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惠林 《骨科》2017,8(3):161-162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这两种经皮椎体强化术,临床主要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的治疗,能够即刻稳定椎体,有效缓解病人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对于脊柱外科医生来说,骨质疏松的脊柱问题有疼痛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折后椎体持续不稳,以及由于多发椎体压缩造成的渐进性体态改变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引起的神经并发症。运用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对骨质疏松的椎体进行强化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虽然在大部分病例中,由于椎体骨折造成的疼痛会在前几周内逐渐缓解,但仍然有相当数量患者持续疼痛并且椎体持续性塌陷。经皮椎体注入骨水泥会使80%~93%的患者产生迅速而持久的疼痛缓解。多个椎体同时注入还能使严重骨质疏松的脊柱成为一个整体,从而更加有效的阻止椎体进一步塌陷和保持体态。在新鲜的骨折中,球囊扩张椎体成型术可以改善脊柱前凸,若实施前凸成型术会更有效。脊椎后凸的矫正范围为8.5°~14°。椎体高度可以恢复90%。当获得稳定性后,为了在严重骨质疏松的骨质上锚住内固定物,将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强化和螺钉内固定相结合是目前惟一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目前已发表的关于骨水泥椎体强化[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性评价,探讨椎体强化术后再发椎体骨折风险,为临床医疗和科研提供统计学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全面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EMBASE数据库,收集由建库至2018年4月发表的关于骨水泥椎体强化与保守治疗OVCF安全性和再发骨折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文献;遵循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方法价纳入文献质量和可靠性,提取患者骨折椎体数、骨折平面、椎体压缩程度、骨密度以及再发椎体骨折相关数据;通过Review man 5.3软件行Meta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数据,计算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值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采用漏斗图对发表偏倚进行评估。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样本总量为853例,其中437例行椎体强化手术,416例接受保守治疗。2篇为高质量文献,5篇为中等质量文献,2篇为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保守治疗相比,骨水泥椎体强化术后患者再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RR=1.13,95%CI(0.85,1.49),P=0.41]及相邻椎体再骨折发生率[RR=0.93,95%CI(0.48,1.82),P=0.84]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水泥椎体强化术是治疗OVCF的有效方法,不会增加再发椎体骨折的风险,再发椎体骨折可能同骨质疏松症的自然进程相关。  相似文献   

4.
直视下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直视下椎体成型术的手术技巧及其效果。方法自2001年12月~2004年3月利用后路小切口显露骨折椎体后侧部,直视下行椎弓根开孔,椎体部空隙扩大,将骨水泥小团状填塞进入椎体空腔,共治疗17例26个椎体。结果手术均取得了显著的即刻止痛效果,病情稳定,未见治疗椎疼痛复发。结论直视下椎体硬化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值得在中小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椎体成型术、球囊椎体后凸成型术、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椎体后凸成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各自特点。[方法]68例(81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填充物均使用PMMA,43椎接受椎体成型术治疗,22椎接受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8椎接受球囊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疼痛程度(VAS法)的变化与Cobb’s角的变化,采用q检验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6~36个月,平均30个月,无1例死亡,1例接受椎体成型术的患者出现椎管内渗漏有一过性神经缺失症状。椎体成型术、球囊椎体后凸成型术、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椎体后凸成型术各组之间的止痛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椎体成型术组的手术前后Cobb’s角变化与球囊椎体后凸成型术、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椎体后凸成型术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球囊椎体后凸成型术、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椎体后凸成型术组间Cobb’s角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3种不同的方法向病椎内填充骨水泥的止痛效果无差异,球囊椎体后凸成型术,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椎体后凸成型术能一定程度纠正后突畸形。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椎体后凸成型术方法具有与球囊椎体后凸成型术相同的效果,可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留椎体后壁的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并与传统的椎体次全切除术比较。方法2006年3月~2007年4月,收治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6例,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为38~72岁,平均55.61岁。以上病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18例,分别行传统的椎体次全切除术和保留椎体后壁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术后JOA评分、植骨融合率等各项指标。结果两种术式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率均为100%,JOA评分改善无明显差异。