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瘘证或称瘘 ,主要指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肌肉萎缩随意运动障碍的一组病证。现代医学的多种神经、肌内疾病属于中医瘘证范畴。本文应用多功能海神 2 0 0P型神经电检诊仪对 10例临床诊断为瘘证的病列 ,进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H反射和诱发电位的检查。以肌电图“诊断指标”为诊断依据 ,其中五例的肌电图检查结论为神经原性损害 ,现报告如下 :1 神经原性损害病损波及脊髓前角细胞以下各部位的瘘证。肌电图改变的共同点 :出现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延长、电压增高。例 1:女 ,30岁 ,儿麻后遗症。腿部肌肉萎缩、腿反射未引…  相似文献   

2.
对30例慢性肌脊髓性萎缩症患者进行肌电图和肌活检检查。结果表明:肌电图除2例正常外,其余表现为神经原性损害,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光镜提示神经原性萎缩。电镜下,见肌原纤维数量减少,Z线变粗或波浪状以及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及核磁共振检查对平山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确诊的平山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神经电生理特征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有症状侧上肢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及正中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otor active potentials,CMAPs)均正常,8条尺神经CMAPs降低超过正常值20%。14例患者有症状侧下颈段脊髓前角细胞支配肌肉均出现神经源性损害(C7~8、T1水平);其中4例呈有症状侧上肢肌肉神经源性损害;7例呈双侧上肢肌肉神经源性损害(其中2例仅有单侧上肢肌肉无力萎缩表现);3例呈广泛神经源性损害(1例为单侧上肢2例为双上肢肌肉无力萎缩)。常规颈椎生理位MRI平扫10例未见异常或略变细;4例提示颈胸段脊髓萎缩变细。颈椎前屈位MRI扫描提示14例患者均有颈胸段椎管后方硬膜前移,脊髓呈明显受压变形、变细改变。结论:大多数平山病患者肌电图检查呈节段性下颈段脊髓前角损害的特征性异常,因而神经电生理检查在平山病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平山病患者肌电图检查亦可能出现广泛神经源性损害,因而疑诊平山病患者均应行颈段脊髓生理位及前屈位MRI扫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病(MND)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运动神经元病33例的一般状况、临床表现、既往史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MND以肌无力、肌肉萎缩、肌肉跳动为首发症状,累及部位以颈髓、腰髓为主,常累及2~3部位。四肢肌电图检查:广泛神经源性损害30例(90.1%),胸锁乳突肌肌电图检查神经源性损害21例(63.6%)。肌萎缩侧索硬化是运动神经元病的最常见类型,MND可合并其他变性病,也可合并脑血管病,以对症治疗为主,不同的临床类型预后不同。结论对于存在进行性肌肉萎缩及肌无力的多系统变性或脑血管病患者,常规进行肌电图检查对于诊断运动神经元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杨继红  邢威  姚颖 《现代医学》2012,40(2):216-217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对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常规方法对206例CTS患者行肌电图(EMG)和神经电图检查。结果:共检502块肌肉,其中64例(31.1%)CTS患者EMG呈神经原性损害,表现为拇短展肌可见自发电位57例,运动单位平均时限延长62例,多相波增多59例,单纯相72例,混合相113例,干扰相21例。共检测神经1 338条,正中神经神经电图检查异常率为100%。其中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时(DML)延长214条(55.9%),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异常141条(36.8%),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325条(94.5%),诱发电位波幅降低265条(77.1%)。结论:CTS患者以中年以上女性多见,常为双侧病变,以右侧为重。神经肌电图检测诊断CTS较为敏感,表现为正中神经SCV轻度减慢或诱发电位波幅降低,正中神经DML延长,MCV异常,拇短展肌EMG呈神经原性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森林脑炎病人瘫痪肌肉的肌电图改变及肌电图异常与肌肉瘫痪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分析25例森林脑炎病人的临床及肌电图资料。结果:25例病人共有81块肌肉瘫痪,其中66块时限延长,呈神经原性损害,7块时限缩短,为肌原性损害的表现,5块运动单元电位正常,3块未引出波形。无瘫痪的肌肉肌电图异常率为32.2%,其中肌电图正常者肌肉瘫痪出现率为8.42%;肌电图异常者肌肉瘫痪出现率为58.82%。结论:森林脑炎病人肌肉瘫痪原因为神经原性损害,肌电图异常者肌肉瘫痪出现率与肌电图正常者肌肉瘫痪出现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探讨肌电图检查在儿童脊柱性肌肉萎缩诊断的方法,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18例儿童脊柱性肌肉萎缩的患儿,分别进行肌电图(EMG)检查,测定神经传导的速度.结果 94条运动神经中出现神经肌肉复合动作电位的波幅明显衰减有63条,占67.0%,其中合并运动传导速度出现轻度减慢和末端潜伏期明显延长有44条,占46.8%.三角肌的MUP增宽、自发电位、MUP波幅增高均为不同肌肉类型中最低,对比其它类型的肌肉存在一定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肌电图检查在儿童脊柱性肌肉萎缩诊断中具有操作简便、出结果快、经济可行的优点,是较为普及的检查方法,对于早期儿童脊柱性肌肉萎缩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慢性脊髓性肌萎缩的肌电图及肌活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0例慢性肌脊髓性萎缩性患者进行肌电图和肌活检检查。结果表明,肌电图绘2例正常外,其余表明为神经原性萎缩,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光镜提示神经原性萎缩,电镜下,见肌原纤维数量减少,Z线变粗或波浪状以及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增高的脊髓性肌萎缩(SM)临床与肌电 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例CK增高的SMA病例,进行临床及肌电图分析,其中6例作了肌肉活检。结果:CK增高可见于脊髓性肌萎缩各型,升高的程度各有不同,肌电图检查除2例为混合性损害外,余均为神经源性损害,肌肉人病理检查除1例为肌性改变外,余均为神经源性肌萎缩。结论:CK增高不能作为SMA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鉴别诊断指标,必须结合肌电图与肌肉活检,在诊断SMA时,当肌活检为肌性损害,反复多次的电图的结果更可靠,当肌电图结果不明确时,肌活检结果为确定诊断的最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临床21例废用性肌肉萎缩、10例局部肢体脂肪萎缩、30例神经源性肌肉萎缩患者的肌电图表现,期望对以上3种肌萎缩能通过肌电图检查的手段加以鉴别,辅助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分别对以上3种肌萎缩患者的肌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合临床表现与肌肉活检技术,最后确诊。结果确诊为废用性肌肉萎缩的21例患者主要以正确的康复锻炼,6~8个月后肌力及运动功能有明显的增强,局部肢体脂肪萎缩10例患者经过一年的观察,并无给予特殊药物治疗,萎缩症状之进展,神经源性肌肉萎缩患者给予积极的药物及康复锻炼手段治疗,6~8个月后复查肌电图(EMG)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初次EMG结果严重异常及病程长的患者预后及治疗效果差。结论EMG检查对于鉴别以上3种肌肉萎缩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