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1型分子(erythrocyte receptor type 1,E-CR1)基因多态性以及 E-CR1表达和黏附活性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为CRF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Hind Ⅲ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的基因型,采用酶联法测定红细胞 CR1的表达量,采用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试验测定红细胞CR1分子黏附活性。结果:CRF 组红细胞 CR1基因多态性分布( HH:55.0%、HL:31.0%、LL:14.0%)与对照组( HH:70.0%、HL:24.0%、LL: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同种基因型CRF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CRF组HH 型、HL型和LL型红细胞CR1表达量、黏附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CRF和对照组组内不同基因型之间比较,HH型红细胞 CR1表达量、黏附活性均明显高于HL型和LL型( P <0.05)。结论:CRF的发生与红细胞CR1表达数量和黏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β-地中海贫血患者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及CR1数量的变化。方法采用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RFLP)和酵母菌花环试验法分别测定β-地中海贫血患者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和CR1的数量,并与健康对照组作比较。结果β-地中海贫血患者HH型占40.91%(45/110),HL型占27.27%(30/110),LL型占31.82%(35/110);健康对照组HH型占55%(55/100),HL型占40%(40/100),LL型占5%(5/100);β-地中海贫血患者RBC-CRIR为(10.86±1.15),健康对照组(26.72±1.29);β-地中海贫血患者RBC-ICR为(8.63±0.32),健康对照组(3.91±0.13)。其中HH型和HL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LL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β-地中海贫血患者CR1基因LL型比率高且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降低,提示可能与β-地中海贫血的发病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 (2DM)患者的Ⅰ型补体受体 (CR1)密度基因多态性与红细胞 (RBC)免疫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2DM患者 82例 ,健康对照 5 6例 ,以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 PCR(RELP PCR)法测定RBC CR1基因型 ,以红细胞粘附花环试验测定RBC C3b受体花环率 (RBC C3bRR)及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RBC CICR)。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 ,2DM组RBC C3bRR下降 ,RBC CICR上升 (P <0 .0 1)。② 2DM组HH型、HL型和LL型分布频率分别是6 3.4 1%、30 .4 9%和 6 .0 9% ;突变率是 36 .5 8%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③ 2DM组内 ,HL型RBC C3bRR为 (10 .84± 3.4 3) % ,低于HH型的 (17.0 2± 5 .6 3) % ;RBC CICR为 (11.13± 3.82 ) % ,高于HH型的 (7.4 1± 2 .5 4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2DM患者的RBC免疫功能低下 ;CR1密度基因突变型L的缺陷表达对 2DM患者的RBC免疫能力的下降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百色地区壮族及汉族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患者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及CR1黏附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PCR和Hind Ⅲ酶切技术(RFLP)和酵母菌花环试验法分别测定β-地贫患者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和CR1的数量,并与正常壮族及汉族人群组作比较.结果 β-地贫壮族患者中HH型占41.8%(33/79),HL型占20.3%(16/79),LL型占38.0%(30/79);β-地贫汉族患者中HH型占54.8%(17/31),HL型占45.2%(14/31),LL型0%(0/31);健康壮族人群组HH型占36.7%(44/120),HL型占30.0%(36/120),LL型占33.3%(40/120);健康汉族人群组HH型占55.0%(55/100),HL型占40.0%(40/100),LL型占5.0%(5/100);β-地贫壮族患者RBC-CRIR为(10.11±1.05)%,β-地贫汉族患者组为RBC-CRIR为(11.27±1.12)%,健康壮族人群组为(27.36±1.19)%;健康汉族人群组为(26.72±1.29)%.其中,β-地贫壮族患者HL型明显低于β-地贫汉族患者(P<0.01);β-地贫壮族患者LL型明显高于β-地贫汉族患者(P<0.01);健康壮族组LL型明显高于健康汉族人群(P<0.01);而HH型和HL型在健康壮族及汉族人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红细胞CR1基因LL型在β-地贫患者和壮族人群有较高的表达.且β-地贫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降低,提示β-地贫的发病率在广西百色地区具有民族性,即壮族人群发病率高于汉族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壮、汉、苗族β-地中海贫血患者与正常人红细胞补体受体1(CR1)密度相关基因组多态性分布及CR1活性变化.方法:采用PCR、HindⅢ酶切技术(RFLP)和酵母菌花环试验法测定壮、汉、苗族β-地中海贫血患者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组多态性和CR1的活性,并与正常壮、汉、苗族人群组作比较.结果:β-地中海贫血患者HH型占40.91%,HL型占27.27%,LL型占31.82%;壮、汉、苗族β-地中海贫血患者之间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组多态性分布无明显差异.正常壮族人群组HH型占36.67%,HL型占30.00%,LL型占33.33%;正常汉族人群组HH型占57.69%,HL型占36.54%,LL型占5.77%;正常苗族人群组HH型占42.31%,HL型占38.46%,LL型占19.23%.β-地中海贫血患者RBC-CRIR为10.86±1.15,其中壮族人群组27.36±1.19;汉族人群组26.72±1.29;苗族人群组28.36±1.07.β-地中海贫血患者LL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β-地中海贫血患者LL型比例明显比正常汉族人群高(P<0.01).正常壮、汉、苗族之间LL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β-地中海贫血患者RBC-CR1R比例比正常壮、汉、苗族人群低(P<0.01).