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性,35岁,因为疲劳并发突然晕厥收住入院。P88 次·min~(-1),窦性节律,心电图显示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有P-R间期延长(为0.46s)和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其家族史中,父亲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姑姑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有房扑和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奶奶为心房静止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位家族成员均安置了永久性起搏器,因此该患者  相似文献   

2.
<正> 临床资料 45名受检者均为离休老干部,男性41名,女性4名,年龄为61—75岁。取仰卧位,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结果有12名V_1或V_1V_2导联QRS波群呈典型或非典型的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型。12名全部为男性,占体检总人数的26.6%,其中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呈rsR’型,时间0.12秒;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型1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右心室肥大时RV1的改变规律、诊断价值及改变机理。方法对123例伴有或不伴有右心室肥大的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心电图特征及临床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右心室肥大时∑R、XR无明显差异,经t检验P〉0.05,右心室肥大程度与RV1高度不成正比关系。结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与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右心室肥大是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问题,不宜将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并右心室肥大的诊断原理套用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右心室肥大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本组共 9例患者 ,所有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52~ 74岁。临床表现 :活动后胸闷、气短 5例 ,其中 1例伴有晕厥发作 ;头晕和胸闷 2例 ;胸痛伴咳嗽 2例。其中 5例伴有下肢深静脉炎史 ,5例伴有冠心病史 ,2例伴有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史 ,1例伴有下肢骨折史。窦性心动过速 7例 ;电轴右偏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SIQⅢTⅢ 3例 ;V1~V3导联ST段抬高 0 1mV ,T波由直立、双向变为倒置 1例 ;左心室肥厚加劳损 1例 ;大致正常 2例。X线胸片 :肺动脉段突出、中外肺野纹理减少 2例 ;左下肺炎 1例 ,未见活动性病变 6例。心脏B超 :9例…  相似文献   

5.
王坤华 《重庆医学》2004,33(6):834-834,844
1临床资料 11例患者中,男7例,女4例,年龄48~72岁,平均66岁. 11例快频率依赖性束支阻滞:1~5是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例6、7是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例10是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例11是左前分支阻滞.临床心率最慢的是60次/min,最快的是103次/min.  相似文献   

6.
<正> 1995年1月至1999年10月,我院共行肺癌根治术768例,在手术麻醉中共遇合并支气管哮喘病史者37例,现将麻醉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12例,女25例。年龄21岁至67岁,其中60岁以上13例。术前肺功能测定最大呼气1秒率(FEV1.0%)小于60%者9例,通气储备百分比(MVV%)小于预计值70%者11例。ECG有明显改变者11例(包括肺型P波,右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ST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1985年以来的195例来支传导阻滞病例随访观察,发现一些病人转变成Ⅲ°房室传导阻滞,特别是带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病人,尽管临床发生率较右束支阻滞抵,但导致Ⅲ°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却似较大。现将情况报告如下。资料所有195例中分五类计入资料:见表1。结果把病例按<5年和>5年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分析束支传导阻滞与1“房室传导阻滞的关系。见表2。讨论1左束支传导阻滞远比右束支阻滞少见[1],但发生Ⅲ°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却很重要。从本文结果看,右束支阻滞仅2例,发生率为1.92%,而带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8.
月经性哮喘     
1 临床资料近年来两院共收治月经性哮喘15例,占同年收治的女性支气管哮喘的9.4%(15/141)。年龄20~40岁,平均30.3岁。病程5~15年,发病时间均于月经期前5~7天或7~10天及月经期,有哮喘家族史者6例,占40%(6/15)。发作期并发自发性气胸、纵隔气肿、呼吸衰竭各1例。为了解月经周期与肺通气功能关系,分别于月经期前一周、月经期及月经后一周内测定第1秒时间肺活量(FEV_1)、一秒时间肺活量百分比(FEV_1/FVC)、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75%、50%、25%、肺活量时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和患者心功能不全及预后的联系。 方法 抽取本院于 2016 年 9 月2019 年 9 月,此 3 年间收治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 92 例纳入到讨论领域中,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法划分为对照组(53 例,患者未伴有心功能不全症状)与研究组(39 例,患者伴有心功能不全症状)。 观察比较 2 组的心电图改变情况等。 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动过速、V1-V4 导联 T 波倒置、S1Q3T3 征与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更高(P<0.05),研究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病死率为 5.13%,14d 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20.51%;对照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病死率为 1.89%,14 d 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5.66%,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病死率更高(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高(P<0.05)。 结论 患者心电图改变对于心功能不全及预后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早期进行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评估早期危险度,并且制定的相应的治疗方案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贲门食道场是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因其多发于老年人,心肺功能差,术前常营养不良、贫血、脱水和离子紊乱给麻醉和手术带来困难。我院两年中采用静脉复合麻醉行贲门食道癌手术15例,现将资料总结并予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43岁,平均60.2岁。食道中段癌2例,食道了段癌2例,食道贲门癌4例,贲门癌6例,胃底贲门癌1例。根治术9例,姑息切除4例,未切除2例,术后及住院期间死亡3例。术前心电图改变8例(占53%),其中ST-T改变4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左前半束支传导阻滞频发室早1例,右束支完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53例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前后心电图(ECG)改变。方法:对53例室间隔缺损行封堵术患儿,于术前及术后第3、7天用12导联ECG各描记1次。结果:术后即刻出现I度房室传导阻滞8例、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其中1例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在观察15min后ECG无改善而终止手术,其余患者在观察15min后都有好转趋势而释放封堵器;3d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6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术后7d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6例,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2例,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所有房室传导阻滞患儿经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室缺封堵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近期疗效可靠,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董怀松 《安徽医学》1998,19(5):62-63
<正>我院1985年~1997年收治甲亢病人24例,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4例,男6例,女18例.年龄18~49岁,平均年龄28岁.基础代谢率平均+38%,T_3术前平均值为3.12nmol/L,T_4术前平均值240nmol/L.心电图正常者20例,不完全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各1例,心律不齐2例.术前均常规检查,应用抗甲状腺药待基础代谢率和T_3、T_4正常或接近正常时,加服复方碘溶液,每次6  相似文献   

