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地区变应性结膜炎变应原筛选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广东地区变应性结膜炎患者气源性变应原的分布情况,为预防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7种吸入性变应原对广东地区138例患有变应性结膜炎的患者进行皮内试验.结果 138例符合条件的变应性结膜炎患者的变应原皮肤实验阳性率以螨(122/138,88.41%)最高,其次为屋尘(88/138,63.71%)、刺苋菜(87/138,63.04%)、蟑螂(79/138,57.24%)、秋季花粉(75/138,54.35%)、垫料(75/138,54.35%)、蚕蛹(74/138,53.62%)、蜜蜂(65/138,47.10%)等.结论 螨、屋尘是广东地区变应性结膜炎的最常见变应原,临床上应重视环境对其预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是一类特殊的真菌性鼻窦炎,近年来大量研究对该病的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提出新的观点,特别对该疾病的诊断标准及其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存在争论.本文对其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0.025%富马酸酮替芬滴眼液治疗季节性变应性结膜炎患者眼痒、结膜充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多中心、双盲、随机、平行组别的研究方法,将诊断为季节性变应性结膜炎的229例(229只眼)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14例,给予进口0.025%富马酸酮替芬滴眼液,对照组115例,给予0.05%依美斯汀滴眼液,均为2次/d,每次1滴,疗程14d.在用药前和用药后(7±1)d,(14±1)d对两组患者的眼痒和结膜充血进行观察评分.结果 用药后(7±1)d以及(14±1)d,酮替芬组和依美斯汀组眼痒、结膜充血评分均明显下降,与基线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痒和结膜充血下降幅度组间(酮替芬一依美斯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口0.025%富马酸酮替芬滴眼液治疗季节性变应性结膜炎患者的眼痒、结膜充血疗效非劣效于0.05%依美斯汀滴眼液.  相似文献   

4.
目前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llergic fungal rhinosinusitis,AFRS)尚无统一明确的诊治标准,我科收治25例AFRS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CR3和CXCR4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的表达及分布,了解它们与变应性鼻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HE染色对3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下鼻甲黏膜(变应性鼻炎组)和25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下鼻甲黏膜(对照组)标本中的CCR3及CXCR4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CR3和CXCR4主要表达在鼻黏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内浸润的炎性细胞的细胞膜上.变应性鼻炎组CCR3和CXCR4的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组织中存在CCR3和CXCR4的过度表达,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密切,CCR3和CXCR4的拮抗剂可能成为一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罗格变应原制剂在变应性鼻炎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20种阿罗格变应原进行皮肤点刺试验,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组胺为阳性对照.结果临床诊断为变应性鼻炎的653例患者中,粉尘螨、屋尘螨的阳性率分别为73.2%和71.4%,狗上皮为33.5%;其他17种变应原的阳性率分别为0.6%~56.9%,食物组以咖哩和小虾多见.阳性对照的阳性率为3.1%.选择螨类及其他变应原阳性的患者97例行脱敏治疗,94例显效.结论阿罗格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可为诊断变应性鼻炎提供依据,并为特异性脱敏治疗提供客观指标,方便安全、操作简单、假阳性少、多种变应原可同时检测、特异性高.  相似文献   

7.
局部IgE在鼻及鼻窦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证实,鼻黏膜局部可以合成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IgE)。鼻及鼻窦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变应性鼻炎、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和鼻息肉等,鼻黏膜IgE表达增高。检测鼻及鼻窦黏膜局部IgE的表达水平,对于诊断和治疗这类疾病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发病机制、一线及二线药物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方面对《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修订版)》(简称新修版指南)进行了解读,并与《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简称2015年版指南)进行对比,列举出新修版指南的补充、修订之处,以便临床医师能够更有效地理解新修版指南的亮点,促...  相似文献   

