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原发灶不明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治疗失败的原因,探讨治疗方法和技术。方法:共收集122例初治治疗的病例,单纯放射治疗(R)62例,单纯手术治疗(S)23例,单纯化疗(C)5例,手术加放射治疗(S+R)20例,放射治疗加手术(R+S)12例。手术治疗局部淋巴结切除术 18例,单侧颈淋巴结清扫术34例,双侧颈巴结清扫术3例。放射治疗94例中,全咽部和全颈部照射65例,全颈部照射9例,部分颈部照射20例。结果:全组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1.9%和36.5%,颈部转移癌未控和复发占45.9%,远地转移率为26.2%,原发灶发现占8.2%。影响颈部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N分期、综合治疗、全颈照射和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影响远地转移的主要原因是N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部位和原发灶出现。影响原发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颈淋巴结转移部位。结论:早期鳞癌或低分化部、未分化癌局部手术切除或活检术后直接进行放射治疗,晚期颈转移以放射治疗和手术综合治疗为主,可同时加化疗,而腺癌治疗以手术为主。对上中颈部低分化和未分化癌应采用全咽部和全颈部照射,除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以外,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照射野至少应该包括全颈部。  相似文献   

2.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的治疗方式。方法 分析81例病例资料,采用治疗方法为手术(S)、手术加放疗(S R)、手术加化疗(S C)、单纯放疗(R)、放化疗(R C)。结果 (S)11例,(S R)18例,(S C)5例,(R)19例,(R C)28例。手术包括单侧颈清30例,双侧颈清2例,局部切除2例。放射治疗剂量为40Gv~75Gv。全组5年总生存率为59.26%。中上颈部转移者5年生存率65.7%,其中转移性低分化癌的治疗方式为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转移性鳞癌则以手术为主;转移性腺癌以手术为主,其中的乳头状腺癌采用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式,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62.5%、71.43%、62.5%。锁骨上区转移癌以化疗及放疗为主,5年生存率为28.57%。转移灶的部位、N分期、综合治疗及放疗范围影响5年生存率。结论 对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的治疗,应根据淋巴结转移的部位和病理类型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部原发不明转移癌的合理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68例颈部原发不明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中上颈低分化转移癌最好的治疗方式是放疗,转移性鳞癌则采用手术后加放疗,转移性腺癌中的乳头状腺癌治疗应采用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2/4)、66.7(8/12)、66.7(8/12)和85.7%(12/14)。锁骨上区转称癌尤其右侧者应力争手术切除,辅之以化疗。随访中有15.2%颈部原发不明转移癌患者发现原发病灶。结论 对颈部原发不明转移癌的治疗方式,应根据淋巴结的病理性质、部位、局部和全身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放射治疗,但由于鼻咽癌90%以上为低分化或未分化癌,易发生远处转移,而远处转移的患者的治疗困难,预后差。我们于1997年2月—2000年2月采用AFP及BFP方案对52例放射治疗后远处转移或局部复发或颈淋巴结复发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化疗,观察其疗效及毒副……  相似文献   

5.
