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DN)是终末期肾功能哀竭的主要病因。蛋白尿不仅是DN的主要临床特征,而且是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足细胞是附着在肾小球基底膜(Glomeroular Basement Membrmlce GBM)外的高度分化的上皮细胞。足细胞之间邻近的足突相互交替,形成了许多30~40nm的裂孔,孔上覆盖一层厚4~6nm的裂孔隔膜,即肾小球足突间裂孔隔膜(Glomeroular Podocyte Slide Diaphrmne GPSD),后者是血浆蛋白通过脉管系统的最后屏障,对于维持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与功能完整性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肾小球硬化是多种原因引起肾小球损伤后的共同转归,也是高血压肾损害的主要病理基础。其中肾小球滤过屏障是高血压肾小球内血流动力学因素作用的主要部位,其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是肾小球硬化的关键启止因素。大量研究表明,足细胞中相互交错的足突以及足突间的裂隙膜结构是最关键的肾小球分子滤过屏障,各种致病因素或者遗传因素引起足细胞受损、裂隙膜分子减少以及足细胞数量的减少,被认为是肾小球硬化的最关键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足细胞与膜性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件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学诊断名称.以肾小球基底膜(GBM)上皮细胞下弥漫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伴GBM弥漫增厚为特点,临床芏肾病综合征或大量蛋白尿,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因.足细胞即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是高度特异且终未分化的细胞,具有维持正常肾小球蛋白滤过,合成GBM,支撑肾小球毛细血管襻结构等重要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4.
血管紧张素Ⅱ灌注大鼠模型肾小球足细胞损伤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复制AngⅡ致肾脏损伤模型,初步观察在高浓度AngⅡ和高血压状态下足细胞损伤改变。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A、B、C3组,A、B组分别皮下埋置渗透性微泵,以200ng/(kg·min)、400ng/(kg·min)浓度持续灌注AngⅡ,C组为对照组,由生理盐水代替AngⅡ。每周测量体重、收缩压、24h尿蛋白,并用podocalyxin标记的间接免疫荧光法计数尿液足细胞,于第2和第4周末处死动物,留取电镜和光镜标本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A、B组大鼠在植入微泵后收缩压和尿蛋白在第1周时即增高,后持续增加。第2周肾小球光镜病理改变不明显,第4周可见系膜基质增多等病理变化;电镜观察2周时部分足突融合,4周时足突广泛融合,足突间隙狭窄。第1周开始A、B组部分大鼠尿液可检测到足细胞,随实验进展逐渐增多,尿足细胞排泄与收缩压和24h尿蛋白成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26、0.721,P<0.05)。结论:外源性灌注AngⅡ可成功复制AngⅡ致肾脏损伤模型,在此模型中足细胞主要在超微结构水平发生改变,尿液足细胞检测可以作为足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反映体内足细胞损伤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以定量学方法研究2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活检光镜和电镜标本。主要参数为平均肾小球体积(MGV)、系膜体密度(Vv),肾小球基底膜面密度(FS)、总滤过面积(FS)、足突宽度(FP)和肾小球基底膜厚度(GBM)。结果: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HbAlc与病理资料无显著相关关系。Ccr与FS相关(r=0.78,P<0.05),Vv与Ccr反相关(r=-0.66,P<0.05)。结论:系膜增生在糖尿病肾病肾脏功能丧失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测成人微小病变肾病(MCD)患者在肾病期、部分缓解期、完全缓解后足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分析其与蛋白尿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穿刺及外院送检标本确诊为MCD的患者29例,其中肾病期10例、部分缓解期13例、完全缓解后6例,以6例肾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在透射电镜下观测足突平均宽度、每10μm肾小球基底膜(GBM)上足突个数、足突融合的对应GBM的百分比以及高度与宽度比值分别≥0.5、1.0的"脊"的个数和形态。结果 MCD患者在病变的不同时期均有不同程度的足突融合。无论是在肾病期,还是在部分缓解期和完全缓解后足突平均宽度、每10μmGBM足突个数、足突融合的GBM百分比均比正常对照组高(P<0.05);足突平均宽度和足突融合的GBM百分比与蛋白尿程度呈正相关(r=0.65、r=0.69,P<0.001),单位GBM上的足突数与蛋白尿程度呈负相关(r=-0.52,P<0.001);每10μmGBM"脊"数,随蛋白尿减少而增加:当"脊"高度定义为≥0.5时,完全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当"脊"高度定义为≥1.0时,完全缓解组...  相似文献   

7.