9.
变应性结膜炎动物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岩  陈祖基 《眼科研究》2001,19(2):181-183
变应性结膜炎是眼科常见病,临床治疗缺乏理想药物。开发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治疗变应性结膜炎新药十分必要。评估新药的疗效需建立变应性结膜炎动物模型,就变应性结膜炎模型的诱导方法及结果进行综述,以利于开发新的抗变应性结膜炎眼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北京市春季变应性结膜炎门急诊量与空气污染特性的相关性。方法于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收集2016年3~5月及2017年3~5月北京市日均空气污染状态主要指标,具体包括:空气质量指数(AQI)、颗粒物(PM2. 5、PM10)、SO_2、NO_2、O_3的浓度,并通过北京协和医院HIS系统,以"变应性结膜炎"为搜索项,在此期间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门诊、急诊的患者中查找并统计符合该诊断的患者人数。结果 2016年北京市春季随着SO_2日均浓度增高,变应性结膜炎患者增加,二者呈正相关。2017年北京市春季随着AQI、PM2. 5日均浓度增高,变应性结膜炎患者增加,二者呈正相关。结论空气污染可能增加变应性结膜炎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变应性因素对慢性鼻-鼻窦炎的形成、发展及预后的影响日益凸显.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变应性因素在慢性鼻-鼻窦炎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上海市浦东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常见变应原种类,为变应性鼻炎的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对891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行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变应原试剂由吸入组8种(霉菌、山羊皮、羽毛、杂草、动物毛、尘螨、悬铃木、花)和食物组4种(小虾、啤酒花、牛奶、鸡蛋)组成.结果 引起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主要为吸入物,其次为食物.结论 变应原点刺试验有助于发现变应原,从而尽可能避免接触变应原,有条件者尚可进行脱敏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发病过程中CD4+稳定自然杀伤T(CD4+iNKT)细胞的浸润情况。方法将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变应性鼻炎组(A组)和健康对组照(B照)。比较两组小鼠的变应性鼻炎症状评分、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鼻黏膜组织形态;采用免疫酶标技术检测两组小鼠鼻黏膜CD4+iNKT细胞的浸润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鼻腔黏膜中的CD4+iNKT细胞。运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①A组小鼠症状评分为(7.3±1.0)分,较B组的(0.7±0.6)分明显增高(P<0.01)。②A组EOS计数为(7.5±1.2)个/HP,较B组的(0.4±0.5)个/HP明显增高(P<0.01)。③苏木素-伊红染色可见:A组纤毛结构大量脱落、组织水肿、小血管增生、黏膜上皮下固有层EOS及淋巴细胞浸润;B组无明显EOS浸润,纤毛结构完整。④A组鼻黏膜下有多量CD4+iNKT细胞;B组仅见少量CD4+细胞。⑤A组鼻黏膜CD4+iNKT细胞阳性率为72.6%±7.9%,明显高于B组的0.49%±0.1%(P<0.01)。结论变应性鼻炎小鼠鼻腔黏膜有大量的CD4+iNKT细胞浸润,数量远远超过CD4+T细胞。  相似文献   

