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价值及诊断方法.方法:对40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诊断,并观察这些部位的超声表现以及血液动力学变化情况,并和DSA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这40例患者都是动脉粥样硬化原因引起的病症.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来诊断40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其中33例患者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位狭窄,2名患者无名动脉狭窄,而Ⅰ级盗血患者一共有13例,Ⅱ级盗血患者有17例,Ⅲ级盗血患者10例.和DSA结果相比,准确率达到了98%左右.结论:临床上在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时,可以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诊断,该诊断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能够有效的分析、评价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价值及诊断方法。方法:对40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诊断,并观察这些部位的超声表现以及血液动力学变化情况,并和DSA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这40例患者都是动脉粥样硬化原因引起的病症。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来诊断40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其中33例患者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位狭窄,2名患者无名动脉狭窄,而Ⅰ级盗血患者一共有13例,Ⅱ级盗血患者有17例,Ⅲ级盗血患者10例。和DSA结果相比,准确率达到了98%左右。结论:临床上在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时,可以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诊断,该诊断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能够有效的分析、评价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病因,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联合应用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进行诊断,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理邦CBS-2颅内多普勒超声仪对18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椎动脉颅内、外段、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双上肢动脉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其二维超声表现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18例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15例,大动脉炎3例。完全性盗血13例,部分性盗血5例。结论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大动脉炎,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可提高对SSS诊断的准确率,有效评价其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 超声检查17例经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观测椎动脉频谱图的速度、形态、方向,对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判断.结果 17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超声检查均作出正确诊断,左侧盗血者11例,右侧盗血者6例;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轻度4例,中度5例,重度8例,其椎动脉频谱形态分别为有切迹、正负双向及反向.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准确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并能估测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经颅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分析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原因、血液动力学、频谱特点、狭窄程度与盗血的关系等问题,评价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常规显示颈动脉、椎动脉的内径及内膜情况,对椎动脉疑有盗血频谱的患者再结合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锁骨下动脉出现血流方向逆转,基底动脉呈双向血流的特定盗血频谱图形。15例SSS患者中,动脉硬化及大动脉炎所致各为13例和2例,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或闭锁,可引起部分性及完全性盗血。椎动脉峰值流速健侧明显高于患侧。结论SSS最常见病因为动脉硬化和大动脉炎。其完全性与部分性盗血,与血管狭窄程度有关。彩色多普勒与经颅多普勒相结合能更准确地对SSS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6.
沈萍  龚兆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748-474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0例SSS患者进行了诊断,观察椎动脉有无血液倒流现象,扫查左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颈总动脉及椎动脉,观察血管内膜是否存在斑块、管壁增厚及管腔狭窄,对上述血管的血液充盈情况及血液动力学参数进行检测。结果:10例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所致9例,大动脉炎所致1例。锁骨下动脉狭窄7例,无名动脉狭窄2例,锁骨下动脉闭塞1例。引起完全性盗血6例,部分性盗血4例。患侧椎动脉出现双向血流或反向血流。结论:SSS最常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完全性与部分性盗血与血管狭窄程度有关。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对SSS作出诊断,并且具有便捷无创、实时直观、重复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价值。方法对50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示:50例患者中,窃血Ⅰ期22例(44.0%),窃血Ⅱ期12例(24.0%),窃血Ⅲ期16例(32.0%)。彩色多普勒超声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二维及彩色频谱多普勒的声像图特点,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5例经DSA或临床确诊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进行检查,根据椎动脉返流情况将其分为3型:完全型(椎动脉频谱完全呈反向)、部分型(椎动脉频谱收缩期出现反向频谱)、隐匿型(椎动脉频谱收缩期出现切迹)。结果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硬化与大动脉炎。35例患者中,动脉硬化有33例、大动脉炎2例。病变在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出现管腔狭窄或闭塞,在患侧椎动脉内出现逆向血流,根据椎动脉频谱特点划分完全型8例、部分型11例、隐匿型16例。结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超声二维及多普勒频谱表现具有特征性,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病因及分型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是指一些病因引起椎动脉血液逆流,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产生的证候群。本研究回顾了在我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的19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19例,均为2009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经临床、CT、磁共振成像(MRI)或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  相似文献   

10.
