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中期随访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un Y  Zhao YB  Zhou FF  Liu ZJ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5):333-337
目的 观察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临床和影像学结果以及相邻节段退变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时间超过2年的26例单节段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效果采用JOA和Odom评分进行评定.采用x线片观察手术节段活动度和椎旁骨化.采用X线片和MRI观察对比相邻节段退变情况.术前X线片示置换节段的活动度为2°~12°,平均为6.9°.结果 (1)临床结果:1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访时JOA评分平均16分,平均改善率84%,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访时临床症状全部消失.Odom分级:优秀15例,良好7例,一般4例.(2)X线片:术后置换节段的活动度为1°~14°,平均7.8°;7例出现假体周围异位骨化,仅1例假体运动消失,其余6例平均活动度为5.3°.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术后无明显变化.(3)MRI T2加权像:根据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方法,相邻节段椎间盘的分级术后无明显加重表现;相邻节段黄韧带肥厚对椎管的侵占率术后无明显加重;但是上下相邻椎间盘侵占率均略有增加.结论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保留了置换节段的运动性,避免了相邻节段的加速退变,2年以上随访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TDR)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7月采用CTDR治疗并获10年以上随访的31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价患者神经功能。采用影像学资料评估C2~7 Cobb角、节段活动度(ROM)、椎间盘退行性变Pfirrmann分级及异位骨化(HO)McAfee等级。记录术后神经功能恶化、脑脊液漏、HO、人工假体相关并发症、邻椎病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20 ~ 138(128.26±5.82)个月。末次随访时,C2~7 Cobb角无明显变化;VAS评分、JOA评分及N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ROM较术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上、下邻近节段及非邻近节段ROM较术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上、下邻近节段及非邻近节段Pfirrmann分级均较术前显著进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发生HO 12例(38.71%),包括McAfeeⅠ级2例,Ⅱ级4例,Ⅲ级6例;随着时间延长,HO发生率趋于稳定,但McAfee Ⅲ级比例仍持续升高。术后出现假体下沉前移2例(6.45%),置换节段ROM均轻度下降,无神经功能恶化或后凸畸形,未予外科处理。结论 CTDR在改善神经功能、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和保留手术节段ROM方面具有良好的长期疗效;虽有HO、假体相关并发症及邻近节段退行性变发生,但并未导致邻椎病、神经功能恶化或后凸畸形,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restige LP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TDR)治疗单节段退行性颈椎病的远期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采用Prestige LP CTDR治疗单节段退行性颈椎病患者31例,其中脊髓型颈椎病(CSM)1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CSR)15例,混合型颈椎病3例。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在X线片上测量颈椎曲度(C2~7 Cobb角)、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活动度(ROM);采用X线片及CT观察是否发生异位骨化(HO);采用MRI观察邻近节段退行性变(ASD)程度。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0.2 ~ 11.0年。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患者NDI、JOA评分、颈部和上肢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上下邻近节段RO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ROM与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2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有13例(41.9%)患者发生不同程度HO,10例(32.3%)发生ASD,但并未发生颈痛、根性疼痛等不适症状。末次随访时发生HO患者的手术节段ROM比未发生HO的患者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用Prestige LP CTDR治疗单节段退行性颈椎病具有良好的远期临床疗效,假体能在保持颈椎ROM的基础上减少手术相邻节段椎间盘的过度活动,但易发生HO而导致手术节段ROM下降。  相似文献   

4.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疗效评价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观察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龄35~59岁,平均47岁.临床症状以脊髓压迫为主者20例,神经根性症状为主者19例.单节段置换35例,双节段置换4例.术后定期随访,通过颈椎动态X线片,观察植入假体位移和活动度、颈椎生理曲度、异位骨化及假体融合情况.依照Odom's标准和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采用NDI(颈椎残障功能量表)评定术后临床症状和日常功能状态.结果:术后随访16-36个月,平均24个月.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以神经根性症状为主的上肢放射痛全部缓解.未发现假体前后位移大于2 mm的患者,术后置换假体前后屈伸活动范围(8.5±1.8)°,左右侧屈活动范围分别为(3.5±1.2)°和(3.3±1.5)°,颈椎生理曲度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3例发生异位骨化,2例出现假体融合.Odom's临床评定:优25例,良9例,一般5例.JOA评分由术前的(8.26±1.32)分增加至终末随访时的(15.71±1.89)分.NDI评分从术前的(43.7±3.8)分降低至终末随访的(20.1±2.9)分.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颈椎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活动度.但该手术有其特有的并发症,术后异位骨化和假体融合发生率较高,应重视手术适应证选择及手术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5.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对颈椎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ian W  Liu B  Li Q  Hu L  Li ZY  Yuan Q  Han X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5):338-341
