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药熏蒸联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简称SCP)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主体为2017年12月~2020年1月间来院治疗的59例SCP患儿。随机分A组和B组,分别是31例与28例,行中药熏蒸+功能训练治疗与常规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93.55%,B组为67.86%;治疗后,两组的肌张力评分低于治疗前,运动能力评分高于治疗前,且A组优于B组(P<0.05)。结论:为SCP患儿行中药熏蒸+功能训练可改善其肌张力与运动能力,缓解相关症状,具有较高的推广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痉挛型脑瘫合并癫痫患儿经妥泰/托吡酯治疗后肢体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方法:随机将痉挛型脑瘫合并癫痫患儿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0例,观察组给予妥泰/托吡酯,其余治疗措施两组相同。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半年对患儿进行肌张力评级,测量髋关节被动屈曲角度、膝关节被动屈曲角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的肌张力、髋关节、膝关节的改善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妥泰/托吡酯治疗后患儿肌张力以及髋关节、膝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妥泰/托吡酯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度,为中医推拿及功能训练打下良好基础,减轻患儿康复训练中的痛苦,充分体现中西医药整体化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辛东玫 《智慧健康》2023,(15):203-206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和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5月本院儿童康复科收入的5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样本,按照收治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患儿采取运动疗法,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训练前后两组患儿肌张力、运动功能恢复水平及家长满意度评价。结果 两组训练前肌张力对比无差异(P>0.05);训练后,两组各指标较本组训练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组内对比差异(P<0.05),并且研究组训练后肌张力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同组组内训练后GMFM评分均有所升高,其中研究组GMFM评分中A、B、C、D、E各区及总分均高于另外一组(P<0.05);研究组家长满意度更高,组内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运动疗法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肌张力和运动功能康复,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RJ口肌训练法(sara rosenfeld-johnson’s oral motor exercises)对痉挛型脑瘫流涎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8例诊断为痉挛型脑瘫流涎症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试验组30例,两组均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包括神经营养药物、神经发育疗法(Bobath),以及低频痉挛仪等。试验组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给予SRJ口肌训练法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7.86%,试验组有效率为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7,P=0.038)。结论 SRJ口肌训练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流涎症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分析痉挛型脑瘫患儿前向步态(Forward Walking,FW)训练和后向步态(Backward Walking,BW)训练对患儿行走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3月-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24例痉挛型脑瘫(Cerebral palsy,CP)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性别、年龄、痉挛程度、粗大运动功能分级、改良阿什沃思量表(Ashworth)分级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两组患儿每天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每天再给予25分钟的FW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每天再给予25分钟的BW训练,每周5次,共8周。比较两组患儿的内收肌肌张力、平衡能力、粗大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内收肌肌张力、伯格平衡量表(Berg)、粗大运动功能评分量表88项(GMFM-88)维度D和维度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对照组患儿内收肌肌张力变化不大,观察组患儿内收肌肌张力有改善,且两组患儿之间内收肌肌张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儿Berg、GMFM-88维度D和维度...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6,(5):625-626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应用于小儿痉挛型脑瘫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患儿进行物理康复治疗,研究组患儿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康复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之D区(站立)、E区(走跑跳)评分,以及被动踝背伸角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的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GMFM-88之D区、E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被动踝背伸角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3%(P<0.05)。结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实施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提高患儿的运动、认知、言语、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核心稳定型训练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爬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4年6月-2016年6年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按照训练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的按摩、针灸等训练,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训练基础上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比两组患儿爬行能力的恢复效果,即对比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评分及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评分。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患儿的评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MFM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效果甚好,能够有效地提高脑瘫患儿的爬行功能,改善患儿的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超声定位引导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下肢肌张力障碍的疗效,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8月于安徽省儿童医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双下肢痉挛的脑瘫患儿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治疗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运动疗法+物理治疗),治疗组在超声定位引导下予BTX-A注射,次日行常规康复训练。所有患儿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采用改良Ashworth修正量表(MAS)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行双下肢肌肉痉挛程度和粗大运动功能的评价。结果 两组在治疗1、3、6个月后MAS及GMF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同时间点治疗组痉挛程度的缓解及运动功能的提高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MAS评分在3个月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TX-A疗效有一定的时限性。结论 运用超声定位引导BTX-A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能更好的缓解其双下肢痉挛性肌群的肌张力,改善其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药药浴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于粤北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确诊的8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疗法,涉及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等,观察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并结合中药药浴疗法,分别评估两组的肌张力及大运动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肌张力低于对照组,大运动功能评估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药浴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可获得显著的效果,可改善肌张力,促进大运动功能提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学按摩配合游泳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的疗效。