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和不良3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是较常见的并发症,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切口愈合不良也愈来愈受到重视,其主要包括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切口血肿,切口疝等。它的出现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并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为了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我们研究了我院2002年6月至2005年6月出现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共38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38例患者中37例为纵切口,1例为横切口;其中二次剖宫产6例,合并肥胖15例,妊娠期水肿8例,贫血3例,滞产5例,术后咳嗽6例,糖尿病5例。38例患者手术持续时间均较同类手术时间延长20~30分钟,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式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有剖宫产指征、无手术禁忌证晚期妊娠妇女20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改良组采用改良式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对照组采用腹部横弧形切口剖宫产术。观察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h切口疼痛、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1);该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切口疼痛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切口愈合情况均为100%。结论改良式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肛门排气快,组织损伤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我院收治21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剖宫产术后患者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潜伏期一般为1~3年,平均(21.5±13.8)个月,以单个病灶多见,病灶多发生在皮下脂肪层(约占76.2%),均行手术切除病灶。手术后均一期愈合,一次性痊愈。出院后口服孕三烯酮药物3~6个月预防复发;随访6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剖宫产术后引起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方案,临床中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规范手术,预防子宫内膜的种植。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药实践》2015,(12):916-91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剖宫产术后临床疑似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分析其声像图特征。结果:35例患者38处病灶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声像图表现为腹壁切口处探及形态不规则、内部不均匀的低回声,33例病灶局限于皮下脂肪层,5例累及腹直肌。彩色多普勒(CDFI):血流信号无特异性。结论:高频超声检查作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便捷、无创,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治依据。  相似文献   

5.
《抗感染药学》2017,(8):1568-1570
目的:评价头孢呋辛钠术中术后给药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12月间收治的实施剖宫产产妇92例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头孢唑林钠术中给药预防术后切口感染,观察组产妇术后给予头孢呋辛钠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比较两组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血清炎性因子(CRP、IL-6、PCT)测得值和抗菌药物用量和治疗费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用药后WBC、CRP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CRP、IL-6、PCT测得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孢呋辛钠术后给药对剖宫产产妇预防切口感染疗效优于术中给药,有效改善了产妇术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降低了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经阴道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例剖宫产切口憩室的经阴道超声检查声像图特征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子宫切口憩室声像图特征分三种类型:①楔形液性暗区11例(55%)。②囊状液性暗区6例(30%)。③裂缝状液性暗区3例(15%)。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剖宫产切口憩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杨东晓 《河南医药信息》2010,(18):128-128,13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诊治方法,预防措施。方法对荥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2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3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患者,临床表现为木后发热、下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B超表现为子宫切口呈一实性非均质团块或呈一低或无回声为主的混合性团块,采用抗生素加中药治疗6-15天,大多可以治愈,随诊2月无异常。结论通过B超早期诊断,早期运用抗生素加中药治疗愈后良好,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产程监护,及时剖宫产,提高手术操作水平是预防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切口瘢痕处出现肿块,并伴有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的疼痛者共28例,占77.78%;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治疗,术中完整切除病灶,同时切除病灶外缘1~1.5 cm正常组织。结论 切口瘢痕处出现肿块,并伴有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的疼痛,可以作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项重要诊断标准,治疗方法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王秀芝 《华夏医药》2005,9(6):504-505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预防及治疗。方法 对11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裂开致晚期产后出血临床资料追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均为产褥感染子宫切口裂开,其中7例切口裂开位于子宫切口的角部,3例位于子宫切口中央,1例膀胱与子宫粘连并造成子宫颈膀胱漏。所有患者B超检查均见异常。子宫颈膀胱漏患者行膀胱修补术,子宫裂口清创缝合。其余5例切除裂开切口周围感染组织,重新缝合切口,5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11例患者均治癒。结论 切口感染癒合不良是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提高剖宫产技术,正确选择手术切口及缝合,积极预防产褥感染是预防的关键。超声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封于年轻有生育要求,子宫切口感染不重者.可保留子宫。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8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卢丹  马志松 《江苏医药》2000,26(11):911-911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IEMS)临床少见 ,随着近年来剖宫术率的逐渐增多 ,其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院 1990年 1月~1999年 9月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18例 ,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8例 ,年龄 2 7~ 4 3岁 ,平均年龄 34 5岁。AIEMS均发生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首发症状距剖宫产手术时间为 5个月~ 12年不等 ,其中 5个月~ 2年发病有 10例 (55 6% ) ,2年后发病者 8例(4 4 4 % )。本组有 15例在月经期自觉腹壁切口疤痕处疼痛 ,并触及不规则肿块 ,其肿块大小及疼痛程度随月经周期发生变化 ,经期肿块增大 ,疼痛加重 …  相似文献   

