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医学综述》2015,(15)
目的探究慢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并发心力衰竭(心衰)或伴有心衰前期症状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十堰市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78例房颤或者房颤并发其他并发症患者,其中房颤并发重度心衰21例(A组);持续性或持久性房颤伴明显心衰前期症状患者34例(B组);阵发性房颤患者23例(C组)。同时选取对照组健康正常人群30例(D组)。A、B、C组患者入院时抽血,D组抽血时间不定,检测血清CRP、Fib、NT-pro BNP水平。结果 A、B、C和D四组CRP水平分别为(120.3±22.7)、(50.3±15.7)、(4.1±1.3)mg/L和(3.7±1.2)mg/L,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Fib分别(287.2±38.3)、(41.2±11.6)、(4.5±0.8)mg/L和(2.7±0.3)mg/L,其中A组Fib水平显著高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 BNP分别为(1092.8±218.3)、(692.4±101.5)、(395.3±51.8)ng/L和(172.4±32.0)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Fib和NT-pro BNP在房颤伴有心衰患者血清中升高呈正相关(P<0.05),但是在C组仅CRP与T-pro BNP呈正相关(P<0.05)。结论 CRP、Fib和NT-pro BNP在房颤并发早期心衰患者血清中水平升高,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血清水平,联合诊断可以提高房颤并发早期心衰诊断敏感性,使得临床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坎地沙坦酯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激素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变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9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评价其治疗前与治疗后心功能变化情况,测定NT-proBNP、CRP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对照组、干预组NYHAⅢ级、Ⅳ级与Ⅱ级的NT-pro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Ⅱ、Ⅲ、Ⅳ级患者CR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Ⅳ级与Ⅱ、Ⅲ级患者CR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前后NT–proBNP、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前后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坎地沙坦酯可有效抑制神经内分泌激素NT-proBNP和炎性因子CRP的表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胆红素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老年CHF患者,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其分为心功能Ⅱ级组32例、心功能Ⅲ级组31例、心功能Ⅳ级组31例,另筛选同... 相似文献
4.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16)
目的:探讨心脉隆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16年10月—2018年11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心脉隆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hs-CRP、NT-proBN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hs-CRP、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脉隆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下调血浆hs-CRP、NT-proBNP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肌钙蛋白T(hs-TnT)及胱抑素C(Cys-C)在诊断慢性心力衰竭(CHF)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成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CHF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将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NT-proBNP、hs-TnT以及Cys-C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NT-proBNP、hs-TnT及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的NT-proBNP、hs-TnT及Cys-C水平检测结果为Ⅳ级>Ⅲ级>Ⅱ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hs-TnT以及Cys-C均是临床诊断CHF的有效指标,且三项联合检测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AF)对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用于诊断急性心力衰竭(AHF)的影响。方法收集因急性呼吸困难住院疑诊 AHF 并于入院24 h 内行 NT‐proBNP 检测和心电图检查的患者457例,根据是否确诊 AHF 及入院心电图是否合并 AF 分组,AHF 合并 AF(AHF + AF)组65例;AHF 不合并 AF(AHF + non AF)组50例;非 AHF 合并 AF(non AHF + AF)组63例;非 AHF 不合并 AF(non AHF + non AF)组10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评估 NT‐proBNP 诊断 AHF 的价值。结果457患者中,确诊 AHF 者194例(42.5%),AF 者140例(30.6%)。 AF 组 NT‐proBNP 水平显著高于non AF 组(4482.0 pg/mL vs .1302.0 pg/mL ,P<0.01),AHF + AF 组与 AHF + non AF 组 NT‐proBNP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80.0 pg/mL vs .6769.0 pg/mL ,P >0.05),non AHF + AF 组 NT‐proBNP 水平较 non AHF + non AF 组显著升高(2892.0 pg/mL vs .403.3 pg/mL ,P<0.01)。 AF 组与 Non AF 组 NT‐proBNP 诊断 AHF 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9(95% CI :0.677~0.841,P<0.01),0.931(95% CI :0.903~0.985,P<0.01)。结论 NT‐proBNP 水平在非急性心力衰竭的房颤者中显著升高,可能影响其在 AHF 中的诊断价值,临床应用时,为更好地解读 NT‐proBNP 结果,需注意患者是否为房颤心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及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开封市龙海医院明确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156例,同时选择5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NT-pro BNP、c Tn I、Mb、CK-MB、Hcy、CRP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心功能分级下,NT-pro BNP、c Tn I、Mb、CK-MB、Hcy和CRP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T-pro BNP、c Tn I、Mb、CK-MB、Hcy和CRP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呈上升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NT-pro BNP与c Tn I、Mb、CKMB、Hcy、CRP均相关。结论 NT-pro BNP前体水平与c Tn I、Mb、CK-MB、Hcy、CRP指标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Ⅰ(cTn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患者中检测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筛选临床CHF患者86例,作为研究组,另筛选同期临床健康体检人员6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随访1年的NT-proBNP、cTnⅠ、hs-CRP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前的NT-proBNP、cTnⅠ、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3个月治疗后,研究组NT-proBNP、cTnⅠ、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研究组出现心血管意外事件19例,发生心血管意外事件患者的NT-proBNP、cTnⅠ、hs-CRP水平较未发生心血管意外事件者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NT-proBNP、cTnⅠ、hs-CRP水平可有效评估CHF病情,为临床治疗治疗、预后评估提供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为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入选的1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脾肾阳虚型90例与非脾肾阳虚型90例两组,两组分别测定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组患者的NT—proBNP、hs—CRP水平与非脾肾阳虚型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NT—proBNP、hs—CRP可以作为评价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客观性指标,并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予常规治疗心力衰竭,观察组加用参附注射液,疗程2周。