结论:桂西地区壮、汉、苗族正常人群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组多态性异常分布增高,β-地中海贫血患者CR1基因LL型比率增高,红细胞CRI免疫黏附功能降低,该地区壮、汉、苗族β-地中海贫血发生率与其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组多态性异常分布无明显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广西右江流域壮、汉族正常人群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及CR1数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RFLP)测定壮、汉族正常人群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结果 壮族人群组HH型占36.67%(55/120),HL型占30.00%(45/120),LL型占33.33%(50/120);汉族人群组HH型占55%(55/100),HL型占40%(40/100),LL型占5%(5.00%),壮、汉族人群LL型分布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壮族人群红细胞CR1基因LL型比汉族人群高,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提示右江流域β-地中海贫血的高发可能与壮族人群高比率的LL型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人群中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型性与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加HindⅢ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型性(HH型、HL型、LL型),采用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测定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能力。结果:在不同人群中,HH型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能力明显大于HL型红细胞,而HL型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能力明显大于LL型红细胞。结论: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能力与CR1基因组密度多型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红细胞Ⅰ型补体受体 (E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分布与SLE患者临床表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结合HindⅢ内切酶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对 5 8例SLE患者的E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分布进行测定 ,并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在疾病活动期的临床表型 .结果 :在SLE患者组中 ,ECR1密度相关基因HH型占 3 6 2 1% ,HL型占 62 0 7% ,LL型占 1 72 % ,其ECR1密度相关基因的点突变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在疾病活动期 ,HL组患者的抗核抗体 (ANA)阳性率明显高于HH组患者 .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奥利达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红细胞膜补体受体1型分子(CR1)的数量,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实验室指标:①治疗前,HBO组和对照组SOD、GSH-PX、MDA的水平及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与SOD和GSH-PX的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r=0.504、P<0.01;r=0.538、P<0.01),与MDA的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r=-0.660、P<0.01)。②治疗后,HBO组和对照组SOD、GSH-PX、MDA的水平及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SOD和GSH-PX的水平及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MDA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①1~10d HBO组清醒率(80.6%)显著高于对照组(43.8%)(P<0.01);HBO组全部清醒,对照组15.6%未清醒,差异显著(P<0.01)。②HBO组总显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压氧联合奥利达能显著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SOD、GSH-PX、MDA的水平及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可明显缩短患者意识恢复时间,有明显的促醒作用,且能够提高总有效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发病率居世界首位,治疗属世界难题。SLE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许多研究表明,SLE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1(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CR1)分子水平及功能低下,但未见研究对CR1基因与SLE遗传易感性的关联进行报道。文中旨在探讨红细胞CR1分子水平及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与SLE的关联。方法检测SLE患者(SLE组)及健康人(对照组)红细胞CR1分子水平及5个标签SNP位点基因型,比较对照组CR1基因各SNP位点基因型对应CR1分子水平的差异,以及SLE组和对照组组间红细胞CR1分子水平和CR1基因各SNP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CI。结果对照组CR1基因rs3818361C>T/TT基因型携带者红细胞CR1水平低于CC、CT基因型者(P<0.05),rs11118167T>C/TC、CC基因型携带者红细胞CR1水平低于TT基因型者(P<0.01),rs9429945C>T/CT、TT基因型携带者红细胞CR1水平低于CC基因型者(P<0.01)。SLE组CR1几何平均荧光强度比值(geometric 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 ratio,GMFIR)低于对照组(P<0.01);有3个标签SNP位点与SLE发病关联(P<0.01或P<0.05),与非携带者比较,CR1-rs4844600G>A/GG基因型(OR:8.672,95%CI:3.864~19.462)及G等位基因(OR:7.419,95%CI:3.425~16.073)、CR1-rs3818361C>T/CC基因型(OR:1.872,95%CI:1.113~3.149)及C等位基因(OR:1.575,95%CI:1.067~2.325)、CR1-rs11118167T>C/TT基因型(OR:2.083,95%CI:1.065~4.071)及T等位基因(OR:1.941,95%CI:1.050~3.588)携带者患SLE风险增加。结论健康人CR1基因rs3818361C>T/TT基因型、rs11118167T>C/TC、CC基因型和rs9429945C>T/CT、TT基因型携带者红细胞CR1水平低于该SNP位点其他基因型携带者。SLE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水平降低,CR1基因rs4844600G>A、rs3818361C>T、rs11118167T>C等3个SNP位点与SLE发病关联,其易感基因型CR1-rs4844600G>A/GG、CR1-rs3818361C>T/CC和CR1-rs11118167T>C/TT与SLE患者CR1分子水平低无关。  相似文献   

11.
