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protein S100β,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儿科诊治的80例癫痫患儿,采用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托吡酯治疗,试验组采用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均连续用药12周;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癫痫样放电次数与癫痫发作频率、NSE、S100β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Z=2.109,P=0.035);试验组患儿的癫痫样放电次数与癫痫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患儿的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9)。结论 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可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与神经损伤状态,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型抗癫痫药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痫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1991年国际抗癫痫协会制定的分类标准,且脑电图有明确的痫样放电波的癫痫患儿64例,从加药剂量到目标剂量缓慢加药,开始量为1mg/(kg·d),每周加量0.5—1mg/(kg·d),直到目标剂量(4—8)mg/(kg·d),此后维持此剂量,并酌情调整。连续服药1年以上,以癫痫发作减少次数作为评定疗效。结果癫痫缓解的有效率为79.7%,副作用包括厌食、嗜睡、少汗、感觉异常等,停药后可自行消失。结论托吡酯治疗不同类型小儿癫痫的疗效肯定,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LEV)和卡马西平(CBZ)单药治疗对癫痫部分性发作患儿脑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癫痫患儿80例,随机分2组,LEV组和CBZ组各40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脑电图,观察治疗前后脑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间临床发作控制比较无差异(P=0.68),治疗后两组间脑电图痫样放电比较,CBZ组痫样放电完全消失7例,减少50%以上7例,减少25%-49%11例,无变化8例,增加7例,LEV组痫样放电完全消失21例,减少50%以上7例,减少25%-49%6例,无变化3例,增加3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LEV作为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在改善脑电图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治疗小儿癫痫部分性发作方面具有广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拉莫三嗪联合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痫合并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择65例小儿癫痫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托吡酯治疗,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拉莫三嗪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癫痫控制情况、抑郁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3个月治疗观察组癫痫治疗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8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抑郁评分(12.8±2.0)分,低于对照组(15.7±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联合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痫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较单独用药治疗更好,且能有效改善患儿抑郁情况,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5.
张晓玲  丁敏  钟水生 《吉林医学》2014,(19):175-177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托吡酯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患者90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1、观察组2,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均应用卡马西平、托吡酯治疗;观察组1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观察组2单独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1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观察组2的80.00%(24/30)和对照组的70.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5.67,P值均<0.05),观察组2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癫痫月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1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观察组2(P<0.05),观察组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不良反应为20.00%(6/30),观察组2为16.67%(5/30),对照组为16.67%(5/30),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托吡酯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能显著提高疗效,降低癫痫发作次数,安全性好,可以成为难治性癫痫的有益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托吡酯分别单药治疗小儿癫痫对患儿脑电图放电情况、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91例癫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45)给予托吡酯治疗和观察组(n=46)给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免疫功能指标、脑电图放电情况、认知功能评分、糖脂代谢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高于对照组的73.3%(P <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功能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40 min内癫痫样放电数目及1 min内α、β、δ、θ不同频域波数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糖脂代谢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丙戊酸钠、托吡酯分别单药治疗小儿癫痫各具优势,临床用药中需严格控制剂量,以降低认知损害、糖脂代谢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小剂量托吡酯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小儿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给予这60例患儿有效的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剂量托吡酯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干预组30例,给予小剂量托吡酯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对这两组的治疗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治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癫痫发作次数减少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干预组仅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有9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差异较大(P0.05),有一定的统计学价值。结论对癫痫患儿给予小剂量托吡酯联合奥卡西平治疗,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与治疗时间,降低癫痫发作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与分析托吡酯(妥泰)治疗不同类型儿童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1991年国际抗癫痫协会制订的分类标准且脑电图有明确的痫样放电波的儿童癫痫患儿120例,从加药剂量到目标剂量缓慢加药,从每日0.5mg/kg开始,每周加量0.5mg/kg,目标剂量每日(4-6)mg/kg。连续服药半年,以癫痫发作减少次数作为评定疗效。结果癫痫缓解的有效率为84%,副反应包括厌食、嗜睡、少汗、记忆力下降等,停药后均可自行消失。结论托吡酯治疗不同类型儿童癫痫疗效肯定,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托吡酯与卡马西平治疗老年癫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老年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样分组法分为参照组与联合组,各37例。参照组应用卡马西平治疗,联合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应用托吡酯治疗。