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痫症而就诊者,多属缓解阶段,一如常人,这对辨证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稍一不慎,便会造成误诊,治疗也常有失误之处。兹整理三例痫症的辨误,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案1:涤痰失败治风取胜痫症的原因虽多,但其所致的病理变化不外风与痰的相互激发。然而,其中主要一环还是在于“痰”,故有“无痰不痫”的说法,因此,我治疗痫症,尝以治痰为主,每予涤痰汤而取效。但也有例外,如艾××,  相似文献   

2.
癫痫,祖国医学也称为“痫症”。本病的发生大多是由于痰邪作崇所致,《医学纲目》谓“癫痫者,痰邪逆上也”即是此意。本病的治疗多以平肝息风,涤痰开窍,镇心安神等法为主。兔脑散治疗癲痫病则是流传很久的民间验方,笔者听母亲口述后于1972年开始应用  相似文献   

3.
癫疾,是神志失常的一种病症。俗有“文疯”、“文痴”之称。在唐宋以前,对癫疾的名实称谓有含混之嫌。如《证治准绳》云“素问止言癫而不及痫,灵枢乃有痫瘈、痫厥之名,诸书有言狂者,有言癫狂者,有言风痫者……迄无定论。”此尚习之风,至汉唐及宋亦未予分辨。自元往下,才将癫狂予以区别。首避泾渭者,乃丹溪之言:“癫属阴”,狂属阳,癫多喜而狂多怒。”次则有明代王肯堂,发前人之未发,将癫疾与狂、痫明确地区别开来。研究癫证的病机与治法,自《内经》以下,亦代不乏人。如《丹溪心法》云:“癫属阴…大率因痰结于心胸间,“清·林佩琴曰“癫者,多由心脾郁结,志愿不遂,更或惊恐,致神不守舍  相似文献   

4.
引言羊痫病是一种顽固性不易治愈的慢性疾患,是内经所称的“痫厥”“痫(疒契)”及一般的“风痫、惊痫、食痫……”等中的一种。而历代医书又有五痫之分;例如,清陈修园医学三字经原注云:“肺如犬吠、肝如羊嘶、心如马鸣、脾如牛吼、肾如猪叫,每发必口角流涎”。李梃医学入门说:“此五痫病状,偶类之耳;其实痰、火、惊三者,闭其孔窍,鼓其涎潮,乱其主宰故也”。痫症致病因素,以痰为主,或再挟风、挟热(火)、挟虚,略有差别而已。在临床表现主要是:发作时猝然眩仆,昏不知人,四肢抽搐,两目上视,或口眼喎斜;将醒之时则口吐涎沫,醒后一切宛如常人。其病忽作忽止,有连  相似文献   

5.
癫痫二字在古代是有区分的,素问的阴阳类论提到:“骂(?)安行,癫疾为狂。”凡精神失常乃至于狂躁,骂(?),行动奇诡的重度精神病,可以归属于癫症。灵枢经脉篇述及痫症时曾说:“膀胱足太阳之脉,是主筋所生者。”痫症的征候应该是:“发时昏不知人,猝然眩仆,甚则瘈疭抽搐,或口眼歪斜,或口作六音声,将醒时吐涎沫,醒后又发,有连日发者,有一日发三五次者。”所以后世所称的癫痫,便是古代的痫症。本文仍从俗沿称癫痫。中医解释癫痫的病原,主要为“痰热”所致。“由肾中  相似文献   

6.
闫国章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1):674-674
脑病的发生与瘀密切相关 ,脑病的病理过程中 ,均有瘀存在 ,瘀是以血瘀为主 ,是脑病病机的关键。浊是脑病发生的主要病因 ,由于痰湿壅遏、瘀滞不通而发病、常引起多种脑病。因此 ,化瘀与降浊法是笔者临床常用的治疗脑病方法 ,现介绍如下。1 癫 痫多由痰邪引起 ,故有“无痰不作痫”之说。大凡初病实证 ,多由痰热迷塞心窍所致 ,久病致虚、亦多由痰湿扰乱神明。痰热成因 ,可由气郁过久 ,“气有余便是火” ,化火烁液成痰 ,引起癫痫 ,故有“无火不动痰”之谓。临床发作抽搐 ,则由痰热蒙蔽心胸、阳气受遏、致血行瘀阻 ,清气不升 ,浊气不降所致。…  相似文献   

7.
谢海洲 《河南中医》2000,20(5):12-12
我近年的临床研究方向是“神志病” ,包括传统医学的“癫、狂、痫” ,痫即今之所谓“癫痫” ,北方民间称“抽羊角疯”。它的发作有数月一见者 ,有一月数见者 ,也有一日频繁发作者。有大发作 ,有小发作 ,甚至有瞬间、一眨眼即过者。还有全身型、眼目型、腹型等不同。小儿病因多为产伤或受父母遗传 ,大一点的儿童如无上述原因 ,我在临床上体会多为发高烧、惊吓 (恐惧、骇怕 )、外伤头部等原因。关于诊断 ,近年依靠“脑电图”即可确诊 ,大致分轻、中、重异常 ,有时CT反而不出现 ,但核磁可见 ,一般认为脑电图即可确诊。传统中医认为是风痰瘀为…  相似文献   

