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沧州地区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通过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变化判断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以2008年10月—2016年9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收治的432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年龄、职业、中毒途径、中毒原因、中毒剂量、中毒距就诊时间、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再将其中经口途径中毒且转归明确的363例患者列为观察组,按转归不同细分为3组:存活组、3 d内死亡组、3 d后死亡组,统计分析各组患者入院即刻和入院后第2、3、5、7 d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结果全部432例患者中,男女比1∶1.15(201∶231),年龄以20~50岁为主(71.99%),主要为农民(68.98%),口服途径占85.42%,中毒原因以自杀居多(60.65%);治愈或好转患者最多,占48.84%,未愈或死亡患者占46.06%,转归为其他占5.09%。363例观察组患者中,3 d内死亡组和3 d后死亡组患者入院即刻和入院后第2、3、5、7 d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 d内死亡组入院即刻和入院后第2天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高于3 d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后第3 d,3 d内死亡组和3 d后死亡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死亡率高,早期救治是关键,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变化对判断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秀梅 《中国校医》2004,18(6):550-551
以往发热病人首次就诊检测血常规,恢复后多数病人不再复查,临床工作难以了解到病人血象的变化及转归情况."非典"流行期间,由于对发热病人实行隔离观察,恢复过程中及恢复后要求检测血象,使我们有可能对发热过程中白细胞及分类的变化进行观察.通过对80例学生(年龄18~28岁)发热期间血象变化的观察,得出如下规律:初诊时,白细胞数在1万以上,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大于0.75的往往预后好,恢复快;白细胞总数正常,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大于0.75的预后差,恢复慢;白细胞总数正常,分类计数正常的往往恢复较慢;白细胞总数减低,淋巴细胞增高的恢复最慢.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白细胞(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的意义,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18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变化。结果:182例患者中51.3%的患者于脑梗死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及/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25.1%的患者单纯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白细胞总数升高的程度与疾病的轻重或梗死部位相关,其中小脑、脑干梗死或大脑皮质大面积梗死的患者血常规异常的比例高于其他部位的梗死。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升高具有重大意义,患者入院后应尽早行血常规检查,如发现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的变化,及早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百草枯中毒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病因,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为早发现、早治疗和改善预后提供帮助。方法 将资料完整的181例患者分为有急性肾损伤组和无急性肾损伤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初步筛查出AKI的危险因素,然后将初筛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各因素对AKI的影响。结果 181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中50例出现AKI,死亡46例,无急性肾损伤者131例,死亡46例,2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糖、血尿素氮及消化道出血等与百草枯患者发生AKI有较强的相关性(OR值为1.117、1.134、1.477和9.366)。结论 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糖升高、发生消化道出血为百草枯中毒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白细胞参数及其形态学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乙醇中毒对白细胞参数及其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应用AC.TdittTM三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参数;取静脉血,制成血膜,瑞氏染色,油镜观察白细胞形态。结果406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淋巴细胞绝对数和中间型细胞绝对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淋巴细胞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中性粒细胞比例与中间型细胞比例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0.001。108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白细胞形态主要有以下改变:中毒颗粒、空泡变性、D hle小体(杜勒氏小体)、核棘突、巨多核中性粒细胞、核变性,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和具有卫星核的淋巴细胞等。结论急性乙醇中毒可引起白细胞计数的增高,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紊乱,以及白细胞形态的异常改变,由酗酒导致的病态造血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夏菜荣 《中国卫生产业》2013,(30):138-138,140
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小儿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统计.方法 对本院2011年3-11月间收治的30例小儿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进行治疗,通过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研究,观察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后的护肤效果,对患者治疗以及预后处理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学龄前(0~5岁)患儿的发病数量为22例,占到患者总人数的73.3%.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总数减少;患者白细胞总数相对正常,中性粒细胞数量发生减少,淋巴细胞率显著增加;患者白细胞总数减少,中性粒细胞数量维持不变或者微量减少,淋巴细胞比率明显降低.患者病因主要由于病毒感染为主,或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结论 学龄前儿童(0~5周岁)出现白细胞及中心粒细胞减少症的比例较大,并且.男性患儿感染率更高,患儿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与体内免疫系统的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性粒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在诊断急性细菌性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体积分布宽度(NDW)在诊断急性细菌性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Beckman Coulter 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80例急性细菌性感染患者的血样进行全血细胞分析,综合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显微镜形态学检查等各项指标,与5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细菌性感染患者NDW数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而且部分急性感染患者白细胞总数<11.0×109/L,中性粒细胞<85.0%,但NDW数值却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显微镜形态学检查,当NDW>23.0时,可见不同程度中性粒细胞核左移、中性粒细胞体积大小不等、胞浆内出现中毒颗粒等.结论 NDW可以作为诊断急性细菌性感染比较敏感特异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8.
