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吸入对哮喘儿童血清白细胞介素(IL-4)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30例)吸入丙酸倍氯米松2周前后和健康对照组(25例)血清中IL-4水平,并同时测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结果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前IL-4值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较健康对照组下降(P<0.01);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后IL-4水平下降,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升高(P<0.01)。结论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血清中IL-4水平升高,糖皮质激素可使其水平下降,并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吸入对哮喘儿童血清白细胞介素(IL-4)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30例)吸入丙酸倍氯米松2周前后和健康对照组(25例)血清中IL-4水平,并同时测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结果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前IL-4值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较健康对照组下降(P〈0.01);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后IL-4水平下降,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升高(P〈0.01)。结论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血清中IL-4水平升高,糖皮质激素可使其水平下降,并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临床观察矽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ICS)和长效受体激动剂(LABA)联合吸入治疗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61例矽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在常规消炎祛痰的同时给予ICS/LABA混合吸入剂(舒利迭)吸入,每次50μg/5001xg,2次/d;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消炎祛痰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0d。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结果61例患者全部完成本试验。两组肺功能在治疗前后均有明显变化。治疗后FEV1/FVC和FEV1%预计值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矽肺合并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联合吸入ICS和LABA能明显改善肺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吸入对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30例)吸入丙酸倍氯米松2周前后和健康对照组(25例)血清中IL-8、TNF-α水平,并同时测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结果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IL-8、TNF-α值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较健康对照组下降(P<0.01);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后IL-8、TNF-α水平下降,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升高(P<0.05)。结论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中IL-8、TNF-α水平升高,糖皮质激素可使其水平下降,并改善哮喘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莫柳军  黄家宙 《中国保健》2007,15(20):43-44
目的观察分析罗红霉素联合少量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8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和常规用量的舒利迭,治疗组则给予口服罗红霉素联合吸入少量舒利迭,比较分析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肺功能PEF和FEV1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肺功能FEV1及PEF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日间症状评分和夜间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两组之间的症状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罗红霉素配合少量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与常规用量舒利迭的治疗效果相当,而且避免了大量激素的吸入,患者的依从性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实施压缩雾化吸入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经压缩雾化吸入治疗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雾化吸入护理、哮喘护理、体质加强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患儿的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PEFR%)。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护理前FEV1%、FEV1、FVC、PEFR%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实施压缩雾化吸入过程中加强雾化吸入护理、哮喘护理、体质加强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促进肺功能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延伸护理服务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1月河南省某医院收治的90例CVA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儿给予医院-社区-家庭延伸护理服务,比较2组患儿的年发病次数、医疗费用、住院时长、年住院次数、家长请假时长及干预前、干预1年后儿童哮喘生命质量问卷(PAQLQ)评分,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结果研究组患儿年发病次数、医疗费用、年住院次数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长、家属请假时长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儿FEV1及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2组患儿FEV1及FVC大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患儿FEV1及FVC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儿PAQLQ中情感维度、活动维度、症状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2组患儿PAQLQ中情感维度、活动维度、症状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延伸护理服务应用于CVA患儿,有助于减少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减轻患儿家庭负担,改善患儿肺功能,全面提升患儿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开展"儿童哮喘健康之家"健康教育活动对学龄期哮喘患儿的干预效果。方法将66例学龄期哮喘患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延迟干预组)各33例,干预组患儿于2011.3.12-2011.6.12参加为期3个月的"儿童哮喘健康之家"健康教育活动,对照组患儿延迟到3个月后参加。采用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和最大呼气峰流速值(PEF)测定患儿的肺功能;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PHCSS)测评患儿自我概念水平;儿科哮喘生存质量调查问卷(PAQLQ)测评患儿生存质量。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组内和组间各数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3个月后干预组患儿的FEV1和PEF值有所提高(P<0.05),患儿的肺功能得到改善;干预前后,干预组患儿PHCSS得分和PAQLQ得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患儿得分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干预组患儿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得分(P<0.01),干预组患儿的自我概念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优于对照组患儿。结论 "儿童哮喘健康之家"健康教育活动适合学龄期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有利于改善患儿的肺功能状态,提高自我概念水平和生活质量,更好地控制哮喘发作,利于患儿的成长和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互联网医疗对支气管哮喘儿童防治效果。方法以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德州市某医院进行支气管哮喘治疗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儿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互联网医疗,比较2组儿童出院后3、6、12个月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ICS治疗依从性评分、肺功能指标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14岁支气管哮喘儿童病例95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7、48例,2组儿童的性别分布、平均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6、12个月观察组ACT评分、ICS治疗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对照组儿童不同时间点ACT评分、ICS治疗依从性评分随着时间的推移ACT评分下降(P0.05)。出院后6、12个月观察组FEV1、PEF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对照组儿童随着出院时间延长FEV1、PEF均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互联网医疗对德州市支气管哮喘儿童具有很好促进治疗效果,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实施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96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8例行儿科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近期临床治疗效果和肺功能中第1秒用气呼气量(FEV1)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近期临床治疗效果和肺功能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急性期发作患儿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儿近期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口服罗红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50例COPD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方法 分成治疗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基础上口服罗红霉素0.15 g,2次/d,并持续1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肺功能的变化,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发生病情急性加重及因此而需住院的次数.