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管置人是基础护理中常见的技术操作之,虽部分护士都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但临床置管困难、置管异常的现象屡见不鲜近年来,常规的胃管置人方法已显不足,因此对胃管置人的研究加注重体化与操作方法的样化,广大护理同仁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讨论。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留置胃管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及其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做了一些总结,并分析了其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已高居世界首位。脑卒中病人虽然消化吸收功能正常,但常因意识障碍、延髓性麻痹等原因而存在吞咽功能障碍。因此,为维系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减少误吸及导致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常需要留置胃管。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留置胃管常临床上应用广泛,经胃管鼻饲可为昏迷病人或不能经口进食等病人提供营养、热量及胃内给药治疗疾病,是促进病人尽快恢复的主要方法之一。另外,还可以通过抽吸胃液,了解胃液的性质和量,观察病人有无上消化道出血;有效的胃肠减压可降低胃肠压力,减轻腹胀,促进切口愈合,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恢复,对胃肠道、胆道手术来说,术前留置胃管还能有效减少麻醉中及手术后的并发症,对术后恢复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清醒患者留置胃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饲法是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和药物的方法。留置胃管常用于胃肠减压、胃肠道的营养支持,但是留置胃管易对鼻、食管和胃黏膜造成损伤,使患者出现疼痛和不适等症状,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谨慎操作和严密观察,以防出现炎性水肿、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王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4):93-93
留置胃管就是通过胃管抽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及内容物,减轻胃肠道内的压力和膨胀程度,促进切口愈合,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功能恢复。临床置管困难、置管异常的现象屡见不鲜,常规的胃管置入方法已显不足,能否准确、及时的一次成功置入,对于疾病的治疗、抢救,以及减轻患者的痛苦均起着重要作用。根据不同情况为患者选择适当的置管方法是成功的关键。本文对置管方法的选择、注意事项及临床护理工作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留置胃管患者不同护理方法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护理,推行舒适护理。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留置胃管患者分为试验纽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纽按常规方法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每日2次用1mL注射器向患者置胃管的鼻腔滴入液状石蜡1mL,观察留置胃管期间2组患者的不适程度及自拔胃管的情况。结果试验组安置及留置胃管期间不适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自拔胃管情况显著减少(P〈0.05)。结论液状石蜡滴入法护理留置胃管患者符合患者的舒适需求,可降低患者的不适,减少并发症、自拔胃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留置胃管患者的舒适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留置胃管患者不同护理方法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护理,推行舒适护理。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留置胃管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每日2次用1 mL注射器向患者置胃管的鼻腔滴入液状石蜡1 mL,观察留置胃管期间2组患者的不适程度及自拔胃管的情况。结果试验组安置及留置胃管期间不适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自拔胃管情况显著减少(P0.05)。结论液状石蜡滴入法护理留置胃管患者符合患者的舒适需求,可降低患者的不适,减少并发症、自拔胃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留置胃管反复洗胃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常规电动洗胃机反复洗胃,直到洗出液完全澄清后改为留置鼻胃管.结果:50例患者均使用解毒剂.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留置胃管反复洗胃的疗效好,治愈率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甘露醇和开塞露塞肛联合治疗自发性脑出血(SICH)脑水肿的动态演变。方法:选58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前者采用甘露醇和开塞露塞肛联合治疗,后者仅采用甘露醇治疗,余一般常规治疗处理均相同。采用BORN-BE脑水肿无创动态监护仪在发病后第1、3、5、7天分别测定2组患者患侧大脑半球的综合扰动系数,并进行对比、分析。与对照组患侧比较,实验组患侧综合扰动系数在发病第1天略高,但在第3、5、7天明显降低(P〈0.05)。结果:甘露醇和开塞露塞肛联合治疗明显优于单纯甘露醇治疗,可显著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 相似文献
11.
12.
刘旭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2):1942-1944
留置胃管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按常规方法操作大部分护士都能掌握,但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大,存在各种影响胃管留置的因素,常常导致插管失败.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留置胃管的手段和技术不断创新,提高了插胃管的成功率,本文现就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刘旭霞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2):1942-1944
留置胃管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按常规方法操作大部分护士都能掌握,但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大,存在各种影响胃管留置的因素,常常导致插管失败。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留置胃管的手段和技术不断创新,提高了插胃管的成功率,本文现就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胃管置入是急诊科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是洗胃法和胃肠减压术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也是治疗疾病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由于患者烦躁不配合以及胃管未妥善固定,造成患者自行拔出和胃管滑脱移位的现象仍屡见不鲜。胃管移位、滑脱可能引起胃液反流甚至窒息。同时反复插管易造成对病人鼻黏膜损伤、身心的伤害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同时增加护理人员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因此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妥善的胃管固定是非常重要的。近年 相似文献
15.
留置胃管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留置胃管是基本护理操作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胃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洗胃、胃肠减压以及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操作之中。特别在颅脑损伤、胃肠道手术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不仅是胃肠内营养支持的通路,而且是病情观察的窗口,更重要的是减轻术后患者腹胀,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吻合口及腹部伤口的张力,利于其愈合,减少并发症,有时可作为吻合口的支撑管。但如果操作不当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造成危险因素,致不良后果。笔者2000-2004年,对695例外科住院留置胃管患者进行护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黄青敏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2):2983-2983
留置胃管是临床常用的一项治疗措施,是进行鼻饲、胃肠减压、抽取胃液分 析的常规技术.2004年我科共收治留置胃管患者100例,现将常见问题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普外科患者采取改良式留置胃管方式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5月~2012年4月于我院普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1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观察组50例患者采取改良式留置胃管法,对照组的50例患者按照传统的留置胃管方式进行。操作完毕后通过记录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置管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及首次置管成功率和满意度来评价其护理效果。结果: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观察组的98%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2%,100%的引流满意率也要高于80%的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发生恶心、流泪以及出血的概率为14%和2%,对照组发生的概率为30%和8%,观察组要远远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留置胃管的方式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帮助患者降低了操作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和痛苦,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留置胃管常用于胃肠道营养支持,胃肠减压。但是,长期留置胃管对鼻、食道和胃粘膜造成损伤,引起一些并发症,如炎症、水肿、出血、溃疡等,使患者感到痛苦和不适,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国内外在胃管材料、留置时间、胃管插入方法和深度骨管留置引起粘膜损伤的处理等方面展开了很多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有益的指导,本文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颅脑损伤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神经外科疾病,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很容易出现昏迷的症状,主要是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的脑组织损伤、出血、肿胀及颅骨骨折等病理变化,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1]。由于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不能从口进食,临床上需对患者留置胃管,保证患者的营养,一些药物也可由胃管进入患者体内,以达到治疗目的。然而留置胃管容易引起应激性溃疡或其他不良反应,因此留置胃管时应特别注意对患者的护理工作。本研究为了探讨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留置胃管护理的临床效果,选择60例颅脑损伤昏迷的患者进行胃管插管及护理工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