罗家林 《广西医学》2011,33(7):843-84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6例SSS患者的相关血管进行检测,分析超声影像的特点及其诊断准确性.结果 病变以左锁骨下动脉多见.病变性质:动脉粥样硬化32例,大动脉炎4例.盗血:Ⅰ期1例,Ⅱ期6例,Ⅲ期29例,不同分期盗血情况下的超声影像学特点各异.结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诊的50例...  相似文献   

12.
<正>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临床比较少见,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提供了独特准确的方法。现将自2008年12月至2013年6月以来我院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30例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0例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54岁。发生于右侧11例,左侧19例。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SS)的效果。方法:收集SSS患者28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分析其超声表现等。结果:本组28例患者均经彩超确诊,其中,23例为动脉粥样硬化型,5例为大动脉炎型;8例为不完全性窃血,20例为完全性窃血。彩超特征主要表现为SA起始部位闭塞或狭窄,患侧的VA血液逆流,且患侧上肢的BA血流明显异常。结论:SSS具有特征彩超表现,对于临床诊断以及病因判断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分析无椎动脉反流的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情况。方法:选择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57例。对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的病因、超声表现、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经临床检测显示,无椎动脉反流的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主要为多发性大动脉炎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结论:在无椎动脉反流的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积极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以确保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的超声表现,旨在进一步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有椎动脉返流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15例患者资料,并与脑血管造影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5例患者中,14例SSS患者首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漏诊1例,该例经脑血管造影后复查超声确诊。部分型SSS 4例(占26.7%),完全型SSS 11例(占73.3%)。SSS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所致14例,大动脉炎所致1例;病变血管为锁骨下动脉狭窄5例、无名动脉狭窄2例、锁骨下动脉闭塞或次全闭塞8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完全型、部分型盗血与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血管狭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闫俊梁 《黑龙江医学》2009,33(5):338-339
目的分析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血液动力学、狭窄程度与临床治疗的关系等问题,评价超声诊断给予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本组14例患者,均经临床检查、超声诊断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确诊。其中,7例经DSA检查证实。二维超声常规显示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的内径及内膜情况,彩色及频谱多普勒检测血流方向及速度。结果14例SSS患者中,10例为左侧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3例为右侧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1例为双侧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其中轻度狭窄者为4例,呈中、重度,狭窄及闭塞者为10例。14例中,9例超声提示进行手术治疗,5例提示保守治疗。结论SSS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能够提供较多的临床治疗方面的信息,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12例患者先行64排螺旋CT检查,然后通过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包括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等,判断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在椎动脉起始部闭塞或狭窄程度、长度及斑块性质;并与彩色超声多普勒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对照。结果:本组12例病例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全部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6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显示的狭窄部位、长度、程度,做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敏感性100%,特异性100%,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一致。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评价无名动脉和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有效方法,尤其对判断斑块性质有重要帮助,有助于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与CTA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5例临床怀疑锁骨下病变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及CTA检查。结果:动脉硬化所致23例,大动脉炎所致2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筛选诊断SSS的经济、简便、无创、可靠的首选检查方法。可对绝大多数SSS做出病因学诊断。CTA检查可以对锁骨下动脉病变程度及类型以及对椎动脉病变做出明确诊断,2种方法联合应用对临床怀疑SSS患者进行筛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的6例SSS患者的临床资料,用线阵探头重点探测椎动脉的血流方向,用相控阵探头重点探测左锁骨下动脉和无名动脉起始段有无狭窄或闭塞,并测量血流速度。结果 6例SSS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总动脉粥样硬化,其中锁骨下动脉狭窄(部分型盗血)4例,椎动脉返流Ⅱ级;锁骨下动脉闭塞(完全型盗血)2例,椎动脉返流Ⅲ级。结论 SSS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盗血与狭窄程度有关。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无创便捷、实时直观、可重复,对SSS诊断价值确切,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河南电力医院收治的68例疑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分析患者病变位置、病因、分型、血流动力学等;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判定超声检查诊断效果。结果 68例患者中,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有62例,经超声检查诊断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有59例;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准确度为92.65%,灵敏度为93.55%,特异度为83.33%。结论超声检查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中,可有效明确患者病因及分型,且诊断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