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人生活条件及营养状况的改善,胆石症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尤其是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显著增高。目前,在一些单位组织的例行身体检查中,约有10%的人有可能会查出胆囊结石。 胆结石是胆囊结石、胆管结石的总称。依据结石发生部位不同,分为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依据结石化学成分不同,又可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型结石。  相似文献   

2.
胆结石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与胆管)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取决于结石是否已经引起胆道感染、胆道梗阻以及梗阻的部位和程度。其发病原因尚不确切,但和饮食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胆结石的患病率也在不断增加,成为临床常见慢性病之一。  相似文献   

3.
胆囊结石包括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型的结石。其中最常见的胆固醇结石是由于食物中的油脂和肉类增加,造成胆固醇、胆色素和卵磷脂三者的比例失调,胆固醇析出结晶,形成结石的核心造成的。另外,感染、常吃不洁的生食使寄生虫把虫卵带进胆囊等原因也会形成结石。 目前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正在逐渐增高,除了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人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更加关注的原因之外,中年女性易患胆结石还与其自身的心理和生理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节食(不规律进餐)和内分泌失调。  相似文献   

4.
张禹 《医药与保健》2011,19(11):8-9
胆结石(包括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生,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据统计,胆结石的发病率40岁以下为10%,41~50岁为25%,51~60岁为30%,61~70岁为40%,71~80岁为45%,80岁以上为55%,可见胆结石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相似文献   

5.
人体的胆道系统由肝内胆管、肝外胆管、胆囊组成,胆道系统发生的结石病,按结石所在部位可分为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外胆管结石。按结石的化学成分可分为胆固醇结石、胆红素结石和混合性结石。  相似文献   

6.
胆结石(包括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据统计,胆结石的患病率40岁以下为10%,41—50岁为25%,5l-60岁为30%,61—70岁为40%,71~80岁为45%,80岁以上为55%,可见胆结石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相似文献   

7.
8.
近年来,胆道疾患有逐年上升趋势,已占我院外科住院病人首位。在大中城市,胆石症多为胆囊结石及肝外胆管结石。由于手术者经验的差异及辅助手段的不全,术后仍有残余结石的发生。我们收集1981~1992年12月,明确诊断肝外胆道残余结石37例,予以分析。一、临...  相似文献   

9.
《保健与生活》2013,(1):I0030-I0031
胆结石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根据结石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发作性腹痛、急性炎症等。胆结石可导致黄疸、胆管炎和胰腺炎等多种并发症。近年,胆结石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我国成年人胆结石的发病率大约为10%,而中年妇女高达15%。  相似文献   

10.
张禹 《健康世界》2011,(10):40-41
胆石症又称胆结石,是胆道系统结石,包括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的统称。在我国,胆石症是常见病和多发病,  相似文献   

11.
国外有一著名谚语:一个银币定有两个面。说明事物有不同的侧面,看到两面,才会全面。对胆结石的认识也应如此。女高VS男低胆结石是常见病。近年来,由于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胆结石的发病率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78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结合患者病情及意愿分成观察组42例及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对机体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30例给予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随访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疗效评定为优者15例,评定为良者12例,效果差者3例,优良率为90.00%。术后l例发生膈下感染,l例发生肺部感染,2例发生切口感染,并经处理后痊愈。术后2个月胆道镜检查显示1例左肝内叶结石合并胆道狭窄者发现结石,其余病例均未发现结石残留。本组无死于胆管炎或发生与胆管炎有关的并发症者。结论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确切,临床应合理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继强 《大众医学》2010,(11):56-57
据统计.中国约有7%的人患不同类型胆石症,包括肝内胆管结石、胆囊结石和肝外胆管结石。近年来,胆石症又有高发和年轻化的趋向。那么.怎么才能知道得了胆石症?得了胆石症怎么办?胆石症应该如何预防?试着做做下面的测试题。  相似文献   

