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卡介苗(BCG)与丝裂霉素(MMC)序联灌注的免疫化学疗法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54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1周开始用丝裂霉素(MMC)20mg加生理盐水40ml稀释后行膀胱灌注,术后2周BCG120mg加生理盐水60ml稀释后行膀胱灌注,术后3周MMC,术后4周BCG,依次类推,每周1次,两种灌注方法序联交替进行,灌注3月后复查行膀胱镜检,如无特殊发现改为2周1次,3月后再次复查膀胱镜。以后改为1月灌注1次,后改为3月1次,最后为半年1次,整个疗程共2年。结果:随访10月至4年,平均2.4年,肿瘤复发率为5.55%。结论:卡介苗与丝裂霉素序联灌注的免疫化学疗法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明显降低了膀胱癌术后复发率,免疫化学疗法在降低肿瘤复发率和延长无瘤生存率方面优于单用免疫药物或单用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MMC)与卡介苗(BCG)序联灌注的免疫化学疗法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4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1周开始用MMC20 m加生理盐水40 ml稀释后行膀胱灌注,术后第2周BCG 100 mg加生理盐水40 ml稀释后行膀胱灌注,每周1次,两种灌注方法序联交替进行,灌注3月后复查行膀胱镜检,如无特殊发现改为2周1次,3月后再次复查膀胱镜检;以后改为1个月灌注1次、3个月1次和半年1次,整个疗程共2年。结果:随访10个月至58个月,平均42个月,肿瘤复发率为7.14%。结论:丝裂霉素C与卡介苗序联灌注的免疫化学疗法明显降低了膀胱癌术后复发率,免疫化学疗法在降低肿瘤复发率方面优于单用免疫药物或单用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膀胱癌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方法74例膀胱癌患者分为两组,(1)卡介苗(BCG)加丝裂霉素C(MMC)组(35例),MMC40mg+生理盐水50ml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6次后改为BCG120mg+生理盐水50ml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6次后改为1个月1次维持至2年。(2)BCG组(39例),BCG120mg+生理盐水50ml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8次后改为1个月1次维持至2年。结果随访6~36个月,BCG加MMC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8%,BCG组复发9例,复发率为2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BCG加MMC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优于单用BCG膀胱灌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膀胱癌术后灌注化疗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A组患者用丝裂霉素C40mg溶于无菌生理盐水40ml,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共6次,再序联用BCG 150mg加IL-21.0×10^5 U溶于无菌生理盐水40ml,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共6次,此后用BCG 150mg加IL-21.0×10^5U溶于无菌生理盐水40ml,膀胱内灌注,每月1次,共2年。B组患者用丝裂霉素C40mg溶于无菌牛理盐水40ml,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共6次,改为每月灌注1次,共2年。结果随访24~30个月,A组平均27个月,有效率93.3%B组平均28个月,有效率43.2%。结论MMC序联BCG加IL-2膀胱内灌注较单用MMC更有效地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膀胱癌术后灌注化疗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30例膀胱癌患者术后用丝裂霉素C(MMC) 4 0mg ,每周灌注 1次 ,共 6次后 ;再序联用卡介苗 (BCG) 15 0mg加白介素 - 2(IL - 2 ) 1.0× 10 5U ,每周灌注 1次 ,共 6次 ,此后每月灌注 1次 ,共 2年。结果 随访 2 4~ 30个月 ,平均 2 7个月 ,有效率达 93.3%。结论 MMC序联BCG加IL - 2膀胱内灌注能更有效地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6.
