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调查上海市不同类型学校高中生互联网使用现况和网络成瘾的发生率.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于2007年9~10月对上海市6个区、12所学校的3 220名在读高中学生进行互联网使用情况问卷调查,并采用上海德瑞姆网络成瘾矫治研究中心编制的进行评分.量表采用5级评分,从耐受性、戒断反应、计划性、控制性、时间性、社会性和危害性7个层面,分析上海市不同类型学校高中生互联网使用的总体情况和学校间的差异.结果 上海市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率为94.89%,网络成瘾率为9.37%;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网络成瘾(P<0.01);网络成瘾的发生率分别为职业高中>普通高中>重点高中(P<0.01).结论 上海市高中生互联网使用率较高,应重视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尤其在职业学校应加强宣教,及早矫治可能会减少网络成瘾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延边地区高中生网络使用与网络成瘾现状,为学校开展预防及干预网络成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延边地区4所全日制学校(各2所普通高中及职业高中)1 490名在校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中生总网络成瘾检出率为5.6%,男生高于女生(P<0.01);网络使用目的为玩游戏(9.0%)的高中生网络成瘾检出率最高;每天上网时间越长,网络成瘾检出率越高(P<0.01);职业高中生网络成瘾检出率显著高于普通高中生(P<0.01);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越好,网络成瘾检出率越低(P<0.01).普通高中生每天网络使用时间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长(P<0.01).[结论]高中生网络成瘾现象应引起全社会关注,应针对不同群体给采取有效的预防与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作为这个时代的新生力量,其崛起尤为突出。青年大学生具有创造性强、接受新鲜事物快、追求刺激、自控能力弱等特点,这些特点在使他们成为网络极大受益者的同时,也使其成为了网络成瘾的高危人群。他们正处于人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探究其网络使用动机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对避免大学生网络成瘾有重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中生网络成瘾的状况和人格特征。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一、二年级高中生网络成瘾进行调查。结果816名在校高中生的网络成瘾率为12.45%。网络成瘾的中学生神经质和精神质量表得分高于正常组,提示网络成瘾的中学生存在情绪的不稳定性和精神质的特点。结论高中生网络成瘾与其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中专生网络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探讨青少年网络使用情况的影响因素,以便为正确地引导青少年使用网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网络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因此也就出现了一个新概念——网络成瘾,网络成瘾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和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本文将从不同的人格理论方向分析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过度使用互联网中学生的心理状况.方法 用网络成瘾测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802名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1)可能有网络成瘾问题,过度使用互联网218名,占27.1%;男生高于女生,有显著性差异(χ2=86.6,P<0.001).(2)男生的友谊满意度得分于高于女生,有显著性差异.女生的家庭满意度、环境满意度、自由满意度得分高于男生,有显著性差异.(3)过度使用互联网组在时间管理倾向总分低于对照组(129.7±25.3/150.0±28.5,t=4.27,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过度使用互联网中学生的时间管理水平较差,可能是造成互联网过度使用的原因之一.干预既要着力于其心理困扰,也要改善其家庭功能,提高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0个小班38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自编的因特网使用动机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比较网络成瘾者与未网络成瘾者使用因特网的动机。结果32名同学被诊断为网络成瘾,350名同学未网络成瘾。未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依次是交际上网、学习上网、从众上网、逃避现实上网、娱乐上网和交易上网,而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依次是逃避现实上网、从众上网、娱乐上网、交际上网、学习上网和交易上网。网络成瘾组逃避现实上网、从众上网、娱乐上网和交易上网的量化值[分别为(2.19±1.09)分,(1.99±1.07)分,(1.85±0.80)分,(0.78±1.11)分]较未网络成瘾组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具体原因位于前五位的依次是"没头绪上网"、"同学拉我上网"、"玩网络游戏"、"心情不好上网"、"烦躁上网"。结论网络成瘾大学生与未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不完全相同,逃避社会现实与从众是网络成瘾者使用因特网的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9.