保留椎体后壁组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结论保留椎体后壁的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手术风险小、减压彻底等优点,对颈椎椎体结构干扰破坏小,植骨融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比传统的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更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全球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经皮椎体强化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1]。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骨水泥渗漏、脊髓或神经受压迫、低血压等[2-3]。硬膜下血肿是椎体强化术后的一个较为罕见的并发症,目前国内外的文献报道较少。笔者回顾性分析于2020-03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出现硬膜下血肿,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因创伤小、操作简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然而,PVP术后椎体骨折在临床并不少见,包括手术椎体再骨折(椎体高度丢失或再次塌陷)和非手术椎体的新骨折(相邻椎体和非相邻椎体骨折)。其中非手术椎体的新骨折尤其是强化椎相邻椎体骨折较为多见,93.1%发生于术后1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有限元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手术后,不同椎体高度对相邻椎体应力的影响。方法运用四例T12椎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患者术后CT影像资料,构建Genant半定量方法分级后,T_(12)椎体高度为0~3级,T_(11)~L_1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各一例。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施加垂直、屈曲、左侧屈、右侧屈四个不同状态的载荷后,观察椎体强化术后不同椎体高度相邻椎体的应力。结果 T_(12)椎体强化术后呈现T_(12)椎体高度丢失越严重,T_(11)椎体承受载荷越大的趋势,各种状态最大载荷均出现在T_(12)椎体高度为3级时,各级椎体高度之间载荷大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L_1椎体垂直和右侧屈状态压力呈现T12椎体高度丢失越严重,椎体承受载荷越大的趋势,而且T_(12)椎体高度为3级时垂直和右侧屈承受最大载荷,各级之间载荷大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呈现为骨折椎体高度丢失越多,相邻椎体应力越大的趋势。结论为了减少相邻椎体的应力,在进行椎体强化手术过程中应当尽可能恢复骨折椎体的椎体高度  相似文献   

10.
闭合复位后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后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3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利用手术床使患者椎体压缩骨折部位过伸,达到闭合复位目的,然后经皮穿刺行椎体成型术,根据术前和术后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高度压缩率、后凸畸形角度,并计算椎体高度恢复率和后凸畸形矫正率。结果:利用过伸体位闭合复位后再行椎体成型术可以使椎体前壁高度恢复(40.1±23.5)%,中间高度恢复(44.7±20.8)%,后壁高度恢复(15.3±12.4)%,后凸畸形角度矫正(42.5±29.3)%。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利用过伸体位闭合复位后再行椎体成型术,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1.
经皮椎体成型术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华  丁文元 《颈腰痛杂志》2007,28(6):515-518
经皮椎体成型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良恶性椎体肿瘤、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以及骨折危险程度较高的椎体进行预防性治疗,已成为一种治疗疼痛性椎体损害的常用方法.经皮椎体成型术自发明至现在已应用于临床20余年,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其器械、手术进针入路及灌注剂一直处于探索改进完善中,近年进行了大量的远期临床疗效、生物力学、作用机理以及手术并发症分析.  相似文献   

12.
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扩大减压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介绍自行设计的保留椎体后壁的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扩大减压术。方法2001年3月至2004年3月,应用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扩大减压术治疗各种颈椎伤病89例,男61例,女28例;年龄25~76岁,平均47岁。其中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或不伴神经根型颈椎病62例,颈椎椎体骨折伴或不伴颈椎脱位14例,颈椎不稳症伴或不伴椎间盘突出13例。全部病例均有椎体次全切除指征,其中C423例,C555例,C611例。手术方法为椎体开槽、次全切除,但保留椎体后壁骨质约2mm,行椎间隙扩大减压,将植骨块或钛网嵌于减压槽内,使其与椎体的上下终板、椎体残留侧壁及后壁紧密接触。术后3、6、12个月摄X线片评价内固定在位及植骨融合情况,并记录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手术时间55 ̄130min,平均100min;出血量30~300ml,平均120ml。随访6个月以上者77例,均未发生钢板松动及植骨脱落、塌陷。术后Frankel评分平均提高1.0级。所有患者病变节段稳定,无假关节形成,植骨融合。3例出现声音嘶哑,2周后自愈。结论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扩大减压术适用于相邻双节段颈椎病、颈椎骨折椎体后壁完整以及连续两个节段局灶型后纵韧带骨化者,具有操作安全、减压彻底及植骨融合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型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8例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手术在C臂机监测下,经皮向椎体内穿刺并注入骨水泥,并对患者术后椎体疼痛症状及椎体前缘高度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8个月,平均11个月,患者腰背部疼痛明显好转,椎体前缘高度无明显继发丢失,椎体后凸角度无明显增大。结论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型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11年3月,共收治OVCF患者87例(96个椎体),男18例(21个椎体),女69例(75个椎体);年龄56-83岁,平均73.75岁。