将本院中毒科2008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83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按就诊后首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为A组(≤10×10~9/L)、B组(10×10~9/L~20×10~9/L)、C组(20×10~9/L~30×10~9/L)、D组(30×10~9/L)四组,按照中毒结局(存活和死亡)对各组的存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83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经治疗后,各组存活率分别为78.72%、44.32%、5.00%和0。四组间不同白细胞计数在中毒结局上存在明显差异,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作为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血液中的血糖水平、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格拉斯哥(GCS)评分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和患者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73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外周血,检测血液中的血糖浓度、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并按照GCS评分分为轻、中、重3组。结果:随着GCS评分的降低血液中的血糖浓度、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升高的越明显,具有明显相关性,且患者急性期时血糖浓度越高、白细胞计数越大预后就越差。结论:重型颅脑外伤后血液中的血糖浓度、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可作为判断颅脑外伤预后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患者外周血中自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急诊收治的116例DTIH患者和123例非DTIH患者的外周血,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并分组进行对比.结果 首次头颅CT检查无颅内血肿,再次检查发现颅内血肿的DTIH患者入院时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13.35±6.72)×109/L及中性粒细胞计数(12.78±6.43)×109/L,明显高于首次及多次头颅CT检查均未见颅内血肿患者[白细胞计数(9.72±3.09)×109/L及中性粒细胞计数(7.64±2.93)×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首次头颅CT检查即发现颅内血肿的DTIH患者和非DTIH患者人院时外周血中自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以作为一项客观指标协助首次头颅CT检查无颅内血肿的DTIH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AP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探讨AP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80例患者治疗30 d内死亡48例,占60.00%;存活32例,占40.00%。死亡组和存活组的肝脏损伤、肾脏损伤、中毒浓度、白细胞计数、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脏损伤、肾脏损伤、中毒浓度高、白细胞计数高、血糖水平高是导致AP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OR>1, P <0.05)。结论 APP患者的预后受早期脏器功能、中毒浓度、白细胞计数、血糖水平的影响,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缺乏对白细胞分类的干扰,并对干扰因素进行分析。方法:血常规检查同时进行人工涂片镜检,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形态学观察;并且进行过氧化物酶染色(POX染色)观察中性粒细胞酶反应情况。结果:过氧化物酶缺乏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假性减少或(和)单核细胞假性增高。建议血常规检查发现单核细胞增高或(和)中性粒细胞减低时,应常规进行人工复检,以提高白细胞分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严重感染患者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的变化趋势及对其监测的意义。方法对37名严重感染患者进行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检测,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关系。结果在严重感染患者,早期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增高,伴随病情加重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计数降低可先与白细胞计数降低出现,并与预后相关。结论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能够有效评估严重感染患者的病情,对于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111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血浆和尿液中百草枯浓度、血液白细胞计数、肝肾功能、血清淀粉酶、电解质及动脉血气分析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1例中毒患者存活43例,死亡68例,病死率为61.3%;血浆中百草枯浓度≤8.0 μg/ml,尿液中百草枯浓度≤276.0 μg/ml的中毒患者可能存活,但血浆中检测不到百草枯的中毒患者也可发生死亡.生存组患者血浆中百草枯、尿液中百草枯浓度[(0.82±1.70)、(28.12±51.17)μg/ml]明显低于死亡组[(9.32±12.04)、(384.53±597.93)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血清肌酐含量、天冬氨酸转氨酶活力、血清淀粉酶活力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死亡组易于出现代谢性酸中毒.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生存率与血浆、尿液中百草枯浓度、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肌酐、BE值相关.结论 高浓度的血浆、尿液中百草枯,白细胞增高、肾功能障碍及代谢性酸中毒是影响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factors of acute paraquat intoxication prognosis.Methods The early paraquat concentration in plasma and urine, leukocyte count, hepatic and renal function,amylase, electrolyte and the parameters of arterial blood ga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in 111 patients with acute paraquat intoxication. Results 43 cases( 38.7% ) of all the 111 patients survived and the other 68 cases (61.3%) died. The patient, whose paraquat concentration was not more than 8.0 μg/ml in plasma and 276.0 μg/ml in urine,could survive. But some patients could die,only if there was no paraquat found in plasma. The paraquat levels in plasma and urin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survivors [ ( 0.82± 1.70 ), ( 28.12±51.17 ) μg/ml]than in nonsurvivors [(9.32 ± 12.04), ( 384.53 ±597.93 ) μg/ml, respectively] (P<0.01). The levels of leukocyte count, serum creatinine,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and amylas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nonsurvivors than in survivors (P<0.05,P<0.01). In addition, metabolic acidosis was easier to appear in nonsurvivors.The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paraquat concentration in plasma and urine, leukocyte count, creatinine and base excess were all related to survival. Conclusion The higher paraquat concentration in plasma and urine, leucocytosis, renal dysfunction and metabolic acidosis are all important factors for the prognosis of paraquat intoxication.  相似文献   

15.
