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胰肾联合移植的患者病情复杂,合并症多,麻醉管理困难,因此术前评估尤为重要;根据病情选择不同麻醉方式、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少的麻醉药物、提高术中移植器官的灌注压;控制围手术期血糖水平、重点防控术后移植物血栓和腹腔感染;如条件允许应实施术后镇痛,帮助患者平稳度过围麻醉期。 相似文献
2.
胰肾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附13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胰肾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1999年 9月至2 0 0 2年 1月 ,我院施行了 13例胰肾联合移植手术 ,包括 6例 1型糖尿病及 7例 2型糖尿病病人 ,胰岛素用量为 0 5~ 1 5IU/ (kg·d) ,13例病人均合并糖尿病肾病 ,及心衰、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并行透析治疗。 13例手术均采用体循环 膀胱内引流式。结果 6例 1型糖尿病病人于胰腺通血后 1 5~ 2 3h后停用外源性胰岛素 ,7例 2型糖尿病病人于术后第 5~ 9天停用外源性胰岛素。 13例病人均于术后第 2~ 4天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出现排斥反应、血尿、感染并发症 ,其中 1例术后 5d发生加速性排斥反应 ,抗排斥治疗无效 ,术后 11d切除移植胰肾。其余均痊愈出院 ,定期随访 ,移植物功能良好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得到缓解。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最有效方法。达到胰岛素依赖期的 2型糖尿病也是胰腺移植的适应证之一。供胰肾原位灌注、快速整块切取、以预防为主、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减少各种并发症 ,取得良好疗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在肝肾、胰肾联合移植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实施的2例围手术期过程中应用中药的病例。结果:通过加强围手术期中药的参与治疗,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手术耐受性,而且在并发症的治疗上也显示出良好的疗效。结论:中药在多器官联合移植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5.
6.
7.
实施胰肾联合移植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胰肾联合移植的体会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310003)郑树森胰肾联合移植(SPK)是治疗胰岛素依赖型(I型)糖尿病(IDDM)并发尿毒症的有效方法,胰腺移植之后可获得正常的糖代谢,不需要外源性胰岛素并可逆转糖尿病的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胰肾联合移植麻醉处理分析(附6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伴终末期肾病有效治疗方法为胰肾联合移植[1]。但在此期间病人均有糖尿病伴尿毒症、高血压和酸碱平衡失调。此类病人的状况较为复杂,对麻醉期间的管理提出了挑战。我院1999年9月至2000年4月进行6例一期胰肾联合移植,临床效果满意,本文就麻醉处理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男5例,女1例。年龄26~48岁,体重56~70kg。Ⅰ型糖尿病4例,Ⅱ型糖尿病 2例。病史 10~20年。6例均合并高血压(血压为 150-185/95~120mm Hg),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2例出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肝胰肾联合移植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报告肝、胰、肾一期联合移植治疗1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不全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伴慢性胰腺炎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对患者围手术期处理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胰液空肠内引流及原位背驮式同期尸体肝、胰、肾联合移植。手术顺利,移植肝脏及胰腺功能1周内逐渐恢复,肾功能延迟恢复。术后第16天因移植肾血流下降,切除移植肾脏,于原移植部位行第2次肾移植,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至2005年11月随访10个月,患者未发生排斥反应及明显感染,移植肝、胰、肾功能均正常,一般情况良好。结论肝胰肾联合移植技术安全,术后因各脏器对功能恢复所需内环境各不相同,矛盾较多,围手术期处理对患者的长期存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临床资料和手术并发症,探讨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连续的53例PD病例的临床资料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8%(10/53),包括胰瘘4例、胃瘫1例、腹腔感染2例、肺部感染并胸腔积液2例、腹腔出血1例、再手术1例、死亡0例。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对于提高PD手术安全性和降低PD术后早期并发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围手术期处理(附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旁亢)多由甲状旁腺腺瘤引起,可因甲状旁腺解剖变异而导致术前定位诊断困难,最终手术失败。我科1989年6月至1998年3月9年间共收治11例甲旁亢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成功10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甲状旁腺腺瘤10例,正常甲状旁腺1例。笔者认为,术前成功的定位诊断、手术者具备丰富的异位甲状旁腺知识和术中系统探查、探查技巧以及术后积极而系统的内科治疗是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加强术后随访,能够全面提高甲旁亢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肝移植术后腹腔间隙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腹腔间隙综合征(ACS)的诊治体会。方法 采用膀胱内压检测法间接测量腹内压(IAP),监测术后心、肺、肾功能。术后IAP大于20mmHg,同时有一项或多项器官功能受损诊断为ACS。合理补液,采用腹腔内重新置管引流、腹腔穿刺、肌松药等非开腹减压方法以治疗ACS。结果 9例ACS患者中,6例出现急性肾功能损害,其中4例表现为少尿或无尿;6例出现低氧血症,机械通气时间延长;4例心率明显增快,其中3例并发心衰。