目的 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对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03年12月至2007年8月施行的164例患者200个椎间盘的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164例患者中,男性102例,女性62例,年龄25~70岁,平均47岁;单间隙置换132例,双间隙置换28例,三间隙置换4例.均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手术严格按照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植入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术后颈托外固定2周.结果 随访时间2~44个月,平均2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56%.椎间活动度:矢状位术前平均活动度14.4°,术后1周5.7°,末次随访时平均14.7°,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邻近间隙矢状位术前平均活动度10.9°,术后1周5.5°,末次随访时平均8.2°,主要是由上邻接间隙的活动度没有达到术前水平所致.患者满意度94%.1例患者术后6个月假体松动,以后稳定;1例患者术后7个月假体发生1 mm下沉,以后稳定;3例后方融合.无前方融合、食管损伤、喉返神经损伤以及再手术病例.手术操作单间隙平均90 min,双间隙平均130 min.结论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依据影像学评价标准及颈前路手术减压方式的选择探讨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具有完整资料的175例行颈前路手术的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例,行融合手术145例,人工椎间盘置换术30例.依据术前影像学评价标准对患者进行不同手术:(1)椎间隙减压融合术;(2)游离型椎间盘突出超过相邻椎体后缘高度1/2者,先通过椎间隙摘除游离的间盘组织碎块,再通过椎体次全切除确认是否将游离的间盘组织碎块完全摘除;(3)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4)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单节段病变的脊髓型颈椎病按融合术及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分组,比较两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功能评分,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疗效;统计并分析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人工椎间盘置换节段运动范围.结果 单纯椎间盘突出、轻度椎间盘钙化、椎体后缘有较小骨赘形成的颈椎病可以通过椎间隙达到彻底减压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椎体后缘有巨大骨赘形成、严重椎间盘钙化、相应椎间隙严重狭窄或融合、后纵韧带骨化、广泛的椎管狭窄需行椎体次全切除才能达到彻底减压.JOA评分平均改善率:融合术者为66.05%,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者为67.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工椎间盘置换节段术后1、3、6、12个月运动范围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只要能通过前路椎间隙达到彻底减压就可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和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近期手术疗效均良好,但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使置换节段的运动范围得到保留.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前因素对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中期随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2003年12月至2006年1月实施的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50例患者61个椎间盘,其中单节段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39例,双节段颈椎人工椎问盘置换11例.评估患者病程长短、置换椎间隙高度、置换节段活动度等术前因素对末次随访疗效的影响.结果 截至2009年1月,术后36个月以上的53例患者中5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0~55.6个月,呈偏态分布,中位数为41.9个月.术前神经症状时间936个月的患者JOA改善率中位数与≤3个月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的置换节段活动度呈正相关(r=0.325,P<0.05).术前椎间隙高度比≤O.87的患者与>0.87的患者相比,末次随访JOA评分改善率及置换节段活动度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颈椎病及颈椎问盘突出症患者,应在神经功能障碍出现后早期行手术治疗.拟手术节段退变严重的患者,是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的相对禁忌.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术后2-5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4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龄31~59岁,平均46岁.临床症状以脊髓压迫为主者19例,神经根性症状为主者26例.单节段置换39例,双节段置换6例,共置人51个Bryan椎间盘假体.术后定期随访,摄颈椎动态X线片,部分患者完成MRI检查.观察置入假体位移、假体周围骨吸收、异位骨化、假体活动度及颈椎生理曲度变化.依照JOA评分(17分)和Odom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改善,采用NDI(颈椎残障功能量表)评定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和日常功能状态.结果 本组45例共置换51个节段.术后随访无一例假体前后位移大于2 mm,假体与椎体上、下终板无X线透光线存在,3例在置换节段上位椎体前下缘有轻微骨吸收,1例该处吸收接近2.5mm,1例随访出现自发性融合,1例置换节段发生Ⅲ度异位骨化,2例置换节段发生Ⅱ度异位骨化.术后置换假体活动度平均为9.1°,颈椎生理曲度有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患者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以神经根性症状为主的患者上肢根性痛全部缓解.JOA评分由术前10.1分增加到终末随访时的15.2分.NDI评分从术前的42.5分降低到终末随访的29.5分,Odom评分临床成功率达到88.9%.结论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早中期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活动度,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但应设计更加完善的假体型号,以更好地适应国人的解剖参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中国大陆人群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方法 系统检索1997年1月至2012年6月公开发表的文献,检索的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Ovid、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2年6月。制定文献的纳入及排除标准,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的筛选;制定文献摘录表,采用独立双摘录;采用Meta-Analyst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I2以检验研究之间的异质性,当I2≥25%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按照置换节段数量、人工椎间盘品牌和置换后随访时间进行亚组分析。根据样本量是否≥20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分析文献40篇,中文36篇,英文4篇。40篇文献中包括患者1822例,男女比例为1.53∶1。单节段置换12篇,混合节段置换27篇,未说明1篇。加权合并的异位骨化发生率为7.3%(95%CI为4.7%,11.0%),单节段置换和混合节段置换的发生率分别为11.6%和5.8%。Bryan椎间盘异位骨化发生率为7.2%,单节段置换和混合节段置换的发生率分别为13.8%和5.4%。不管是单节段置换或者混合节段置换,异位骨化的发生率逐年升高。经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相对稳定。结论 中国大陆人群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较高,但低于国外人群;有必要监测其远期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ADR)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采用ADR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21例(24个椎间盘),男9例,女12例;年龄26~67岁,平均46岁。