谭文波  王杰  杨多  李仕堂 《四川医学》2005,26(7):767-768
目的观察膀胱癌和卡介苗(BCG)化学免疫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48例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丝裂霉素40mg和BCG60mg,每周1次进行交替膀胱内灌注。各灌注6次。以后每间隔2个月灌注1次,持续1年。结果随访14~72个月,平均46个月。肿瘤复塞率为10.4%。结论丝裂霉素和BCG交替膀胱灌注可减少膀胱癌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徐强  宗朝晖  邢家龙 《河北医学》2003,9(7):627-628
目的:研究卡介苗(BCG)和顺铂(DDP)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6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作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用卡介苗120mg和顺铂40mg作每周交替膀胱灌注,各12次后改每二月灌注一次,持续二年。结果:随访6年平均3.2年,复发率为8%。结论:卡介苗和顺铂交替灌注可以有效地减少膀胱癌的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卡介苗(BCG)化学免疫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42例表浅性膀胱癌患者术后1周开始用BCG80 mg加生理盐水40 ml行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8次,后改为每月1次,整个疗程共2年。结果随访3年,肿瘤复发率为15.15%。结论BCG对膀胱肿瘤免疫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顺铂(PDD)和卡介苗(BCG)化学免疫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88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分为两组:(1)PDD和BCG交替组44例,PDD 60mg和BCG 60mg,每周1次进行交替膀胱灌注,共灌注12次,以后每1个月交替灌注1次,持续2年;(2)BCG组44例,BCG 120mg每周膀胱灌注1次,连续6次,以后每1个月1次,持续2年。结果:随讠-7年,平均4年,PDD和BCG交替组复发率为9.1%,BCG组复发率为25%,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DD和BCG交替膀胱灌注预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优于单用BCG灌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小剂量卡介苗(BCG)、丝裂霉素C(MMC)交替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5月~2001年6月的45例浅表性膀胱癌患的临床资料,29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6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定期应用卡介苗60mg、丝列霉素C 10mg交替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6次,间歇3个月,再每月1次,持续12个月。其中Ta、T1期22例、T2期23例。结果 所有病人随访12~24个月,45例患中,共有2例复发,均为TURBt后T2病人,总有效率95.2%,无全身不良反应,仅2例应用BCG后出现轻度膀胱刺激症状。结论 小剂量MMC、BCG交替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好、病人耐受性强、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1.
杜信毅  李晓东 《医学争鸣》2005,26(14):1315-1317
目的:探讨α-干扰素(α-IFN)加卡介苗(BCG)膀胱灌注对复发性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再复发的预防效果.方法:对保留膀胱手术治疗的复发性浅表性膀胱癌患者56例,于术后随机分为2组,组Ⅰ(30例)用α-IFN 300万IU 60 mgBCG,组Ⅱ(26例)用丝裂霉素C 40 mg,均溶于生理盐水40mL膀胱灌注,每周1次,6次后改为每月1次,共2 a.并在α-IFN加BCG组灌注前后检测尿中白细胞介素-2(IL-2)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结果:56例全部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6.8(24~36)mo,α-IFN加BCG组再复发率为7%(2/30),显著低于丝裂霉素C组(42%,11/26)(P<0.01).α-IFN加BCG灌注后尿液中IL-2及TNF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α-IFN加BCG膀胱灌注预防复发性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再复发效果优于丝裂霉素C.  相似文献   

12.
