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与辐射剂量和剂量率有关,大、中剂量照射以损伤效应为主,低剂量照射可诱导机体的兴奋效应、适应性反应、超敏感性、旁效应等。低剂量全身照射通过诱导免疫增强效应、超敏感性、激活抗氧化酶系统及肿瘤细胞凋亡等机制具有抗肿瘤作用,降低随后较大剂量辐射诱发的肿瘤发生率。目前。低剂量照射在肿瘤防治中的应用正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初对植物细胞的观察指出,电离辐射可引起染色体损伤。染色体损伤的多寡与各种物理和生物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包括剂量、剂量率、辐射的性质,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时照射,照射时的温度以及含氧情况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直接观察技术,检测α粒子辐射对质粒DNA的损伤。方法:照射质粒DNA吸附于云母表面,用AFM观察DNA的分子结构;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开环和超螺旋结构的质粒DNA相对含量变化。结果:AFM下清晰观察到开环、线性和超螺旋结构的质粒DNA分子。在2Gy α粒子照射下,开环质粒DNA的比例就明显增多,并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上升。相比之下,γ射线需要更大剂量照射才能产生同等的损伤效应。结论:本文获得了AFM下辐射所致DNA损伤的直观图像,体外照射下α粒子对DNA的损伤大于γ射线。  相似文献   

4.
胡培华  赵天来 《人民军医》2006,49(6):361-363
随着核工业和放射医学的快速发展,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损伤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剂量的辐射对人体各系统均有损伤,其中造血系统最敏感,其次为免疫系统。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损伤程度和预后与照射剂量有密切关系。现将电离辐射伤及防治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核事故发生后,18F-FDG摄取值能否作为一种剂量学标准来方便、快速、准确地评估个体辐射剂量。方法 48只西藏迷你猪随机分为对照组(n=3)和实验组(n=45),实验组在全身照射前注入18F-FDG,分别于6、24和72h后接受全身照射,照射剂量为1~11Gy。收集脾及血液样本进行组织学、细胞凋亡和血液分析研究。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脾平均标准摄取值(SUV)存在显著差异。照射后6h,实验组脾SUV与辐射剂量呈显著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97(P<0.01)。组织学观察表明,脾淋巴细胞损伤程度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细胞凋亡是脾淋巴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与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相同。结论在西藏迷你猪实验模型中,辐射剂量与脾对18F-FDG摄取值密切相关。这一发现表明,18F-FDGPET/CT扫描可用于个人辐射剂量的快速检测。要点①脾是对全身照射反应敏感的器官。②在西藏迷你猪,辐射剂量与脾18F-FDG摄取值密切相关。③18F-FDGPET/CT可能对于个体辐射剂量的预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晓鸥 《民航医学》1992,2(3):26-28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效应及其防护早在80多年前就已为人们所注意。近年来由于科学的发展、研究的探入,人们已不局限于大剂量一次照射对人体的损伤,而对于职业照射的效应及防护,即小剂量长时间多次累积照射的正、负效应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国外有献报道空勤人员所受的宇宙辐射照射剂量较一般人多,其强度可与地面放射性工作人员相比。但一般乘客接受的累计宇宙辐射剂量仍是微不足道的。本主要介绍电离辐射的致癌效应和胎内照射效应及其防护的一些基本情况和概念。  相似文献   

