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能源鹤煤总医院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但观察组患者B型尿钠肽、左心射血分数、左心室内径、收缩压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利于心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抢救急性左心功能衰竭(ALHF)的临床效果。方法所有ALHF患者均进行吸氧、强心、利尿、扩张血管、镇静治疗,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维持血氧饱和度〉90%,维持血压〉100/60mmHg。174例ALHF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9例)采取常规抢救;观察组(105例)在常规抢救基础上早期加用rhBNP,用法为冲击量rhBNP1.5μg/kg,静注,后以0.0075μg/(kg·min)持续静注24h以上。观察两组患者4h、24h症状缓解率和24h内病死率。结果对照组4h、24h症状缓解率和24h内病死率分别为81.16%(56/69)、88.41%(61/69)和10.14%(7/69),观察组患者4h、24h症状缓解率和24h内病死率分别为92.38%(97/105)、97.14%(102/105)和1.90%(2/105),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应用rhBNP抢救ALHF患者可提高4h、24h症状缓解率,降低24h内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功能不全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AMI后心功能不全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28例、2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BNP水平为(414.5±218.3)pg/mL、LVEF为(0.62±0.20)%、LVED为(55.3±4.1)mm,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rh-BNP治疗AMI后心功能不全可明显降低患者BNP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急性左心功能衰竭(AL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AMI后ALHF患者随机分为rhBNP试验组28例,硝普钠(SNP)对照组28例,在常规抗ALHF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rhBNP与SNP,观察两组患者给药前及给药后液体出入量、全身临床状况、左室射血分数、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肌酐等指标的变化,并随访记录1个月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给药24 h后试验组的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72 h后,试验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P<0.01);试验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血氧饱和度的增加及中心静脉压的降低在1,6 h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个月,试验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中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的变化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hBNP是治疗AMI后ALHF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尹海平 《吉林医学》2010,31(12):1638-1638
目的:对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疗效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25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例,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重组人脑利钠肽;对照组1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硝普钠。对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心率、尿量、呼吸困难程度及血氧饱和度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两组相比,治疗组较对照组的心率、血压下降明显,血氧饱和度上升也较快,经统计学分析,t=2.382,P<0.05,提示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检测指标与时间之间无明显交互作用,P>0.05,提示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左心室功能衰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是临床治疗老年急性左心室功能衰竭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并术后心功能不全者分为对照组(抗心衰治疗)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予Rh BNP),10 d后通过心功能Killip分级评定、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径(LVDd)等,比较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后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84.2%,对照组52.6%(P<0.05);观察组LVEF较对照组增加(P<0.05),LVDd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观察组24 h尿量增多(P<0.05),血电解质紊乱发生率降低(P<0.05),强心药物使用天数(P<0.05)减少。结论:早期使用Rh BNP可明显改善PCI术后合并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能否改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方法应用开胸结扎的方法制备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制备成功的模型随机分为二组,I组为重组人脑利钠肽组(n=20),每只大鼠按0.01μg/kg·min^-1持续泵人重组人脑利钠肽24h,Ⅱ组为对照组(n=20),每只大鼠泵入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持续24h,而后正常饲养大鼠。在急性心肌梗死6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各组大鼠的心脏功能,记录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以观察两组间是否有差异。结果重组人脑利钠肽组大鼠的各项超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可改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列表法将5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所有患者均实施限水、限盐和利尿剂、血管转换酶抑制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静脉泵入硝普钠,观察组则加用rhBNP治疗。记录和监测治疗前、治疗72 h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利钠钛前体(NT-proBNP)、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尿酸(UA)等。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SBP、DBP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R、LVEF、NT-proBNP均有好转(P0.05或P0.01),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显著。