压缩骨折椎体分布:T9椎体3个,T10椎体5个,T11椎体15个,T12椎体19个,L1椎体24个,L2椎体18个,L3椎体8个,L4椎体4个。所有患者均采用透视下PKP治疗,随访观察椎体高度恢复情况,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对手术前后疼痛缓解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87例中8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问12-46个月,平均24个月。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末次随访所有病例未出现神经损伤、脊髓压迫、肺栓塞及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椎体高度恢复百分比为(96.O±2.1)%,和术前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F检验,P〈O.05)。术后1、12、24个月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VAs评分比较:术前平均为(8.0±1.4)分,术后1个月疼痛明显减轻,平均(4.0±1.6)分,和术前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F检验,P〈0.05)。术后12、24个月VAs评分分别为(2.0土1.4)分、(2.0土1.1)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检验,P〉0.05)。结论PKP是治疗高龄OVCF的有效方法,能有效缓解OVCF导致的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改善脊柱力线。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及控制骨水泥的注射量是避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告自行设计的钛合金椎体植入物(TpBA)在后方内固定重建椎体爆裂性骨折中的临床效果,并研究其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实验组以TpBA重建椎体及后方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治疗并随访75例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与对照组单纯后方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的45例患者比较临床疗效。并用动物实验分析TpBA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经2年以上的术后随访研究,此种重建椎体方法可有效并安全地治疗椎体爆裂性骨折,协助椎体恢复,避免固定器破坏。此外,比较植入TpBA前后塌陷椎体的稳定度,可发现在压缩、前弯与后伸等运动中,TpBA结合后固定器可增加脊椎结构的稳定度。结论此TpBA可有效增加结构的即时刚度,有助于椎体的融合,可避免后方内固定器的损坏,是未来椎体重建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椎体压缩骨折是老年骨质疏松人群最常见的骨折类型。椎体压缩骨折大部分由骨量减低或骨质疏松症引起, 小部分为脊柱转移瘤导致的病理性骨折, 两者容易混淆。椎体强化术中活检是排除病理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金标准。目前, 越来越多学者推荐在椎体强化术中进行常规活检以明确椎体压缩骨折的病因及诊断, 避免以病理性椎体骨折为首发表现的转移癌的漏诊和误诊, 对于转移癌患者, 便于进行下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介绍保留椎体后壁椎体次全切除术,并与传统的椎体次全切除术比较.方法 2007-08-2009-09,4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行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术和传统的椎体次全切除术各20例,术后1周,3、6、12个月进行随访并行X线及CT三维重建检查,比较两组年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术前术后JOA评分、植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疼痛的原因.方法 对3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全麻下手法复位结合双侧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PMMA 量3.4 ml(2.5~4.0 ml)/单椎体,术后72 h佩戴腰围下地活动.结果 每个椎体手术时间平均48 min(35~65 min),根据VAS评分标准.术后72 h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术后新发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07年7月1日~2009年6月30日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椎体强化术治疗150例患者。其中128例患者未出现新发骨折,为A组;另外22例患者出现新发骨折,为B组。观察指标包括患者年龄、性别、骨密度、术前已存在的骨折椎体个数、椎体强化术治疗的椎体个数、已有骨折的部位、骨折椎体的严重程度、平均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强化术的方式(PVP或PKP)、骨水泥渗漏、新发骨折的部位、新发骨折间期。结果:全部150例患者经至少12个月的随访,出现新发骨折的患者其术前存在的平均骨折椎体个数及平均强化的椎体个数较多(P<0.05)。而年龄、性别、骨密度、骨折椎体的严重程度、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在A组和B组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行PVP治疗的患者新发骨折的发生率高于行PKP治疗的患者(P<0.05)。结论:术前存在的椎体骨折个数及平均强化椎体个数是术后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与PVP相比,PKP术后新发骨折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椎体强化术骨水泥发生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02月收治的165例行椎体强化术治疗的患者,依据术后发生渗漏与否分为:渗漏组和无渗漏组。记录患者年龄、性别、骨密度、骨折节段、椎体压缩程度、骨折椎体的后壁及终板完整性、术式选择、手术入路、手术穿刺方法、注入骨水泥的体积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5例患者中,54例发生渗漏,111例未观察到渗漏。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密度、骨折节段、手术入路、手术穿刺方法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椎体后壁完整与否、椎体终板完整与否、手术方式、椎体压缩程度、注入骨水泥的体积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变量逻辑回归分析表明:骨水泥渗漏与否与椎体后壁完整与否、椎体终板完整与否、术式选择、椎体压缩程度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椎体后壁完整与否、椎体终板完整与否、术式选择、椎体压缩程度是椎体强化术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