治疗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ELISA法和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心律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LVEF明显升高,LVDd明显下降,血浆NT.proBNP、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均P<0.05);观察组血浆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r=-0.72,P<0.05),与LVDd呈正相关(r=0.75,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衰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效果确切,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予以依那普利和美托洛尔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33%,观察组有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LVEDd,NT-proBNP和hs-CRP较治疗前出现明显的降低(P〈0.01),而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而LVEF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出现明显的升高(P〈0.01),观察组的增高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明显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改善心功能,能降低NT-proBNP和hs-CRP的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收缩性心力衰竭(SHF)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0例失代偿性SHF患者为SHF组,7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NYHA分级法分级诊断心功能,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免疫法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比SHF组与对照组的血清NT—proBNP水平.分析SHF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级别和LVEF的关系。结果:SHF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为(3695.2±1425.7)ng/L,显著高于对照组[(65.5±18.9)ng/L](P〈0.05),并随NYHA心功能级别增高而升高。心功能Ⅱ、Ⅲ和Ⅳ级DHF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分别为(1395.2±247.1)、(2663.7±697.5)、(6348.5±1201.1)n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NT—pro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与LVEDd呈正相关。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能较好地反映失代偿性SHF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有助于SHF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4.
《医学综述》2015,(22)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指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2年12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附属一五七医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根据BNP动态监测水平指导临床用药,对照组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应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二次发病率、病死率、心功能改善情况及NT-pro BNP水平等变化。结果观察组半年内二次发病率和1年后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1%(2/49)比8.3%(4/48),24.5%(12/49)比54.2%(2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每搏排血量、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91.4±15.4)m L比(88.1±13.3)m L,(8.8±3.3)L/min比(6.8±3.1)L/min,(6.3±1.4)L/m2比(4.2±1.3)L/m2,(55.2±14.2)%比(47.9±1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两组血浆NT-pro BN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浆NT-pro 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NT-pro BNP动态监测有助于指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用药,为临床选药、用药提供了依据,避免主观用药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对高血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利钠肽的影响。方法:选择6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1周安慰剂洗脱后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坎地沙坦酯片8mg,每日一次,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每日1次。疗程为8周。在1周洗脱期末及8周末空腹抽静脉血,测定hs-CRP、N末端脑钠肽水平。比较治疗前后hs-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s-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hs-CR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hs-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坎地沙坦可有效控制血压,降低hs-CRP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访1年的预后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371例在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CHF患者进行1年随访,依据患者是否死亡将其分为死亡组(74例)和存活组(297例);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法筛选影响CHF患者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CHF患者1年病死率为19.95%(74/3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70岁)(OR=2.212)、心功能Ⅳ级(OR=3.618)、下肢水肿(OR=4.354)、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OR=4.773)、高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OR=5.280)及心肌肌钙蛋白(cTnI)(OR=2.670)均为影响CHF患者1年死亡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CHF患者近期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应针对年龄≥70岁、心功能Ⅳ级、下肢水肿、LVEF<50%、NT-proBNP>3 600 pmol/L及cTnI>0.5 μg/L的患者早期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加服瑞舒伐他汀钙.10mg/次,每天1次,疗程8周。治疗前后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NT-proB—NP、CRP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0%、69.7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指标LVEF明显升高,LVEDD明显下降,血浆NT—proBNP、CR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降低血浆NT—proBNP、CRP水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钠肽(BNP)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前后检测值的变化,了解二者的关系.方法 将门诊及住院患者共85例分为左室收缩功能衰竭常规治疗组40例、辛伐他汀治疗组45例,同时设心功能正常对照组35例.辛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加用辛伐他汀20 mg/d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均测BNP、hs-CRP.结果 BNP和hs-CRP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治疗12周后,2组BNP活性均下降(P〈0.05),且以他汀组变化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辛伐他汀治疗可明显降低BNP和hs-CRP的含量;hs-CRP及BNP联合检测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病情评估及疗效监测的重要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20.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2)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给予强化他汀治疗,对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CRP)和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2012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行PCI前均给予阿司匹林300mg和氯吡格雷600mg口服。治疗组在PCI前另外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PCI术后治疗两组一样。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2h,术后24h高敏CRP和NT-pro-BNP的水平。结果:术前两组的hsCRP和NT-pro-BNP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与术前相比,NT-pro-BNP水平有明显下降,治疗组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CRP在术后虽然都有所升高,但是对照组升高程度大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T-pro-BNP水平和控制炎症反应,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