治疗后对照组Scr、BUN、Cys-C及UA水平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Scr和Cys-C明显下降(P0.05),但BUN和UA下降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结论与传统常规用药硝普钠相比,rhBNP可明显改善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肾功能,且起效更迅速,患者整体临床状况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将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贵州航天医院收治的70例心力衰竭患者依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比2组的心功能水平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8例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rhBNP组(13=15)以rhBNP 1.5μg/kg静脉注射后,再以0.0075μg/kg连续滴注;对照组(硝普钠NIT,n=13)静脉持续泵入硝普钠。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困难程度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rhBNP组安全性评估采用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定期测量血压、心率,并对过程中所有不良事件进行记录。结果治疗48h后rhBNP组呼吸困难和临床状况好转率优于对照组(P〈0.05);rhBNP组治疗后左室收缩功能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在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能明显改善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及全身临床状况,超声提示心脏收缩功能改善,其安全性与硝普钠相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严重左室功能低下的冠心病患者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04年10月进行的选择性OPCAB手术34例的临床资料、手术资料、手术结果,总结围手术期治疗体会。结果:全部病例均完成OPCAB手术,34例患者行旁路移植2~5支,平均(3.4±0.7)支,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18例,其中16例均在手术中安放,应用主动脉内气囊泵(IABP)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围手术期死亡1例(2.9%)。有2例术后出现急性左心心力衰竭,安放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保守治疗好转。结论:严重左室功能低下患者实施OPCAB手术有良好的可行性和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冠脉搭桥合并严重左室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植入,探讨积极植入IABP能否减少此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6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0的冠脉搭桥患者给予IABP辅助治疗,分为术前植入和术后植入两组,术前植入14例,术后植入12例,并对这两组进行术后心脏指数及各种术后并发症等重要指标监测。结果:在术后心脏指数、肾功能不全、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脱机时间、术后ICU时间,室性心律失常、低心排发生率则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冠脉搭桥合并严重左室功能低下患者应积极植入IABP,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搭桥手术后应用的疗效.方法 选择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50%且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末端)NT-proBNp>400pg/ml拟行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入组,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0例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照组10例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术后血流动力学、肾功能、超声心动图、血NT-proBNP、药物使用情况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比较:术前左室舒张末径、射血分数、术前血清肌酐及肾小球滤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组均采用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治疗,术后观察血肌酐最大变化[(70.2±30.1)μmol/Lvs.(38.3±20.6)μmol/L,P<0.05]、肾小球滤过率最大变化[(-53.7±12.1)ml/min vs.(-20.2±11.6)ml/mi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h 尿量[(2231±769)ml vs.(2869±1082)ml,P<0.05]、多巴胺使用时间[(9.3±3.2)d vs.(5.3±2.8)d,P<0.05]、术后NT-proBNP最大变化率[(410±168)% vs.(195±132)%,P<0.05]、术后住院时间[(11.3±5.7)d vs.(8.7±3.8)d,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能改善急性心梗病人急性期行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后肾功能,缩短正性肌力药使用时间,缩短住院日.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搭桥手术后应用的疗效。方法选择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50%且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末端)NT-proBNP400pg/ml拟行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入组,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0例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照组10例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术后血流动力学、肾功能、超声心动图、血NT-proBNP、药物使用情况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比较:术前左室舒张末径、射血分数、术前血清肌酐及肾小球滤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组均采用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治疗,术后观察血肌酐最大变化[(70.2±30.1)μmol/Lvs.(38.3±20.6)μmol/L,P0.05]、肾小球滤过率最大变化[(-53.7±12.1)ml/minvs.(-20.2±11.6)ml/mi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h尿量[(2231±769)mlvs.(2869±1082)ml,P0.05]、多巴胺使用时间[(9.3±3.2)dvs.(5.3±2.8)d,P0.05]、术后NT-proB-NP最大变化率[(410±168)%vs.(195±132)%,P0.05]、术后住院时间[(11.3±5.7)dvs.(8.7±3.8)d,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能改善急性心梗病人急性期行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后肾功能,缩短正性肌力药使用时间,缩短住院日。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搭桥术体外循环前后呼吸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体外循环(浅低温)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例择期行CABG患者,全身麻醉下应用旁气流肺功能监测仪及血气分析分别监测开胸前、体外循环(CPB)前后、关胸后呼吸遥变化。