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1 毫秒
1.
周丰  周格  廖祥福 《海南医学》2010,21(13):114-115
目的为了掌握婴幼儿革兰阴性杆菌肺炎的致病种类,寻找治疗对策,为临床选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儿科住院部收治的164例婴幼儿肺炎合格痰标本培养分离的常见革兰阴杆菌种类与药物敏感试验;并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组与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组,比较两组疗效与住院时间。结果164例革兰阴性杆菌为:肺炎克雷伯菌53株、大肠埃希菌44株、铜绿假单胞菌32株、流感嗜血杆菌15株、阴沟肠杆菌12株,其他8株,其中社区获得性感染101例,院内感染63例,两组疗效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婴幼儿革兰阴杆菌肺炎的病原菌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多见,对亚胺培南、派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高,该三类药可作为院内获得性感染和重症婴幼儿革兰阴杆菌肺炎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下野结核误诊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46例住院疗效不佳的患者,反复多次涂片查痰、痰培养、纤支镜术后痰培养、PCR技术检查、胸部CT扫描排除其他肺部疾患后给予诊断性治疗观察追踪而诊断的肺下野结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患者最终确诊为肺结核,12例多次反复痰涂片找到抗酸杆菌;10例痰培养找到抗酸杆菌;10例纤支镜术后痰培养找到抗酸杆菌;12例纤支镜术后病理活检确诊;2例经PCR技术检查确诊.结论 对肺下野部位的病灶,在常规检查不能确诊、高度怀疑肺结核的情况下,尽早采取细菌学检查、病理检查、诊断性治疗等综合手段,以尽快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林壮 《中外医疗》2008,27(25):16-18
目的 研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常见菌及药物治疗.方法 对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下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疾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志者146例,进行痰病原学和药敏情况分析.结果 痰培养结果揭示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链球菌和枸橡酸杆菌为本研完病例中主要病原菌,且耐药菌株多.主要病原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喹啉的耐药率高、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较好.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常规开展痰的病原学检洲和细菌耐药性监不测,可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紫色色杆菌致死亡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色色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水与土壤中,可引起泌尿系感染、腹泻、局部红肿、多种器官感染和败血症,但属罕见菌株。人类感染“紫色色杆菌”个案十分罕见,病死率极高。若细菌进入血液,导致休克,可在短时间内致命。紫色色杆菌产乍的HCN与细胞色素aa3结合,造成呼吸链中断,患者迅速死亡。我院在1例患者血液中分离出该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319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及药敏试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呼吸道感染是严重危害人体生存及健康的主要疾病 ,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治疗 ,从而有效的控制感染至关重要。我们对我院呼吸科 1997— 1998年住院治疗的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及COPD急性发作期的患者的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患者痰培养阳性者 135例 ,平均年龄 5 7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发作期的患者痰培养阳性者 184例 ,平均年龄 6 0岁。1.2 319例痰培养共检出致病菌 12种 ,其中前七位分别是 :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链球菌、不动杆菌、枸缘酸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支气管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确诊的48例老年人支气管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痰培养,并对临床诊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连续三次痰培养为单一细菌者仅占6.25%;而42例次为阳性结果中54.76%为革兰氏阳性杆菌,30.95%为革兰氏阴性杆菌;非相同单一痰菌培养中,所分离出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杆菌为主,占56.76%;16例抗生素应用与药敏结果不一致,15例有效;22例抗生素应用与药敏结果一致中,21例有效。结论:对老年人支气管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痰培养与药敏试验,对其肺部感染的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痰培养、定植菌的鉴定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85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婴儿,男60例,女25例;平均年龄5.3个月;入院后采血检查末梢血常规、C反应蛋白,记录发热情况,并进行痰培养、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及病毒监测,常规给予对症治疗,重症患儿应用干扰素、激素并吸氧,部分体质较弱、反复发病的患儿可以给予免疫球蛋白治疗.结果 85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本组病例痰培养阳性35例(41.18%),其中男性23例(65.71%),6个月内婴幼儿发病率和痰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6个月以上婴幼儿,χ2检验有统计学差异.以4~6个月龄为婴幼儿发病高峰期;痰培养阳性组中发热人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明显高于痰培养阴性组;35例痰培养阳性中,革兰氏阳性菌7例.革兰氏阴性菌28例,以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所占比例最高,培养出的阴性杆菌均具有严重的耐药性,呈现多重耐药现象;耐药率最高为哌拉西林,最低为亚胺培南.