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下颌骨神经鞘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琳  杨湲波  吴文慧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12):1252-1252,1261
神经鞘瘤好发于颅神经,多发生在舌、上颈部和颊部腮腺区等处软组织[1].原发于下颌骨组织的神经鞘瘤较罕见,我院于2004年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患者王某,女,31岁,工人。3年前发现左侧阴唇处有一肿块,约红枣大,无特殊不适,时有轻微疼痛,未经任何治疗。肿块逐渐长大。妇科检查:左侧阴唇的中下段可触及5×4×3 cm 大小的包块,中等硬,表面光滑,周围界限清,活动好,  相似文献   

3.
虽然腰椎管内神经鞘瘤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病因与发病机理方面不尽相同,但却有着相似的临床症状,极易发生误诊.本文通过对这两种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异同点进行比较分析,期望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8岁,农民。20年前即发现后颈部一质软包块,约3cm×2cm×2cm。20余年来包块大小、性状无变化。入院前7d,患者负重后,颈部疼痛难忍,包块迅速增大,24h内已达25cm×15cm×12cm,表面出现张力性水泡,伴红热、剧痛,心慌、头昏、乏力。因颈部受压,患者抬头困难,呼吸费力,极度紧张。外院诊断不明而转入我院。查:颈部活动受限,从枕部延伸达背部见25cm×15cm×12cm巨大肿块,位置偏左,囊性皮肤坚韧、增厚、象皮肿样,上有咖啡样色素沉着,散在破溃脓肿。张力高,有波动感,皮温高,无血管杂音。充分准备后,先用细针试穿肿块,抽…  相似文献   

5.
<正>神经鞘瘤又称施万细胞瘤(Schwannoma),来源于神经鞘。头颈部神经鞘瘤主要发生于脑细胞,如听神经、面神经、舌下神经、迷走神经,其次是周围神经,以头部、面部、舌部最为常见。常见于舌部,其次是上颈部、颊部腮腺区、口腔、腭、下唇及咽侧等处[1]。同时多发于下颌骨组织及颌下腺的神经鞘瘤较罕见,我院于2014年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1岁,因左颌下区无痛性肿块10年求治。病史:10年前偶然发现左侧颌下区无痛性肿  相似文献   

6.
1病例资料患儿,男,10岁,因双侧颈部多发肿块4年余入院。患儿4年前右颈部出现一肿块,约绿豆大小,无疼痛。此后肿块逐渐增多累及双侧颈部成串珠状分布,压之微疼,无皮肤破溃,无发热。盗汗明显,略感乏力,食欲欠佳,体重无减轻。患儿按时预防接种,其祖父有肺结核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可,双侧颈部从锁骨上窝至耳后可触及大小不等成串珠状排列实性肿块,最大如黄豆大小,中等硬度,轻压痛,活动可。部分肿块融合与周围组织黏连,局部皮肤无溃破、红肿。心肺腹阴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血沉1mm/h,结核抗体阴性,结核菌素试验15mm×17mm。B…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2岁.发现左侧腰部一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近6年.体检见肿瘤区皮色正常,但有小静脉轻度怒张.触诊肿瘤大小约50 mm×40 mm,类似椭圆形,质韧偏硬,境界清楚,活动度极好,触痛不明显.声像图表现:二维图像见肿块位于皮下组织层与腹外斜肌筋膜之间,椭圆形,大小约45 mm×25 mm,包膜清晰完整,偏低回声,分布较均匀,后方回声增强(图1A).超声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肿块血流信号丰富,管腔粗大(图1B),阻力指数RI 0.77.增强超声造影(CEUS)检查发现造影剂在第16秒开始从周边部向肿块内较快速地充填,但不均匀.超声初步诊断为腹壁皮下脂肪瘤.为获得术前确诊而在超声造影引导下行粗针组织学穿刺活检,病理学诊断:神经鞘瘤(图1C).  相似文献   

8.
颈部神经鞘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在临床工作中 ,根据其发病年龄、临床体征及影像学检查不难做出诊断。笔者随访了我院近 2年来手术后证实的颈部神经鞘瘤 ,对其中 7例误诊病例进行回顾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搜集 2 0 0 0年 1~ 9月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神经鞘瘤病例共 7例。其中男 2例 ,女 5例 ;年龄 2 2~6 6岁 ;5 0岁以下者 5例 ;病史短于 1年 4例 ,1~ 8年 3例 ;均以逐渐长大、无痛性肿块就诊 ;肿块位于右侧 5例 ,左侧 2例。无伴随症状 ,检查时见肿块多为中等硬度 ,压之不痛 ,2例肿块左右活动大 ,上下活动小。1.2 …  相似文献   

