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CHB)简称慢性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高,严重危害了人民的健康。本文着重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采用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37例,发现治疗组消化道症状明显改善,血清谷丙转氨酶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使用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传染性疾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一般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阳性率约为9.09%,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主要传播途径。如何有效阻断母婴垂直传播,控制HBV感染率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对HBV携带产妇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指导,对减少HBV的母婴传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导致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研究发现程序性死亡受体(programmed death-1 PD-1)负性调节病毒特异反应性T细胞的功能,被认为是HBV和HCV肝炎病毒持续感染的决定性因素,在慢性病毒性(HBV和HCV)性肝炎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就程序性死亡受体(PD-1)在慢性病毒性肝炎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尼木县45岁以上农牧民群众中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及流行情况。方法选自2010年尼木县农牧民体检血清标本,随机抽取了617人份,进行血清免疫学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未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占37.93%;曾感染HBV病毒或接种乙肝疫苗产生乙肝表面抗体(HBsAb)的占40.52%;处于急、慢性感染和病毒携带状态的占21.55%。结论乙肝病毒(HBV)在45岁以上的感染率仍较高,下一步应对这个年龄段的人群,采取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是今后乙肝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新近几年病毒性肝炎的研究有很大进展,尤其是非甲非乙型肝炎,已正式命名为丙型病毒性肝炎(HC)和戊型病毒性肝炎(HE)。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HB)的高发区,为了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混合感染的状况,作者于1991~1992年对41例住院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了血清抗—HCV的检测,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7.
刘义庆  栾芳  赵跃然  张炳昌 《中国医药》2013,8(10):1515-1516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属于嗜肝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科,是引起人类急性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特异性病原体。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约有20亿人感染过HBV,3.5亿人发展成为慢性HBV感染者,其中75%发生在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我国为乙肝的高流行区,全国约有1.2亿人携带HBV,其中慢性乙肝患者超过3000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LAM)和替比夫定(LDT)阻断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 HBV)母婴传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和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e抗原( HBeAg)双阳性孕妇36例,按患者意愿分为LAM组16例及LDT组20例,同期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22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自孕28周至分娩后3月口服LAM 或LDT,观察各组在孕28周、分娩时和分娩后3个月血清HBV DNA水平及婴儿出生、8月龄血清HBsAg及HBV DNA的阳性率。结果 LAM及LDT组孕妇分娩及分娩后3个月HBV DNA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但LAM和LDT组HBV DNA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娩时P>0.05;产后3月:P>0.05)。出生及8个月龄LAM、LDT组婴儿HBsAg和HBV DNA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在妊娠晚期服用LAM或LDT均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2种药物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特别是乙型肝炎一直危害着人类健康,在乙型肝炎的诊断中,习惯以HBeAg是否阳性来判断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及传染性的强弱。但随着HBeAg变异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向红  卢世乾 《贵州医药》2011,35(9):852-854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危害严重的病毒性肝炎。HBV属嗜肝DNA病毒族,HBV基因组是一个大约3200个碱基的部分双链环形DNA,其负链核苷酸序列有4个开放读码框,  相似文献   

11.
拉米夫定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肝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方法76例HBeAg阳性、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组和单用拉米夫定对照组。拉米夫定用12~15个月,胸腺肽α1用6个月。疗程中定期检测ALT、HBeAg、HBeAb、HBV—DNA,并作YMDD变异检测。结果治疗组血清转换率为52.6%(20/38),明显高于对照组7.8%(3/38),P〈0.05。治疗组未发现YMDD变异.而对照组有6例(15.7%)。治疗过程中两组HBV-DNA定量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显著。治疗后两组的ALT复常率基本一致,分别为78.9%(30/38)和71%(27/38)。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不良反应少,疗效优于单一用药,并对于延迟及减少YMDD变异相关性耐药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是导致乙型肝炎慢性化、肝硬变和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因素。HBV复制时有一个逆转录过程,对逆转录酶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就有可能抑制HBV的复制,进而发挥抑制HBV的作用[1]。近年来在艾滋病的研究中发现了许多新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HBV有抑制作用,其中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报道最多。拉米夫定为一口服核苷类药物,全称2’,3’-双脱氧-3硫-胞嘧啶核苷,简称3TC[2]。  相似文献   

13.
妊娠合并肝病严重危及母婴生命安全,肝病中以乙型病毒性肝炎为多见.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0月共住院分娩及孕中期终止妊娠(不含计划生育终止妊娠)1846人,其中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211人,占11.43%.现就此阶段内妊娠合并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11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肝硬化、肝癌的最主要原因。干扰素具有清除和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减少病毒的致病性和传染性,减轻肝脏炎症,阻断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亦可防止肝细胞癌的发生,是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抗HBV药物。我院于2000年4月至2004年1  相似文献   

15.
基因工程干扰素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34例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刘丽萍,徐丽芬(北京第302医院北京100039)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是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毒复制导致的机体异常免疫反应,在我国是形成、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主要...  相似文献   

16.
<正>乙型肝炎病毒(HBV)在一般人群中的感染率高达60%左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慢性携带率约10%。人群中HBV携带者众多是导致HBV相关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有效预防、控制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传播是当今人  相似文献   

17.
王玉双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3):3587-3588
1乙型病毒性肝炎诊疗及护理操作存在的问题1.1对护士的职业安全认识不足: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但是管理层对护士职业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抗乙肝新药拉米夫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拉米夫定是新一代核苷类抗乙肝药物,可通过降低乙型肝炎病毒(HBV)依赖RNA的DNA多聚酶生物活性,明显抑制HBV-DNA的合成,具有作用强、安全、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是治疗不同类型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新选择。本文就拉米夫定的化学性质、药代动力学特点、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耐药性问题等研究进展作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19.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健康教育需求,为采取针对性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对200例门诊和住院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结果 乙型病毒性肝炎惠者健康教育需求列第1位的是“治疗方案与用药注意事项”;健康教育方式需求列第1位的是“发健康宣传手册”;实施健康教育方式的时间列第1位的是“候诊时”。结论 通过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健康教育的调查,使护士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支持和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方法对本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67例8个月~13岁乙型病毒性肝炎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67例中慢性乙肝占91%,发病年龄大于7岁者占96.4%,母亲HBV标志物阳性占70.6%,97%的患儿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结论小儿乙型病毒性肝炎以慢性为主,重型少见,黄疸及消化道症状少,学龄期后发病率明显增高,母婴垂直传播及未接种乙肝疫苗仍是儿童慢性乙肝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