方法 5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脑细胞的活化剂治疗,进行效果评定;其中治疗组30例,在常规脑细胞活化剂治疗基础上,运用医学按摩配合游泳。结果经90 d治疗,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和7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按摩配合游泳治疗痉挛性脑瘫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分析离心收缩训练联合强制诱导运动疗法(CIMT)对痉挛型偏瘫脑瘫儿童上肢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特征的影响,为临床儿童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就诊于南通市妇幼保健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42例痉挛型偏瘫脑瘫儿童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及CIMT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离心收缩训练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两组儿童的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MAS)、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量表(UEFT)、改良Barthel指数(MBI)得分以及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的患侧肱二头肌的均方根值(RMS)。结果 治疗前,两组儿童的MAS评分、UEFT评分、MBI评分及肱二头肌表面肌电RMS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和对照组UEFT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联合组较对照组的两项评分提高更明显(t=2.641、7.258,P<0.05);而联合组和对照组MAS评分、肱二头肌表面肌电RMS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06、t=3.623,P<0.05)。结论 离心收缩训练联合强制诱导运动疗法可以更显著改善痉挛型偏瘫儿童屈肘肌群痉挛状态,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配戴踝足矫形器(AFO)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性瘫痪(CP)患儿肌张力康复的效果,为CP患儿康复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CP患儿6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配戴AFO。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评分、肌张力评分和步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794,P<0.001);内收肌评分、腓肠肌评分及腘绳肌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916、5.694、8.786,P<0.001);步幅、步速、步长高于对照组,而步频低于对照组(t=2.235、2.247、5.271、7.454,P<0.05)。结论 CP患儿配戴AFO可改善患儿粗大运动能力,降低患儿肌张力,提高患儿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痉挛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引导式教育训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及功能独立性评分,并观察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功能独立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结合引导式教育训练可明显提高痉挛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及功能独立性及生活质量,促进患儿的康复及整体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不同牵伸方式对痉挛型脑瘫患儿(CP)肌张力影响及患儿耐受程度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20年5月在成都市妇妇儿童医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53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渐进式牵伸法组(观察组)27例和静态式牵伸法组(对照组)26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30min/次,1次/d,5次/周,训练12周;训练前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观察患儿股内收肌、腘绳肌、踝跖屈肌肌张力变化情况,采用关节活动度(ROM)观察患儿内收肌角、腘窝角、足背屈角变化情况,采用改良CHEOPS疼痛评分法观察患儿耐受程度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肌张力(M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t=2.121、4.947、2.476,观察组:t=3.422、5.322、2.933)、关节活动度测量较治疗前改善(对照组:t=2.061、2.017、2.053,观察组:t=4.357、3.936、3.349)、改良CHEOP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升高(t=39.817、16.9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儿股内收肌、腘绳肌、踝跖屈肌肌张力降低更明显(t=2.230、2.133、2.173, P<0.05);内收肌角、腘窝角、足背屈角关节活动度观察组改善更显著(t=2.059、2.119、2.105, P<0.05),而对照组在牵伸治疗时改良CHEOPS疼痛评分升高情况更明显(t=13.157,P<0.001)。结论 渐进式牵伸治疗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更明显,且患儿耐受度高更易接受,适宜在脑瘫儿童康复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刘氏小儿推拿法联合Bobath现代康复法在痉挛型小儿脑瘫治疗中的疗效,为临床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杭州市萧山区特殊康复中心儿康部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痉挛型小儿脑瘫诊断的63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首诊顺序将其分为联合方案组(31例)和单一方案组(32例),单一方案组采用Bobath现代康复法治疗,联合方案组采用刘氏小儿推拿法联合Bobath现代康复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四肢Ashworth评分、综合功能评分、GMFM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四肢Ashworth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而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综合功能评分和GMFM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f =2.65 ~8.14,均P<0.05).联合方案组患儿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单一方案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性(x2 =4.01,P<0.05).结论 刘氏小儿推拿法联合Bobath现代康复法在痉挛型小儿脑瘫治疗中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四肢痉挛状况,为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与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脑瘫的I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月龄介于6~36个月,按规定治疗的痉挛型四肢瘫患儿,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药物、运动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电针和高压氧治疗。应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和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对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时进行评价,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分总百分比(t=2.08,P〈0.05)、评分总百分比差(t=4.45,P〈0.05);综合功能运动能区评定评分(t=2.76,P〈0.05)及评分差(t=4.95,P〈0.0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针刺结合高压氧对脑瘫具有确切的疗效,是一种较好的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骨化三醇冲击联合树脂吸附治疗严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方法 将32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骨化三醇冲击组(CP组)12例、骨化三醇冲击联合树脂吸附组(CP+RA组)10例和树脂吸附组(RA组)10例.治疗前及治疗后1、2、3个月测定血清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素(iPTH)、白蛋白、尿素、肌酐和血红蛋白.每半个月测定血钙、磷.结果 每次树脂吸附后较吸附前iPTH明显下降(P<0.05).CP+RA组治疗后2个月iPT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后3个月,CP+RA组iPTH水平为(598.50±317.45)ne/L,明显低于CP组的(1008.67±436.85)ng/L和RA组的(1464.60±411.27)ng/L (P<0.05).结论 骨化三醇冲击联合树脂吸附能有效降低严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iPTH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