14.
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polysaccharide nucleic acidfraction of bacillus Calmette-Guerin,BCG-PSN)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对6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BCG-PSN注射液0.5 mg(1 ml)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为6周.其中37例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行结核菌素(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oftuberculin,PPD)皮内试验、鼻分泌物嗜酸粒细胞(EOS)计数.对照组给予酮替芬1 mg口服,每日2次,疗程相同.结果①BCG-PSN治疗6周后,临床近期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评判远期疗效,BCG-PSN治疗组的显效率为38.3%,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BCG-PSN治疗6周后,PPD反应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增强(P<0.001),而鼻分泌物EOS计数显著减少(P<0.001).结论 BCG-PSN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治疗机理可能为通过诱导患者体内的Th 1型免疫反应,调节Th 1/Th 2平衡,减少鼻粘膜嗜酸粒细胞浸润,从而控制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屋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 Der p)、粉尘螨(Dermatophagoides farinae, Der f)和热带螨(Blomia tropicalis, Blo t)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对23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行标准化屋尘螨疫苗特异性免疫治疗,观察患者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 SPT)结果.在免疫治疗前分别进行鼻结膜炎症状问卷调查(rhinoconjunctivitis symptom questionnaire, RSQ)和鼻结膜炎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调查(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RQLQ).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判断,对比3种螨对患者RSQ和RQLQ的影响.结果 SPT结果在Der p、Der f和Blo t中的总阳性率分别为97.87%(231)、97.87%(231例)和61.28%(145例);患者的RSQ和RQLQ评分分别为(9.64±3.72)分和(26.56±15.30)分.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3种螨对患者RSQ和RQLQ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r p、Der f和Blo t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无差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那素达滴眼液 (Naphcon -A)治疗非感染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多中心应用那素达滴眼液治疗 14 0例 2 66眼非感染性结膜炎病人 ,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 10分钟、 3 0分钟、 1小时、 1天、 3天、 7天、 14天评估患者的症状及体征 (共 11项指标 ) ,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结果 :经那素达滴眼液治疗后 ,眼痒、流泪、烧灼感、异物感、睑痉挛、畏光、结膜充血、分泌物及总分于用药后 10分钟积分即明显下降 (P <0 0 0 0 0 ) ,睑结膜乳头与滤泡 (P <0 0 0 0 0 )、角膜荧光素染色 (P <0 0 0 0 0 )、角膜缘胶样增生 (P <0 0 0 2 )于用药后 3天积分下降。除结膜充血于用药后三天较用药后 1小时积分有轻微反弹外 (P <0 0 5 ) ,其余各项指标积分均逐渐下降。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 ,有效率逐渐上升 (P <0 0 5 )。用药两周有效率为 96 99% ,其中显效 77 44 % ,有效 19 5 5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 77%。用药前后视力、瞳孔、眼压、脉率和血压变化无统计学上差异 (P >0 0 5 )。结论 :那素达滴眼液能迅速、有效地缓解非感染性结膜炎 (特别是变应性结膜炎 )的症状和体征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变应性结膜炎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二性霉素B鼻腔冲洗对鼻息肉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鼻息肉患者经鼻内激素喷雾治疗后,对抗真菌药鼻腔冲洗的反应.方法该研究包括70例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6岁.所有患者均常规应用类固醇喷鼻剂喷鼻(400 μg/d)至少1月以上.抗真菌治疗前,鼻息肉分级为:1级12例(17%),2级46例(66%),3级12例(17%).将1ml二性霉素B以1000ml蒸馏水稀释.用上述稀释液20ml冲洗每侧鼻腔,2次/d,共4wk.结果二性霉素B药液冲洗鼻腔后,25例(35.7%)鼻息肉消失,其中鼻息肉分级为1级者7例(58%),2级18例(39%).鼻息肉3级者对抗真菌剂冲洗治疗无反应.结论二性霉素B药液冲洗鼻腔对鼻息肉有治疗作用.由于35.7%患者对抗真菌剂冲洗鼻腔反应良好,对真菌免疫反应可能为鼻息肉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狗、猫上皮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的阳性结果,对其他气传变应原的反应性,并进一步探讨环境接触与其相关性.方法 总结1 022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阿罗格○ R17种气传变应原标准化试液进行的皮肤点刺试验;分析狗、猫上皮变应原的皮试结果及合并其他气传变应原阳性的比例;并根据是否有环境接触分类,比较各组在阳性率分布上的差异.结果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中狗上皮变应原皮试阳性占13.80%,猫上皮阳性占6.95%;且98%以上合并其他气传变应原阳性,尤以合并粉尘螨、屋尘螨阳性居多.其中21.93%和26.32%环境接触狗/猫的变应性鼻炎相应狗/猫上皮变应原皮试阳性;无环境接触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2.78%和6.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狗上皮及猫上皮的阳性率位居前列,其中绝大多数合并其他气传变应原阳性.鉴于环境接触对狗、猫上皮过敏的高危险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应该尽可能地避免饲养、接触宠物.  相似文献   

19.
应用鼻负压置换联合卡介苗多糖核酸鼻窦留置治疗变应性鼻-鼻窦炎1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我科自2005年3月至2007年9月在门诊收治的变应性鼻-鼻窦炎患者136例,其中男性89例,女性47例;年龄5-38岁,平均(24.6±1.0)岁。随机分为观察组96例和对照组40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微波治疗前后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和呼吸阻力改变情况.方法 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者39例,分为微波治疗前组和微波治疗后组.对患者鼻腔进行微波治疗,分别在微波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测定肺通气功能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患者经微波治疗后一秒呼气/用力肺活量(FEV1%)显著提高,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用力呼气量25%流速(FEF25)、用力呼气量50%流速(FEF50)、用力呼气量75%流速(FEF75)值相对升高.结论 对既往有哮喘病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鼻腔微波治疗,可使患者肺通气功能相对改善,呼吸阻力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