58例早期乳腺癌病人的白细胞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SYSMEX NE-1500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分析58例早期乳腺癌病人的白细胞5分类计数情况。方法:抽取本院58例乳腺癌病人、70例良性乳腺疾病病人和40例正常人的静脉血标本,用SYSMEX NE-1500分类计数其白细胞。结果:乳腺癌组人的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硷性粒细胞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良性乳腺疾病组和乳腺癌组的中性粒细胞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乳腺癌病人、良性乳腺疾病病人、正常人之间的白细胞总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了解乳腺癌病人的白细胞分类计数情况有助于了解其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百草枯中毒病人的救治方法,分析预后因素.方法 分析3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病人服药量、就诊时间、洗胃时间、首次血液灌流时间、APACHEⅡ评分对预后的影响,对38例中毒病人的血白细胞计数(WBC)、淀粉酶(AMY)、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动脉血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碳酸氢盐(HCO3-)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中毒患者13例存活(存活组),25例死亡(死亡组),死亡率65.8%.死亡组服药量,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白细胞总数、淀粉酶、CK、CK-MB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PO2、PCO2、HCO3-低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P<0.05).结论 服药量与死亡密切相关,入院时进行APACHEⅡ评分,检测白细胞总数、淀粉酶、CK、CK-MB、PO2、PCO2、HCO3-,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7.
百草枯中毒的病死率之高的主要原因是与临床缺少有效治疗有关。由于缺乏设计严密的临床研究,百草枯毒素的最佳体外清除技术缺乏科学依据而存在争论,必须根据临床情况做出判断。目前已证实,早期清除百草枯会有益于患者恢复,改善预后。由于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特点,早期不能够有明确诊断证据时,临床经验对于急性百草枯中毒尤显重要。多数毒理学家推荐,中毒早期采用活性炭灌流的方法,以降低血浆百草枯浓度水平,进而减少肺组织的摄取,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糖及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与出血量、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病例入院后即采外周静脉血行血糖和白细胞计数检查.结果:白细胞和血糖升高越多,预后越差,病死率也增高,白细胞、血糖升高程度与出血量无显著相关.结论:急性脑出血早期外周血白细胞及血糖升高提示病情重,疗效差,可作为临床判断预后指标之一,以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改善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各类感染性疾病中的实际应用及效果。方法对137例各类疾病引起的感染患者进行分组观察,对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以及Hs-CRP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s-CRP的水平与中性粒细胞以及WBC呈现正相关,随着中性粒细胞与WBC的增高,Hs-CRP出现明显的上升(P<0.05)。另外,对于WBC正常,但中性粒细胞异常的患者,同样发现Hs-CRP的显著上升(P<0.05)。结论 Hs-CRP与传统的血常规检测感染性疾病,其拥有更强的特异性与灵敏性,对于早期WBC或中性粒细胞处于正常或轻微上升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具有更好的确诊能力。  相似文献   

20.
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是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总称。粒细胞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在显微镜下分别计数这五种白细胞的百分率,这就称为“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机体,在人体中起监察防御作用。白细胞的防御功能,主要是通过吞噬、杀灭病菌和参与免疫反应来完成的。在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数量最多,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淋巴细胞次之,占总数20~40%;单核细胞约占2~8%;嗜酸性粒细胞约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