程可萍  陈卫园  郎平 《浙江医学》2018,40(2):130-133
目的探讨经皮氧分压(PctO2)和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ctCO2)在不同微循环障碍新生儿诊断中的价值,分析其与PaO2和PaCO2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重症新生儿96例,依据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不同,分为微循环正常组36例、轻度微循环障碍组30例和重度微循环障碍组30例。应用经皮氧/二氧化碳分压监测仪测定所有新生儿PctO2和PctCO2,并同步监测PaO2和PaCO2。分析各组患儿PctO2、PctCO2的表达水平有无差异,对PctO2和PaO2、PctCO2和PaCO2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PctO2、PctCO2对新生儿缺氧及CO2潴留的早期反应性。结果微循环正常组PctO2和PaO2、PctCO2和PaCO2均呈正相关(r=0.760和0.589,均P<0.01);轻度微循环障碍组和重度微循环障碍组PctCO2和PaCO2均呈正相关(r=0.728和0.698,均P<0.01),但PctO2和PaO2均无相关性(r=0.316和0.141,均P>0.05)。3组新生儿PctO2表达均低于Pa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PctCO2与Pa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循环正常组、轻度微循环障碍组和重度微循环障碍组PctO2与PctCO2诊断缺氧和CO2潴留的AUC依次为0.88(P=0.012)和0.65(P=0.112),0.58(P=0.348)和0.91(P=0.001),0.62(P=0.152)和0.89(P=0.008)。结论微循环正常新生儿经皮监测PctO2和PctCO2可较好替代PaO2和PaCO2;轻度及重度微循环障碍新生儿PctO2不能较好反映PaO2,此时需结合动脉血气指标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2.
应用细胞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斑点杂交技术,探讨H2O2对小鼠脾细胞产生IL2和IL2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示103~10-2mol·L1H2O2对小鼠脾细胞产生IL2有抑制作用,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10-4mol·L-1有促进作用(P<0.01);10-8~10-5mol·L-1则影响不明显。斑点杂交结果示10-3mol·L-1H2O2对小鼠脾细胞IL2mRNA表达有抑制作用,10-4mol·L-1有促进作用,而10-5mol·L-1影响不明显。以上结果提示H2O2可能是通过影响IL2mRNA的水平来影响IL2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用于静脉全麻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用于静脉全麻患者临床观察。方法随机选择择期行乳腺肿块或区段切除术。年龄在18~45岁。体重40~70 kg。ASAⅠ~Ⅱ级。对40例无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不同阶段的观察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麻醉过程中SpO2均维持>96%,与麻醉前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此种方式监测PetCO2,存在一定的误差,但它具有无创、连续监测的特点,可即时反映通气状态。对于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的患者,用PetCO2结合SpO2监测,能准确、及时地了解患者的呼吸状况,有效的提高静脉全麻患者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银杏叶总提取物(GBE)对H2O2诱发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获取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用H2O2损伤心肌细胞,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模型,实验组加入GBE使其终质量浓度分别为50、100、150 mg/L,阳性对照组加入异博定,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硫代巴比妥酸法、黄嘌呤氧化酶法分别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线粒体中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比活力;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LDH活性和MD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0.001),SOD则明显降低(P<0.01),而GBE各组能减少LDH和MDA的产生呈剂量依赖关系;SDH和CCO比活力在H2O2组明显下降(P<0.001),GBE组改变不明显;150 mg/L GBE对细胞线粒体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H2O2诱发的心肌细胞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维持细胞中线粒体的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 (SMI)对H2 O2 所致小管细胞氧化性损伤的影响。方法 :通过H2 O2 致鼠肾小管细胞损伤模型建立 ,用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培养小管细胞琥珀酸脱氢酶 (SDH)和乳酸脱氢酶 (LDH)。