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50例电脑控制超声下肠套叠水压灌肠复位成功患儿进行分析,并且通过与充气灌肠复位及常用超声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电脑控制超声下肠套叠水压灌肠复位治疗方法优点.  相似文献   

2.
超声监视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监视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疗效。方法对超声诊断76例小儿急性肠套叠患儿,在B超监视下进行水压灌肠复位。结果诊断符合率100%,复位成功率97.4%(74/76)。结论采用B超诊断和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可免X线照射,操作简便、经济、无创且成功率高,是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B超早期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并在其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采集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经B超确诊为急性肠套叠患儿的3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超声监视下行水压灌肠复位在患儿急性肠套叠患儿的复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结果经临床验证,B超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达到100%的准确率,而水压灌肠复位成功率也达93%,无一例肠穿孔等并发症。结论早期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并在其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的复位率成功率高,取材方便,操作简易,并可在动态观察下避免X线对人体照射的影响,其疗效确切无创伤,而且治疗费用较低,所以比较适宜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4.
杨秀录  金伟敏  杨松玉  虞希祥 《浙江医学》2017,39(22):2037-203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断与水压灌肠复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肠套叠患儿71例,对疑似急性肠套叠患儿行高频超声检查,当肠套叠诊断明确且有治疗指征时,行超声监测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结果71例肠套叠患儿中,高频超声诊断肠套叠69例,漏诊2例,诊断准确率为97.2%。超声诊断肠套叠的69例患儿中,均表现为横切面“同心圆征”、纵切面“套筒征”,部分患儿有病变近端肠管扩张的肠梗阻征象、低回声肠壁增厚的肠黏膜水肿征象,2例多普勒超声示套入部肠管无血流信号。67例于超声下水压灌肠复位,成功65例,成功率97.0%,2例因多次灌肠复位失败而改行手术治疗;2例因多普勒超声示套入部肠管无血流而直接行手术治疗;余2例超声未能准确诊断,结合临床行外科手术,术中证实肠套叠伴肠管坏死。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实时超声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对小儿肠套叠复位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X射线透视下空气灌肠复位和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小儿肠套叠,并进行疗效比较分析.结果 X射线组33例复位成功,11例失败(其中2例穿孔).超声组42例复位成功,未出现再次复套、水潴留、水中毒和肠破裂穿孔等并发症,4例复位失败.X射线组复位率75%,超声组复位率91%.结论 实时超声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成功率较高,几乎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B超在诊断和治疗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B超在诊断和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2例可疑肠套叠患儿进行B超检查,对发现有“同心圆”征和“套筒”征患儿行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结果 B超诊断肠套叠82例,诊断准确率100%。其中78例水压灌肠复位成功,成功率95.1%,8例回回结型肠套叠,行2次水压灌肠复位治疗,4例成功,4例失败后改行手术治疗。结论 B超诊断肠套叠准确率高,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成功率高,且该技术简便、经济、无创。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彩超在小儿肠套叠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小儿肠套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诊断及在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及手术证实的小儿肠套叠127例。结果:本组患儿超声确诊率100%,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121例,成功率95.3%。结论:超声检查小儿肠套叠准确性高,可作为影像学首选的检查方法,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方法安全有效,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肠套叠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经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并在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的28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超声诊断肠套叠准确率100%,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成功率100%.结论 超声对肠套叠早期诊断明确,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方法简便、迅速,为治疗肠套叠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小儿肠套叠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治疗,观察组给予超声监测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儿复位成功率为93.75%,对照组患儿复位成功率为81.25%,两组复位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有2例出现肠穿孔,对照组患儿有1例出现肠穿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采用超声引导下进行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复位率高,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因具有相对简单、安全、复位成功率高等优点,成为很多医院治疗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本研究采用高频超声对肠套叠水压灌肠复位成功的患儿进行复查,及时掌握病情的变化,提供引起肠套叠的原因线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小儿急性肠套叠28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惠芳 《中外医疗》2010,30(17):97-97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小儿肠套叠超声下水压灌肠复位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157例超声下水压灌肠复位成功,7例经过2次灌肠失败。