7.
单核巨噬细胞在机体免疫反应中,既是免疫效应细胞,又是免疫调节细胞。对辐射较其它射线敏感细胞更具抗性,且分次照射的损伤轻于一次照射,这对肿瘤放疗照射剂量的分配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党参乙醇总提物(total ethanol extract from Codonopsis pilosula,TEC)对60Coγ射线损伤的防护及其治疗作用。方法 70只小鼠受60Coγ射线7.5 Gy照射前后,实验组用2种不同浓度的TEC灌胃,照射对照组小鼠用蒸馏水灌胃,观察不同处理组小鼠的存活率及血像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优选出最佳保护方式;另外对40只小鼠给予8.0 Gy致死剂量照射,观察TEC对小鼠的辐射保护作用。结果 (1)致伤前预防给药,两个剂量TEC均明显提高了30 d存活率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血小板计数(PLT);(2)致伤后给药两个剂量均没有显示出显著的治疗效果;(3)给予8.0 Gy致死剂量照射,TEC较照射对照组提高存活率5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EC具有较强的辐射预防作用,能显著提高受60Coγ射线致死剂量照射小鼠的存活率,降低辐射对小鼠外周血WBC和PLT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低剂量辐射及低剂量联合大剂量辐射对人胶质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以胶质瘤细胞株U251及荷人胶质瘤裸鼠移植瘤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低剂量辐射和低剂量联合大剂量辐射,采用细胞计数、噻唑蓝(MTT)、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计算抑瘤率来观察低剂量辐射联合大剂量辐射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低剂量辐射后U251细胞计数、MTT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与假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剂量辐射组及低剂量联合大剂量辐射组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凋亡增多,细胞周期G2期阻滞,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辐射联合大剂量辐射组与单独大剂量辐射组均对裸鼠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联合照射组抑瘤作用更强;联合照射组与单纯大剂量辐射组相比,血液系统损伤有所减轻。低剂量辐射组与假照组相比肿瘤生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剂量辐射对人胶质瘤细胞无直接的抑制作用、兴奋效应,不诱导对大剂量辐射适应性反应,但能够在对正常造血系统产生保护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大剂量辐射对荷瘤裸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这种协同抗肿瘤作用在去除细胞免疫影响后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0.
皮肤β辐射损伤实验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以锶-90作为β放射源.分别对刚分离的小猪、家免、大鼠和琢鼠等不同种动物进行β辐射致伤照射.实验动物43只,170个照射野.照射剂量最小600拉德,最大25,000拉德.实验证明.不同种属的动物皮肤对β辐射的敏感性不同,小猪皮肤对β辐射的敏感性比家兔、大鼠高。据临床表现.损伤可分三度:第1度为脱毛、红斑反应;第2度为水泡反应;第3度为皮肤坏死溃烂.皮肤β损伤的病理变化与γ线或X线所引起的病变相似,但前者对皮肤的损伤比后者浅表.外周血象改变与其它类型的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后引起的血液学变化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1.
在核试验和反应堆事故中,不但工作人员受大剂量131碘照射,而且大量的放射性碘污染环境,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体内,诱发甲状腺的辐射损伤。在同位素临床应用和放射治疗中,甲状腺受大剂量照射,导致各种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用日剂量18.2,47.6和91.8mGy60Co γ射线连续照射Wistar大鼠,共90天。观察剂量率和累积剂量对生精能力的损伤和恢复。结果表明: 受日剂量47.6mGy照射的大鼠,生精上皮可受到明显损伤,停照后3个月,恢复生精过程。在日剂量91.8mGy照射过程中,睾丸不断萎缩,精原细胞消失,精子也逐渐消失。停照后,生精过程未见恢复。结果提示,生精上皮对γ辐射是非常敏感的。  相似文献   

13.
小鼠受超致死剂量全身中子-γ线照射后,由于小肠隐窝细胞对辐射高度敏感,在受照射后数小时内就可观察到隐窝细胞分裂减少或停止,隐窝萎缩,绒毛脱落等。有人将大剂量照射后3—5天内发生的动物早期死亡与射线引起的早期胃肠损伤相联系,并称之为“胃肠型死亡”。隐窝干细胞是小肠隐窝存活、增生的基础,隐窝干细胞具有较强的亚致死损伤修复能力,因而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辐射损伤后隐窝数量很快增加,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细胞DNA辐射损伤修复时效性,拟合修复曲线和修复平面模型,提高其在辐射生物剂量估算中应用的准确性。方法 通过对离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用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3、24、48 和72 h进行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检测辐射诱导的DNA双链断裂修复程度。结果 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的剂量-效应曲线和不同剂量点的修复曲线拟合度均较高(r >0.98, P <0.01),将两者结合后,拟合的曲面光滑度较好。结论 不同剂量下的损伤修复呈线性关系,修复曲面模型可用于辐射原发损伤估算。  相似文献   

