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43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抽烟、饮酒情况及是否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病史,通过CT或者MRI明确其病灶部位、病灶多少及大小。于发病后3个月采用MoCA和ADL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根据相应标准将其分为无认知功能障碍(N-VCI)组和VCI组,探讨脑梗死后VCI发生与以上各因素的关系。结果①通过MoCA量表筛查,脑梗死后3个月VCI的发生率为51.05%;②VCI组额叶、颞叶、基底节区、丘脑梗死明显多于N-VCI组(P<0.01);③高龄、低教育程度、高血压、糖尿病、多次梗死、多发病灶、大病灶、左侧梗死、脑萎缩及白质病变者VCI组明显多于N-VCI组(P<0.05或P<0.01);④高血压、多次梗死、多梗死灶、左侧梗死、脑萎缩及脑白质病变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其OR值分别为4.889、3.604、4.693、2.974、3.765和2.828。结论脑梗死后VCI的发生率高;额叶、颞叶、丘脑及基底节区梗死易引起VCI的发生;高龄、低教育水平、左侧梗死、梗死次数、多发病灶、大病灶、高血压、糖尿病、脑萎缩及白质病变是脑梗死后VCI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43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抽烟、饮酒情况及是否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病史,通过CT或者MRI明确其病灶部位、病灶多少及大小。于发病后3个月采用MoCA和ADL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根据相应标准将其分为无认知功能障碍(N—VCI)组和VCI组,探讨脑梗死后VCI发生与以上各因素的关系。结果①通过MoCA量表筛查,脑梗死后3个月VCI的发生率为51.05%;②VCI组额叶、颞叶、基底节区、丘脑梗死明显多于N—VCI组(P〈0.01);③高龄、低教育程度、高血压、糖尿病、多次梗死、多发病灶、大病灶、左侧梗死、腑萎缩及白质病变者VCI组明显多于N—VCI组(P〈0.05或P〈0.01);④高血压、多次梗死、多梗死灶、左侧梗死、脑萎缩及脑白质病变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其OR值分别为4.889、3.604、4.693、2.974、3.765和2.828。结论脑梗死后VCI的发生率高;额叶、颞叶、丘脑及基底节区梗死易引起VCI的发生;高龄、低教育水平、左侧梗死、梗死次数、多发病灶、大病灶、高血压、糖尿病、脑萎缩及白质病变是脑梗死后VCI发生的危险冈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7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价患者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对脑梗死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年龄≥65岁、多发病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左大脑半球梗死、脑叶梗死、白质病变、脑萎缩是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P<0.01),而吸烟和饮酒则是再发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P<0.01)。结论影响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主要有年龄≥65岁、多发病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饮酒、吸烟、左大脑半球梗死、脑叶梗死、白质病变、脑萎缩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收集腔隙性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 取2016 年5 月—2017 年2 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56 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应用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障碍进行评价, 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对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结果 62.18%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VCI。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关键部位梗死 灶[Ol ^ R=5.937(95% CI :1.086,32.458),P =0.040]、脑白质高信号[Ol ^ R=5.948(95% CI :1.234,28.672), P =0.026] 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Hcy)[Ol ^ R=4.389(95% CI :1.039,18.535),P =0.044] 是腔隙性梗 死患者出现血管性认知损害的影响因素。血浆Hcy 浓度与MoCA 评分呈负相关(r =-0.694,P =0.000)。 结论 关键部位梗死灶、脑白质高信号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是影响腔隙性梗死患者发生血管性认知损害 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门诊非痴呆患者单纯腔隙性脑梗死的年龄特征.方法:选择吉林省延吉市河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首诊患者,年龄>40岁,未服用降脂药物,按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标准:血压≥140/90mmHg(1mmHg=0.133kPa).依据脑MRI确定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组138例,脑内仅存在基底节腔隙性梗死,对照组124例,无脑内病灶.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单纯腔隙性梗死组患者年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调整性别、血管危险因素后,多变量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仍然与单纯腔隙性脑梗死独立相关(OR 1.080,95% CI 1.042~1.120,P=0.001).对年龄进行分层发现,60岁年龄层及>70岁年龄层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风险性是40岁年龄层的2.693(95% CI 1.103~6.575)倍及13.527(95% CI 3.319~55.131)倍.结论:年龄是单纯腔隙性脑梗死的确定危险因素,60岁以后腔隙性脑梗死的风险性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程度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梗死灶数目及总体积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滕州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首次住院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96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155例)、轻度认知障碍组(35例)和痴呆组(6例),以201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血Hcy检测及头颅MRI检查,计算腔隙梗死灶数目及每个腔隙梗死灶体积(mm3)及总体积;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与血Hcy水平、腔隙梗死病灶数目及总体积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Hcy≥10 μmol/L者比率高于对照组(91.84% vs 