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那素达滴眼液能否减轻或减少LASIK术中结膜下出血.方法 (1)临床对照组:103例(191眼)近视眼在术前半小时滴那素达滴眼液,然后常规进行LAsIK手术前准备及手术;107例(191眼)近视眼常规进行LASIK手术前准备及手术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术后结膜下出血情况.(2)自身对照组:40例双眼近视眼进行随机自身对照研究,一眼为那素达滴眼液组,另一眼为对照组,观察术后结膜下出血情况.结果 (1)临床对照组:那素达滴眼液组16眼(8.38%)发生结膜下出血;对照组79眼(41.3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自身对照组:那素达滴眼液组3眼(7.50%)发生结膜下出血;对照组16眼(40.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那素达滴眼液能显著降低LASIK术中结膜下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患者术前结膜囊细菌病原学特征及术前用药效果。方法对135例(270眼)LASIK患者于术前用药前和用药后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并行药敏试验。结果270眼用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有136眼(占50.37%)培养出细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04眼(占76.47%),大肠杆菌18眼(占13.24%);用药后222眼中有2眼(占0.90%)培养出细菌,为微球菌。所培养出的细菌均对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敏感。结论LASIK术前有必要局部滴用有效的抗菌素滴眼液清洁结膜囊以预防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3.
Herminia  Mino  de  Kaspar  Robert  T.  Chang  Kuldev  Singh  Peter  R.  Egbert  Mark  S.  Blumenkranz  Christopher  N.  Ta  董白霞 《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2005,17(3):149-152,179
目的:确定5%吡咯烷酮碘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结膜囊滴两滴和10ml溶液穹窿结膜冲洗)对降低结膜囊菌群的功效。方法:在这项前瞻性对照实验中。将行眼前节手术的200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病例术前均给予氧氟沙星滴眼液局部点眼和5%吡咯烷酮碘眶周区域皮肤擦洗消毒。术前对照组眼结膜囊内给予2滴5%吡咯烷酮碘溶液,研究组眼用5%吡咯烷酮碘溶液冲洗穹窿结膜。分别于术前和术后4个时间点行结膜细菌培养。结果:研究组78只眼中20只眼(26%)术前结膜细菌培养阳性:对照组94只眼中40只眼(43%)为阳性(P=0.02)。手术结束时。研究组78只眼中14只眼(18%)、对照组94只眼中30只眼(32%)结膜细菌培养阳性(PP=0.05)。结论:手术时应用5%吡咯烷酮碘溶液冲洗穹窿结膜与结膜囊仅点入两滴相比。前者显著降低了结膜细菌培养阳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手术患者术前结膜囊细菌病原学特征及术前用药效果.方法 对230例(450只眼)LASIK、LASEK患者于术前用药前和用药后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并行药敏试验.结果 450只眼用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有240只眼(占53.33%)培养出细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38只眼(占57.5%),棒状杆菌73只眼(占30.78%),表皮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共20只眼(占8.33%),溶血链球菌9只眼(占3.75%).用药后341只眼中有6只眼(占1.76%)培养出细菌,为微球菌.所培养出的细菌均对左氧氟沙星敏感,术后均未感染.结论 准分子手术患者术前有必要局部滴用有效的抗生素滴眼液清洁结膜囊以预防术后感,增加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5.