8.
<正> 痰之见症,有内外之别。咳喘上气诸病,为痰在外者;流走于脏腑经络,则为内痰。其中,以心热之痰而变生惊痫、痴癫之症,从豁痰开窍论治取效,此为中医痰病学说的一大特色。这些病症,小儿颇为多见,与其禀赋密切有关。诸如脏气柔弱、心神虚怯、脾弱肝旺,致使涎多风动、上堵灵窍;又有在胎产之时或出生之后头颅被伤,元神受损,而风痰逆犯者;且因神怯,易惊易恐,皆能生痰滞络,蒙蔽心包。前贤指出:“夫气血浊逆,则津液不清,熏蒸成聚而变为痰”(《明医杂著》);其症,“火动则生,气滞则盛,风鼓则涌,变怪百端”(《杂病源流犀烛》)。都论述了气血化失其正,变生风痰扰神的病机。对于这些症属痰涎深潜、风热内蕴的小儿,其惊搐、昏厥、癫痫、痴钝诸病,董师禀承家传,善用涤痰汤法治之,疗效较著。  相似文献   

9.
痰瘀互结致病的临床特点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痰饮、瘀血致病各有特点 ,临床多见痰瘀互结致病者。夫痰饮之成也 ,源于津液 ;瘀血之生也 ,源于血液。血和津液既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也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 ,二者具有“津血同源”、“津血互化”的关系。《灵枢·邪客》指出 :“营气者 ,泌其津液 ,注之于脉 ,化以为血。”《灵枢·营卫生会》又说 :“夺血者无汗 ,夺汗者无血。”说明血和津液旺则俱旺 ,伤则均伤。在生理条件下 ,津液与血在“气化”作用下可相互资生转化。故在病理条件下 ,气化失常 ,痰饮和瘀血亦能相互影响 ,终致痰瘀互结。如气不化津 ,则津液停聚 ,凝结而形成痰…  相似文献   

10.
<正> 眩晕证在临床多见,其病因较多。古人有“风眩”、“火眩”、“痰眩”、“虚眩”等等之说。风眩始见于《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孙思邈、沈芊绿也都认为肝风能引起眩晕;痰眩始见于《金匮要略》“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朱丹溪认为:“无痰不作眩”。《济生方》曰:“胖人停饮而眩”;火眩刘河间认为由风火引起,王肯堂认为火致目眩,张三锡主张痰火成眩;虚眩《灵枢》谓:“上虚则眩“,张仲景、徐春甫同意此说。张景岳认为虚者居其八九,而兼见痰火者,不过一二,但卢搏导主张下虚上实而眩。《临证指南》曰:“眩晕者非外来之邪,乃肝胆之气,风阳上冒,中虚下虚”。我认为眩晕证,病况繁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风、痰所致。故痰聚中焦而上泛,火借风力而飞扬,直达清空之窍而引起眩晕证。善治上者,必求其下。滋其苗者,必灌其根。治病必求于本。因而风、火、痰,则为产生“眩晕”之根本。脾居中洲,为机体气化升降的枢纽。在里属阴,藏而不泻,故脾为阴脏,其性主升,升  相似文献   

11.
王肯堂,字宇泰,号损庵,江苏金坛人。是明代著名医学家。笔者就其代表著作《证治准绳》,对有关脑系病的治疗归纳为八法,探讨于下。1 豁痰开窍法脑系疾病多以精神、神经症状为主,直接原因多为痰阻络窍,故本法应用范围相当广泛。《神志门·狂》云:“治法,上实者从高抑之,生铁落饮,抱胆丸,养正丹。在上者因而越之,瓜蒂散、来 膏。”《神志门·痫》云:“痰者,三圣散以吐之”,“有痰,必用吐,吐后用东垣安神丸及平肝之药”,“阴痫亦本于痰热所作,医以寒凉攻下太过,损伤脾胃,变而成阴,宜用温平补胃燥痰之药治之”。《诸中门·中风》云:“中藏,痰涎…  相似文献   

12.
对癫痫辨治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癫痫通常称为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小儿尤为多见。发病原因很多,临床表现极不一致。其发作次数可每日多至数十次,亦有经年才发作1~2次者。常见的发病因素有从母胎中带来的先天遗传;有因跌扑损脑致血瘀留络,以及各种后天因素。惊恐或情志不畅常为发作的诱因。习惯的分类方法有“风痫”、“痰痫”、“惊痫”等名称,但难以概括和明确区分。治疗上所采用的熄风、化痰、镇惊等方法亦非完备无缺。由于本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发作症状表现十分差  相似文献   