结论超声下水压灌肠复位术适用于小儿肠套叠的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王琰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4):1835-1835
肠套叠是指一部分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是婴幼儿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也是引起婴幼儿肠梗阻的常见病因,多发生在两岁以下,尤以6~8个月的男婴为最多,2006年10月~2009年10月我院对83例小儿急性肠套叠在B超监视下进行水压灌肠复位治疗,成功80例,成功率96.4%,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对可疑肠套叠患儿行超声检查,80例诊断为肠套叠小儿在超声引导和监视下行水压灌肠复位术。结果复位成功76例,成功率95.0%,失败4例,术后证实均为肠套叠,其中2例时间超过48小时。结论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方法治疗小儿肠套叠,该法疗效好、操作简便、易行,成功率高,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智民 《甘肃医药》2014,(7):541-543
目的:总结实时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方法和经验。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对102名患者进行腹部全扫,发现同心圆征或靶环征者,无并发症符合非手术治疗征,则在实时超声引导下对小儿肠套叠患者实行水压灌肠治疗。结果:本次研究超声诊断率100%。患儿共102例,有96例均在实时超声引导下复位成功,成功率94.11%,与文献报道相符。其中6例未成功患儿经转手术治疗发现2例为回回结型肠套叠,4例患儿发病超过48h。患儿成功复位时间5~15min。灌肠过程中未发现相关并发症,患儿平均住院4.7天,全部治愈后出院。结论:B超诊断小儿肠套叠简单易行、无痛苦、无创伤,诊断率高。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安全可靠,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辛颖军 《吉林医学》2010,31(22):3748-3748
目的:提高对肠套叠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56例肠套叠病例。结果:所有患儿均行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检查,B超阳性率100%。52例水压灌肠复位成功,4例手术,其中3例回结型,1例小肠型,均行手术中松懈。结论: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可以提高肠套叠诊断正确率,正确诊断,早期复位治疗是提高肠套叠治疗成功率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王芝才  徐龙  林杏富 《重庆医学》2003,32(11):1525-1526
目的 分析B超监视下诊断和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疗效。方法 1999年1月-2002年5月对门诊可疑肠套叠患儿行超声检查,提示有同心圆征26例,男19例,女7例,同时在超声监视下行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结果 26例确诊肠套叠,诊断准确率100%,24例经水压灌肠复位成功,成功率92.3%;2例手术治疗,其中1例手术复位成功,1例行回肠切除吻合术,术后证实均为回回结型。结论 B超诊断小儿肠套叠准确率100%,而水压灌肠整复压力较平稳,操作简易,可动态追踪观察,并且免除了X线对人体的影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肠套叠是某段肠管进入邻近肠管内引起的一种肠梗阻,是婴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灌肠复位是早期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它是利用空气、钡剂或盐水产生的压力持续加压,使套叠的肠管缓慢退出复位而解除肠梗阻。近年来,我院采用在B超监视下行水压灌肠治疗婴儿急性肠套叠39例,获得良好效果,现将具体的方法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肠套叠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如能及时诊治,多数能经空气灌肠复位。复位成功后仍需密切观察和细心护理,以促进患儿尽快康复,防止并发症发生。我科从1995年12月~1997年12月共收治小儿急性肠套叠135例,经空气灌肠复位成功9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5例患儿,其中男87例,女48例,男:女为1.8:1,发病年龄多在4-10个月,发病时间4-48h。1.2治疗效果本组135例患儿,经空气灌肠复位成功92例,占68.1%,失败43例,占31.9%。2术后观察及护理2.1术后病情观察空气灌肠复位成功后患儿安静入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诊断价值及引导复位治疗效果。方法:观察51例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表现,并在超声引导下对诊断明确的患儿进行生理盐水灌肠复位。结果:51例患儿均证实为肠套叠,超声确诊率为100%。48例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成功46例,复位成功率为95%。结论:彩色多普勒对小儿肠套叠诊断准确,可作为影像学首选的检查方法,并对选择复位方法有指导意义。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方法简便安全,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水压灌肠在基层医院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实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可疑急性肠套叠患儿行超声检查,提示同心圆征158例,同时在超声下进行水压灌肠小儿腹部手术后近整复治疗。结果:158例肠套叠的患儿中151例整复成功,成功率95.%,7例未整复成功。结论:基层医院病程在48h之内,无其他并发症的小儿急性肠套叠,可实行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整复治疗,操作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