结论 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个月以下幼儿发病率较高,革兰氏阴性定植菌越来越多,菌株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42例老年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30例,女12例,行痰培养31例(入院前未用抗生素)阳性26例,其中菌种7种,28株.结论 老年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多以G-杆菌感染为主.预后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患者年龄及患者机体状况有关.故在治疗上应控制血糖,合理选用抗生素,调整机体免疫力或(和)增加机体营养兼顾.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68例结核病病例细菌学检测结果,探讨提高抗酸杆菌检出率的方法.方法2011年来我院传染门诊就诊的结核患者的68例,收集每人痰标本3份,采用痰涂片和痰培养法检测病人痰标本,鉴别培养基培养法鉴定分支杆菌菌种.结果68位结核患者,涂片阳性的12人,阳性率为17.6%;培养阳性的20人,阳性率为29.4%;培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涂片的阳性率,两者联合阳性率为35.2%.培养的结果是分离出126株的分枝杆菌中非结核分支杆菌5例,占4.0%.结论培养阳性检出率优于涂片检查,两者联合应用的阳性检出率优于其中任何一种方法;近年来非结核分枝杆菌发现率有增高趋势,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治疗与预防是不同的,检验科开展分支杆菌的培养和鉴定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姚红梅  刘维佳  陈英 《中外医疗》2008,27(12):38-38
目的 观察鲍曼醋酸钙复合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对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痰培养药敏结果.结果 鲍曼醋酸钙复合不动杆菌感染以老年人多见,有抗生素使用情况,多合并有基础疾病,多为院内感染,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呋喃妥因有较高的耐药率,而对亚胺培喃,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较为敏感.结论 鲍曼醋酸钙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正在上升,临床工作中,应尽早取痰培养,根据药敏选用敏感抗生素,尽量减少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11.
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患者细菌感染趋势及药敏情况.方法:对381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及咽部分泌物的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81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及咽部分泌物中分离出266株细菌,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占77.1%,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占12.7%,真菌感染占10.2%,呼吸道感染患者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对广谱抗生素产生耐药.结论: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临床上应重视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耐药问题,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右小腿外伤后继发紫色杆菌感染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小腿外伤后继发紫色杆菌感染一例浙江省景宁县人民医院雷小东,吴芦英,梅芹,吴跃震紫色色杆菌属于色杆菌属,为革兰氏阴性球杆菌。广泛存在于水和土壤,是条件致病菌,可引起人类较为严重的化脓性感染。我们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一例,现报道如下:患者,男性,20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婴幼儿机械通气并发克雷伯肺炎的诊治。方法:对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进行监测,将14例痰培养肺炎克雷伯杆菌阳性者行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结果:治愈10例(71.4%),好转2例(14.3%),死亡2例(14.3%)。临床特点:①气道分泌物表现为黄色痰7例(50%),血性黄色痰7例(50%),合并肺出血3例(21.4%);②胸部X线表现双肺斑片状影9例(64.3%),肺实变5例(35.7%);③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周围血白细胞正常或稍高;④第一次痰培养阳性时间为机械通气后(67±14.9)h;⑤药敏试验均对环丙沙星敏感(14/4)、依次是泰能(11/14)、丁胺卡那霉素(10/14)、氧哌嗪青霉素(6/14)、茵必治(5/14)、复达欣(5/14)。结论:肺炎克雷伯杆菌是机械通气的婴幼儿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原因,治疗较困难,认识其临床特征,及时选用敏感抗生素和合理联合用药可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严重多发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痰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变迁及耐药.方法 对该院创伤外科ICU病房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210例多发伤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进行痰培养,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变迁以及细菌耐药状况.结果 93例患者痰培养阳性,病原菌分离率达44_3%;培养出病原菌122株,其中细菌114株,真菌8株;混合感染17例,混合感染率达18.3%.病原菌以鲍曼氏不动杆菌(33.6%)、金黄色葡萄球菌(22.1%)和铜绿假单胞菌(18.3%)为主.鲍曼氏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在逐年上升.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敏感,革兰氏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结论 严重多发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易发生肺部感染,痰培养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但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检出率在逐年上升.