15.
普遍认为辐射致癌是电离辐射最重要的损伤效应.医学照射引起的集体有效剂量当量值已达到了天然辐射的10~20%,到目前为止,危险度因数是从原爆幸存者、强直性脊椎炎病人和因宫颈癌而接受治疗的女性患者等三大流行病学研究得出的.目前,获得的危险度因数都是从大剂量(超过0.3Gy)得到的.本文讨论了如何把吸收剂量和危险度因数外推到低剂量率照射的低剂量区域.  相似文献   

16.
哺乳动物小肠隐窝上皮是体内更新率高、对电辐射极为敏感的组织。在骨髓型急性放射病中,由于小肠上皮细胞的再生能力很强,故损伤很快即得以修复。照射剂量进入到肠型放射病范围时,隐窝上皮细胞的再生能力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减弱,超过一定剂量以后即不见再生而只有残留的隐  相似文献   

17.
低剂量辐射诱导适应性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剂量辐射(low dose radiation,LDR)可以增强细胞对随后进行的攻击性剂量(challenge dose)照射的抵抗能力,从而降低攻击性照射引起的染色体畸变和DNA损伤。人们把LDR的这种效应称之为"低剂量辐射诱导的适应性反应"。低剂量辐射诱导适应性反应的分子机制主要涉及细胞信号转导、ROS(活性氧物质)的作用和DNA修复兴奋效应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本文观察了辐射所致造皿间质的损伤对致死剂量照射小鼠输注骨蔷后CFU-s增量的影响。结果说明,①股骨和脾遗血闻质受损时,CFU-s在其中的增长速率减浸.②给具有造血间质辐射功能损伤的小鼠输注阳700拉德照后1个月的小鼠骨髓细胞,股骨中CFU-s之增长明显慢于输注正常小鼠骨髓细胞的受体。说明700拉德照射一个月后CFU-s之增殖功能尚有缺陷。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不仅研究了大鼠长期食入不同剂量氧化氚和受到γ线长期外照射停止后的残留损伤,同时对造血系统的恢复状态、以及它在长期辐射作用停止后的残留损伤形成过程中的意义进行了观察。实验共选用Wistar种雄性大鼠1600只,分为对照和实验两大组。实验组一部分大鼠在历时3个月内,每天食入37或370MBq/kg体重氧化氚;另一部分大鼠,在上述时期内,每天接受~(137)Cs外照射,为了使该组大鼠接受的总辐射剂量与每天食入370MBq/kg体重氧化氚大鼠的总辐射剂量相等,藉铅屏蔽对它们每天接受的照射量率进行控制。在长期(3个月)辐射作用停止后1和7天,以及1、3和6~8个月,用~(60)Coγ源进行重复检验性照射,剂量为193~252mCi·kg~(-1)。用  相似文献   

20.
辐射可致染色体发生各种类型的畸变,其损伤程度与受照剂量呈正相关。在意外事故急性全身照射或不均匀照射情况下,可以根据染色体的畸变率与照射剂量的量效关系公式估算受照射的剂量,因此对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分析,可以用于评价辐射防护剂的效果及药物的致突作用。雌三醇、11β-甲氧基雌二醇(11β-CH_3O-E_2,附表中简称为雌二醇)均属雌激素单药,雌三醇对染色体的防护作用已有报道。我们利用本院实验动物中心培育的中国白化地鼠,比较了11β-甲氧基雌二醇与雌三醇对~(60)Coγ线照射后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的辐射防护效果。选用6~10月龄地鼠12只,体重为25~35g,按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