结果 :参麦注射液和辅酶Q1 0 能减轻氧化性损伤肾小管细胞SDH及LDH活性丧失的作用 ,与模型组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1 ) ,且对未损伤小管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P <0 .0 1 )。结论 :SMI对H2 O2 所致的小管细胞氧化性损伤具有明显的修护作用 ,其效应略优于辅酶Q1 0 ,SMI能提高受损小管细胞有氧代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黄芩茎叶总黄酮对培养心肌细胞H2O2损伤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对H2O2体外致大鼠心肌细胞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H2O2制作培养大鼠心肌细胞损伤模型,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加入SSTF前后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H2O2损伤组心肌细胞核膜模糊,线粒体嵴紊乱、扩张、溶解成颗粒状,肌丝排列不规则;SSTF保护组核膜平滑规整、部分线粒体已恢复正常,肌丝排列规则.结论:SSTF对培养心肌细胞自由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鲜姜有效部位对离体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ECV-304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健康大鼠每日ig不同剂量(200、400、800mg/kg)鲜姜有效部位或洛伐他汀(40mg/kg),共4d,取含药血清作为受试药物。采用H2O2建立离体培养的ECV-304细胞氧化应激的损伤模型,测定细胞存活率、内皮细胞培养液中LDH、MDA水平及细胞中MDA水平。结果鲜姜有效部位含药血清能够显著提高H2O2损伤的内皮细胞的存活率,降低受损内皮细胞培养液中LDH,并减少细胞培养液及细胞中MDA。结论鲜姜有效部位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及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可减轻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携带KIR2DS2基因短发夹状干扰RNA(short hairin RNA,shRNA)的RNAi慢病毒载体.方法针对已经筛选确定的KIR2DS2基因RNAi有效靶序列,合成靶序列的Oligo DNA,退火形成双链DNA,与经HpaⅠ和XhoⅠ酶切后的pSicoR-GFP载体[含U6启动子和绿色荧光蛋白(GFP)]连接产生LV-shKIR2DS2慢病毒载体,PCR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用LV-shKIR2DS2及Packaging system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颗粒,以293T细胞GFP蛋白的表达水平测定病毒滴度.结果PCR和测序证实,成功构建KIR2DS2shRNA的慢病毒载体LV-shKIR2DS2.293T细胞测定病毒滴度为6×108TU/ml.结论成功构建携带KIR2DS2基因短发夹状干扰RNA的RNAi慢病毒载体.  相似文献   

19.
文翠容  庄英杰  文凤 《医学争鸣》2003,24(24):2230-2230
1 临床资料 对我院SARS病区 84个病房连续进行了室内消毒前后细菌培养 6 0 0次 .H2 O2 ,QPX - 1 2 8型电动气溶胶喷雾机均由北京鑫四环消毒技术开发中心提供 ;细菌总数采样纸片 (美国 3M)由北京安普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病房空气采样 :在无菌净化台内 ,用无菌方法将 1mL无菌生理盐水滴入 3mol·L-1 细菌总数测试制片中 ,盖上上层膜 ,轻轻用压样器压好 ,装入塑料袋中放入 4℃冰箱内 (一袋内最多不能超过 2 0张测试纸片 )备用 .采用自然沉降法 ,将细菌总数测试纸片上层膜轻轻打开 ,此时注意无菌 ,防止污染 ,用消毒后的专用夹子固定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对苯二胺(PPD)与H2O2混合物诱导BALB/c小鼠产生狼疮样改变的作用.方法 将21只6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高PPD组(n=7,800 mg/kg)、低PPD组(n=7,400mg/kg)和对照组(n=7,生理盐水),经皮染毒.检测小鼠血清抗核抗体(ANA)与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及尿蛋白含量,染毒12周取肾脏组织做病理学检杳,观察HE、PAS染色及电镜下变化.结果 第12周高PPD组ANA(220.89±6.16)和抗dsDNA抗体浓度(34.30±1.29)分别高于低PPD组ANA(169.24±16.12)、抗dsDNA抗体浓度(30.78±0.64)和对照组ANA(92.22±7.94)、抗dsDNA抗体浓度(23.77±0.54),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第12周高、低PPD组ANA和抗dsDNA抗体浓度均分别高于染毒前两组ANA和抗dsDNA抗体浓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自6周开始,各组小鼠尿蛋白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光镜下可见肾小球肾炎表现(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区增宽,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管腔内有大量分泌物),电镜示足突融合和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结论 PPD和H2O2混合物在诱导小鼠产生狼疮样改变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