阳性率在是否伴有高血压和 /或糖尿病两组间比较 P<0 .0 5外 ,余均为 P>0 .0 5)。结论  HCMV感染可能与冠心病有关 ,HCMV感染有可能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抗磷脂抗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与冠心病患者抗心磷脂抗体 (ACA)产生的关系。  方法 :7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塞组 (n=2 3) ,陈旧性心肌梗塞组 (n=2 7)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 (n=2 6 )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抗心磷脂抗体—免疫球蛋白 G(ACA- Ig G)、人巨细胞病毒—免疫球蛋白 G(HCMV- Ig G)、人巨细胞病毒—免疫球蛋白 M(HCMV- Ig M) ,并与正常对照组 (n=30 )进行比较。  结果 :76例冠心病患者 ACA的阳性率为 35 .5 3%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6 .6 7% (P<0 .0 5 ) ,而急性心肌梗塞组、陈旧性心肌梗塞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 3组间 ACA的阳性率无差异。全部患者 HCMV的感染情况高于正常对照组 ,HCMV感染的冠心病患者 AC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 HCMV未感染的冠心病患者 (P<0 .0 5 )。  结论 :抗磷脂抗体可能是促使冠心病发生的免疫因素之一 ;HCMV不仅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 ,而且与冠心病患者ACA的产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炎症反应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6 (IL 6 )、C 反应蛋白 (CRP)、纤维蛋白原 (Fg)及肺炎衣原体 (Cpn)感染与冠心病 (CHD)间的关系。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心绞痛 (AP)组及正常对照各 30例。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 6浓度 ,散射免疫浊度法检测血浆Fg及血清CRP水平 ,并用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Cpn特异性抗体IgG、IgM滴度并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特异性抗体IgG滴度做对照。 结果 :AMI组和AP组的血清IL 6、CRP及血浆F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均P<0 .0 1)。血清IL 6、CRP及血浆Fg水平彼此显著相关 (r值分别为 0 .81、0 .80和 0 .6 8,均P <0 .0 1) ,三者水平与AP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危险分数相关。AMI组、AP组血清抗CpnIgG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分别 P <0 .0 1、<0 .0 5 )。三组的Cpn特异性IgM抗体与抗呼吸道合胞病毒IgG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抗CpnIgG抗体阳性者IL 6、CRP水平显著高于阴性者。Cpn感染者特异性抗体IgG滴度与血中IL 6、CRP及Fg水平均明显相关。 结论 :炎性细胞因子及其诱生的急性相蛋白与CH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炎症反应强度可能反映CHD病变程度。Cpn慢性感染与CHD相关 ,并可能通过介导炎症反应参与CHD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1)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观察人类巨细胞病毒 (HCMV)与 2型糖尿病 (T2 DM)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关系 ;(2 )了解血浆内皮素 (ET)、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在 T2 DM 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 HCMV感染与 ET、TNF- α的关系。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T2 DM中有 AS患者 2 1例 ,无明显 AS患者 4 7例及正常对照组 2 0例血清 HCMV抗体 Ig M和 Ig G。用放免法测定血清 TNF- α和血浆 ET的浓度。 结果  (1) T2 DM患者的 HCMV感染率 [阳性率 Ig G为 93% (6 3/ 6 8)、Ig M为 4 6 %(31/ 6 8) ]高于正常人群 [阳性率 Ig G为 80 % (16 / 2 0 )、Ig M为 10 % (2 / 2 0 ) ],检测抗 HCMV- Ig M(抗 Ig M作为活动性感染或潜伏感染活化指标 )更有意义 (P<0 .0 1)。T2 DM患者 ET的浓度 (6 8.6 8± 17.12 ) ng/L 和 TNF- α的浓度 (1.79± 0 .4 3) μg/ L,也高于正常人 [(49.0 4± 14 .36 ) ng/ L、(1.32± 0 .4 1) μg/ L,P均 <0 .0 0 1]。 (2 ) T2 DM伴有 AS患者中 ,活动性或潜伏感染活化 HCMV感染率 (Ig M阳性率 5 7% )和血浆 ET[(86 .77± 15 .19) ng/ L]、血清 TNF- α[(2 .0 1± 0 .4 5 ) μg/ L]的水平高于不伴有 AS的 T2 DM患者 [Ig M阳性率 4 0 % ,ET为 (6 0 .5 9± 10 .4 9) ng/ L,TNF- α为 (1.6 8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 (CP)感染、炎症与冠心病 (CHD)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 5 4例急性冠状动脉 (冠脉 )综合征 (ACS)患者、4 8例慢性CHD(CCHD)患者和 4 3例冠脉造影正常的对照者血清中CP特异性抗体IgG和IgA ,同时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C 反应蛋白 (CRP)水平。 结果 :ACS、CCHD和对照组CP的慢性感染率分别为 6 1.1%、5 8.3%、34.9% ,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再感染率分别为 11.1%、10 .4 %、11.6 %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ACS、CCHD组TNF α平均浓度高于对照组 (P<0 .0 1)。ACS组CRP平均浓度较CCHD及对照组升高 (P <0 .0 1) ,而CCHD组CRP浓度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CP慢性感染、炎症反应与CHD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联系 ,CP再感染与ACS发生无相关性 ,TNF α、CRP水平升高与ACS相关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血清抗人巨细胞病毒抗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巨细胞病毒感染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系。方法 用 ELISA方法检测了 5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A组 )及48例未合并冠心病组的 (B组 )血清人巨细胞病毒 (HCMV) Ig G、 Ig M抗体。结果  A组患者 HCMV Ig G、 Ig M阳性率均明显高于 B组 ,而且 A组女性患者 HCMV感染率明显高于 B组女性患者。结论  HCMV可能在糖尿病患者 (尤其是女性患者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CMV抗体阳性率有可能成为预测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并发症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液免疫和ENA酶谱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体液免疫和可提取性核抗原 (ENA)酶谱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稳定期和活动期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 5 2例 SL E患者 (下称实验组 )以及 2 4例正常对照者 (对照组 )的Ig G、Ig A、Ig M、C3、C4 等水平 ,应用免疫印记技术检测 ENA酶谱。结果 实验组血清 Ig G、Ig 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中活动期 (实验 B组 )血清 Ig G、Ig A、Ig M高于稳定期患者 (实验 A组 )。实验组血清 C3、C4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实验 B组 C3水平明显低于实验 A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4 5 .4 % SL E患者抗 SSA、抗 SSB同时阳性 ,抗 ds DNA阳性率为 32 .7%。抗 r RNP和抗 Sm抗体在实验 A、B组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 (P<0 .0 1,<0 .0 5 ) ,其他抗体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SL E患者行体液免疫指标及 ENA酶谱测定可提示其疾病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血清E-选择素和白细胞CD11b/CD18在冠心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血清E 选择素水平、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膜CD11b/CD18的表达在冠心病 (CHD)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 2 4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 )患者、2 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 )患者和 2 2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患者 ,3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作对照组。