15.
本期病例:患者:刘女士48岁临床表现:突发持续性右上腹痛,伴寒战高热,且有黄疸、恶心呕吐。就诊史:有胆结石病史,曾非手术治疗。临床诊断:胆结石。诊断依据:病史、右上腹痛、黄疸等。治法:中西医结合总攻疗法。疗效:恢复正常。诊断总结:何谓胆结石人体的胆道系统.包括胆囊、胆管.而胆管又分为肝内胆管与肝外胆管.发生在这些部位的结石均称为胆结石。胆结石的成因复杂,与饮食习惯、年龄体质、环境、遗传、胆道内感染或梗阻、胆道蛔虫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人有五脏六腑.胆为六腑之一.又为中精之腑.内藏金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多种术式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7年 6月~ 2 0 0 3年 6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病患者 6 8例。其中 ,肝部分切除术 +胆道镜应用治疗 5 7例 (83 82 % ) ,胆总管切开取石 +胆道镜应用治疗 11例 (16 18% ) ,肝胆管狭窄切开整形胆肠吻合术 +胆道镜应用治疗 7例 (10 2 9% ) ,肝部分切除联合胆肠内引流治疗 4例 (5 88% )。结果 手术后结石取净 6 6例 (97 0 6 % ) ,术后胆道镜取石 2例 ,1例取净 ,总的结石取净率98 5 3% (6 7/ 6 8) ;手术并发症 9例 (13 2 4 % ) ,无围手术期死亡 ;全部病人随访 6个月~ 2年 ,肝内胆管结石复发 1例。结论 以肝部分切除及胆道镜应用为主的多模式治疗策略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退休教师,体检时发现患有胆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却没有任何症状,但总是忧心重重,担心结石继续长大,病情发展。请问怎样用合理调整饮食结构的方法,采阻断或减少结石生长的营养来源,使结石生长迟缓或停止?  相似文献   

18.
郭基珍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870-2871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肝切除术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法,取得患者知情同意,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观察组采用肝叶部分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术并结合术中胆道镜辅助取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并结合结合术中胆道镜辅助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残余结石、不良反应等情况,探讨肝切除术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结果]经"T"管造影发现,术后2周,观察组中,5例患者的结石无法取尽(15.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例(31.25%);以经胆道镜"T"管引流术取出残余结石1~2次,2个月后观察组中仍有2例患者结石残留(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例(21.86%)。术后2周、2个月的残石率,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膈下感染、胸腔积液,并发症两组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保持随访,随访1年后,总优良率为76.39%(55/72),观察组达93.75%(30/32),对照组的78.13%(2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9,P﹤0.05)。[结论]肝切除术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手术优良率高,残石率低,且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胆汁中分泌型黏蛋白、免疫球蛋白和游离电解质浓度的分析,探讨黏蛋白、免疫球蛋白、游离钠离子和游离钙离子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测定27例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结石组)和18例胆囊胆固醇息肉患者(对照组)胆汁中黏蛋白、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和游离钠离子与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 胆囊结石组黏蛋白浓度、IgG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胆囊结石组游离钠离子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胆囊结石组游离钙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黏蛋白浓度与游离钙离子浓度、IgG浓度呈正相关,游离钠离子浓度与黏蛋白浓度呈明显负相关。结论胆固醇结石形成与细菌感染产生的感染相关蛋白密切相关,其中分泌型黏蛋白、免疫球蛋白IgG等感染相关蛋白在胆石形成中通过与某些离子或其他分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物质而起重要作用。低张钠离子能加强钙离子与黏蛋白及免疫球蛋白的结合形成难溶性物质,促使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20.
对于已经患了胆结石的人来说,即便是通过手术取出结石,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如果不改变饮食结构,依然喜欢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不能将体重控制在标准范围内。胆结石还会重新发生的。尽管不能说长期患有胆结石就必然会导致胆管癌的发生,但据多年临床观察发现,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例中肝内胆管肿瘤发病率约为2%~15%,癌变均发生于含结石的胆管处;而且40岁以上的肥胖女性,胆结石反复发作可致使胆道反复感染、出现炎症、黄疸等症状,此时容易诱发胆管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