均经椎间盘造影明确诊断。手术节段:L4-5 5例,L5S1 13例,L4-5+L5S1 3例。SB Charité Ⅲ型椎间盘假体22个,Activ L型椎间盘假体2个。集中随访时行X线、CT和MR检查,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 随访时间4~7年,平均5.1年。(1)腰腿痛较术前明显缓解,腰痛、腿痛VAS及ODI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未出现椎间盘假体脱出、断裂、塌陷及手术节段自发性融合。1例双间隙手术者术后出现腰椎轻度侧凸,1例单间隙手术者出现相邻节段骨质增生加重。(3)手术节段椎间隙前缘高度较术前平均增加6.3 mm,后缘高度平均增加1.9 mm,节段性前凸角平均增加2.9°,椎间活动度平均为4.6°。近侧相邻节段椎间活动度平均减少2.5°。腰椎前凸角平均增加7.8°,腰椎屈伸活动范围平均增加2.4°。(4)近侧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MR分级及关节突关节退变CT分级无明显变化,手术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CT分级增加。结论 椎间盘源性腰痛ADR术后5年手术节段仍保留一定的活动度,近侧相邻节段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退变缓慢,但手术节段关节突关节存在退变加速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TDR)后再手术原因及疗效。方法 选择2003年12月—200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Bryan CTDR且随访期内接受再手术治疗的6例患者为研究组,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法,选取30例年龄及性别相匹配、在同一时间段接受Bryan CTDR且随访期内未再行颈椎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初次术前影像学特征,评估研究组的再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初次术前颈椎X线片退行性变评分高于对照组,发育性椎管狭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再手术治疗后,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JOA)评分较再手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较术前虽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接受Bryan CTDR治疗的患者,如果术前颈椎退行性变程度较重,合并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则术后因复发性颈椎病而接受再手术治疗的风险较高。针对复发原因采取恰当的术式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单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前路融合术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比较 Prestige LP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和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 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 1月 至 2010年 3月, 87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 Prestige LP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置换组, 44 例)或 ACDF手术(融合组, 43例)。分别在术前, 术后 1周, 术后 3、6、12及 24个月, 对患者进行疼痛视 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 JOA)脊髓 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量表(Short Form-36, SF-36)的评估及影像学评估, 同时记录患者并发症及二次手 术情况。结果 78例患者获得平均 12.4个月(6~24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的颈痛、上肢痛 VAS和 JOA评 分, 术后各随访点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SF-36躯体评分、精神 评分术后各点较术前有明显上升(P0.05), 融合组融合成功率为 92.1%。置换 组中 3例患者在 3个月时假体有<3 mm的前移, 1例患者在术后第 3天发生脑脊液漏;融合组中 2例患 者发生邻椎病并接受二次手术治疗。结论 单节段 Prestige LP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 症, 与 ACDF手术一样使患者症状缓解明显, 且对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活动度影响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量减少的颈椎病患者行单节段Prestige LP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7年6月本院采用Prestige LP人工颈椎椎间盘单节段置换术治疗的22例骨量减少的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在术前,术后3 d、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患者颈肩部疼痛及颈椎功能情况.在术前,术后3 d、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测量患者颈椎整体曲度、颈椎整体活动度(C2~7 ROM)、置换节段椎间角度、置换节段ROM(rROM)、置换节段椎间隙高度、置换节段脊柱功能单位(FSU)高度、邻近节段ROM(aROM)及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等.观察并记录假体下沉、移位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26~78个月,平均38.2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JOA评分、VAS评分及N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椎间隙高度及FSU高度与术前相比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颈椎整体曲度、C2~7 ROM、置换节段椎间角度、rROM、aROM及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等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发生假体下沉3例,移位2例.结论 采用单节段Prestige LP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骨量减少的颈椎病患者安全有效,可维持满意的椎间隙高度和ROM,但需警惕假体下沉和移位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Prestige-LP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跳跃型颈椎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5年2月在本院接受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的29例跳跃型颈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颈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临床效果;采用颈椎正侧位及功能位X线片测量颈椎曲度,跳跃节段椎间角度、置换节段、跳跃节段的屈伸活动度(ROM)和椎间高度,以及C2~7屈伸ROM。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82个月,平均25.1个月。所有患者的神经症状均明显好转,术后各随访时间点SF-36、JOA评分、VAS评分、N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跳跃节段屈伸ROM由术前的12.72°±3.80°增加到16.04°±3.17°(P0.05),后逐渐减小,至末次随访时接近术前水平。术后上、下置换节段的椎间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跳跃节段椎间角度、置换节段及C2~7 RO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estige-LP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跳跃型颈椎椎间盘突出症能较好地保留置换节段、跳跃节段及颈椎整体的运动学特性,且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