18 F-脱氧葡萄糖PET显像在原发灶不明转移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PET)全身显像在原发灶不明转移癌中的作用。方法:对29例原发灶不明转移癌患者行EDG PET全身显像,并与临床随诊、组织活检和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29例原发灶不明转移癌患者,FDG PET发现可疑原发灶15例,其中13例为病理结果所证实,2例病理结果为阴性,FDG PET对原发灶的检出率为44.8%(13/29)。FDG PET全身显像另外检检出淋巴结转移和远地转移灶26个,CT和MRI只检出13个。14例FDG PET未确定原发灶者,经随访3-13个月,死亡率42.9%(6/14)。13例FDG PET确定原发灶者,经过有针对性的治疗,经随访2-13个月,死亡率为15.4%(2/13)。结论:FDG PET全身显像对原发灶不明转移癌原发灶的确定、临床分期、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的改善均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原发灶不明的颈淋巴结转移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灶不明的颈转移癌是指:(1)颈部肿物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结移转癌而他处无病变,(2)治疗前及治疗中,经各种检查未能找到原发灶,(3)既往无恶性肿瘤史者。因原发灶不明,一般认为病人预后不好。但亦有文献报导手术或放射治疗后,部分病人仍能获得长期生存。本文分析我院1959年9月至1978年10月,经过放疗或化疗者113例。并讨论其治疗及寻找原发灶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颈部原发不明转移癌的治疗与转归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索颈部原发不明转移癌的最佳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76年2月 ̄1998年10月间114例颈部原发不明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中上颈低分化转移癌最好的治疗方式是放疗,转移性鳞癌则采用术前放疗加手术治疗,转移性腺癌中的乳头状腺癌治疗应采取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它们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5.2%、53.8%和62.5%。锁骨上区转移癌以化疗为首选。随诊中有11.2%颈部原发不明转移癌的患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1980~1984年间收集70例应用联合化疗的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癌,对影响客观疗效和存活情况的预后因素进行了分析。 70例转移性癌中,腺癌占62%,转移部位有肺(19)、骨(18)、外周淋巴结和皮下包块(10)、腹腔或盆腔(9)、肝(9)、脊髓(3),脑及肾各(1)。其中47例原发灶不明的腺癌病人用FACP(5Fu+ADM+CTX+PDD)方案,有3例不加PDD,9例用FAM方案(5Fu+ADM+MC)。14例未分化癌用CYVADIC(CTX+ADM+VCR+DTIC)方案治疗。结果发观联合化疗总的客观有效率为28%(20//707,其中完全缓解8例(11%),部分缓解12例(17%)中数生存期7个月。有效病人的中数生存期较无效的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PCR基因扩增技术和Southern印迹杂交)为隐性鼻咽癌和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提供诊断和鉴别诊断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采用PCR基因扩增技术和huthern印迹杂交回顾性检测17例鼻咽癌(NPC组)颈转移性淋巴结和17例来自其他肿瘤(对照组)的颈转移性淋巴结石腊切片中EB病毒基因。结果在NPC组中,15/17标本EB病毒基因检测阳性,2/17标本EB病毒基因检测阴性。这2例病理为低分化鳞癌。对照组中仅2/17例EB病毒基因检测阳性,其中一例是非何杰金淋巴瘤,另1例是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结论在隐性鼻咽癌和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中确认是否为鼻咽癌,EB病毒基因检测是有价值的,从而能给予及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颈部恶性淋巴结的多层螺旋CT灌注研究;面罩适形技术在头部肿瘤放疗中的临床应用;侵及颈动脉的晚期转移头颈鳞状细胞癌的挽救手术;基因工程腺病毒(H101)瘤内注射联合化疗治疗头颈部及食管鳞癌的Ⅲ期临床研究;放射性粒子^125Ⅰ立体种植治疗头颈部转移瘤(附3例);原发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癌42例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1.
Li XM  DI B  Shang YD  Li J  Cheng JM 《癌症》2005,24(2):208-212
背景与目的口腔癌淋巴结转移率在50%~59%之间,对其处理好坏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拟探讨影响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91例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因素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颈淋巴结转移状态、转移颈淋巴结大小、转移颈淋巴结数目、转移颈淋巴结累及区域、转移颈淋巴结最低受累区域等淋巴结病理学因素对预后生存的影响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口腔鳞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48.7%。χ2分析显示,仅肿瘤浸润深度与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有关。Cox回归分析表明,临床N分期、颈淋巴结转移状态、转移颈淋巴结累及区域数、转移颈淋巴结最低受累区域因素影响患者预后,特别是临床N分期、转移颈淋巴结最低受累区域因素与口腔鳞癌患者预后明显相关。结论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了解其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并对影响预后的淋巴结因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提高口腔鳞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早期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颈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同步放疗、化疗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早期子宫颈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全部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Ⅰa期5例,Ⅰb期16例,Ⅱa期13例;术前放疗、化疗13例,术后全部行同步放疗、化疗;单个淋巴结转移26例,2个或2个以上淋巴结转移8例。结果淋巴结转移率22.1%(34/154),34例淋巴结转移患者全部行术后同步放疗、化疗,5年生存率82.4%。转移淋巴结直径〈2cm者,5年生存率86.7%;转移性淋巴结直径≥2cm者,5年生存率57.9%;1个淋巴结转移至1级组患者,5年生存率76.6%;转移至2级组患者,5年生存率45.0%。结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而术后对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行同步放疗、化疗,可有效地提高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我院自1980年~1990年共收治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49例,最终发现原发灶21例(42.9%),以鼻咽、肺最常见。对单纯放疗、放疗加化疗、手术加放疗和/或化疗综合治疗三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5.1%和18.4%。手术加放疗和/或化疗综合治疗优于其他两种方法。结论:随着颈部转移癌部位的下移,其治疗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14.
