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危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如何合理控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的发生、发展,减少其后遗症及致残率一直是临床儿科医师渴盼早日解决的课题。针对我国目前围产因素逐渐突出已成为高胆首发因素的特点,本文对有高危围产因素影响而可能发生高胆的新生儿进行了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2.
非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厄立特里亚国首都儿科医院新生儿科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高胆红素血症 (高胆 )患儿 316例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对象均来自厄立特里亚国首都儿科医院新生儿科。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 :足月儿血清胆红素 >2 0 5 .2 μmol/L ,早产儿 >2 5 6 .5 μmol/L。男 2 2 1例 ,女 95例 ;足月儿 2 16例 ,早产儿 80例 ,过期产儿 2 0例 ;日龄在 7d内(早期高胆 ) 2 30例 ,大于 7d(延迟高胆 ) 86例。延迟高胆以母乳性黄疸占第 1位 ,其次围生和感染因素。二、病因及高胆程度 见表 1。 5例Rh溶血病黄疸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并提出干预方案。方法对我院18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取静脉抽血测定胆红素浓度。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以围产、感染及溶血等因素为主。结论为了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产科质量,加强新生儿护理和密切观察黄疸出现时间和程度,尽早发现病因并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4.
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其预后的影响,通过对38例高胆患儿在新生儿期进行神经行为评分(NBNA)检测、婴幼儿期用婴幼儿智力发育量表(CDCC)测定智力发育.结果显示高胆组NBN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主要失分项目为行为能力和主动肌张力.在血清胆红素≥204 μmol/L时,胆红素水平与NBN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围产因素、溶血、感染组在黄疸高峰期NB-N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高胆组MDI、PD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智能分级比较,对照组优于高胆组(P<0.01,P<0.05).结果提示,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无论是不同龄别生理性特点或为不同而更较复杂的病理特异,均可能影响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和智能发育.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无论其程度和病因如何均应积极治疗,尽量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及其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5-10岁时进行智力、听力及神经系统随访。结果31例有智力缺陷,其中9例干预治疗后恢复正常;25例听力损失;5倒有神经系统改变,其中脑性瘫痪3例,单侧肢体(左上肢)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各1例。智力、听力及神经系统异常率与血清总胆红素峰值均无显著相关(P均>0.05)溶血组与非溶血组异常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除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外,轻中度高胆红素血症也可对新生儿产生神经损害,致神经精神发育异常,仅凭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并不能确切判断远期预后 对所有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均应积极治疗,尽量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其神经行为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高胆 )对神经行为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38例高胆新生儿及2 4例健康新生儿均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 (NBNA)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检测 ,幼儿期用婴幼儿智力发育量表 (CDCC)测定智力发育。结果 高胆组BAEP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两组Ⅰ、Ⅴ波潜伏期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P <0 .0 5 )。高胆组NBN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 ,血清胆红素 (≥ 2 0 4 μmol/L)与NBN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 ,围生因素、溶血、感染在黄疸高峰期NBN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高胆组智力发育指数 (MDI)、心理运动发育指数 (PD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P <0 .0 5 ) ,智能分级比较 ,对照组明显优于高胆组 (P <0 .0 0 1)。结论 不同程度高胆均可影响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和智能发育。新生儿高胆均应积极治疗 ,尽量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思密达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5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疾病 ,在医院设备所限无法用光疗的情况下 ,给予茵栀黄退黄及保肝等综合治疗 ,但疗效不十分满意。思密达用于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文献中已有报道[1] 。我们用思密达口服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对象  1999年 3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4 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日龄均 <2 8d ,均符合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2 ] 。总胆红素 <342 .0 μmol/L(2 0mg/dl) ,未成熟儿总胆红素 <2 5 6 .5 μmol/L(15mg/dl)。感染性黄疸 14例 ,头颅血肿 8例 ,母乳性黄疸 13例 ,溶血…  相似文献   

8.
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听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高胆红素患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探讨与听力障碍发生有关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于病情稳定、出院前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42 d左右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行听觉脑干反应(ABR)确诊检查;选取产科出生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检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235例,初筛异常58例,占24.7%;复筛58例,异常11例,占18.9%;复筛未通过者3个月龄时行ABR检查,确诊听力障碍5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力障碍发生率为2.13%(5/235)。检测对照组正常新生儿182例,初筛异常18例,占9.9%;18例复筛均通过。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是听力障碍发生高危人群。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败血症及溶血病是导致发生听力障碍的危险因素。对高危新生儿应进行听力随访。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   总被引:72,自引:5,他引:7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症状,尤其是早期(生后1周内)新生儿更多见。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约有5 0 %足月儿和80 %早产儿可出现肉眼可见黄疸,一般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不超过2 0 5 μmol/L(12mg/dl) ,早产儿胆红素不超过2 5 6 μmol/L(15mg/dl) ,称为生理性黄疸。在此  相似文献   

10.