Gensini积分法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统计学将CHD分为两个亚组 :A组 (1~ 2 0分 ) ,B组 (>2 0分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 选择素 ;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b/CD18的表达。结果 :CHD各组血清E 选择素水平、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膜CD11b/CD18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 ;CHD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B组上述参数显著高于A组 (分别P <0 .0 5 ,P <0 .0 1,P<0 .0 5 )。结论 :E 选择素和CD11b/CD18可能参与了CHD的发病过程 ,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介素-6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从临床角度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差异,探讨炎症反应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CH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检测1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AMI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3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以及62例正常者(对照组)血清CRP、IL-6浓度,并结合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析不同类型CHD患者血清CRP和IL-6浓度差异,对血清CRP、IL-6及冠状动脉病变积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HD组患者血清CRP、IL-6显著高于对照组[(5.08±2.44)∶(2.32±1.23) mg/L、(15.51±3.54)∶(11.56±3.28) ng/L],均P<0.01.AMI组与UAP组间血清CRP、IL-6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SAP组(P<0.05),SAP组血清CRP、IL-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RP与IL-6显著性相关(r=0.55,P<0.01).血清CRP、IL-6分别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和0.43,均P<0.01.结论不同类型CHD患者炎症反应水平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越广泛,血清CRP、IL-6水平增高越多,血清CRP、IL-6增高可能是CHD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情况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采用化学发光(CLIA)法对大肠癌组(n=60)、大肠息肉组(n=60)及健康对照组(n=60)的外周血清进行HCMV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 G)、Ig M抗体检测;巢式PCR技术结合原位杂交方法检测32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中HCMV-UL138基因表达;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间阳性率,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大肠癌组、大肠息肉组、健康对照组血清H C M V-I g G阳性率为分别为95.0%(57/60)、98.3%(59/60)、96.7%(58/60);血清HCMV-Ig M阳性率分别为5.0%(3/60)、1.7%(1/60)、1.7%(1/60),3组血清H C M VIg G、Ig 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例大肠癌组织巢式PCR检测HCMV-UL138阳性率为65.6%(19/32),相应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中为12.5%(4/32),原位杂交法检测癌组织HCMV-UL138阳性率为62.5%(20/32),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中为9.4%(3/32),大肠癌组织HCMV阳性检出率较癌旁正常组织显著升高(P0.01).未发现HCMV感染与大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块位置、肿块大小、组织病理分化类型、转移及Dukes分期有显著性关联.结论:大肠癌组织中存在HCMV感染,且H C M V相较于癌旁正常组织更倾向感染癌灶,提示HCMV感染可能参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0例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及40例对照者血清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及肺炎衣原体抗体IgG、IgM。结果冠心病组肺炎衣原体IgG阳性率和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各组之间肺炎衣原体IgG和IgM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肺炎衣原体IgG浓度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冠心病组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肺炎衣原体IgG浓度、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炎症标志物水平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冠心病患者病情变化,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有关,炎症、感染可能共同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CHD)与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50例正常对照人群和8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CHD患者血浆的CRP水平,其中单支病变30例、双支病变25例、三支病变25例;稳定型心绞痛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5例,急性心肌梗死24例.结果 CRP 水平在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依次增高;稳定型心绞痛组(F=1.826,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F=4.232,P<0.01)及急性心肌梗死组(F=6.745,P<0.01)的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冠心病组中,双支病变组(F=7.925,P<0.01)以及三支病变组(F=9.467,P<0.01)中CRP 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CRP水平与冠心病和冠脉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流行病学角度探讨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溶血磷脂酸(LP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4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23例正常对照者,采用金标免疫层析法测定HCMV-IgG、HCMV-IgM抗体,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散射法检测hs-CRP、比色法测定LPA浓度。结果 ACS患者HCMV-IgG阳性率、HCMV-IgM阳性率、hs-CRP、LPA均显著高于SAP及正常对照者(P〈0.05);ACS患者中HCMV-IgM(+)患者hs-CRP、LPA均高于HCMV-IgM(-)者(P〈0.05);ACS患者hs-CRP水平与LPA呈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HCMV感染或HCMV潜伏感染的活化与ACS的发生有关,其机制可能是HCMV通过激发和加重冠状动脉炎症反应而导致A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的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之间的关系,以期发现这种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预测意义.方法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07年9月-2007年12月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且入院后行冠脉造影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62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38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NCHD组).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检测血清hs-CRP.