网络媒体给现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出新的挑战,调查发现军医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为3.1%,女性较低;随着学历层次的增长,网络成瘾倾向得分趋于降低;成瘾组上网目的是为了有成就感的比例较高,聊天目的中为了发泄情绪和填补心理空虚的比例高于非成瘾组。管理者在对学员进行引导时可从培养现实生活中的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出发,从源头上解决网络成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方法 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0个小班38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自编的因特网使用动机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比较网络成瘾者与未网络成瘾者使用因特网的动机.结果 32名同学被诊断为网络成瘾,350名同学未网络成瘾.未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依次是交际上网、学习上网、从众上网、逃避现实上网、娱乐上网和交易上网,而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依次是逃避现实上网、从众上网、娱乐上网、交际上网、学习上网和交易上网.网络成瘾组逃避现实上网、从众上网、娱乐上网和交易上网的量化值[分别为(2.19±1.09)分,(1.99±1.07)分,(1.85±0.80)分,(0.78±1.11)分]较未网络成瘾组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具体原因位于前五位的依次是"没头绪上网"、"同学拉我上网"、"玩网络游戏"、"心情不好上网"、"烦躁上网".结论 网络成瘾大学生与未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不完全相同,逃避社会现实与从众是网络成瘾者使用因特网的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高中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高中生网络成瘾与其童年期创伤的关系.方法 横断面调查上海4所普通高中共439名高中生,使用自制的一般社会人口信息表、儿童期创伤问卷(CTQ-28)、Young-网络成瘾测验(IAT-20)等心理测量工具进行调查.结果 高中生人群网络成瘾检出率为36.9%(161/439),严重童年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412名高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网络成瘾者35人,成瘾率为8.49%,其中男生成瘾率(12.04%)明显高于女生(5.43%)(P〈0.05)。成瘾组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度干涉、拒绝否认4个因子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在高中生网络成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低年级大学生网络成瘾及成瘾倾向,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及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抽取安徽某大学一、二年级大学生190名,使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网络成瘾检出率为5.3%,其中男生8.1%,女生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年级为8.9%,高于一年级1.1%(P0.05);网络成瘾倾向检出率为16.8%,其中男生19.4%,女生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年级为19.8%,高于一年级13.5%(P0.05)。网络成瘾组及倾向组与正常组比较,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正常组(P0.01);在应对方式上,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在消极应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积极应对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年级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倾向者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且倾向于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网络依赖及成瘾行为的关系。方法使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白羽等修订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对452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网络依赖及成瘾与非网络依赖及成瘾初中生父母养育方式差异较为显著,主要表现在父亲惩罚严厉(P<0.05)、母亲惩罚严厉(P<0.01)、父亲拒绝否定(P<0.01)、母亲拒绝否定(P<0.01)、父亲过分干涉(P<0.05)、父亲过度保护(P<0.05)和母亲过分干涉保护(P<0.05)等方面。结论网络依赖及成瘾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一定问题,他们的孩子存在一些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因素,尤其是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成瘾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学生上网及相关因素调查表、网络成瘾测评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西安市两所高职院校一、二年级共775人进行调查。结果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9.16%。对网络成瘾7个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危险因素有3个,分别是单亲家庭(OR 95%CI 1.64-11.29)、家庭月经济收入(OR 95%CI 1.06-5.72)、父母对自己教育方式(OR 95%CI 1.23-8.47)。网络成瘾学生与非成瘾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比较,除父亲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这两项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网络成瘾学生的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FF1)分值低于非网络成瘾学生,父亲惩罚严厉(FF2)、拒绝否认(FF5)分值高于非网络成瘾学生。网络成瘾学生的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MF1)分值低于非网络成瘾学生,母亲过分干涉保护(MF2)、拒绝否认(MF3)、惩罚严厉(MF4)分值高于非网络成瘾学生。结论单亲家庭、经济收入越高、教育方式不当的家庭环境的学生更易于发生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网络成瘾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热门研究话题,本文对网络成瘾的定义?概念?诊断标准?形成机制以及治疗手段作了综述;分析对比了各主流学说的观点,并提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在校大学生网络使用和网络成瘾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hinese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 CIAS-R)和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index, MPAI)对在校大学生364人进行方便取样问卷调查,以CIAS-R总分≥65分为网络成瘾的判断指标;同时调查有关学习成绩、个性特点、人际关系、家庭结构、类型及父母的职业等情况。结果 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12.09%,男性13.04%,女性11.65%,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4,P>0.05)。女性CIAS-R总分(54.10±9.94)明显高于男性(51.42±1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2,P=0.032)。MPAI结果显示,总分及戒断性、失控性、低效性、逃避性因子分明显高于非成瘾者(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民主的家庭类型(OR=1.491, 95%CI=1.038~2.142)以及不良的学习成绩(OR=2.472, 95%CI=1.467~4.168)是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较高,网络成瘾与学习成绩可能互为因果,非民主类型的家庭是网络成瘾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学生网络成瘾与非成瘾的学习状况之间的差异,分析网络成瘾对学习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法,对687名在校医学生上个学期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4.80%,网络依赖率为8.30%。医学生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学习成绩、是否因上网逃课、上课是否上网、课余时间优先选择的活动以及上网目的等相关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络成瘾会对大学生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