结果 CPB前后,呼吸系统阻力没有明显改变,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PCO2-PetCO2)无显著增加,而开胸后肺动态顺应性在CPB后明显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在冠心病并发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冠心病并发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111例,术前左心室射血功能(LVEF)均<40%,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及B组,A组接受OP-CABG,B组接受并行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BH-CABG).比较两组围术期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均死亡2例.两组术后呼吸功能不全、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心肌梗死及肾衰竭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比例、围术期输血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B组(P<0.05).结论 对于LVEF< 40%的冠心病并发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OP-CABG优于OnPBH-CABG,其术后并发症少,但远期预后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主要手段之一,主要手术方式包括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ONCABG)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OPCABG).本文拟通过回顾性分析1 650例男性患者施行OPCABG和不停跳ONCABG临床资料进行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采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麻醉科2007年至2009年CABG数据库的有关数据.比较OPCABG组和不停跳ONCABG组近期疗效,并分别以术后死亡和术后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reatment,CRRT)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危险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OPCABG组搭桥时间和总手术时间均小于ONCABG组(P〈0.01).OPCABG组搭桥数大于3的病例明显多于ONCABG组(20.9% vs 13.3%) (P〈0.01),应用CRRT(1.33% vs 3.98%)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23% vs 6.63%)患者的比例较ONCABG组显著减少(P≤0.01),两组术后院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BG术后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40%(P=0.000,OR=8.321)、年龄〉70岁(P=0.003,OR=4.870)和术后应用CRRT(P=0.000,OR=45.500).术后应用CRRT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高血压病史(P=0.049,OR=2.665)、术前肾功能异常(P=0.045,OR=3.598),OPCABG可以减少2/3的术后CRRT的使用率(P=0.008,OR=0.333).结论 OPCABG可以降低术后CRRT和IABP的使用率,缩短手术时间.因此在年龄〉70岁,术前肾脏功能下降,心功能差等患者施行OPCABG手术对早期恢复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至2005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外科为21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行CABG,其中36 例(16.7%)术前超声心动显示LVEF《0.40,平均0.30±0.08,为低LVEF组;179例(83.3%)LVEF≥0.40,平均0.53±0.11,为正常LVEF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LVEF组心脏手术风险评估欧洲系统(EuroSCORE)与正常LVEF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4±1.7 vs 3.6±0.8,P《0.05).低LVEF组术前伴二尖瓣中度以上返流及室壁瘤形成的患者比例高于正常LVEF组(55.6% vs 7.8%,P《0.05),此部分患者术中需CABG联合二尖瓣成形/置换或室壁瘤成形术.低LVEF组手术死亡率高于正常LVEF组(5.5% vs 2.8%,P《0.05).低LVEF组手术早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发生率高于正常LVEF组(58.3% vs 10%,P《0.05).低EF组34例存活患者术后症状均消失,且术后7~10 d LVEF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0.47±0.11 vs 0.30±0.08,P《0.05).结论:LVEF《0.40 的CABG患者手术风险增加,且多数伴有二尖瓣中度以上返流和室壁瘤,需同期手术纠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非体外循环(OPCABG)与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早期预后及术后6月预后,评估两种手术方式的差异.方法 连续性选取4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男女不限,随机分为二组,CCABGCE20例,OPCABG组20例,所有患者记录手术时间、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心电图、住院时间、术后6月状态等临床指标及术前、入ICU时、出ICU时、出院时cTnI浓度.结果 CCABG组手术时间、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用量高于OPCABG组,且cTnI峰值浓度明显高于OPCABG组,两组参数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CABG组住院时间、术后6月状态与OPCABG组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早期预后优干CCABG组,两组术后6月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凝血系统、血小板功能和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体外循环(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8)和乌司他丁组(U组,n=18).U组将乌司他丁40万单位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自切皮开始静脉输注,30 min内输注完毕,另将40万单位加入CPB预充液中,另外20万单位以4~6万单位/h速率输注至术毕,总量100万单位,C组不用乌司他丁及任何抗纤溶药物.分别于切皮前1 min(基础值,T0),肝素化前1 min(此时U组已用乌司他丁40万单位,T1),术毕(T2),术后6 h(T3)和术后24 h(T4)经颈内静脉导管采血5 ml,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CD62p),用比浊法测定激活部分凝血致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用硅藻土激活剂测定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记录患者术后24 h出血量和输血量.结果 组间GPⅡb/Ⅲa、CD62p和PT,以及术后24 h出血量和同种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值比较,U组APTT在T1、T3和T4均缩短(均P<0.05).与C组比较,U组:APTT在T1~4均缩短(均P<0.05),体外循环中ACT缩短,补充肝素量增加(P<0.01).结论 乌司他丁对血小板聚集和活性无影响,它能缩短APTT及肝素化后的ACT,增加CPB中补充肝素量,对内源性凝血系统有促进作用,该实验所用剂量未见减少CPB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