比较两组癫痫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癫痫发作次数少于参照组,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托吡酯与卡马西平应用在老年癫痫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减少癫痫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托吡酯治疗成年癫痫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及评价托吡酯单药治疗成年癫痫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8例临床新确诊的成年癫痫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一组予以传统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等)单药系统治疗(AEDs组),另一组予以托吡酯单药治疗(TPM组),即予以托吡酯初始剂量为50mg/d,每3d增加25mg至目标剂量200mg/d.2个月后比较两组的癫痫发作频率和不良反应.结果:TPM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总有效率为79%,完全控制率为33%,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且症状较轻,患者耐受性良好;AEDs组的总有效率为74%,完全控制率为30%,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症状多为中度,需给予对症处理或停药.结论:托吡酯能明显控制癫痫发作,且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广谱、有效且安全的新型一线抗癫痫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并研究托吡酯单用与卡马西平治疗老年癫痫发作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小老年癫痫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托吡酯进行治疗,对比经过2周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发现,试验组采用托吡酯治疗老年癫痫发作的总有效为93.33%。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老年癫痫的总有效为66.67%。对比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方式后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发现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总不良反应43.3%,试验组采用托吡酯的总不良反应为13.3%,两组差异较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托吡酯治疗老年癫痫发作的临床效果较为明显,整体过程安全可靠,减少了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较为满意,因此这一方式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出血继发性癫痫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沈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托吡酯+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 a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发应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8.3%高于对照组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癫痫症状发作时间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1 a后癫痫发作持续时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1 a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出血继发性癫痫,可缩短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在难治性颞叶癫痫外科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50例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后,进行外科治疗,术中应用ECoG精确定位及指导切除范围。结果 50例患者手术前采用ECoG在致痫灶表面及其周围均记录到散在的或密集的痫样放电,致痫灶切除后,痫样放电消失者38例,病灶周围仍有残余痫样放电者12例,扩大切除范围后,6例痫样放电消失,再行皮层热灼术热灼后,2例痫样放电消失,4例仍可见有少量痫样放电。随访12~24个月,Engel术后效果评估为I级(癫痫发作消失)29例,Ⅱ级(癫痫发作极少或几乎消失)11例,Ⅲ级(癫痫发作频率减少90%)6例,Ⅳ级(发作频率减少〉50%,〈90%)4例,有效率92%。结论应用ECoG术中监测切除致痫灶是治疗难治性颞叶癫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联合托吡酯对癫痫疾病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癫痫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奥卡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奥卡西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住院时间及癫痫发病频率降幅。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癫痫发病频率降幅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似(P>0.05)。结论:奥卡西平联合托吡酯对癫痫疾病患者的治疗价值高,可有效控制患者癫痫发作,缩短其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托吡酯与卡马西平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癫痫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脑梗死后继发癫痫60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除常规治疗外,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观察组给予托吡酯治疗。治疗2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7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疗效显著,优于卡马西平,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孟建国 《吉林医学》2014,(5):961-962
目的:观察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小儿癫痫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单纯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4.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的3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具有疗效显著、药物不良反应较低的临床优势,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并分析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08年12月1日-2012年10月1日间收治的88例小儿癫痫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观察组用托吡酯治疗,对照组用丙戊酸钠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痫安全有效,且价格低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GIRK通道开放剂氟吡汀(flupirtine)对癫痫大鼠癫痫发作和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三组:正常对照组、癫痫+生理盐水(NS)组和癫痫+氟吡汀(flupirtine)组.癫痫+生理盐水(NS)组和癫痫+氟吡汀(flupirtine)组两组动物复制青霉素诱发癫痫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氟吡汀治疗,再观察痫样行为和脑电图.结果 正常对照组行为学和脑电图均正常;癫痫+生理盐水组有明显痫样行为,脑电图呈现明显的尖波、棘波、尖-慢复合波以及棘-慢复合波的阵发性痫样放电;癫痫+氟吡汀组大部分大鼠行为正常或是轻度的痫样行为,脑电图恢复正常的基础波放电,只有1例呈少量的痫样放电.结论 GIRK通道开放剂flupirtine对癫痫大鼠痫样行为和异常的脑电图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成人失神癫痫的临床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30例成人失神癫痫患者为研究组和同期的30例非成人失神癫痫发作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进行脑电图的检查。结果通过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脑电图结果比较,研究组痫样放电率为66.6%,非特异性异常率为16.7%,总异常率为83.3%;对照组痫样放电率为6.7%,非特异性异常率为13.3%,总异常率为20.0%;研究组痫样放电率、总异常率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痫样放电率、总异常率,两组数据比较有明显的差异(χ2=7.22、7.13、7.47,P〈0.05)。研究组中12例患者观察有25次癫痫发作,并且脑电图清晰的显示有多棘波、多棘慢波和慢波群夹杂棘慢波以及爆发慢波群以及慢波放电后继发广泛放电情况。而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观察有20次癫痫发作,但是脑电图监测并未观察到上述的症状。研究组中20例痫样放电患者出现痫样放电的时相主要出现在清醒期、睡眠期和清醒期合并睡眠期,所占比例分别为10.0%、50.0%、40.0%。结论临床中对于成人失神癫痫患者采取脑电图诊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能够准确的观察癫痫患者的脑电异常放电情况,并准确的判断出发生痫样放电的时相,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儿癫痫患儿采用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小儿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患儿单用托吡酯治疗,观察组30例患儿联合应用丙戊酸钠治疗。对2组临床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与对照组(16.7%)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效果显著,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