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
布比卡因用于颈丛阻滞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较大,出现声嘶或呼吸困难后恢复较慢,而罗哌卡因及左旋布比卡因对心脏毒性作用明显低于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只有布比卡因的1/3。本研究观察相同浓度剂量的0.5%左旋布比卡因与0.5%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的临床效果及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致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52岁,因患右侧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拟行右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术前血压140/83mmHg,HR90次/min,心电图正常,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0.96。用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1∶1混合液共20ml行双侧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注药后5min患者出现心悸、胸闷、憋气、精神紧张、兴奋多语等症状。心电监护显示:BP168/95mmHg,HR120次/min,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偶呈二联律,SpO20.90。听诊两肺有哮鸣音,心律不齐。经给予咪达唑仑、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及供氧等处理后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3.
1病例报告患者女,51岁。因发现左侧甲状腺肿物1周,于2006年9月5日入院。2年前因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治疗1年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评估0.2%罗哌卡因用于双侧颈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以0.2%罗哌卡因于两侧C4横突处分别给药5-7mL阻滞颈深丛,同时行双侧浅丛阻滞,每侧给予10-15mL。对照组以相同容量0.2%罗哌卡因行单侧深丛和双侧浅丛阻滞,观察术中麻醉效果以及病人呼吸、声音嘶哑改变。结果实验组麻醉优良率为86%,明显高于对照组,声音嘶哑和呼吸困难发生率以及恢复时间两组相比无差异。结论 0.2%罗哌卡因用于双侧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0.298%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00例ASAⅠ~Ⅱ级,18~65岁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0.298%甲磺酸罗哌卡因+0.333%盐酸利多卡因混合液(Ⅰ组,n=50)和0.25%布比卡因+0.333%盐酸利多卡因混合液(Ⅱ组,n=50)共28ml行两点法双侧颈丛神经阻滞。注药后3、4、5、6、8、10、20、30、60、90、120min分别对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喉返神经阻滞程度(即患者出现声音嘶哑情况)进行评价,同时观察患者在手术刺激过程中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以及是否有不适症状,记录术后镇痛时间和发音恢复时间。结果Ⅰ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慢于II组;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Ⅰ组比Ⅱ组长;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I组比Ⅱ组短;喉返神经阻滞程度I组比Ⅱ组强。Ⅰ组无一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手术过程中SBP、HR变化范围不大;Ⅱ组患者中3例麻醉后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现象,手术过程中尤其是处理甲状腺上极时SBP、HR上升明显。结论0.298%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比0.25%布比卡因麻醉效果好,血流动力学平稳,而且作用完善、安全,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对颈丛神经阻滞的患者进行分类,分别使用甲磺酸罗哌卡因及盐酸罗哌卡因进行麻醉,探讨两种局麻药对颈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借助统计学方法了解两种局麻药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手术中麻醉起效及持续时间的差异;比较两种局麻药在各组患者手术中的阻滞镇痛效果差异。结果经统计:①A组手术中心率为89.4±6.7次/min、血压为126.4±15.3/72.3±6.4mmHg、血氧饱和度为97.6±1.8;B组心率为91.8±5.9次/min、血压123.6±17.1/74.0±5.3mmHg、血氧饱和度为98.5±1.5;A、B组各项指标经t检验发现无统计学差异。②A组药品麻醉起效时间为5.1±3.2min,B组4.9±3.1min;A组药品麻醉持续时间为276.3±54.7min,B组为280.5±51.1min。经统计,两组间麻醉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无差异(P>0.05)。③A组总镇痛阻滞有效率98%,B组总有效率100%,两组相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及盐酸罗哌卡因应用于颈丛神经阻滞中对术中病人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持续时间无明显差异;两种局麻药在颈丛神经阻滞病人中麻醉总有效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布比卡因作对照,研究罗哌卡因对甲状腺切除术中颈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24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0.375%盐酸罗哌卡因组(n=62),B组0.375%盐酸布比卡因组(n=62),记录麻醉前后两组患者的SBP、DBP、HR及麻醉满意度。结果麻醉后即刻15′、30′两组SBP、DBP、HR均明显增加(P<0.05)麻醉后各时点B组较A组SBP、HR变化显著,两组DBP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0.375%罗哌卡因颈丛麻醉效果确切,较0.375%布比卡因对循环影响小。 相似文献
9.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甲状腺肿块手术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罗哌组(A组)和布比组(B组),每组各20例,分别用0.375%罗哌卡因和0.375%布比卡因各20 m l行双侧颈丛神经阻滞。评价麻醉效果,记录并发症以及麻醉过程中的HR、SBP、DBP的变化。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麻醉后HR、SBP、DBP均明显升高(P<0.05)。A组病人抬头肌力影响低于B组(P<0.01)。结论0.375%罗哌卡因和0.375%布比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均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由于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时对颈项运动功能影响较轻,故较布比卡因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用于颈丛阻滞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0.25%布比卡因10ml加入芬太尼0.5,ug/kg;对照组,0.25%布比卡因10ml。40例患者均采用双侧颈浅神经阻滞(C4、一针法)。分别记录两组颈丛阻滞前,阻滞后5、10、15min和20min时所测SBP、DBP、HR变化。结果两组阻滞前血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试验组阻滞后10min开始,有10~20mmHg的波动;对照组阻滞5min开始有10~20mmHg的波动,组内各时段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段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两组均有上升,对照组上升略高于试验组,同时段组间比较在15、20min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在阻滞后试验组较平稳,对照组明显上升,同时段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各时段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行颈丛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患者,能有效地控制心率和维持血压稳定。 相似文献
12.