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_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最大通气量、清晨最大呼气流量治疗前后改变不明显(P>0.05),对照组却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急性加重10例次(4J0%),对照组19例次(76%);治疗组需住院6例次(24%),对照组13例次(52%),两组急性加重率及需住院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罗红霉素对COPD患者肺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与罗红霉素对中性粒细胞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联合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4 9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 3例)和治疗组(2 6例)。两组均予吸氧、抗感染、静脉注射氨茶碱及对症等治疗。治疗组加用溴化异丙托品及沙丁胺醇氧气雾化吸入。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7d后测定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结果 治疗前,两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 <0 .0 1或P <0 .0 5 )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FEV1 占用力肺活量(FVC)百分比(FEV1 FVC)、PaO2 和PaCO2 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 .0 4 0、0 .0 2 0、0 .0 1 3和0 .0 0 7) ,FEV1 占预计值百分比及呼气峰流速(PEF)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值分别为0 .0 5 6、0 .0 6 0 )。结论 联合氧气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和溴化异丙托品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气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替米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改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心肺功能、血液流变学和临床症状的作用.方法 将96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40例和试验治疗组56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曲美他嗪、替米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3周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心肺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_1/FVC)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67.5%(27/40),试验治疗组为92.9%(52/5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曲美他嗪、替米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改善患者心肺功能、血液流变学和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贾理博  张春侠  唐龙 《中国校医》2022,36(11):851-854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支气管哮喘儿童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6月在某专科医院哮喘专病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门诊随访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干预前后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儿童哮喘生活质量问卷(PAQLQ)对患儿进行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评估,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等。结果 干预前2组患儿焦虑、抑郁评分和PAQLQ各项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6.04±1.44)分,低于对照组的(9.11±2.55)分(t=6.630,P<0.001),观察组抑郁评分(5.85±1.78)分,低于对照组(9.06±2.28)分(t=7.019,P<0.001)。观察组PAQLQ的症状(54.16±11.09)分、活动(28.62±5.14)分、情感功能(46.26±7.0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3.88±10.06)分、(20.82±4.46)分、(33.76±...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沐舒坦联合普米克令舒(布地奈德)、可比特(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沐舒坦30mg联合普米克令舒1mg、可比特2.5ml,生理盐水5 ml稀释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1日2次,对照组在常规的基础上加普米克令舒1mg、可比特2.5ml,生理盐水5 ml稀释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每日2次,两组治疗后对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实验室检查,肺功能及动脉血气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实验室检查,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沐舒坦联合普米克令舒、可比特雾化吸入治疗(AECOPD)有显著疗效,且方便、简单、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AECOPD)的效果。方法选择84例AECOPD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C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组(B组)和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氨溴索治疗组(A组)。比较三组治疗后患者肺功能(FEV_1、FEV_1%、FEV_1/FVC)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分值的变化。结果肺功能与呼吸问卷分值比较,三组治疗后比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的改善情况不如治疗组(P0.05)。结论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AECOPD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3年2月确诊为COPD稳定期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NAC治疗1年,观察比较两组FEV1%pred、SGRQ评分、急性加重次数及住院次数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FEV1%pred明显升高(P〈0.05),SGRQ评分、急性加重次数、住院次数均明显降低(P〈0.05);且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C可以显著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并降低急性加重次数、住院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肺活血颗粒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运动耐力、急性加重的影响。方法采用平行、对照、随机研究。将112例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益肺活血颗粒,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1 d、第6个月末,行肺功能检查,通过6 min步行试验(6MWT)、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对患者总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统计6个月内急性加重次数。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FEV1、FEV1%、FEV1/FVC%均显著增高(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前后变化值(治疗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FEV1、△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GRQ呼吸症状评分、总分均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SGRQ呼吸症状评分、总分变化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6MWT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6M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半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肺活血颗粒对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可以明显改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次数,表明该药对COPD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不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接受不同剂量布地奈德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本医院收治的242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雾化布地奈德 4 mg/d)和观察组(雾化布地奈德 8 mg/d),依据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进一步分为四个组,对照A组85例,(EOS<2%)、对照B组39例(EOS≥2%)、观察C组76例(EOS<2%)和观察D组42例(EOS≥2%)。比较各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问卷(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药物副作用发生率。结果 各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均有明显增加(A:204±52 mL,B:279±50 mL,C:235±61 mL,D:341±60 mL),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0.053,P<0.001)。各组治疗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均有明显增加[A:(162±69)mL,B:(224±73)mL,C:(191±64)mL,D:(276±79)mL],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415,P<0.001)。各组治疗前CA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28±5,B:27±4,C:27±5,D:26±4;F=2.382,P=0.070),治疗后CAT评分下降[A:(6±2),B:(9±4),C:(11±3),D:(16±5)],D组评分下降值最高(F=32.217,P<0.01)。各组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4.7%,B:2.6%,C:3.9%,D:4.8%;χ2=0.361,P=0.948)。结论 高EOS组较低EOS组对吸入激素治疗效果更好,且对高剂量ICS的治疗反应更好。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可以作为评估COPD患者吸入ICS治疗反应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PO2及PC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O2及PCO2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1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9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两种方案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确切,效果等同,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