检出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上升,且部分呈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结果与药敏试验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行痰培养与药敏试验,并观察其检验结果。结果所有患者经痰培养共分离出85株细菌,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比64.7%,革兰氏阳性球菌占比20.0%,真菌占比15.3%;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有较好的敏感性,但对于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耐药性高;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药物有较好的敏感性,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左氧沙星耐药性较高。结论在对肺部感染患者展开治疗过程中根据痰培养结果与药敏试验结果,可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意见,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从婴幼儿不同标本分理出阴沟杆菌37株,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为婴幼儿科学治疗、合理保健及流传病学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德灵公司生产的NC21阴性药敏复合板,相关配套试剂及Microscan autoscn4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分析.结果 判断按美国NCCLS标准进行.结果 ①从痰液标本分离出阴沟杆菌24株,构成比达64.9%,应引起妇幼保健院及流传病学密切关注.②1岁以内的婴幼儿感染占75.7%(28/37),这与诸多因素相关,不容忽视.③阴沟杆菌对丁胺卡那抗生素敏感率达100%(37/37),亚胺硫霉素敏感率达97.3%(36/37).其它抗生素耐药率在10.8%~100%之间.提示婴幼患儿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结论 阴沟杆菌对婴幼儿呼吸道感染,应引起各级妇幼保健院及流传病学的高度关注.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改善诸多因素,为婴幼儿提供科学、合理的生长环境.临床医生为婴幼儿选用有效合理的抗菌素,防止耐药的发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肺部感染痰培养结果及病原菌药敏。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到2018年8月收治的257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采集痰标本实施分离培养,并且应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细菌和开展病原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本组患者的痰样本当中,培养阳性例数为125例,其中7例色假丝酵母菌,7例鲍曼不动杆菌,5例产气肠杆菌,10例大肠埃希菌,19例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9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55例铜绿假单胞菌。结论:医护人员需要全面掌握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征,在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前需要实施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需要减少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呼吸内科感染常见的病原菌,探讨其分布状况及感染相关因素,为防治感染提供指导.方法对诊断为肺部感染的478例患者均进行痰菌培养,并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感染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痰菌培养结果及调查结果.结果痰菌培养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共147株(73.13%),革兰阳性菌35株(17.41%),其他为真菌,共19株,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患者主要为60岁以上的男性.不规律使用抗生素、不遵医嘱用药者372例(77.82%),慢性心衰、2型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35例,肿瘤器官移植后、酒精中毒24例.结论呼吸内科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感染人群主要为6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感染与老年、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慢性其他系统疾病、肿瘤器官移植术后、急慢性酒精中毒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初始经验治疗失败时,临床常规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尤其是多次痰培养均为同一种细菌生长时,临床常把该结果作为选择抗生素的风向标。然而,受送检的痰液质量及实验室技术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痰培养检出的优势菌不一定是致病菌。本文报道1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痰培养结果提示存在多种革兰阴性杆菌,但抗革兰阴性杆菌治疗无效,综合患者临床特征后,改为抗球菌治疗,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当患者痰培养结果与临床特征不符时,临床医生不能盲目信任检查结果。如不存在误诊、特殊病原体感染、并发症、免疫抑制等情况,且充分抗杆菌(已覆盖耐药菌)治疗无效时,可实施抗球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结核分支杆菌L型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研究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支杆菌L型致病情况的规律 ,提高痰菌阴性肺结核的诊断率。方法对痰结核菌阳性组 (无耐药组 )、痰结核菌阴性组和耐药组肺结核患者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 1个月、治疗后 3个月进行痰结核分支杆菌和痰结核分支杆菌L型培养 ,对结果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无耐药组 2 0例中结核分支杆菌L型阳性 1例 ,阳性率 5% ;痰结核菌阴性 2 0例中 ,L型阳性 2例 ,阳性率 1 0 % ;耐药组 2 0例中 ,L型阳性 4例 ,阳性率 2 0 %。结论耐药肺结核患者有较高的结核分支杆菌L型感染率 ;复治、病情进展恶化、耐药病例与结核分支杆菌L型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