FK506滴眼液联合角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蚕蚀性角膜溃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FK506滴眼液联合角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蚕蚀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采用FK506滴眼液联合角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吞蚀性角膜溃疡患者9例(15只眼),对其中角膜溃疡<2个象限角膜缘的2只眼,采用局部滴用0.1%,FD506滴眼液:角膜溃疡>2个象限角膜缘的13只眼中,12只眼行球结膜切除及板层角膜移植术,1只眼因角膜溃疡穿孔,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待术眼角膜上皮愈合后,局部滴用0.1%,FK506滴眼液,观察其疗效,同时对术中获取的角膜,结膜组织及房水,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0.1%,FK506滴眼液在角膜,结膜组织及房水中的含量,对照组为板层角膜移植术联合0.1%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的12例复发性吞蚀性角膜溃疡患者。结果:滴用0.1% FK506滴眼液后,角膜和结膜组织中FK506的含量为30-350ng/g,房水中未检测出FK506。9例(15只眼)吞蚀性角膜溃疡患者滴用0.1%,FD506滴眼液或联合角膜移植术治疗后,角膜溃疡均愈合,随访观察12-17个月,角膜溃疡无复发。视力提高>2行者5只眼,对照组中,有7只眼的角膜溃疡复发,结论:局部应用0.1% FK506滴眼液联合角膜移植术是治疗复发性吞蚀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福林对LASIK角膜瓣厚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继  贺翔鸽  张怡  李珊 《眼科研究》2001,19(3):255-256
目的 通过新福林滴眼液局部应用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角膜瓣厚度影响的观察,探讨术中角膜瓣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双眼接受LASIK治疗的近视患者40人,1眼术前应用新福林滴眼液,另1眼作为对照组,术前及术中间接测量角膜瓣厚度。结果 用药组平均角膜瓣厚度大于对照组9.1p,m;新福林对术中角膜瓣厚度的干预作用与对照组角膜瓣厚度有关。结论 LASIK术前新福林应用有“稳定”术中角膜瓣厚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托百士滴眼液在白内障术前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讨托百士滴眼液在白内障手术前的抗菌效果,随机选择了88例(88眼)白内障患者在术前应用托百士滴眼液三天后观察其结膜囊细菌培养变化,并挑选58例(58眼)白内障患者常规使用0.25%氯霉素滴眼液作为对照组。细菌培养结果:未用药前,试验组88眼细菌培养有43眼(48.86%)培养出细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对照组58眼中亦有26眼(44.8%)细菌培养阳性,用药后再作细菌培养,试验组仅3眼(3.4%)  相似文献   

8.
维氨啉滴眼液治疗视疲劳、结膜充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国产维氨啉滴眼液治疗视疲劳、结膜充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方法,筛选出患者226例,其中187例兼有结膜充血体征,按随机表编号将药品依次发给患者,每次1-2滴,每天4次,滴入眼睑内,疗程3-7天,用药后3天、7天复诊。观察指标包括眼痛、眼胀、干涩症、异物感、视物模糊等症状及结膜充血体征。在开始试验前各临床医院之间对10对同一病人的判断标准进行重复性试验,制定分级和评分标准,最低0分,最高3分,总分值在8分以上的患者才能入选。共观察到维氨啉滴眼液患者115例,其中兼有结膜充血者96例,生理盐水滴眼患者112例,兼有结膜充血者91例。结果 维氨啉滴眼液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维氨啉滴眼液治疗视疲劳总有效率为74.56%、对照组为15.81%,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维氨啉滴眼液治疗结膜充血有效率为80.21%,对照组为16.4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维氨啉滴眼液115例观察者中,仅6例出现轻度刺激反应,除1例停止用药外,另5例均不影响继续用药。结论 维氨啉滴眼液治疗视疲劳和结膜充血是有效的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的并发症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并发症,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182例(360眼)近视患者(6.00--10.00D)行LASIK,术后随访12月,观察并分析其并发症。结果:术中负压吸引失败4眼(1.1%),角膜瓣形成不全1眼(0.28%),游离瓣2眼(0.56%),角膜血管翳出血8眼(2.2%),角膜瓣层间异物残留7眼(1.9%),结膜下出血60眼(16.7%);术后眩光及夜驶困难9眼(2.5%),中心切割>0.5mm15眼(4.2%),中央岛形成2眼(0.56%),术后12月屈光回退>1.00D者9眼(2.5%)。结论:LASIK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但仍存在并发症。提高手术技巧和完善手术设计,有助于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中应用那素达滴眼液对球结膜下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随机选取50人(100只眼)作为用药组,在Lasik手术前15 min内点用那素达滴眼液3次,同时随机选择术前未用那素达的50人(100只眼)作为对照。