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镜活检诊断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肠镜活检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98例患者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55岁者(66例)显著多于<55岁者(32例)(P<0.01);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83.7%),其中中分化腺癌占76.5% (75/98),低分化腺癌4.1%(4/98),黏液腺癌3.1%(3/98),未分化癌、印戒细胞癌及腺鳞癌、鳞癌等其它病理类型则较为少见;发病部位以直肠最为多见(70.5%),其次为左半结肠(26.5%).结论:结直肠癌好发于年龄≥55岁老年人,且以直肠、左半结肠最为常见,而病理类型则以腺癌尤其是分化较高的腺癌最为常见,对于有不同程度大便习惯改变或黏液便、血便或大便性状改变等表现的老年患者进行肠镜检查,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YAP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探讨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结直肠癌、癌旁及正常肠黏膜石蜡标本各80例,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YAP蛋白的表达,分析不同性别、年龄、TNM分期、分化程度分组中YAP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YAP蛋白不同表达组的结直肠...  相似文献   

3.
分析48例结、直肠癌Thoeni法CT分期法,改良Dukes。病理分期,结果说明,CT能显示结、直肠癌的部位形态、大小、范围和肠壁的厚度;确定大肠周围组织浸润正确率为83.3%、敏感性90.9%;确定淋巴结转移正确率为55.4%、敏感性54.3%,CT分期正确率为85.4%。对于周围组织浸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脏器转移,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年龄段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了解青年人结直肠癌发病规律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4年12月至2014年9月经手术及病理确诊且病例资料完整的38例青年结直肠癌患者(年龄≤40岁)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中老年(年龄> 40岁)结直肠癌患者80例组成中老年组作为对照,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并比较青年组结肠癌与直肠癌的临床特点.结果 青年组与中老年组结直肠癌患者在麻醉ASA分级、症状时间、误诊率、分化程度、肿瘤直径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肠道腺瘤及息肉史、首发症状、发病部位、临床分期、术前CEA以及CA19-9等方面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老年组肿瘤直径明显小于青年组(P<0.05).青年结肠癌肿瘤直径大于青年直肠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青年组结肠癌误诊率为37.5%,高于青年直肠癌的7.1%,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9).青年结肠癌患者症状时间小于青年直肠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青年人结直肠癌确诊时间长、误诊率高、肿瘤类型相对复杂且分化程度低、肿瘤生长快,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李慧艳  谢贤和  侯梅 《海南医学》2011,22(12):12-14
目的观察PPARγ在人类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结直肠腺癌患者的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PPARγ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差异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PARγ蛋白在结直肠正常黏膜组织、癌旁组织、癌组织中的表达依次增高,其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检验,P〈0.001;LSD法,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PPARγ蛋白在不同的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转移、远处转移情况下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ARγ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表达上调;在高分化癌组织、浸透浆膜层、有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PPARγ蛋白的表达增高,提示PPARγ蛋白不仅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而且与其进展有关,有可能作为检测结直肠癌的新的分子标志物并可提示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老年结直肠癌与中青年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比分析老年结直肠癌和中青年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老年结直肠癌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27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3组:老年组:≥60岁:中年组:36岁~59岁;青年组:≤35岁.回顾性分析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其发病情况同中、青年结直肠癌患者的差异.结果 各年龄组患者的发病部位均以直肠、乙状结肠、升结肠多发.老年组和中年组结直肠癌的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青年组患者首发症状以腹痛、便血为主.老年组患者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龄组患者.老年组和中年组患者行根治性手术的比例高于青年患者.老年组结直肠癌患者Ⅱ,Ⅲ期的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老年患者确诊时合并心肺等疾病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结论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确诊时并发症较多、根治手术率高,恶性度较低,临床应给予早期正确的诊断和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镜下纳米碳淋巴结示踪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治疗的50例结直肠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被确诊后直接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实验组在术前1天接受肠镜下多点黏膜下注射纳米碳示踪剂,次日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术中以纳米碳黑染淋巴结为指导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以术后淋巴结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评价纳米碳示踪剂黑染淋巴结预测阳性淋巴结的准确性及对阳性淋巴结检出率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共检出淋巴结604枚,经病理证实淋巴结阳性患者11例,阳性淋巴结52枚,总检出率8.61%(52/604)。实验组共检出淋巴结780枚,淋巴结阳性患者15例,阳性淋巴结90枚,总检出率为11.54%(90/780)。两组阳性淋巴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90枚病检阳性淋巴结中被纳米碳黑染的有45枚,黑染率为50.0%(45/90)。纳米碳示踪剂标记黑染淋巴结预测淋巴结阳性患者的灵敏度为64.7%,特异度为85.7%,准确度为74.2%。结论术前通过利用纳米碳示踪剂标记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可为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指导,从而提高清扫总量,提高对转移淋巴结的检出概率。  相似文献   

8.
