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前强化护理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产妇,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产前强化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观察两组产妇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分娩过程中产妇疼痛程度,比较两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5.13%,低于对照组的2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强化护理可有效改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产妇的妊娠结局,降低疼痛程度,减轻负面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高危妊娠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和产妇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程度。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阴道助产率及剖宫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和不良新生儿结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有利于提高高危妊娠初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改善产妇负性情绪,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和不良新生儿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科心理护理在改善孕产妇妊娠结局和产后抑郁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148例孕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同时对比两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及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产后3d的SDS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产妇行针对性产科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其妊娠结局,提高孕产妇自然分娩情况并改善其产后抑郁等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4.
李文君  黄伟妍  夏斌 《海南医学》2022,(14):1902-1904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结合预见性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疾病孕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妊娠高血压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在住院期间分娩,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给予临床护理路径结合预见性护理,两组产妇均护理至出院。出院时,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产妇产后并发症及胎儿妊娠结局;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及产妇出院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总护理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0%,胎儿不良结局的总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产妇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至产妇出院时,两组产妇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分别为(46.21±2.24)分、(48.16±2.42)分,均明...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调研的方式对处于母婴分离状态的高危妊娠产妇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探讨护理干预对纠正该类产妇心理状态的正面意义。方法于2015年1月—6月,经便利抽样采集90例该院妇产科母婴分离的高危妊娠产妇纳入研究视野。于剖宫产术后1 d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产后焦虑和抑郁状况。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整体性护理,再次评价产妇心理状况,并记录护理满意率、母乳喂养率。结果新生儿出生孕周短、妊娠合并症及产妇人格特征等是母婴分离的高危妊娠产妇心理问题的独立因素。护理后7 d,研究组SAS、SDS分值分别为(36.04±9.03)、(44.96±10.21)分,对照组分别为(41.32±7.45)、(49.33±7.62)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分离作为应激源会使高危妊娠产妇产生不良的应激反应,对此类产妇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其心理应激反应,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剖宫产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术的产妇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和妊娠结局.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能够缓解剖宫产产妇的不良情绪,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郭惠蓉 《吉林医学》2014,(12):2654-265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危妊娠产妇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42例高危妊娠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分娩前SDS及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手术室心理护理对剖宫产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南区医院行剖宫产手术分娩的孕产妇2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孕产妇的术后排尿、排便、出院时间,产后平均出血量及心理状况改善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孕产妇术后排尿、排便、出院时间和产后出血量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前,两组孕产妇的焦虑评分(SAS)和抑郁评分(SD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37.2±4.0)分低于对照组(48.9±2.4)分,SDS评分(35.7±5.6)分低于对照组(45.5±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可改善手术室剖宫产孕产妇的不良情绪,缩短排尿、排便和住院时间,促进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产前护理管理对高危妊娠孕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阳东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100例高危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产前护理管理,比较两组孕妇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评分、满意度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入院时,两组心理情绪、自我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产前,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护理管理对高危妊娠孕妇的应用效果较好,可稳定其情绪,提高其效能与满意度,避免发生医疗纠纷,改善妊娠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产妇的心理护理体会。方法选取临颖县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92例高危妊娠产妇,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观察两组妊娠结局及产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率以及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高危妊娠产妇妊娠结局,提高产妇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1.
心理测量对临床心理护理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理测量对临床心理护理的指导作用。方法:运用量表测量患者手术前1周及手术前1 d的心理状况并给予评分。结果:结果表明手术前1 d患者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阳性项目数等方面评分均较手术前1周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科学运用心理测量能准确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由此作出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为手术成功进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2.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大学生人格问卷(简称UPI)调查安徽财贸学院2001级财税系、金融系、会计系、计算机系、经济学系新生1582人。结果表明,心理可能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占5.4%,存在一般心理问题的占21.7%,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强迫、社交恐惧、缺乏自信心、偏执等。大学新生心理矛盾和冲突激烈,容易引起其他问题,有必要加以分析、研究,以便大学生正确认识这些矛盾冲突及其产生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调适,促进身心健康,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索对FSW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FSW的相关干预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在红河州某县女性性工作者(FSW)中抽取74名进行睡眠障碍、情绪障碍、压力与应对方式、自卑问题及其他心理问题干预。结果:干预前女性性工作者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干预前后心理问题检出率差异不明显,干预前后心理服务需求变化不明显。结论:FSW干预前对心理医生及服务场所知晓率偏低,短期心理干预对FSW心理健康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郑春生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5):73-74,77
目的观察对妇科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治疗及其心理护理后产生的效果及影响。方法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均为来我院就诊的妇科手术患者。研究组(n=59)给予心理治疗及心理护理;对照组(n=59)没有给予相应的心理治疗。对心理影响的调查采用EPQ及SCL-90评分。结果①与研究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EPQ中的内向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的观察指标均具有较低的分值(P〈0.05);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EPQ中的内向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的观察指标均具有较高的分值(P〈0.05)。②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的SCL-90各项因子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治疗及心理护理后能够到起积极的作用,有利于辅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徐丽萍  吴洪军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7):2274-2275
目的:探讨心理认知护理在心理测验过程中应用效果。方法:对1 360例心理门诊来访者中的720例在心理测验过程中运用心理认知护理技术帮助他们实施心理测验,从而协助医生及来访者判断心理健康水平。结果:通过心理认知护理,来访者中有699例完成心理测验,完成率达97%,而对照组640例中有510例完成心理测验,完成率为79.7%,研究组完成心理测验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心理测验过程中实施心理认知护理能明显提高心理门诊来访者认识到心理测验对心理健康水平判断的重要性,对完成心理测验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胃镜检查患者紧张状态的影响。方法对我院门诊内镜室180例行胃镜检查患者,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心理护理。对比2组患者身心状况,评价试验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2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后进行检查时紧张度的降低对检查结果的影响。结果采用心理护理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相比较,焦虑评分和检查后血压、心率的升高幅度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胃镜检查中配合心理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紧张度,缓解检查的不适,提高护理效果,有助于检查和治疗的顺利完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医学院四个年级的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修补试验设计的方法,应用团体咨询技术,对医科大学生的健康信念、自信心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干预.统计结果显示团体咨询对医科大学生改善人际关系,去除躯体症状,克服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方面有良好的作用.特别是对大学一年级新生顺利度过适应期,健康地开始大学生活和对遭遇生活压力事件的医科大学生的心理调试有积极的作用.该研究提示,团体咨询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可采取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对于"发展性心理咨询"有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截瘫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4例截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性心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情绪状态,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定生活质量.结果 入院后72 h两组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手术后14 d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评分均高于入院后72 h(P<0.05),HAMA和HAMD总分均有所降低;干预组患者HAMA和HAMD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性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截瘫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整体康复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个体化心理疏导对首次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对138例首次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个体化心理疏导。应用由德若伽提斯SCL-90自评量表,了解患者首次透析前、透析3个月后的心理状况,每个项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进行评估,并与国内常模组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在透析后3个月的时间段与首次透析前心理状态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3个月后与国内常模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首次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个体化心理疏导,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治疗依从性、心理舒适度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