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1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71)和对照组(n=79),观察组给予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给予开放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体高度和后凸Cobb角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肉剥离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周VAS和OD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6个月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少、伤口疼痛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对脊椎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脊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脊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行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组行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疼痛程度、脊髓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运动觉及感觉评分均较术前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相比,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用于脊椎骨折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9月在内乡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脊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给予观察组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前后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1 h和1、3 d,观察组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椎骨折,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切口长度和术后住院时间,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法治疗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0例脊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意愿采取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脊椎骨折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均有显著上升,而Gobb's角均显著下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3%(3/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25%(9/5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治疗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法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和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脊椎骨折的优劣差异。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脊椎骨折患者72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36例)和实验组(36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和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实验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的血清肌酸激酶活性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椎间隙感染、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在对脊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和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类似,但是和传统开放式手术相比较,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对患者的损伤更加轻微,术后恢复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数字化模型联合3D打印导板定位应用于骨盆骨折修复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骨盆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骨盆骨折修复术治疗,观察组行计算机辅助数字化模型联合3D打印导板定位骨盆骨折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骨折复位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数字化模型联合3D打印导板定位骨盆骨折修复术治疗骨盆骨折患者可提高骨折复位优良率,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常规骨盆骨折修复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术式对比探讨腰桥辅助复位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需要手术治疗的胸腰段骨折患者各3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腰桥闭合复位联合椎弓根钉复位固定以及单纯椎弓根钉固定法治疗。术前后,根据X线片测算椎体前、后缘高度百分比,Cobb'S角大小以及CT测算椎管矢状径侵占率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腰桥辅助椎体前缘高度纠正率高于单纯钉棒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桥辅助组Cobb'S角纠率高于单纯钉棒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桥辅助复位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具有适应广、安全可控、操作简单、不增加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朱晓波  何仕辉  宋肖舟 《浙江医学》2023,45(20):2193-2196,2201
目的 评价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6 月至 2022 年6月浙江省舟山医院收治的50例骨盆前环不稳定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观察组)和外固 定支架固定(对照组)治疗的患者各 25 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负重时间、术后 2 周视觉模拟评分 法(VAS)评分、术后并发症、Matta骨折复位情况和Majeed功能评分。 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方 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负重时间、术后2周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均 P<0.05);术后 6 个月 Matta 骨折复位情况和及术后 1、3、6 个月 Majeed 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结论 与外固定支架相比,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不稳定性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复位佳、术后功能 恢复佳等优点,是更适宜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病人98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2例,应用传统开放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46例,应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病人的术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1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2组病人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和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矢状面后凸Cobb角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病人术后疗效肯定,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轻等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医学》2017,(6):515-516
目的分析脊柱胸腰段骨折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疗效及疼痛情况。方法选取2014-07—2016-07间在郑州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8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组行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照组行传统切口手术,比较两组疗效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4.69%比对照组23.4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可加快骨折预后,缩短卧床时间,减轻疼痛,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