13.
41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并发室内传导阻滞63例(15.21%),左前分支阻滯最常见(9.66%),但其病死率相对较低(15%),其次为右束支传导阻滞(2.17%),病死率则较高(22.22%);左后分支阻滞与右束支传导阻滞 左前分支阻滞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最少(0.24%),其余阻滞为0.72~1.20%。本组室内传导阻滞的病死率为15.17%。与传导正常者相比,无显著差异。似提示: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室内传导阻滞如不进展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和/或合并泵衰竭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其预后未必恶劣。  相似文献   

14.
左束支比右束支粗而短,由双侧冠状动脉供血,故较右束支阻滞少见。左束支传导阻滞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正常人极为罕见。约90%为冠心病、高血压或主动脉瓣疾患所引起。从年龄上看,40岁以上者占的比例较高[1]。现将笔者1998~2007年见到的180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心电图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180例中,男108例,女72例,年龄29~78岁,平均50岁,40岁以上者占90%。1.2诊断标准①室上性节律;②QRS波群时限≥0·12 S;③Ia、vl、V5、V6导联R波增宽,顶峰粗钝或有切迹,常有不同程度的心电轴左偏;④V1、V2导联常呈QS型…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心电图是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结合临床、超声波及酶学检验对我院收住入院的14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文共观察小儿病毒性心肌炎140例,其中男88例,女52例。年龄10个月~4岁,平均7.4岁。复发者85例。每例均作3次以上心电图记录、超声波检查及血液酶学检查,排除其他心脏病变。14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改变。早搏115例,占82.1%。其中,室性早搏85例,房性早搏25例,交界性早搏5例;逸搏4例,占2.9%,均为交界性逸搏;传导阻滞12例,占8.6%。其中,一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2例。ST—T改变64例,占45.7%。  相似文献   

16.
丁红飞  刘威  晓莹 《海南医学》2003,14(1):45-46
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诊断较为困难 ,至今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临床上两病并存时病情重、病死率高且容易误诊和漏诊。现就作者近 10年来收治的32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治疗情况谈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共 32例 ,其中男 2 1例 ,女 11例。年龄最大 82岁 ,最小 6 2岁 ,平均年龄 6 8岁。均符合 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会议修订的肺心病诊断标准。同时结合临床若伴有以下情况如高血压和伴有X线胸片左室增大 ;心电图电轴左偏(<- 30℃ )或左室肥厚劳损或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和双束支传导阻滞者 ,Ⅱ°~Ⅲ°房室传导阻滞者 ,在QR…  相似文献   

17.
<正> 预激综合征和束支传导阻滞均可使心电图中的QRS时限延长,其形态发生改变,预激综合征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有时可能掩盖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现将患有间歇性预激综合征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40岁,有烟、酒嗜好,因间歇性心悸、心慌半年,自感胸闷、憋气,急来我院就诊,查血压120/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1]。心肌的重构主要表现为右心室肥大的心电图改变,如心电轴右偏、重度顺钟向转位、肺性P波、右束支传导阻滞、酷似陈旧性心肌梗死QS波、肢导低电压、心律失常及ST-T改变。本文对256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1资料和方法1.1对象我院2002年3月至2005年2月住院和门诊256例肺原性心脏病患者,男性193例,女性63例。年龄46岁~85岁(平均66.68岁)。256例病例经…  相似文献   

19.
<正> 我们于1986年10月至1987年6月收治小儿支原体肺炎12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5例,<3岁1例,~7岁5例,~12岁6例,均有不规则发热,高者达40.4℃,热程短的3天,长的达19天(平均为8、9天),咳嗽较剧烈,其中2例为“百日咳样”咳嗽,咳嗽最长达2个月,8例肺可闻及少量湿罗音,其中1例叩诊浊音,语颤减弱,4例肺听诊阴性。X胸片:7例右下肺呈小片状或大片阴影,其中2例伴有胸膜反应;2例右上肺大片状阴影;两肺内侧带片状阴影、左中肺片状阴影及左下肺大片致密阴影伴肺不张各1例。1例6岁女孩于病程第12天心电图表现为Ⅱ°—型房室传导阻滞,LDH 820u,GOT 32u,CPK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并发室内传导阻滞对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我院对 1995— 2 0 0 2年收治 15 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5 0例AMI中男 112例 ,女 38例 ,男∶女为 2 .9∶1。年龄 38~ 78岁 ,平均 5 8岁。均经一系列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确诊 ,除外病史中有室内传导阻滞 (IVCB)的患者。2 结果2 .1. 室内传导阻滞的类型及出现时间  15 0例AMI出现IVCB 4 2例占 2 8% ,其中左前半阻滞 (LAH) 18例 (4 2 .9% ) ,右束支阻滞 (RBBB) 13例 (30 .9% )、右束支阻滞 +左前半阻滞 (RBBB +LAH ) 9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