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CS组与SAP组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及判断其严重程度的重要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CD163)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并探讨CD163与炎症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关系.方法 按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冠心病处理指南的诊断标准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84例冠心病患者纳入该研究,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组24例;并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2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组患者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63表达水平,以平均荧光强度mfi为单位,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按照Jenkin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比较各组CD163的表达情况,并对CD163与冠状动脉造影评分、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4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63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CD163表达水平[(84.4±6.9)mi]明显高于UA组[(64.1 ±5.5)mil,P<0.01]、SA组[(46.7±6.5)mfi,P<0.01]和对照组[(22.0±6.1)mfi,P<0.01],UA组CD16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和对照组(P<0.01),SA组CD16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63表达水平与Jenkins评分(r=0.9107,P<0.01)、CRP(r=0.766,P<0.01)和LDL-C水平(r=0.749,P<0.01)呈正相关.结论 随着冠心病病情加重,CD163表达水平升高,CD163表达水平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CD163与炎症和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冠心痛血糖异常患者血炎症因子特点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方法 对经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203例患者全部行糖耐量试验,然后按血糖水平分成糖尿病组(68例)、糖调节异常组(80例)及血糖正常组(55例).分析比较三组血白细胞、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组和糖调节异常组患者血白细胞、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血糖正常组升高(均P<0.05).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血白细胞(R~2=0.158 9,P<0.05)、血清C反应蛋白(R~2=0.228 5,P<0.05)和纤维蛋白原(R~2=0.3024,P<0.05)水平呈正相关趋势.结论 糖尿病和糖调节异常冠心病患者合并更严重的系统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Sever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nflamm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Serum amyloid A (SAA) and C-reactive protein (CRP) reactants of the acute phase of inflammation, have been shown to be 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CHD. Recently ex vivo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some types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show substantially warmer regions. A catheter-based technique has been developed to measure the temperature of human arteries in vivo. Therefore,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measure the luminal surface temperature in patients with CHD and to correlate it with the acute phase proteins in order to discriminate the role of inflammation in heat production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Sixty patients were studied with CHD (20 with stable angina, 20 with unstable angina and 20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20 sex- and age-matched controls withou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by measuring plasma levels of SAA, CRP, plasma lipids and intracoronary arterial luminal wall temperature. Intracoronary temperature was measured with a thermography catheter developed in our Institution: a thermistor probe with a temperature accuracy of 0.05 degrees C, was attached at the distal end of a long 3F polyurethane shaft. It was found that the median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at the site of the lesion from the core temperature was 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1.025 degrees C)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2.150 degrees C) compared with stable angina (0.300 degrees C), P<0.001 for each comparison. Furthermore, stable angina has increased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controls (0.200 degrees C, P<0.001). There were very good correlations between CRP and SAA with the temperature (r=0.796, P=0.01 and r=0.848, P=0.01, respectively). Local heat at the site of lesion is 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nd may arise from an aggressive inflammatory response occurring in these situations. The sensitive measurement of plaque temperature as a prognostic marker may be useful in the manage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发冠心病惠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9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痛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169例和老年冠心病组125例.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二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血脂水平、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痛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等,评价其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 早发冠心痛组吸烟、冠心病阳性家族史、血甘油三酯水平高于老年冠心病组(P<0.05),而高血压、糖尿病略低于老年冠心痛组(P>0.05).早发冠心病组患者常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起病(66.3%比45.6%),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44.4%比22.4%),老年冠心病组以多支病变为主.结论 吸烟、冠心病阳性家族史、血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在早发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早发冠心痛以单支冠状动脉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