结果:应用那素达组球结膜下出血的发病率为100只眼中有8例,占8%,而对照组球结膜下出血的发病率为15例,占1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Lasik手术前点用那素达滴眼液,能有效地降低Lasik手术中球结膜下出血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中角膜血管翳的出血位置,以避免和减少术中出血。方法:对48例84眼LASIK中角膜血管翳出血的位置进行分析,全部瓣采用Moria CB旋转式角膜板层刀进行角膜瓣制作,角膜瓣直径为9.5mm,角膜瓣蒂位置右眼留在上方,左眼留在内侧,蒂宽为4-5mm。结果:528例中有48例发生了角膜血管翳出血,发生率为9.1%,角膜缘上方、下方、上下方,鼻侧,颞侧出血的眼数分别为31眼(占36.9%),23眼(占27.4%),14眼(占16.7%),9眼(10.7%),7眼(占8.3%);上方蒂和鼻侧蒂角膜瓣发生出血的限数分别为35眼和49眼,结论:LASIK中角膜血管翳出血的部位以角膜上下方为多见,应注意避免和预防。  相似文献   

12.
张怡  白继 《眼视光学杂志》2008,10(5):383-385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弥漫性板层角膜炎(diffuse lamellar keratitis,DLK)的预防作用及不同用药方法的效果。方法设计前瞻性研究,对接受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208例(416眼)根据术后用药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4例。实验组术后使用碘必殊滴眼液4次/d,用药1周,再用0.1%氟美瞳滴眼液3次/d、2次/d、1次/d,用药各1周。对照组术后用0.1%氟美瞳滴眼液4次/d、3次/d、2次/d、1次/d,用药各1周,加托百士滴眼液1周。观察指标:在术后第1周、第1个月进行眼压检测,用裂隙灯观察术眼,统计DLK发生率并进行临床分期。结果LASIK术后第1周和第1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个别眼压增高者停用激素眼药后眼压很快恢复正常。术后第3天,实验组有7眼(3.3%)发生DLK,全为Ⅰ期;对照组有25眼(12.0%)发生DLK,其中Ⅰ期20眼(80.0%),Ⅱ期5眼(20.0%)。术后第7天,实验组有1眼发生DLK,对照组有18眼(8.6%)发生DLK,其中Ⅰ期15眼(83.3%),Ⅱ期3眼(16.7%)。对两组的DLK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LASIK术后短期应用强效糖皮质激素可明显降低DLK的发生率并缩短病程,眼压升高作用不明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背景 随着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的普及,术后糖皮质激素滴眼液点眼引起的并发症有增高趋势.质量分数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用于LASIK术后的抗炎治疗,但其与糖皮质激素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的比较研究较少. 目的 比较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和糖皮质激素滴眼液作为近视眼LASIK术后抗炎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耐受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行LASIK的近视患者119例238眼,先以等效球镜(SE)-6.0 D为界分为中低度SE组与高度SE组,各组再采用分层随机法根据用药方案亚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LASIK术后使用0.1%溴芬酸钠滴眼液点眼,每日4次,共10 d;对照组使用质量分数0.1%地塞米松滴眼液以相同方式点眼.此外两组患者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及术后其他用药均相同.在术前及术后1d、10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进行常规检查,包括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地形图、视觉症状与体征评分,并对这些指标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 所有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视力、角膜地形图K1、K2、SAI、SRI及CY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度SE组及高度SE组LASIK术后眼压值均显著低于术前,而2个组中试验组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中低度SE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0d的眼压分别为(13.31±2.44)mmHg(1 mmHg=0.133 kPa)和(16.62±4.74)mmHg,术后1个月分别为(12.93±2.25) mmHg和(12.82±1.72) mmHg,术后3个月分别为(13.83±3.08)mmHg和(13.33±2.10) mmHg,术后6个月分别为(11.67 ±2.48)mmHg和(13.64±1.37) mmHg,组间和各时间点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4.067,P=0.045;F时间=10.689,P=0.000;F相互作用=2.897,P=0.023);高度SE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0d眼压值分别为(12.36±1.30) mmHg和(17.32±4.74) mmHg,术后1个月分别为(12.10±2.12) mmHg和(14.81±2.26)mmHg,组间和各时间点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188,P=0.121;F时间=14.025,P=0.000;F交互作用=15.805,P=0.000).