65.67%, P<0.01);痴呆组血Hcy水平[(51.37±8.12)μmol/L]与轻度认知障碍组[(28.06±7.56)μmol/L]、认知正常组[(21.70±6.92)μmol/L]、对照组[(11.58±3.73)μmol/L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痴呆组、轻度认知障碍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梗死灶数目 [(8.00±1.67)、(4.77±0.77)、(3.52±0.81)个] 及总体积[(27.42±9.34)、(14.96±6.89)、(8.81±3.71)mm3]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MMSE评分与血Hcy水平呈负相关,与梗死灶数目及梗死灶总体积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小血管病变MR影像学表现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小血管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量表(MMSE)对患者进行评分,根据出院后6个月MMSE和MoCA评分分为VCI组(MMSE<27分,MoCA≤27分)44例和非VCI组(MMSE≥27分,MoCA>27分)56例,对其临床资料和MR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VCI组额叶、基底节梗死发生率高于非V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34、2.770,P<0.05);VCI组海马沟回间距及侧脑室体部宽度指数显著高于非V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16、2.257,P<0.05);VCI组LI分级、LA分级2级+3级占比高于非V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44,4.268,P<0.05);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CSVD的VCI发生与腔隙性脑梗死病灶部位、LI分级,LA分级呈正相关(r=0.412,0.560,0.550,P=0.025,0.011,0.010);CSVD的VCI发生与脑萎缩线性指标不相关(r=0.315,P>0.05)。结论 CSVD患者额叶、基底节梗死,梗死灶≥4个,2、3级LA可作为VCI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病特点。方法:统计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及腔梗非糖尿病患者首诊的临床资料,比较两者梗死临床特点。结果: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者较腔梗合并非糖尿病者以多发病灶的发病率高(P0.05),合并糖尿病的腔梗患者首诊时多有明显临床表现,且血糖、血压和血脂异常(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以多发的基底节区发病多见,与血糖、血压、血脂异常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腔隙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多发生于 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其与糖尿病的关系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1 ] 。现将本院 1 996年~ 2 0 0 1年住院的 1 9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98例中 ,男 1 55例 ,女 43例 ,年龄 50~80岁 ,中位年龄 62岁 ,住院期间死亡 9例。 1 9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并发糖尿病 1 1 2例 ,占 56 .7%。腔隙性脑梗死均以磁共振诊断 ,病灶直径小于 1 0mm为腔隙性脑梗死 ;1个梗死灶为单发 ,2个及 2个以上为多发 ;糖尿病诊断参照 1 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制定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临床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我院2006年1月到2009年1月收治的10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正常体检患者100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以及吸烟喝酒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以及吸烟喝酒五种因素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有关,所有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年龄≥55岁的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比例大于年龄<55岁患者.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以及吸烟喝酒五种因素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有关,注意控制以上基础疾病,有利于控制和预防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脑小血管疾病( CSVD)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VCI)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制定脑小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CSVCI )预测诊断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及分析入院颅脑MRI诊断筛选出的CSVD患者163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 MoCA )量表评分<26分为认知功能障碍(CI),将163例CSVD患者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CI组,n=82)和无认知功能障碍组(nCI组,n=81)。整理分析患者MRI表现和各项相关危险因素与VCI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和有无吸烟史、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2型糖尿病与VCI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有无高胆固醇血症与VCI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21);CI组腔隙性脑梗死病灶计数多于n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CI组白质病变评分高于nC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09)。结论高胆固醇血症与CSVCI关系密切;腔隙性脑梗死病灶计数可作为CSVCI的预测指标,通过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降低CSVC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腔隙性脑梗死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对180例腔隙性脑梗死作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非糖尿病组(A组)及糖尿病组(B组),其中糖尿病组按病程长短各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中糖尿病占58.8%,糖尿病患者中女性占61.5%.糖尿病组死亡率、多发梗死率、平均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组,且病程愈长,上述指标愈高.结论 糖尿病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病程愈长,发病率愈高,预后愈差.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更大.  相似文献   

13.