地塞米松对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对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45例择期或急症前臂及手部手术患者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0.5%罗哌卡因30mL加地塞米松5mg(1mL),静脉注射生理盐水(NS)1mL(A组);0.5%罗哌卡因30mL加NS1mL,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B组),0.5%罗哌卡因30mL加NS1mL,静脉注射NS1mL(C组)。结果:A组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B、C组(P<0.05),A组术后首次疼痛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B、C组(P<0.05),3组阻滞成功率为93%(14/15)、93%(14/15)和87%(13/15)。麻醉期间各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均无明显改变。结论:地塞米松可以通过外周途径发挥镇痛作用,在0.5%罗哌卡因中加入5mg地塞米松可明显改善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并可延长术后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13.
14.
1998年8月~2000年8月,我院以改良颈丛神经阻滞法用于甲状腺手术,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998年8月~2000年8月,我院以改良颈丛神经阻滞法用于甲状腺手术,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甲状腺手术46例,男12例,女34例;年龄21~67岁;体重48~80 kg;其中甲状腺囊肿及腺瘤摘除术38例,甲状腺次全切术8例。ASA分级Ⅱ-Ⅲ级。1.2 方法 病人仰卧,头偏向一侧,在2,3,4颈椎横突处作标记,垂直皮肤进针,达横突时即停止进针,针尖离开横突向上平移0.2~0.3 cm,再进针0.1~0.2cm,偶可有异感,此时回抽无血及脑脊液,推注2%利多卡因和0.5%布比卡因混合液1.5~2 ml(等容积配比),3点阻滞时先行颈3阻滞,再行颈2、颈4阻滞,共用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时大多数需要病人清醒配合,以防止术中手术操作所带来的一些并发症,麻醉常采用颈丛神经阻滞,传统操作方法是颈浅、深丛联合阻滞法,但临床上深部注射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误入蛛网膜下腔,产生严重的并发症。而且文献和教科书中都指出不应同时行双侧颈丛深部阻滞。以往研究指出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时常不具有深丛阻滞的麻醉效果,可能是浅部颈丛神经麻醉不可能将所有神经完全阻滞,因而我们在参考文献及尸体解剖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临床实际操作观察,对比不同颈丛神经阻滞方法临床麻醉效果和麻醉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18.
白日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8):94-96
目的研讨甲状腺手术患者接受罗哌卡因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全麻)的临床价值。方法10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模式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患者采用全麻,B组患者采用罗哌卡因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生命体征[麻醉前(T0)、切皮时(T1)、术毕(T2)、拔管时(T3)、拔管后(T4)的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心率(HR)水平]变化情况、呼唤回应时间、完全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0时点,两组患者的MAP、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点,B组患者的的MAP、HR水平均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呼唤回应时间(6.48±1.12)min、完全苏醒时间(7.75±0.98)min均显著短于A组的(9.89±1.31)、(15.64±2.03)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显著低于A组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罗哌卡因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全麻下对患者实施甲状腺手术,相对单纯全麻更利于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并且术后苏醒苏醒更快、麻醉安全更可靠,可作为今后临床行甲状腺手术的的一种推荐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预防颈丛神经阻滞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及其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甲状腺手术患者46例,ASA Ⅰ~Ⅱ级,按先后随机将病人分为艾司洛尔组(Ⅰ组)和盐水对照组(Ⅱ组).予1%利多卡因及0.25%布比卡因混合液行双侧颈浅丛阻滞,回抽无血,各注入混合液(不含肾上腺素)10 ml.I组颈丛神经阻滞前静注艾司洛尔0.5mg/kg,继以0.01 mg/(kg·min)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Ⅱ组颈丛神经阻滞前静注生理盐水3 ml.观察病人入室后的基础值.颈丛神经阻滞前,颈丛神经阻滞后1、3、5、10 min,肿物摘除即刻和手术结束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通过心率一收缩压乘积(RPP)间接了解心肌氧耗.结果:两组病人在基础值、颈丛神经阻滞前的SBP、DBP、HR及RP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颈丛神经阻滞后各时间点的SBP、DBP、HR及RPP与基础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颈丛神经阻滞后各时间点的SBP、DBP、HR及RPP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尤其以3 min时最为显著(P<0.01),Ⅱ组颈丛神经阻滞后3、5、10 min的SBP、DBP、HR及RPP均显著高于同期Ⅰ组(P<0.05)肿物摘除时.结论:应用小剂量艾司洛尔可以有效防止颈丛神经阻滞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20.
<正>罗哌卡因因其作用时间长、心脏毒性低于布比卡因、有运动感觉分离现象而广泛用于临床麻醉,但用于颈丛麻醉的鲜见报道,现就连云港第一四九医院麻醉科近年来用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完成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