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用结直肠癌组织标本80例及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40例,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p53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p53在结直肠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6.3%,在癌旁组的阳性表达率为20.8%。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p53的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而与结直肠癌的发病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p53的突变在结直肠癌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促进作用,同时说明p53有可能作为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肿瘤标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进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74例进行临床研究,其中38例使用强生超声刀和电刀手术作为观察组,另36例使用电刀手术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游离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平均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刀在结直肠癌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结合超声刀使用显示其具有安全、准确和低损伤的特点,使解剖更加精细安全,且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手术创伤,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叶斌 《吉林医学》2014,(14):113-114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情况。方法:选择住院诊治的60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都给予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完成手术,无死亡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12例,发生率为20.0%,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原发性结直肠癌的预后比较差,要注意临床诊断,积极的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云南省肿瘤医院结直肠癌患者的构成特点, 为结直肠癌的防治工作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4年12月云南省肿瘤医院首诊并接受主要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 按照抽样原则每年抽样100例, 共1 000例.统计分析临床及病理资料, 包括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理分型、TNM分期.结果 (1) 1 000例结直肠癌患者平均年龄 (63.4±12.8) 岁, 男女高发年龄段均为6069岁, 岁占比最高, 男性患病占比高于女性, 为1.42:1; (2) 原发部位以直肠多见, 占57%, 其次为升结肠、乙状结肠、直乙交界、横结肠、降结肠、盲肠; (3) 腺癌是最主要的病理类型, 占89.4%; (4) TNM分期以III期为主, 占35.9%, 其次是II期、I期、IV期.其中直肠癌以III期为主, 结肠癌以II期为主.结论 结直肠癌年龄段 (6069) 岁占比最高;中老年及男性比重大;发病部位主要位于直肠;腺癌是主要的病理类型;TNM分期以中早期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肠癌肠镜活检与术后病理分型,分期的关系,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根据WHO国际肿瘤组织学分型及DUKES分期标准,回顾性研究600例肠镜活检为癌术后检查证实的病理资料。结果:对比观察表明,肠镜活检与术后诊断符合率为100%,病理组织学分型符合率为85%(510/6000)。DUKES A期205例,B期178例,C期217例。结论:肠镜活检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老年结直肠癌与非老年结直肠癌70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对2000年至2002年我院腹部外科收治的年龄≥60岁结直肠癌315例与同期住院的非老年结直肠癌患者389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了解老年大肠癌临床特点。方法 所有结直肠癌均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采用根治性、姑息性或减状手术治疗方法。结果 老年组腹部肿块、肠梗阻及全身症状、并存疾病发生率较非老年组高,癌肿分化较好,分期较早。结论 老年结直肠癌发病率高,症状体征、组织类型、发病部位、分期与非老年结直肠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陆忠才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1):1489-1490
目的:探讨各种影像学检查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术后切除病理结果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130例,按照其检查方法分类,对每种检查方法病灶发现率、诊断符合率、部位符合率及淋巴结转移检出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B超同其他三种影像学检查在病变发生率及肠癌诊断符合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比较中,B超和螺旋CT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肿瘤部位检查符合率比较中,四种检查手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各类影像学检查在结直肠癌诊断中各存优劣,相对来讲螺旋CT诊断价值最高,但临床实践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韩芸  王强 《海南医学》2016,(14):2246-2248
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2(Id-2)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所有患者肠癌组织和其中26例患者癌旁正常肠上皮组织中Id-2的表达水平,比较阳性与阴性表达者间的年龄、性别、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差异。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Id-2主要表达于胞浆,其在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3%(36/56)和34.6%(9/26),癌组织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显示,在结直肠癌中,Id-2阳性表达与患者TNM分期(P<0.05)、病理分级(P<0.05)和淋巴结转移(P<0.05)有关,阳性患者Ⅲ~Ⅳ、低分化及有淋巴结转移者比例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d-2阳性患者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24.7个月,阴性患者为38.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2.23,95%CI:1.02~4.87,P<0.05)。结论 Id-2蛋白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且阳性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对51例小于40岁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149例年龄大于65岁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探讨青年结直肠癌的特点。结果:青年结直肠癌患者较多有肿瘤或癌前病变家族史。临床症状不典型,以直肠多见,分化差。发展快,病程短:应注意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年结直肠癌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青年及中老年组结直肠癌患者从性别、家族史、首发症状、发病到确诊时间、肿瘤部位、Dukes分期、病理组织学类型、治疗方法及预后等几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异同点。结果52例青年结直肠癌中女性65.38%、具有肠癌家族史25.00%、首发症状为大便带血及腹痛67.31%、发病到确诊时间(4.57±1.45)月、误诊23.08%、病变位于直肠42.31%、病理结果恶性度高55.77%、DukesC/D期69.23%高于308例中老年结直肠癌的42.53%、10.06%、39.61%、(2.50±1.22)月、8.77%、23.05%、37.01%、41.88%;3年存活率53.85%低于中老年组的73.70%(P〈0.05)。结论青年性结直肠癌以女性多见,具有肠癌家族史、恶性度高、误诊率高、预后差等特点,应提高青年结直肠癌的警惕性,常规进行直肠指检,及时做电子结肠镜检查,主张对青年结直肠癌的根治范围相对扩张,术后放疗和化疗是必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杨惠英 《当代医学》2010,16(14):151-151,16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诊断方法,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对59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59例结直肠癌患者,初期误诊21例,误诊率达35.6%,多误诊为痔疮、肠炎、痢疾;本组59例结直肠癌患者中行根治性大肠切除35例(59.3%),行造瘘及姑息性手术24例(40.7%),59例结直肠癌患者,初期误诊21例,误诊率达35.6%,多误诊为痔疮、肠炎、痢疾;其发病部位以直肠最多。结直肠癌特征:癌肿物生长较快,癌组织分化不良、恶性程度高。病理类型主要为低分化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本组低分化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低分化腺癌)50例(84.7%),按Dukes分期,本组C期、D期共34例,占57.6%。结直肠癌发生部位主要为直肠44例(74.6%),其次近端结肠,远端结肠最少。结论结直肠癌症状隐匿、恶性程度高,误诊率高,早期行直肠指检、电子结肠镜检查、病理学确诊,早发现、早诊断、减少误诊、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在结直肠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而观察者则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失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00%;而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行结直肠腹腔镜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