《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4):971-976
足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独特复杂。足细胞的细胞骨架决定着其形态、结构及对环境刺激的应答能力。足细胞突起部分由初级及次级突触构成。初级突触中的细胞骨架主要有微管与中间丝,次级突触即足突骨架则由肌动蛋白微丝组成。足细胞骨架蛋白受损会导致蛋白尿及肾小球疾病。而与细胞骨架成分有关的肾小球疾病,均可能在此亚细胞结构上寻找到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GN)又称肾炎,是儿童泌尿系统较为常见的肾脏疾病,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其基本特征,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1]。在我国,引起尿毒症的病因最常见的是肾小球疾病,约占54.2%[2],而其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约占70.56%。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抗 GBM 抗体)是最早用于检测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PS)的特异性抗体,近年来,发现人类肾小球基底膜(GBM)存在许多抗原成份,一些学者也发现在部分以往被认为是循环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中可存在与抗 GP(Goodpasture)抗体不同的GBM 抗体,即非 GPS 抗 GBM 抗体[3]也具有一定的致肾炎性,是各类肾小球疾病易复发因素之一[4]。对此,我们对诊断为肾小球肾炎患儿进行抗 GBM抗体检测,探讨发病机制、分析病情、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9.
足细胞是肾小球主要的固有细胞之一,随着近年来对足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在发现足细胞中表达的一些特异性蛋白分子之后,足细胞已被认为是各种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进展的关键细胞,足细胞是肾小球最易受到损伤的细胞成分,在许多肾小球疾病中,足细胞损伤和剥脱导致了肾小球硬化,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之间有着密切的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10.
塌陷性肾小球病(CG)之前被视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一个亚型。但病理上CG更多表现为足细胞增生和细胞骨架微丝减少直至毛细血管襻塌陷,由此区别于FSGS(足细胞数目减少和细胞外基质积聚而出现节段性或球性肾小球硬化),且在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上CG也都明显区别于FSGS,因此现将其定义为一个新的独立性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并发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发病机制。方法12例患者肾穿刺术后,标本经常规固定、包埋、切片,进行HE、六胺银、Masson和免疫荧光染色,其中3例予以电镜观察。结果肾小球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增生;小球内可见中性多核白细胞渗出。10例毛细血管襻和(或)灶性系膜区有免疫复合物沉积。3例上皮细胞足突融合消失,上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结论EPGN发生大量蛋白尿的机制与肾小球滤过膜状态的改变关系密切,使其对蛋白的通透性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2.
早期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检测方法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瑛  李军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3):536-539
肾小球滤过率(GFR)是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理想的测定GFR的物质需有稳定的生成率和循环浓度,不易被其他病理改变所影响,同时能在肾脏自由滤过且不会被肾小管分泌和重吸收。严格控制饮食、肌肉活动相对稳定时,血肌酐生成量和尿排出量较恒定,其含量的变化主要受内源性肌酐的影响,肌酐分子量为113KD,大部分从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排泌量很少,故可用内生肌酐清除率来代替GFR。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H-2K^b-tsA58转基因小鼠的条件永生性,从肾脏中分离、纯化和培养肾小球内皮细胞株和足细胞株。方法:筛网法分离肾小球,利用内皮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CD31的表达,采用免疫磁殊初步分离肾小球内皮细胞,结合限制性稀释法获取均一细胞来源的细胞克隆后持续传代培养。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分离纯化后的细胞特性。结果:分离纯化后的细胞克隆在33℃和γ-干扰素诱导下具有无限增殖能力,37℃无γ干扰素条件下细胞趋于分化成熟。所获得的内皮细胞株特异性表达CD31,并形成管腔样结构;所获得的足细胞分化成熟,形成大量足突结构并特异性表达成熟足细胞的标志性抗原nephrin和synaptopodin。结论:本研究成功地建立了获取具有成熟足细胞特征的条件永生性小鼠足细胞株和肾小球内皮细胞株的技术方法,为体外研究这两种细胞的功能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了备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长期受电磁辐射下与在普通环境下(没有电磁辐射及废气的污染)工作的人员尿潜血试验阳性率对比观察,分析电磁辐射对人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两组人员留取中段晨尿,行尿分析仪11项检查及尿沉渣镜检,对尿潜血阳性者行肾穿活检,在电镜下观察病理切片。结果辐射组:尿潜血试验阳性7例,阳性率29%,肾小球滤过膜有超微结构的改变;对照组:尿潜血试验阳性2例,阳性率4%,肾小球基膜有超微结构的改变。应用SPSS10.0软件分析,采用配对χ^2检验,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电磁辐射可能引起肾小球滤过膜细胞超微结构损伤,进而导致肾小球基滤过膜漏出RBC,使尿潜血试验阳性。  相似文献   

15.