11.
李连芳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5):181+185-181,18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血肿形成的原因、诊断与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5月~2010年6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血肿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剖宫产术后1周B超发现子宫切口处低回声区或无回声为主的混合性团状回声,提示子宫切口血肿。14例经抗感染、促宫缩、中药活血化瘀等治疗后痊愈,1例行子宫切除。结论:剖宫产后子宫切口血肿首选保守疗法,在抗感染基础上应用缩宫素,活血化瘀类中药,并积极改善全身营养状况,促进切口愈合提高抗感染能力。在治疗基础上还要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方面的应用。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切口愈合不良患者32例及切口愈合良好患者196例对比观察。结果 196例子宫切口愈合病例中,完全愈合174例;愈合欠佳,经抗炎及对症治疗后愈合22例;32例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病例中,浆膜层及部分肌层连续26例。结论剖宫产术后早期超声检查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诊疗依据,动态随访观察,对防治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在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处妊娠(CSP)中的临床治疗及应用。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1例剖宫产术后切口处妊娠患者在B超监视下进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术毕给予甲氨蝶呤宫颈注射,术后复查血β-HCG值及盆腔超声检查。结果 31例患者中除有2例因术中出血过多,急诊开腹手术行病灶切除术外,其余29例均1次手术成功,无大出血、子宫穿孔发生。手术时间(30.7±6.8)min,出血量为(50.6±36.5)mL。术后3d血β-HCG下降(80.3%±10.4%),术后血β-hCG(25±10)d降至正常,术后病理检查与CSP诊断相符合。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症的情况下,宫腔镜下病灶电切术是治疗CSP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3年2月该院行剖宫产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70例产妇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期收治的剖宫产术未出现切口感染者7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2组剖宫产术后引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试验组胎膜早破、检查次数>2次的患者多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体质量指数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给予积极防治与护理,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保障产妇的就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8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8例患者,经抗感染、换药及纠正合并症、切口护理及相关心理护理后,均于7~30d愈合出院。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受妊娠并发症、孕妇贫血、肥胖、手术人员缝合技术、急诊手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针对易感因素,加强切口及相关方面的护理,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减少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方法将我院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产妇49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住院行剖宫产手术未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49例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临床资料,比较2组肥胖、妊娠期合并基础疾病、阴道感染、胎膜早破、手术时间、阴道检查次数和瘢痕子宫的再次剖宫产情况。结果观察组肥胖、妊娠期合并基础性疾病、阴道感染、胎膜早破、阴道检查次数及瘢痕子宫再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阴道检查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控制产妇体质量,积极控制妊娠期合并症,提高产妇自身免疫力,减少不必要的阴道或肛门检查,控制已有的生殖道感染,对于胎膜早破者应严密监测,必要时给予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尽量由手术水平较高的医师进行手术,以减少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简便、安全、合理的剖宫产术式。方法 :对 2 86例有剖宫产指征的孕妇在新式剖宫产基础上进行改进式剖宫产 (改进组 ) ,同期相同指征的 130例孕妇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对照组 )。比较两组术式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术后疼痛、切口愈合等。结果 :改进组平均手术时间2 1 8min ,明显少于对照组 42 6min ,P <0 0 1。术中出血改进组 :平均 195ml,对照组 32 6ml,P <0 0 1。术后疼痛、排气、切口愈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改进式剖宫产术式安全、简便、效果满意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发病因素、治疗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病灶位于皮下8例,位于腹直肌筋膜前鞘6例,达肌层4例,侵犯腹膜1例,侵及子宫切口瘢痕1例.结论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以患者体征为主,B超协助诊断,治疗的有效手段为手术切除病灶,预防的关键是注意剖宫产术时腹壁切口的保护,避免子宫内膜种植.  相似文献   

19.
方小丽  陈峥峥 《河北医药》2012,34(19):2942-2943
剖宫产手术是一种解决阴道分娩困难或胎儿紧急情况下快速分娩的手术,是产科最大的手术,也是一种创伤性手术,因此术后难免会发生切口感染。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不良后果。资料显示,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3%~16%[1]。为了更好地控制和降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现对  相似文献   

20.
刘蕾 《中国实用医药》2013,(16):147-148
目的研究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对15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15例中有14例发生于足月剖宫产术后,1例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发病时间为6个月至5年不等。年龄22~35岁不等。病灶位于皮下8例;位于肌肉筋膜内者6例;位于腹壁肌层者1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结果均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于剖宫产术后,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手术切除异位病灶。剖宫产术中采取预防措施是关键,术中要保护腹壁切口,术后清洗伤口,吸净腹盆腔积血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