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病人使用三腔喂养管肠内营养临床方法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10例有恶心、呕吐、严重营养不良晚期胃癌病人,采用德国生产的福瑞可三腔喂养管在胃镜直视下将该管经鼻插入,喂养腔末端可至空肠,用于肠内营养液喂养。观察患者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疾病相关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等情况。结果 10例病人中2例出现轻度腹泻经减慢喂养速度后缓解,未发生脱管和堵管。7例对肠内喂养适应性好,恶心呕吐好转,睡眠改善,予出院休养。2例转当地医院治疗。1例病情恶化死亡。结论三腔喂养管可在胃肠减压同时进行肠内营养,对晚期胃癌病人即可缓解其梗阻引起的呕吐又可实施简单、安全、经济有效的营养支持,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加强护理,预防和减少三腔管管理期间的并发症是使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正常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王婷婷  余鸿  张烨  张莉 《广西医学》2020,(22):2898-2901+2912
目的探讨经三腔喂养管行肠内营养治疗对胰十二指肠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胰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采取常规胃管行肠内营养治疗32例(对照组),术后采用三腔喂养管行肠内营养治疗48例(观察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一般营养状况(包括白蛋白、体质量、总蛋白及总胆红素水平)及胰腺功能情况[胰腺内分泌功能:正铜蓝蛋白(CP)、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GLU);胰腺外分泌功能:血清脂肪酶、淀粉酶、胰蛋白酶原2(TPS-2)],并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总蛋白、白蛋白、CP水平较干预前升高,总胆红素、GLU、胰岛素、脂肪酶、淀粉酶、TPS-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总蛋白、CP水平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GLU、胰岛素、脂肪酶、淀粉酶、TPS-2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三腔喂养管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患者提供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一般营养状况及术后胰腺功能,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对食管癌术后50例患者使用三腔营养管行术后肠内营养,其中男3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3±5.2)岁;胸内吻合39例,颈部吻合11例。方法:术中待胃食管吻合完毕后,取三腔营养管自患者一侧鼻孔插入,在术者引导下避免打折或者回弹,将三腔营养管一腔置于Trial's韧带以下行肠内营养,一腔置于胃内引流胃液,另一腔置入空肠充气预防营养液返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空肠三腔喂养管肠内营养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肠外营养治疗组22例(对照组)和鼻空肠三腔喂养管肠内营养治疗组23例(试验组),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第6天、第12天的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费用的差异。结果:治疗后第12天两组患者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水平较入院时均显著提高(P<0.05),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留置鼻空肠三腔喂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治疗,配合精心的护理,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防御能力,降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病程,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4月至2006年5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9例,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并观察疗效.结果:16例术后吻合口愈合良好;2例出现胰瘘,其中1例死亡;1例不能耐受,改用肠外营养治疗.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总体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张翠  陆瑶 《现代医学》2023,(10):1478-148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模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护理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67例PD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7月至12月收治的46例PD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全肠外营养为主的营养管理模式,实验组采用肠内营养为主的营养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营养状态、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第7天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术前与术后的差值均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胰瘘、胆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以早期肠内营养为主的营养管理模式能显著降低PD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常常会因为营养不良等问题延长恢复时间,增加患者痛苦,因此找到一种能够保证患者营养补充的营养支持方式至关重要。肠内营养支持自问世以来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良好的营养状况,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及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同时管饲易于进行安全管理,也易于护理[1-3]。本研究分别对2组患者采取了不同方式的营养支持,比较了2组患者的营养状况、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等,同时探讨了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梅海信 《当代医学》2009,15(3):60-61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予以三腔喂养管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结果采用随机对照发现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平均费用及感染并发率、治愈率ICU停留时间、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治疗失败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开展早期EN,不仅可以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和营养状况的维持,还可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对减少SAP时感染性并发症和病死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价值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研究以2015年01月至2016年12月间入住该院的胰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从中抽取60例分析,均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方案,并于术后以空肠营养管实施肠内营养方案,再予以专业护理,观察60例护理效果.结果:60例手术患者中,有2例(3.33%)发生腹胀问题,2例(3.33%)发生腹泻问题,予以处理后,上述症状都消失.同时,其肛门排气时间(38.51±8.02)h,且其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指数以及总蛋白指数等都改善(P<0.05).结论:对于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方案的患者,在对空肠营养管有效应用的同时,配合肠内营养护理措施,在对腹胀问题以及腹泻症状有效控制的同时,改善患者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指数以及总蛋白指数等,可推广.  相似文献   

10.
