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脑卒中健侧肢体和患侧肢体输液对上肢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肢输液为对照组,健肢输液为观察组,将2组结果进行分析.采用Fugl-Meyer评分表评定2组患者上肢、肩、肘关节、腕部和手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健侧肢体输液患肢的康复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脑卒中患者早期应在健侧肢体输液,能促进患侧肢体康复.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偏瘫患者静脉输液发生渗漏的观察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秦燕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07-508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健侧和患侧肢体输液静脉渗漏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患侧输液组和健侧输液组,各60例.患侧组采用瘫痪上肢进行静脉输液,健侧组则采用健侧上肢静脉输液,比较两组输液10d内静脉渗漏及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静脉渗漏发生率患侧组为25%,健侧组为10%,χ2=46.75,P<0.001;静脉炎发生率患侧组为15%,健侧组为3.3%,χ2=4.90,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肢体输液较健侧肢体输液更易发生输液渗漏和静脉炎,从而影响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健侧和患侧肢体输液对静脉渗漏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患侧输液组和健侧输液组各60例.患侧组采用瘫痪上肢静脉输液,健侧组采用健侧上肢静脉输液,比较两组输液10 d内静脉渗漏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 静脉渗漏发生率患侧组为25%,健侧组为10%,x<'2>=46.75,P<0.001;静脉炎发生率患侧组为15%,健侧组为3.3%,x<'2>=4.90,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肢体输液较健侧肢体输液更易发生输液渗漏和静脉炎,从而影响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健侧肢体和患侧肢体静脉输液渗漏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28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健侧组和患侧组,各64例。分别采用健侧上肢静脉输液和患侧上肢静脉输液。比较两组输液7天内静脉渗漏及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患侧组静脉渗漏发生率为23.4%,健侧组为9.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静脉炎发生率患侧组为15.6%,健侧组为3.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输液较健侧输液更易发生静脉渗漏和静脉炎,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宜采用健侧肢体静脉输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瘫痪肢体输液对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患侧组,健侧组,每组60例,患侧组采用瘫痪上肢进行静脉输液,健侧组采用健侧上肢静脉输液。对两组患者采用Brunnstrom评定法评定上肢运动功能。结果输注7d两组间相比,上肢运动功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输注20d两组间上肢运动功能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患侧肢体输液不仅加重患肢肿胀发生,更影响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秦燕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3):1993-1993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瘫痪肢体输液对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患侧组,健侧组,每组60例,患侧组采用瘫痪上肢进行静脉输液,健侧组采用健侧上肢静脉输液。对两组患者采用Brunnstrom评定法评定上肢运动功能。结果 输注7d两组间相比,上肢运动功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输注20d两组间上肢运动功能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 患侧肢体输液不仅加重患肢肿胀发生,更影响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做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每天强化训练患侧上肢6 h,5 d/周,连续 3周,同时使用吊带限制健侧上肢的活动.强制用手夹板或手套应在患者90%的清醒时间使用.对照组采用传统 PT和 OT等康复方法,每天训练患肢5 h,5 d/周,不限制健手的使用.结果 两组按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FMA) 评分法,和日常生活评价(ADL)的Barthel(BI)评分法[1]评定,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脑卒中早期常规康复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患侧肢体功能,但强制性运动疗法能明显提高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疗效优于传统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双与单侧肢体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单与双侧肢体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仅对患侧进行功能训练,观察组则双侧同时进行,健侧以自主运动为主。结果:治疗5个月后,观察组Brunnstrom分级,健肢能力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双侧肢体同时进行功能训练有助于提高偏瘫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配合D-BOX上肢与认知整合评测训练系统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将42名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另外每天加一次D-BOX上肢与认知整合评测训练,同时除了睡眠时间外,90%以上的时间限制健侧肢体的使用,强制性使用患侧肢体,治疗时间为30d。治疗前后运用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FMT)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WFMT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配合D-BOX上肢与认知整合评测训练系统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对比常规康复训练效果存在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偏瘫健肢康复操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8例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4)及对照组(n=64)。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艾灸联合有氧健肢康复操进行护理,干预时间为6个月,干预前后应用Fugl-Meyer(FMA)日常生活活动功能量表(ADL)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对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日常生活活动及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肢体感觉功能、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关节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联合有氧健肢康复操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系统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林奕  刘健  林金来 《中国康复》2016,31(1):31-34
目的:观察闭链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使用能力的康复疗效。方法: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进行神经生理与神经发育疗法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闭链运动训练。治疗前后使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和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价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情况,运动活动记录表中患肢所做活动的使用量量表(AOU)和动作质量量表(QOM)评定患侧肢体的使用能力。结果:治疗6周后,2组FMA、ARAT、AOU及QO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链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与使用能力有较好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2.