除中低度SE试验组有1例患者术后10d角膜上皮愈合不佳外,其余所有患者角膜上皮均愈合良好,未出现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和弥漫性板层角膜炎(DLK).试验组均无患者停用溴芬酸钠,而对照组有6例8眼因眼压升高而使用降眼压药物;中低度SE组术后屈光状态稳定.结论 0.1%溴芬酸钠滴眼液用于近视眼LASIK术后安全、有效,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在术后视力、眼压、抗炎、抑制屈光回退等方面可获得满意的效果;但高度近视患者还需要大样本长期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4.
陈梦  洪晶  曲洪强  张培  孙艺倩 《眼科研究》2013,(11):1021-1025
背景环孢素A(CsA)是治疗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主要药物,但合适的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对提高药物利用度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CsA缓释微球结膜下给药、前房给药及CsA滴眼液局部点眼途径抑制兔眼穿透角膜移植术(PKP)后的排斥反应。方法健康清洁级成年新西兰白兔60只60只眼作为受体,健康清洁级青紫蓝兔30只60只眼作为供体。将受体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结膜下给药组、结膜下对照组、前房给药组、前房对照组和CsA滴眼液组,每组10只实验兔。所有实验兔行PKP。术毕结膜下给药组和前房给药组兔眼以相应的给药途径注射12g/LCsA缓释微球悬液0.1ml,结膜下对照组和前房对照组采取相应的给药途径注射空白微球悬液0.1ml,CsA滴眼液组每日应用质量分数1%(10g/L)CsA滴眼液点眼,空白对照组PKP术后不给予CsA药物。术后裂隙灯显微镜下定期观察各组术眼角膜植片的透明度、水肿情况、新生血管生长情况等,并计算术眼的排斥反应指数(RI)。分别于术前,术后3d,术后1、2、3周和术后1、2、3个月用Tono—pen眼压计测量眼压;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获取各组植片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各组兔眼眼压较术前均明显下降,手术前后兔眼眼压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目目:29.210,P=0.000);同一时间点各组兔眼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捆=0.254,P=0.938)。空白对照组、结膜下对照组及前房对照组于术后2~3周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膜植片混浊和新生血管,术后4周时植片混浊加重,R1分别为8.60±1.52、8.60±0.55和8.80±0.84;结膜下给药组、前房给药组及CsA滴眼液组于术后3周时出现角膜新生血管,但未发现植片混浊,R1分别为4.40+0.89、3.20±0.84和3.00±0.71,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结膜下对照组和前房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前房给药组兔眼术后前房有轻度炎症反应,随时间延长逐渐减轻,至术后3个月时}肖失。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空白对照组、结膜下对照组、前房对照组术眼角膜植片均明显增厚,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长人;而结膜下给药组、前房给药组和CsA滴眼液组植片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轻,新生血管减少。结论CsA缓释微球经不同途径给药均可抑制兔眼角膜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其中经前房给药途径的整体疗效较经结膜下给药途径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方法应用VISX Stars 4准分子激光设备和Intralase飞秒激光仪,对屈光不正512例(1016眼)施行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LASIK手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裂隙灯显微镜及角膜地形图仪检查角膜及角膜屈光改变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的屈光状态,(等效球镜)为(1.00D~+1.25D),平均为(-0.25±0.75D)。923眼(90.85%)的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1.0,1002眼(98.62%)的裸眼视力等于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前与术后结果行t检验显示,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并发症有结膜下出血57眼(5.61%),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LASIK手术是矫正屈光不正的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可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16.