陈学梅 《当代医学》2008,(15):104-105
目的 研究腔隙性脑梗死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对180例腔隙性脑梗死作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非糖尿病组(A组)及糖尿病组(B组),其中糖尿病组按病程长短各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中糖尿病占58.8%,糖尿病患者中女性占61.5%.糖尿病组死亡率、多发梗死率、平均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组,且病程愈长,上述指标愈高.结论 糖尿病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病程愈长,发病率愈高,预后愈差.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更大.  相似文献   

14.
陈学梅 《当代医学》2008,(16):104-105
目的 研究腔隙性脑梗死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对180例腔隙性脑梗死作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非糖尿病组(A组)及糖尿病组(B组),其中糖屎病组按病程长短各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中糖尿病占58.8%,糖尿病患者中女性占61.5%.糖尿病组死亡事、多发梗死率、平均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组,且病程愈长,上述指标愈高.结论 糖尿病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病程愈长,发病率愈高,预后愈差.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更大.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钙、镁及心肌酶谱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清钙、镁浓度变化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相关.笔者观察215例脑梗死患者的血清钙、镁离子浓度及心肌酶谱变化,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04年10月~2008年10月住院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215例,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且符合文献诊断标准[1].大面积脑梗死组92例,男60例,女32例,平均年龄65.5岁,其中出现意识障碍32例.腔隙性脑梗死组123例,男73例,女50例,平均年龄62.3岁.两组年龄、性别具有可比性.大面积脑梗死定义为病灶直径≥4.6cm或梗死面积≥1叶[2].腔隙性脑梗死病灶直径<1.5cm[3].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灶面积与发病年龄及白细胞(WBC)计数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 比较12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96例健康体检患者血清WBC水平,并记录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年龄,按梗死面积不同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74例)和大面积脑梗死组(52例).结果 大面积脑梗死组发病平均年龄(78.75±6.97)岁,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68.34±9.7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14,P<0.01);大面积脑梗死组血清WBC计数(11.85±2.41)×109/L,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6.56±2.51)×109/L及对照组的(6.49±2.27)×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腔隙性脑梗死组血清WBC计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龄患者更容易发生大面积脑梗死;WBC计数在临床上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评估、治疗疗效及判断预后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7.
无症状性脑梗死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病理和危险因素。方法:对58例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和结论:无症状性脑梗死年龄好发于50~70岁,临床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部分患者表现为头晕、轻微头痛、短暂性肢体麻木等一些非特异性症状。CT/MRI显示病灶直径在0.3~1.5cm;93.10%为腔隙性梗死,6.90%为非腔隙性皮质或皮质下梗死型和分水岭梗死;87.93%分布于内囊、基底节、放射冠区,5.17%分布在丘脑、脑干。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41.38%,糖尿病、高脂血症34.48%,冠心病、心房颤动为5.17%。无症状性脑梗死确诊依赖影像学检查,一旦发现应予以积极治疗,避免症状性脑卒中及血管性痴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与病灶部位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病灶部位的关系。方法:采用头颅CT和(或)MRI确定脑梗死患者25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30例,脑出血患者20例的病灶部位,用简易精神状态智能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作为认知功能的筛查工具,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病灶位于左侧半球者,丘脑、额叶、侧脑室周围白质和皮质下白质的腔隙性梗死者在语言能力、图像自由回忆、执行功能方面成绩均显著低于病灶位于右侧半球和双侧半球者(P均〈0.05)。结论:病灶部位是影响脑卒中认知功能的重要因素,病灶位于左侧半球、丘脑、额叶者侧脑室周围白质和皮质下白质的腔隙性梗死者更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邓艳梅 《河北医学》2013,19(9):1369-1371
目的: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收治的66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进行临床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66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患者病历中,脑出血及腔隙性脑梗死及关键部位脑梗死分别占9.09%、21.21%和19.70%。其中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33例占50%,居第一位。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产生与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二者共同的危险因素有:颈动脉斑块、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其他相关因素有脑血管病变部位、病变数目、病变次数以及脑白质疏松的脑萎缩。结论:血管性认知障碍是伴随脑卒中事件出现的,伴有或不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定位体征,其防治目的要放在轻中度血管性认知障碍,并应很好防控其共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MRI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20例经临床,MRI诊断明确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MRI影像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中,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是腔隙性脑梗死主要发病因素。临床分型以感觉运动型最多(占57%),MRI检查共发现168个病灶,基底节区最多(占56%),最小病灶为2×2mm。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易多发,MRI是目前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最佳方法。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是防止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