健肢功能活动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健肢功能活动对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60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还进行健肢针对性的运动。比较训练前后患者的Brunnstrom分级、Barthel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健手的功能变化。结果治疗5个月后,观察组Brunntrom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健侧上肢能力评价观察组均评为实用手A,对照组实用手A41例,实用手B39例;观察组Barthel指数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肢功能活动与患肢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抑郁发生密切相关。健肢功能训练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28例符合CIMT适应症的脑卒中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限制健手的使用,强化训练患侧上肢(CIMT);对照组不限制健手的使用,进行传统神经发育疗法治疗。治疗前后评价两组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Fugl-Meyer评分显示,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提高上肢灵活性和上肢的使用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IMT能加强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肢体锻炼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减少临床并发症。方法:将3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肢体锻炼,包括良肢位摆放,被动、主动活动,促进患肢血液循环等;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能有效降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并显著提高患侧上肢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对乳腺癌术后上肢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对患侧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12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2组各64例,观察组患者早期患肢即行系统功能训练,对照组则按常规自行锻炼。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9%、60.9%,P〈0.01);术后6个月统计患肢功能障碍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乳腺癌术后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可预防并发症,促进肢体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针对非瘫痪侧肢体进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2例脑卒中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只针对患侧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健侧肢体运动和感觉等功能训练,如卧位或坐位或站位进行主动训练并进行深浅感觉训练,运动量适中,防止疲劳;对于健侧肢体活动受限或深度昏迷的患者采用被动训练,并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评定和平衡功能评定。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对健侧进行康复训练也可以对患侧肢体功能恢复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运动想象辅助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及肌电图信号的影响,旨在评定运动想象疗法的作用价值、优势,为其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于该院确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试验组(51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康复疗法,试验组辅以运动想象疗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患侧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患肢表面肌电图检测结果。结果 康复治疗前,两组患者患侧上肢、手和下肢运动功能各等级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康复治疗前比较,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上肢、手、下肢Ⅲ~Ⅴ级构成比均下降、Ⅵ级构成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患侧上肢、手、下肢Ⅲ~Ⅴ级构成比高于试验组,上肢、手和下肢Ⅵ级构成比低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康复治疗前比较,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患肢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伸肌表面肌电积分值(iEMG)、方根振幅(RMS)值均升高,股四头肌、腓肠肌、胫骨前肌iEMG值升高、RMS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结合压力衣治疗对脑卒中患肢肿胀患者的作用。方法:脑卒中并发肢体肿胀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针灸、推拿及物理因子等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中联合配戴压力手套及压力袜。结果:治疗30 d后,2组患侧手及足围度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明显(均P〈0.01)。结论:综合康复结合压力衣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患肢肿胀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行双上肢康复训练时颈部与健侧上肢输液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常规运动方法、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及双上肢康复训练,并分别于入院时和入院后4周利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及Barthel指数行功能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4周FMA、Barthel指数评分与入院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FMA、Barthel指数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输液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上肢功能训练和患侧上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静脉输液部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以寻求合理有效的输液途径。方法将116例脑卒中并肢体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n=60,采用健侧肢体输液)和对照组(B组,n=56,采用在瘫痪一侧肢体输液)。观察瘫痪一侧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评定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输液时,不同的输液部位对其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明显影响,建议常规采用健侧肢体静脉输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