除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外,7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后腹胀显著减轻,心肺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肝移植术后加强对ACS的重视、术后早期IAP的严密监测以及尽早的非开腹减压治疗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原位肝移植7例及亲体部分肝移植(LRLT)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肝炎肝硬变5例,肝豆状核变性6例。对乙肝肝硬变者采用拉米呋啶加小剂量抗HBV-Ig治疗。结果 10例康复出院,1例死于MODS。4例LRLT全部存活。术后并发症:腹腔出血2例,ARDS3例;4例乙型肝炎肝硬变者术后HBV-DNA(-)。6例肝豆状核变性,术后铜氧化酶均正常。结论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治疗手段,活体供肝是解决我国供肝来源问题又一方向,外科技术是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糖尿病患者胆道疾病围手术期处理体会。方法 对40例合并糖尿病的胆道疾病患者的血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中行急诊手术23例,择期手术17例,治愈38例,死于败血症2例;其中14例糖尿病患者在术前未被确诊,占35%。血糖控制在5.5-8.9mmol/L,尿糖为(-)~( )及尿酮体阴性,是手术的最佳时机。结论 控制血糖和感染是糖尿病患者胆道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10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的适应证、手术技术及手术期期处理特点。方法 对1例肝尾叶癌,2例先天性弥漫性肝内胆管囊性扩张症及7例晚期肝硬变进行了原位肝移植,对其中1便11岁女孩进行了减体积肝移植(RSLT)。供肝均取20-40岁脑死亡的健康人。8例供、受者ABO血型相同,2例供者为O型,受者为A型。供肝采用单独肝脏切取法,以UW液进行门静脉和腹主动脉灌注。病肝采用经典式原位肝移植切肝法,在生物泵转流下切除 相似文献
18.
肝移植术后感染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讨肝移植病人术后感染的发生状况和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我院开展的35例病人38次肝移植的临床资料,讨论感染的预防、发生和治疗。结果本组29例病人(76.3%)发生细菌感染,早期以肺部感染为主,后期以腹腔和胆道感染为主,感染的菌种主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11例肝移植(28.9%)发生真菌感染,均合并有细菌感染,其中3例再移植均发生真菌感染。肝移植术后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7例(18.4%),2例肝移植患者出现HBV的再感染。 相似文献
19.
ARTIFICIAL URETERAL REPLACEMENT FOR URETERAL NECROSIS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REPORT OF 3 CASES
FRANCOIS DESGRANDCHAMPS PASCAL PAULHAC SOPHIE FORNAIRON ERIC DE KERVILLER ALAIN DUBOUST PIERRE TEILLAC ALAIN LE DUC 《The Journal of urology》1998,159(6):1830-1832
Purpose
We applied a new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of artificial ureteral replacement for renal transplant ureteral necrosis.Materials and Methods
Artificial ureteral replacement was performed in 3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 with ureteral necrosis (complete in 1 and distal in 2) after failure of primary endoscopic treatment. Under fluoroscopic guidance a percutaneous tract is created and progressively dilated. The ureteral silicone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bonded tube is introduced into the pyelocaliceal renal graft cavities, tracked subcutaneously down to the suprapubic area and introduced into the bladder via a short incision.Results
There were no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except for transient postoperative acute prostatitis in 1 patient. No secondary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with a mean followup of 2.5 years. All grafts have good late function and all tubes are patent with no evidence of encrustation or obstruction. The tubes are well tolerated underneath the skin. Reflux was present in all 3 cases with no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 asymptomatic episode of lower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female patient.Conclusions
In select cases of ureteral necrosis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artificial ureteral replacement by subcutaneous pyelovesical bypass offers a possible alternative to open ureteral re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2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引流管的放置与术后管理(附8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引流管的放置与术后管理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8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管理经验。结果 术后腹腔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10 .2 % (9/88) ,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 3 .4(3/88) % ,其中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 5 .5 % (3/5 5 )。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引流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方法 ,术中合理放置引流管 ,术后加强腹腔引流的管理 ,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