于凤华 《中外医疗》2009,28(4):84-84
目的探讨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应用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预防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4例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应用丝裂霉素40mg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2次。结果随访6~48个月,其中3年以上无复发52例。结论丝裂霉素用于膀胱灌注膀胱癌术后复发有满意疗效,体内应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浅表性膀胱癌治疗效果,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率。方法:对48例浅表性膀胱癌局部手术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24例,分别采用卡介苗(BCG) 白介素-2(IL-2)和单用丝裂霉素(MMC)进行膀胱灌注。结果:48例随访12个月—36个月(平均20个月),卡介苗组有2例肿瘤复发,丝裂霉素组有8例肿瘤复发,二组肿瘤复发率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卡介苗(BCG)联合IL-2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较好,副反应较少,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不同剂量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小剂量(40mg)卡介苗(BCG)膀胱灌注与常规剂量(120mg)膀胱灌注比较,评价其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其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5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均分为三组。1组:常规剂量灌注组(BCG 120mg);2组:半剂量灌注组(BCG 60mg);3组:小剂量灌注组(BCG 40mg)。术后1周开始BCG+生理盐水50mL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6次后每月1次,术后每3个月行尿细胞学检查、膀胱镜活检等随访监测,比较各组间膀胱癌的复发率及灌注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随访12~30个月,平均20个月,1、2、3组膀胱癌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5.2%、14.3%、18.0%,2、3组分别与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vs1=0.02,P>0.05;χ23vs1=0.13, P>0.05)。1、2、3组膀胱灌注卡介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10%、6%,3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1组(χ2=4.07,P<0.05)。结论小剂量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等同于常规剂量,而灌注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吉西他滨与卡介苗联合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GEM)与卡介苗(BCG)联合灌注免疫化学疗法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85例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后患者分为两组:(1)GEM+BCG联合应用组39例,术后立即用吉西他滨1000rag灌注治疗,术后1周GEM2000rag再次灌注治疗,术后2~7周每周BCG灌注治疗1次,以后每个月BCG灌注1次,持续2年。每周行卡介苗灌注治疗。(2)BCG组46例,术后每周灌注1次,连续7次,以后每月1次,持续2年。结果随访2—3年,平均2年4个月,其中BCG+GEM联合应用组复发率为10.5%,BCG组复发率为2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GEM和BCG联合膀胱灌注预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优于单用BCG灌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术中膀胱粘膜下注射加术后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 将 2 3 6例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 12 0例 ,用丝裂霉素C 8~ 10mg加生理盐水 60~ 80ml行术中粘膜下注射 ,然后用丝裂霉素C10mg加生理盐水 3 0ml行术后膀胱内灌注 ;B组 116例 ,丝裂霉素C10mg加生理盐水 3 0ml行术后膀胱内灌注。每周 1次 ,8次后改为每月 1次 ,连续 2年半以上。结果 随访 6个月~ 6年 ,A组复发 12例 ,复发率为 10 .0 % ;B组复发 43例 ,复发率为 3 7.0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2 4.18,P <0 .0 1。结论 丝裂霉素C术中膀胱粘膜下注射加术后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疗效优于单用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提高膀胱癌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的更佳膀胱内灌注方案。方法:将42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浅表性膀胱癌分为两组:A组(21例)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加卡介苗素,B组(21例)膀胱内单纯灌注丝裂霉素。两组均在术后1周内开始灌注,每周1次,共6次,然后每月1次,共2年。结果:随访12-28个月,A组复发1例,复发率4.8%,B组复发7例,复发率33.3%,两组复发率的并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丝裂霉素C加卡介苗素膀胱内灌注能明显减少膀胱癌的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8.
BCG灌注防治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4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卡介苗 (BCG)化学免疫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对 42例表浅性膀胱癌患者术后 1周开始用 BCG1 2 0 mg加生理盐水 6 0 ml行膀胱灌注 ,每 2周 1次 ,3月后行膀胱镜复查 ,后改为每月 1次 ;灌注 6次后 ,改为每 3月 1次 ,灌注 4次 ,整个疗程共2年。结果 :随访 1 0月至 5年 ,平均 2 .8年 ,肿瘤复发率为 1 1 .9%。结论 :BCG对膀胱肿瘤免疫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可减少膀胱癌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膀胱内灌注卡介苗(BCG)+白细胞介素2(IL-2)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4例应用卡介苗,40例应用BCG+IL-2患者定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进行随访,随访过程为2年。结果 BCG+IL-2组和BCG组手术后2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5.0%(6/40)和23.5%(8/34)。结论膀胱癌术后定期BCG+IL-2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65例膀胱肿瘤患者术后一周开始用卡介苗120mg加生理盐水40-60ml行膀胱灌注,每周一次,连续8次,然后每月一次,共两年。结果随访2-7年,平均4.6年,复发19例,复发率29.23%。结论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