总结3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护理体会。护理重点包括做好肠内营养管的固定,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液,严格掌握营养液的输入量、输入方法、速度,保持管道的通畅,严密观察消化道反应、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水电解质状况,重视心理护理。做好肠内营养护理是促进患者术后顺利恢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胃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胃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作用. 方法 10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于术后24h经鼻十二指肠管和肠内营养输注泵,匀速输入能全力,临床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并分别在营养支持前后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CD3、CD4、CD8、CD4/CD8细胞免疫指标.术前及术后第2、第8天测体重并检测肝肾功能、血浆蛋白、白蛋白、血糖、电解质和血常规. 结果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所有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48±6.4h,无切口裂开、吻合口漏、感染和死亡等并发症.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在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均正常,术后体重、血浆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均较术前下降,但术后第8天较术后第2天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O.05).在术后第8天CD3、CD4、CD4/CD8较术前明显增加(P<O.05),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无显著性变化. 结论胃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并能改善和恢复机体营养状况及细胞免疫功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EN)的效果观察与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肠内外营养(治疗组),与同期行手术治疗后给予单独肠外静脉营养的2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针对术前术后体重变化,总蛋白、白蛋白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体重变化及总蛋白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应用肠内外营养有其显著的优点,临床医生应更加重视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3.
我院从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对72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病人进行肠内营养(EN)。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性51例,女性21例。年龄40—81岁。中位年龄57岁。术前均明确诊断,手术皆经左胸后外侧切口行食管癌及贲门癌根治、胃代食管、胸内(颈部)胃食管吻合。吻合口位于主动脉弓上37例,主动脉弓下35例。全组术前肝、肾、心、肺功能正常,无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术中手术顺利,平均失血400ml,未输血。术后生命体征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对高龄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康复和减少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3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术后24h开始分别接受肠内和肠外营养,观察两组病人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日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两种营养方式均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肠内营养在恢复氮平衡,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减少经济消耗方面优于肠外营养,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靠,且费用低廉,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手术复杂,切除范围广,术后恢复时间长,治疗费用高,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死亡率均较高.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死亡率.本文收集2003年7月至2008年2月间我科收治45例P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TEN与TPN两种方式对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肠内营养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第1天或肛门排气后即给予肠内营养。第1天给半量、低浓度(10%-15%)。患者适应后给全量、高浓度(20%-25%)。结果:全组6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61例恢复顺利。1例胰瘘,经治疗后痊愈。结论:肠内营养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经鼻肠喂养-胃减压双腔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需空肠喂养的危重症患者8例,早期床旁置入经鼻肠喂养-胃减压双腔管(BDT),采取应对护理措施,预防和监测并发症的发生。结果: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置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同时行胃减压治疗;6例存活患者血白蛋白水平维持在30g/L以上,均未发生误吸和吸入性肺炎;8例患者均未出现管道脱落和管道堵塞。结论:BDT可同时提供空肠营养和胃减压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加强应对护理,可有效预防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自2005年5月以来,我院对35例胆肠吻合术患者采用自制的双腔T管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自2005年5月—2012年10月,我科共行胆肠吻合术35例,其中男17例,女18例。  相似文献   

19.
早期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5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术后24 h开始分别接受肠内和肠外营养,检测两组患者术前1 d及术后第10天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血清水平,并检测体质量和氮平衡变化.比较分析上述指标在组内营养支持前后及组间的差异.结果 术后第10天两组患者体质量、白蛋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血清水平术后第10天均已恢复到术前水平,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均处于负氮平衡,术后第10天两组均恢复正氮平衡且EN组较PN组更显著(P<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震宇  李锋  郑树森 《浙江医学》2007,29(7):743-74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手术操作复杂,创伤较大,且术前多数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手术后容易发生胰瘘、胆瘘、出血、感染、胃潴留等严重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以及治疗费用增加,因此对PD患者手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显得尤其重要。本文收集2002年1月至2006年10月两家医院收治的89例PD患者(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28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61例)的资料,对手术后采用空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两种方式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