Lou HM  Li Q 《癌症》2007,26(11):1248-1251
背景与目的:淋巴道转移是宫颈癌治疗后的主要复发方式.本研究探讨浸润性宫颈癌治疗后出现淋巴道转移的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0年间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23例治疗后出现淋巴转移的浸润性宫颈癌患者,初治以单纯手术治疗5例,手术辅以放射治疗45例,单纯放射治疗73例.所有患者接受了以局部放疗和/或全身化疗为主的挽救性治疗.结果:治疗后出现淋巴转移的部位依次为锁骨上淋巴结95例(77.2%).腹主动脉旁淋巴结62例(50.4%),腹股沟淋巴结12例(9.8%),腋窝淋巴结3例(2.4%).首次治疗至出现淋巴转移的中位时间间隔为14个月,间隔≤6个月及>6个月的患者分别为36例及87例.本组总的3年生存率为15.0%.5年生存率为1.5%.单纯淋巴结转移者76例,淋巴结转移伴血道转移和/或盆腔复发者47例,3年生存率分别为23.1%和4.7%.多因素分析显示,首次治疗至出现转移的时间间隔及有无伴随血道转移和/或盆腔复发为预后因素.结论:宫颈癌治疗后出现单纯淋巴道转移者再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相关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以指导制定下咽癌的治疗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40例经手术治疗的下咽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行计数资料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140例患者中,颈淋巴结总转移率为68.6%,cN0期患者隐匿性转移率为25.0%,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25.0%;淋巴结转移最常见区域Ⅱ、Ⅲ、Ⅳ区转移率分别为44.6%、45.2%、18.2%;Ⅰ、Ⅴ、Ⅵ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7%、10.4%、7.9%。66.7%转移淋巴结伴有结外侵犯。单因素分析显示颈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病理分级关系密切(P=0.012),与性别、年龄、原发病灶部位、肿瘤T分期均无关(均P > 0.05)。本组患者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1.0%、49.1%。Cox回归分析表明转移淋巴结的直径(P=0.012)、数量(P=0.039)、结外侵犯(P=0.010)与下咽癌患者生存率明显相关。当转移淋巴结直径≥2.8 cm、数量≥2枚、伴有结外侵犯时预后较差。  结论  下咽癌恶性程度高,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对影响预后的淋巴结因素采取个体化治疗策略是提高下咽癌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放化疗联合热疗治疗颈淋巴结转移鼻咽癌的疗效。方法 160例初治颈淋巴结转移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热疗组(70例)。对照组:接受氟尿嘧啶+顺铂化疗后原发灶和颈淋巴结转移灶均接受常规放疗。热疗组:放化疗方法同对照组,颈淋巴结转移灶于放疗第1周开始配合局部热疗。结果热疗组和对照组5 a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1.4%、21.1%(χ2=16.043,P<0.05),5 a生存率分别为58.6%、41.1%(χ2=4.805,P<0.05),5 a颈淋巴结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7.1%、76.7%(χ2=13.413,P<0.05),5 a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7.1%、44.4%(χ2=0.866,P>0.05)。结论放化疗联合热疗治疗颈淋巴结转移鼻咽癌的近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纯放化疗。  相似文献   

17.
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预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heng X  Cai SM  Li ZT  Tang MQ  Xue MQ  Zang RY 《癌症》2003,22(11):1219-1223
背景与目的: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但是淋巴结阳性数、淋巴结转移部位及术后辅助治疗与预后的关系,尚有待探讨。本研究拟探讨Ⅰb~Ⅱb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时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根治术后证实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Ⅰb~Ⅱb期(FIGO分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66例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40.7%。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目和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1枚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56.5%)明显高于2枚或2枚以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36.4%)(P<0.05),前者远处转移率(5.9%)低于后者(32.7%)(P=0.05),而两组患者盆腔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未予辅助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12.6%)明显低于术后辅助治疗者(53.7%)(P< 0.05),而辅助放疗组、辅助化疗组与辅助放化疗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b~Ⅱb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时预后差,术后辅助治疗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盆腔复发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