13.
<正> 瘛疭以作制疭又称抽搐,搐搦。瘛,筋脉拘急而缩。疭,筋脉缓疭而伸。手足伸缩交替抽动不已称为瘛疭。 瘛疭一证多见于外感热病、痫、破伤风等病症,见于外感热病者多为热盛伤阴,风火相煽。见于痫、破伤风者多责之于痰。亦有暑热伤气,而见多汗瘛疭,乃暑热劫伤津血。而本文所论乃因肝郁血虚而瘛疭。 肝藏血,主疏泄,以血为本“体阴而用阳”,“主身之筋膜”。肝血充盈才能“淫气于筋”,使筋脉得到濡养而维持正常活动。若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怨结难解,肝郁化火,暗耗肝阴,以致肝血不足,血不养筋,筋脉失濡,而见四肢抽搐等症。 在临床中常见肝郁致肝血虚而出现四肢抽搐,肢体麻  相似文献   

14.
<正> “痰”和“饮”都是人体的病理变化的产物,“夫痰者,津液之异名也”,由于某种原因,使人体津液不能正常的运行,造成人体体液的贮留,聚而为痰为饮。一般来讲,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痰属阳,饮属阴,但在临床上往往痰饮并见,二者不能截然分开,故统称为“痰饮”。痰饮之为病,千变万化,其状不一,古人云:“怪病多屑痰”。痰饮之为患,随气升降,无处不到。一般来讲,若因风因热。随气逆而蒸于上则使人头目眩晕、耳鸣、口眼颤动。若填塞胸中,则胸闷胁痛,甚则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沈宝藩教授癫痫病的诊治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总结所长。结论:老师认为癫痫发病因素风、惊、痰、瘀可以单独致病,也可相互作用联合致病。癫痫频繁发作时风痰血瘀闭阻扰神为实证多见,久病不愈,反复发作必致脏腑气血虚损故多见虚症为主,或虚中加实。创立定痫汤应用于临床获良效。  相似文献   

16.
<正> 经行神志失常是妇科临床较为常见的病证,尤以经行癫、狂、痫三证更为多见。兹将郑长松老中医之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一、经行癫证意欲不遂,思虑积忧,致肝气郁结,疏泄失司,累伤心脾,蕴生痰浊。经行时冲气之盛,痰气上逆,蔽阻清窍,扰乱元神,则现经行癫症。例1 王某,女,30岁。1969年5月  相似文献   

17.
<正> 痰浊是某些疾病的病理产物,反过来也是致病的因子。但总的来说,因病而致痰的为多,是主要方面,而因痰致病者临床上较为少见。疾病是本,痰浊是标,所以前哲有“见痰休治痰”之说,在治疗上,要着眼于“治其生痰之源”。痰浊的发生,既有外感六淫之邪,也有七情内伤以及饮食失度,劳役损伤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都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水谷津液输布排泄障碍而发生痰  相似文献   

18.
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 ,多表现为反复发作 ,病情缠绵 ,难以痊愈。正如《景岳全书》所说 :“喘有夙根 ,遇寒则发 ,或遇劳即发者 ,亦名哮喘。”临床多主张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 ,然治法虽多 ,疗效却多不甚理想。笔者结合临床对根治小儿哮喘谈点看法如下。1 根治小儿哮喘的时机选择及依据哮喘的发病是由于外因作用于内因的结果。患儿素体不足 ,痰湿内盛 ,腠理不固 ,在外感或与某物接触后 ,触动了伏痰 ,以致痰阻气道 ,肺失宣肃 ,肺气上逆而发病。内因是发病的依据 ,外因是发病的条件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临床所见 ,下…  相似文献   

19.
苍附导痰汤出自《叶天士女科全书》。组成为:苍术、香附、半夏、茯苓、陈皮、南星、枳壳、甘草、生姜。具有健脾燥湿、除痰行气之功效。笔者跟随老师毛静之主任医临床多年,见其运用此方得心应手,治疗以肥胖为主的多种妇科疾病,收效卓著,颇有独到之处。 中医认为“肥人多痰湿”。痰湿多由饮食失调,过食肥甘,脾失健运,聚湿成疾,或素体痰湿偏盛所致。痰湿流注肌体则渐致肥胖。痰湿粘腻重浊,易沉聚下焦,痰浊胶结,久必成瘀,滞于冲任则阻遏血脉,壅塞胞宫而变生月经量少,甚则经闭不行;若痰浊瘀滞,占据血室,则泛滥成崩;若痰滞胞中不能摄精成孕,则致不孕证。对此,古代医家早有论述。《傅青主女科》说:“妇人有身  相似文献   

20.
顽固性不寐可从痰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顽固性不寐 ,病程较长 ,迁延难愈 ,服安神药少效或无效时 ,可从痰论治 ,用加味温胆汤化裁治疗 ,常可获得满意疗效 ,现谈临床体会如下 ,供同道验证。1 病因病机不寐的病因比较复杂 ,常有虚实之分。虚证有阴阳气血之别 ,实证有痰、淤、湿、火、郁之辨 ,而临证往往虚实错杂并见。对于顽固性不寐 ,肝胆火郁 ,痰热内扰是一个重要原因 ,正如《景岳全书·不寐》篇引徐东 曰 :“痰火扰乱 ,心神不宁 ,思虑过伤 ,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大致可分因痰致病和因病致痰两类。因痰致病 :痰湿内生 ,郁而化热 ,痰热内扰 ,心神不宁 ,而致难以入眠 ,究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