足细胞损伤对IgA肾病肾小球硬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讨IgA肾病患者肾小球足细胞损伤对IgA肾病进展的作用。方法:44例经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的IgA肾病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定量肾组织病理并借助足细胞表面特异性标记物Wilms′肿瘤蛋白(WT1)对肾小球足细胞进行准确的密度定量分析。结果:WT1表达在正常肾脏肾小球的脏层上皮细胞,IgA肾病患者随着病变加重,硬化肾小球增加,足细胞数目也明显减少(P〈0.01),肾小球中的WT1表达与尿蛋白定量无明显相关性,但与血清肌酐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41,P〈0.01)。结论:肾小球足细胞损伤可能是影响IgA肾病进展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N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被认为是一种非免疫介导的肾病,病理改变为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肾小球、肾小管积聚导致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增厚子膜区扩张及肾间质纤维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糖尿病(DM)大鼠尿白蛋白及足细胞排泄及肾小球足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Wilm's tumor-1(WT-1)分布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DM组(链脲佐菌素65mg/kg腹腔注射诱导DM大鼠模型);吡格列酮组(DM大鼠给予吡格列酮20mg/kg.d灌胃)。检测各组第10周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甘油三酯(TG)及血糖(BG)。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尿沉渣WT-1阳性即为尿液足细胞(UPC)。观察肾小球细胞数及细胞外基质(ECM)聚积;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肾小球WT-1的分布。【结果】DM组UPC、UAER、TG、BG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吡格列酮组TG、BG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UPC亦升高(P〈0.05)。与DM组相比,吡格列酮组UPC、UAER、BG显著降低(P〈0.01),TG亦降低(P〈0.05)。病理组织肾小球荧光染色示WT-1在对照组正常,DM组呈节段性明显缺失,吡格列酮组缺失较轻。DM组肾小球细胞数及ECM/肾小球毛细血管襻面积较吡格列酮组增多(P〈0.05或P〈0.01))。UPC与UAER呈正相关(rs=0.46,P〈0.05),而与TG无显著相关性(rs=0.37,P〉0.05)。【结论】尿液中脱落足细胞检测可作为判断DM病情活动性的标志之一。吡格列酮可减轻DM大鼠uAER及UPC的排泄,抑制肾小球细胞数及ECM增殖,恢复肾组织WT-1表达而有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肾小球足细胞是一种呈高度分化、具有独特结构和功能的上皮细胞,且是构成肾小球滤过膜的重要结构之一。足突的形态变化对于维持足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尤其重要,而前者与肌动蛋白的排列密切相关。Rho GTPases参与多种细胞生命活动,在细胞骨架的调控中发挥核心作用。因此,本文就Rho GTPases对足细胞特异性裂孔膜(slit diaphragms,SD)骨架蛋白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谌贴璞 《新医学》1994,25(7):342-343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妇女的妊娠问题北京医科大学肾脏病研究所(100034)谌贻璞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PCGD)孕妇妊娠时,其经过与正常孕妇常有不同。首先,某些妊娠时的生理变化可加重肾病症状,如肾有效血浆流量及肾小球滤过...  相似文献   

20.
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 (DM)早期存在肾小球高滤过、高灌注、高内压等肾血流动力学改变 ,而这种改变是糖尿病肾病 (DN)的始动因素 ,能诱发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的发生 [1 ] 。本文对 37例 DM肾小球高滤过患者有关因素进行临床分析 ,旨在为早期发现肾小球高滤过患者提供线索 ,对早期干预治疗 ,阻止或延缓 DN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1.1.1 高滤过率组 对 190例 DM患者行 99m Tc- 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 (GFR) ,GFR>140 ml/min称为肾小球高滤过率 (高 GFR) [2 ] ,其中 37例均为尿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