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内固定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10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及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生命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负重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效果好于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行内固定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0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患者进行负重行走时间也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使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较少手术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概率,患者能尽早负重行走,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以作为老年髋部骨折首选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髋关节的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97.50%,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且能够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赵文雷  王凌飞 《吉林医学》2014,(9):1841-1841
目的:对应用小切口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有髋部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82例患有髋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1例。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小切口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髋部骨折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持续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复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术期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小切口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有髋部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人工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治疗髋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髋关节骨折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下地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内固定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运用于髋关节骨折治疗中,对患者创伤较小,从而使得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髋关节功能恢复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人工全髋关节置管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髋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老年不稳定型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水平、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16周,观察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FNA内固定术相比,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髋部骨折患者效果较好,能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提高术后髋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刘毅峰 《海南医学》2014,(14):2133-2135
目的:比较内固定手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患者采用内固定手术(内固定组),60例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置换组),比较两种患者手术的一般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置换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内固定组明显增加,而在负重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则明显少于内固定组,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功能恢复达优率以及总体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内固定组,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可有效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尽早进行负重行走,且其近期疗效也明显优于内固定组,因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作为老年髋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170例在我院行股骨颈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48例(观察组1)、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9例(观察组2),骨折内固定63例(对照组).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和术后下床锻炼时间,随访并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两观察组术后下床锻炼时间早于对照组,Harris评分及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是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两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均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状况、骨折类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效果。方法 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与对照组(内固定术治疗),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Harris评分经过治疗提高,VAS评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好(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在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方面作用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10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8例患者采用内固定手术(内固定组),60例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置换组),对2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内固定组比较,置换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加,但负重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患者术后6、12个月的功能恢复达优率及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可缩短卧床时间,患者能早期负重行走,近期疗效也明显优于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老年髋部骨折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有37例。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内固定术(对照组),另一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和负重时间。结果观察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和负重时间同对照组相比优势更加明显(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够让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取得明显的效果,可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王德忠 《当代医学》2013,(13):100-101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7月乐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48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比较术后临床疗效及评价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结果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内固定、PFNA内固定术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较小。结论 DHS内固定、PFNA内固定术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对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较少等优点,是高龄髋部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方法。方法 18例老年人髋部骨折患者,年龄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179例,股骨颈骨折139例。行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117例,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13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4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8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58例。围手术期应用物理及药物防治DVT。结果 318例患者术后出现DVT44例,其中25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1,9例为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1;2例为DHS固定术后患者2,例为DCS固定术后患者7,例为PFN固定术后患者,7例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16例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经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使用弹力袜及抗凝溶栓治疗均好转。结论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规范细致的手术操作和术后低分子肝素的应用可以有效防治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DVT。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手术治疗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1)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骨折内固定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54),分别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但术后下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总分为91.7±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与内固定术比较,具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髋关节功能恢复理想的优势,但是内固定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的优点,对基础情况可、复位情况良好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可选用内固定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继发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进行不同手术方法并进行疗效对比观察,为临床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继发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提供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2004。年2月~2008年12月间在哈尔滨市第五医院就治的符合研究需要的4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继发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采用结构植骨捆绑带固定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髋关节开始活动的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8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总体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应用锁定内固定术可以减少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早期促进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愈合、使病人早期进行髋关节活动;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8周的Harris评分及总体疗效要优于结构植骨捆绑带固定。结论:应用锁定内固定术治疗,是一种操作相对简单、行之有效的治疗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0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75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其中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1例,剩余34例老年患者采用骨折内固定术,分别为置换术组和内固定组。结果置换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大于内固定组,术后并发症率及再手术率明显低于内固定组,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低于内固定组。结论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采用置换术虽然手术操作较复杂,出血量多及住院时间长,但术后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远期疗效显著,避免了二次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种方法治疗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2009—2013年对我院收治并得到随访的48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髋关节Harris法评分、术后护理要点、术后并发症、术后病死率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3个月至5年,2组术中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种方式均是治疗高龄髋部骨折的较合理有效的方法,且各有不同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髋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快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Harris评分分别为(79.95±6.21)分、(73.85±12.53)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分别为(86.73±5.19)分、(80.24±8.12)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分别明显高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疗效显著优于内固定,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愈合、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自 1998年 7月至 2 0 0 3年 7月期间我科共对 61例 60岁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行手术治疗 ,包括复位内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结果  1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经治疗无效死亡 ,60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 ,顺利出院 ,且行人工股骨头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三周均可下床活动。 5 2例患者得到 6个月至 15个月的随访 ,一例 77岁女患者出现人工股骨假体脱落 ,需再次手术治疗 ,一例 61岁女患者行内固定术后 14月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而改全髋置换术。 44例患者基本恢复伤前功能活动 ,8例患者扶拐活动尚可 ;结论 手术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可降低由于长期卧床而出现的一系列并发症 ,并能恢复患者部分或全部的生活自理能力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