9.
神经鞘瘤起源于神经鞘细胞的良性肿瘤(良性神经鞘瘤)主要由雪旺氏细胞组成,很少恶变,故又称雪旺氏细胞瘤。该瘤可发生在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混合神经,小神经或主要神经干上。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发病最多的是头颈部,尤以迷走神经常见,面神经较少。也可以发生在喉部,听神经,躯干和四肢、咽侧、颈侧、内听道等,一般发生于腮腺者可有面瘫,有的局部不能触及包块。本病术前诊断比较困难。我科于1993年5月~1995年6月共发现2例,均在术前误诊为腮腺混合瘤,现述之如下:例1:患者男性,40岁,于1993年5月人院。就诊前4年无意中发…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5岁。因左胸痛伴右下肢麻木半年,加重1周入院。半年前生气后左侧胸部针刺样疼痛伴右下肢麻木,每次疼痛持续约10min,伴气促、心悸。曾在附院以“冠心病”诊治。以后疼痛波及后背呈束带状且不超过中线,多为劳累后引发,且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及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1.
12.
近年我院曾收治术前均被误诊术后经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患者3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例,男1例,女2例,年龄20~45岁。1例尺神经鞘瘤误诊为腱鞘囊肿,1例胫神经鞘瘤被误诊为(?)窝囊肿,1例腓总神经鞘瘤被误诊为骨瘤。  相似文献   

13.
14.
患者男,51岁。右鼻腔渐进性堵塞伴右面部陈发性痛30年而就诊。疼痛从右鼻翼向面部放射样痛。右鼻腔完全堵塞一年,诊断为鼻腔粘连,三叉神经痛?于1988年3月28日住院。查体:右鼻背及鼻翼肿胀,鼻腔外侧壁与鼻中膈粘连,X线片示鼻窦正常。4月  相似文献   

15.
1 病历简介患者 ,女 ,10岁。出生后即发现外阴、胸壁包块 ,现因生长加快 1+ 年入院。 10年前 ,患者外阴、胸壁包块呈米粒大小 ,以后包块逐渐长大 ,但未突出于皮面 ,也无自觉症状 ,故未引起注意。 1+ 年前 ,包块生长加快 ,突出于皮面 ,左侧胸壁形成一 3cm大小椭圆形包块 ,右侧外阴形成一 2cm及 0 .5cm大小圆形包块 ,仍无任何自觉症状。家庭中无类似病史。入院后查体 :T :37.1℃ ,P :90次 分 ,R :2 0次 分 ,BP :15 9kPa ,心肺无异常。左侧胸壁皮下及右侧大阴唇中部、右下部各见一直径 3cm、2cm、0 .5cm包块 ,界清、质…  相似文献   

16.
朱结辉 《重庆医学》2004,33(1):158-158
患者,男,16岁,以腰部踢伤肿痛3个月伴大小便失禁,双下肢无力6d为主诉就诊,门诊以胸11~骶1脊膜外血肿,右侧胸11~腰5多裂肌及竖脊肌血肿收治入院.查体:脊柱向右侧弯,胸11~腰5左侧椎旁可扪及包块,表面无红肿及血管充盈曲张,质硬,无波动感,活动度差,听诊无血管杂音;神经系统检查左下肢肌力Ⅱ级,右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正常,双侧膝腱反射减弱,跟腱反射减弱,双下肢腰3平面以下痛觉减退.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6岁,因体检发现纵隔肿块半月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气管居中,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肩胛骨区大面积皮肤菲薄,弹性差,皮下组织缺如,心肺无殊,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脑神经检查阴性,四肢活动正常,无肢体麻木.当地医院胸片、CT检查考虑为"纵隔肿瘤(神经源性)".  相似文献   

18.
胸内巨大神经鞘瘤1例报告王孝武,张凤伟,杨朋,王军业,葛风晓(临沂市人民医院)关键词神经鞘瘤;胸腔1病例介绍患者男,50岁,因胸闷,气促5年,加重半月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好,无颈静脉怒张,气管明显右移,左外侧胸壁局限性隆起,左第7肋以上(腋中线)叩...  相似文献   

19.
患者,汪某,男,33岁,中学教员。因左颌下肿物,性质待查于1981年9月9日入院。两年前发现左颌下有一肿块,逐渐增大,无痛,咀嚼进食也无明显疼痛,故未引起注意。近一个月肿块明显增大伴疼痛。在  相似文献   

20.
黄健源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5):115-116
目的提高浅表神经鞘瘤的超声诊断价值,降低其超声误诊率。方法回顾性总结经术后病理确诊的23例浅表神经鞘瘤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分析其与手术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与误诊情况。结果23例超声检出率100%,超声诊断为神经鞘瘤20例,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87.0%,超声误诊为淋巴结3例,误诊率13.0%。结论浅表神经鞘瘤的声像图有一定特征,但要注意与淋巴结鉴别,避免误诊漏诊。超声检查浅表神经鞘瘤检出率及准确性较高,可作为临床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