非甾体消炎药眼液在PRK和LASIK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了解非甾体消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眼液控制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术后眼部疼痛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角膜瓣下上皮细胞植入的疗效。方法 通过不同用药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了解欧可芬,安贺拉,双氯芬酸钠在PRK后的镇痛效果及双氯芬酸钠控制LASIK后角膜瓣下上皮细胞植入的疗效。结果 PRK后镇痛效果:双氯芬酸钠>安贺拉>欧可芬。非甾体消炎药眼液对伤口愈合情况无明显影响。LASIK后角膜瓣下上皮细胞植入发生率:用药组为1.6%,对照组为3.0%。结论 非甾体消炎药滴眼液在控制PRK后眼部疼痛方面是安全,有效的,双氯芬酸钠眼液效果更明显,同时它对减轻或抑制LASIK后角膜瓣下上皮细胞植入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LASIK治疗近视术中并发症临床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平  栾洁  倪焰  黄佞 《临床眼科杂志》2001,9(6):467-468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LASIK治疗581只眼近视的术中并发症。结果: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相比,99.3%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不完全角膜瓣占0.52%,游离角膜瓣占0.52%,角膜瓣偏位占0.34%,角膜缘出血占7.3%。结论: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熟练掌握手术技术和有效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青光眼手术前后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对术后炎症反应的疗效,寻求一种青光眼术后炎症药物控制的较佳方案。方法:观察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住院患者50例52眼,随机分为4组:术后单独滴用典必殊滴眼液组(甲组)、术后联合应用普拉洛芬眼液组(乙组)、术前1d始滴普拉洛芬滴眼液术后联合用药组(丙组)、术前3d始滴普拉洛芬滴眼液及术后联合用药组(丁组)。手术方法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第1,3,7,14,30d观察症状和体征并进行评分。结果:患者50例52眼完成研究。术后第1,3d时丁组综合评分明显低于其它组(P〈0.05),术后3,7d时甲组综合评分比其它组均高(P〈0.05);术后15d和30d时4组间综合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做预处理,术后联合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与糖皮质激素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炎症控制的较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噻吗洛尔滴眼液对准分于激光原位角膜磨馕术(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8章至2008年8月在我院屈光手术中心接受LASIK手术治疗的近视821例(1621眼),随访1年余。发生屈光回退者有54例(88眼)。随机分为2组:一组使用0.2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进行治疗,另一组(即埘照组)使用0.1%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治疗结束后将两组的各项指标(视力提高行数、眼压变化程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视力提高行数:噻吗洛尔组视力提高1~4行,平均(3.17±1.16)行;对照组提高-2~2行,平均(-0.12±0.93)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P〈0.01)。眼压变化:噻吗洛尔组眼压下降2~6mmHg,平均(4.084-0.34)mmHg,对照组眼压下降-1~1mmHg,平均(0.23±0.38)mmHg;两组差异何统计学意义(t=11.16,P〈0.01).结论0.2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对LASIK术后的屈光回退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是一种简单、易行、有效的治疗厅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无环鸟苷联合干扰素,双氯芬酸钠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效果。方法:对160例(186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97眼)和对照组80例(89例)治疗组患者滴0.1%无环鸟苷滴眼液,重组干扰素α1b滴眼液(10μg/ml)、0.1%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对照组滴用0.1%无环鸟苷滴眼液,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1.75%),对照治愈率(75.28%)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96.90%,对照组有效率(88.7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无环鸟苷联合干扰素,双氯芬酸钠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肯定,治愈率高,是合理安全的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