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于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及B组,A组患者采取血液透析治疗,B组患者采取腹膜透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的中有效率为86.7%,B组为80.0%,两组差异不显著(P 0.05);A组感染率低于B组,但出血率高于B组,两组营养不良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各自具有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终末期肾病给予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接诊的86例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研究组给予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腹膜透析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体重、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指数均高于对照组,24 h尿量、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给予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吴文政  杨枫 《吉林医学》2022,(3):770-77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收治的患有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膜透析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透析前、透析后生化指标、肾功能指标、尿素清除指数以及不良反应。结果:透析后,观察组白蛋白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生化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观察组患者肌酐、尿素氮以及尿素清除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血液透析以及腹膜透析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生化指标,同时促进肾脏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临床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终末期肾脏病患者80例根据透析方式分为联合组48例(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和腹透组32例(腹膜透析)。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肌酐、尿素氮、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O.05);且联合组治疗后各指标均优于腹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可改善中毒状态,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采用腹膜透析、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肾内科收治的96例终末期肾衰竭伴皮肤瘙痒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A组(腹膜透析,32例)、B组(血液灌流,32例)及C组(血液透析,32例)。比较三组患者钙、磷代谢水平、相关血清因子水平及皮肤瘙痒程度评分。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血Ca、P均较治疗前降低,且A组较B组和C组均明显降低(P0.05),B组和C组C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hs-CRP、Scr、BUN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A组较B组和C组均明显降低(P0.05),B组和C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皮肤瘙痒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A组较B组和C组均明显降低(P0.05),B组和C组皮肤瘙痒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相比,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采用腹膜透析治疗对其皮肤瘙痒程度、钙磷代谢及肾功能改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6,(10):1365-1367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SDN)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ESDN患者127例,根据不同透析方式分为血液透析组(n=76)和腹膜透析组(n=51),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透析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甲状旁腺素、血磷、血红蛋白、总蛋白、血肌酐与透析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液透析组舒张压、收缩压、总蛋白、血白蛋白均高于腹膜透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液透析组出血、心功能不全、内瘘阻塞发生率高于腹膜透析组,脑梗死、转换透析方式、腹膜炎发生率低于腹膜透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液透析组>65岁患者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腹膜透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均是治疗ESDN的有效手段,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年龄在65岁以上的患者1年生存率高于腹膜透析,但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均有明显不良事件发生,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透析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应用腹膜透析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取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以透析方式分组:对照组75例行血液透析治疗,实验组75例行腹膜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①实验组治疗后血糖指标及肾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给予腹膜透析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保护残余肾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疗效的临床比较。方法:择取接诊的63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腹膜透析组31例实施腹膜透析治疗,血液透析组32例实施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腹膜透析组患者感染发生率高于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组患者出血发生率高于腹膜透析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透析治疗,无论是血液透析还是腹膜透析,均具有较为理想的疗效,临床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8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序贯法分为透析组和联合组,各40例。透析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联合组在透析治疗基础上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质量评分变化。结果 (1)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72.50%,透析组治疗总有效率47.5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00%,透析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50%,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3)联合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与透析组相比均明显要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具有显著效果,能够使其生存质量得到改善,且安全性处于较高水平,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透析方式对残余肾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纳入的20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其中研究组采取腹膜透析,对照组采取血液透析,比较两组治疗结果及患者残余肾功能及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的残余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残余肾功能高于对照组,但其他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的躯体活动、饮食行为、社会心理行为及治疗行为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00%,低于对照组的19.00%(P 0.05)。结论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均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具有一定价值,其中腹膜透析治疗效果更好,对患者残余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同时改善生存质量,促进病情快速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连续性血液净化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2017年6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终末期肾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观察,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30例患者实施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血清BUN水平、血清Scr水平、LVEF指标及SpO2、心率、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终末期肾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优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对提高终末期肾病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但治疗费用较为昂贵,待患者冠心病病情稳定后可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维持性治疗,此时仍无法耐受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如腹膜条件允许也可改为腹膜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结合个性化护理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需进行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组患者行腹膜透析,两组均持续透析8周,并同时予以个性化护理.结果 治疗组SAS...  相似文献   

13.
杨奕 《吉林医学》2014,(36):8042-8043
目的:对比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HD)和不卧床持续腹膜透析(CAPD)治疗高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100例高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一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称为HD组;另一组行不卧床持续腹膜透析治疗,称为CAPD组。比较两组患者透析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APD组患者透析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较HD组明显;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CAPD组改善明显好于H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PD治疗高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的疗效优于HD治疗,更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服务满意度。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2例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双色球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膜透析治疗,随访5年,比较两组的1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测定治疗期间患者的生化指标水平,对比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1年、5年生存率(80.49%、56.10%)高于对照组的(58.54%、3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和血尿酸(U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白蛋白(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务满意度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后者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活指标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满意的医疗服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该院收治的7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血液透析,观察组应用腹膜透析,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临床指标[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磷、血白蛋白(ALB)]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32/35),高于对照组的71.43%(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BUN、Scr、iPTH、血磷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应用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临床指标水平,降低肾功能指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利用血液透析方法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于我院进行治疗的54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这些患者中,有27例患者为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另外27例为非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完成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完成治疗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中患者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1年以及3年死亡率,观察组中患者高于对照组,首次透析时,观察组中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在肾功能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存在。结论:利用血液透析方法对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进行治疗,可取的较好临床效果,能够使患者生还率得到有效提高,但是在进行透析时,要掌握好透析最佳时机,并且要对心血管疾病进行较好预防以及控制,从而使治疗效果得以提高,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临床中行腹膜透析方式进行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情况。方法择取在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12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划分为甲组、乙组,60例/组。予以甲组行血液透析治疗,予以乙组行腹膜透析治疗,统计与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多项指标(尿素氮、胆固醇、血肌酐以及甘油三酯)改善情况,并行对比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组间尿素氮、胆固醇、血肌酐等指标水平对比(P0.05);不同透析方式治疗后,乙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多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甲组(P0.05)。结论对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临床中若行腹膜透析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尿素氮、血肌酐等多项指标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不失为一种有效且可靠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探讨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2012年以来于我院诊治的终末期肾病患者6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结果两组的生化项目对比显示,血液透析组的血肌酐、尿素氮值要比腹膜透析组低,差异有显著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t=5.245,P<0.05;t=12.516,P<0.01);两组的血钾、血糖值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061,P>0.05;t=0.083,P>0.05)。患者1年后疗效:血液透析组有效率(81.25%)与腹膜透析组有效率(78.13%)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741,P>0.05)。结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可以治疗终末期肾病,效果相当,但血液透析在治疗后的血肌酐、尿素氮值要优于腹膜透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在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效果及对微炎症、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72例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腹膜透析组)36例和观察组(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组)3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微炎症指标及代谢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肾功能指标、微炎症指标及代谢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12周肾功能指标、微炎症指标及代谢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在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效果较好,且对微炎症及代谢状态的影响更为积极,因此在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腹膜透析在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5-01—2017-01间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终末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用数字法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6例,实验组采用腹膜透析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透析后肌酐、各项生化指标都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26%,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进行腹膜透析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应在临床的实践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