不同光源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作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不同光源的作用。 方法  生后 49~ 72h ,血清总胆红素 >2 0 5 μmol/L之足月高胆儿 ,随机分为蓝光组、蓝绿光组及绿光组各 2 0例 ,持续光疗 48h。光强度 (单位 μw·cm2 ·nm)蓝光 12~ 16,蓝绿光 8~ 12 ,绿光 5~ 8。光疗前后分别检血细胞、血生化及内分泌激素。 结果  与光疗前比较 ,光疗后蓝光及蓝绿光组血红细胞减少 ;三组血胆红素均显著下降 ,以蓝光组为著 ,蓝绿光组次之 ,绿光组不像文献所报导有效 ;三组对其他血细胞、血生化及内分泌激素均无影响。 结论  除蓝光可致轻度贫血外 ,无其他副作用。但比较不同光源对降低血胆红素的疗效 ,必须要光谱纯度、光强度、半衰期等条件较一致时 ,才能作出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预后的影响。方法  6 4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成干预组 34例和对照组 30例。干预组在新生儿期开始接受为期 1 2~ 2 4个月的干预治疗。所有病例均于出生 3,6 ,1 2 ,2 4月龄时进行随访和智能发育检测。结果 两组HIE患儿在 1 2月龄和 2 4月龄时身高、体重和头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干预组各月龄发育商 (DQ)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3月龄时P <0 .0 5 ,之后P <0 .0 1 )。 2 4月龄时干预组后遗症发生率为 5 .98% ,对照组为 30 .0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χ2 =6 .5 1 3,P <0 .0 1 )。结论 早期干预能有效地促进HIE患儿的智力发育 ,减低后遗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减少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脑瘫、精神发育迟滞等后遗症的作用。方法 将118例中重度HIE患儿依家长意见分为干预组(A组)66例及对照组(B组)52例。对A组从1个月起进行早期干预至24个月。结果 24个月时A组及B组患儿智能发育指数(MDI)分别为93.51±17.35和84.59±21.14,运动发育指数(PDI)分别为91.56±22.31和79.98±30.50。24个月时两组患儿MDI、脑瘫、PDI异常及社会适应异常发病例数分别为6和12,3和8,7和15,8和14。A组明显好于B组(P<0.05)。结论 对HIE患儿进行早期干预能显著减少脑瘫、智能发育迟滞等后遗症的发生,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的远期预后。方法 将2014年12月至2016年9月存活出院的83例NEC早产儿分为手术组(n=57)和非手术组(n=26)。手术组Ⅰ期、Ⅱ期、Ⅲ期NEC患儿分别有0、33、24例,非手术组分别有7、19、0例。对患儿出院后体格发育、神经系统发育等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83例患儿随访结束时平均纠正年龄为21±6个月。31例(37%)体重落后,其中手术组体重落后率高于非手术组(P < 0.05);22例(27%)身长落后;14例(17%)头围落后。运动发育落后/发育障碍患儿共18例(22%),其中手术组发生率高于非手术组(28% vs 8%,P < 0.05)。共有5例(6%)患儿诊断为脑瘫,其中手术组4例,非手术组1例。结论 NEC会影响患儿的远期体格发育及神经系统发育等,尤其对病情严重需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影响更大,应对NEC患儿进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4.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的疗效,旨在降低伤残率。方法将394例早产儿分为未或有系统随访332例为甲组、62例为乙组,两组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另设正常足月儿30例(丙组)为对照组。均进行体格发育及神经系统检查;0~3岁用小儿智能发育量表测定。早期干预即予丰富环境,语言,视、听、触觉剌激,有脑损伤者同时给予药物治疗及水疗指针综合疗法等。结果体格发育:甲组低于乙、丙组(P均<0.01);MDI:丙组高于甲、乙组各36分及9分,乙组高于甲组26分;PDI:丙组高于甲、乙组各36分及9分,乙组高于甲组24分。发育落后甲组明显高于乙组,脑瘫发生率甲、乙两组各为150例、5例(χ2=30.1595,P<0.01)。结论早产儿智能运动发育低于正常足月儿;早期干预可降低早产儿发育落后及脑瘫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非免疫性胎儿水肿(NIHF)新生儿的临床特征、病因及转归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NIHF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及转归。结果 23例NIHF患儿中,早产儿18例(78%),足月儿5例(22%);出生窒息12例(52%),其中重度窒息6例。NIHF病因包括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8例(35%),心血管畸形3例(13%),微小病毒B19感染3例(13%),先天性乳糜胸2例(9%),Turner综合征1例(4%),柯萨奇病毒感染1例(4%),病因不明5例(22%)。临床治愈13例(57%),死亡10例,新生儿期病死率为43%。死亡组中早产儿、新生儿窒息、5分钟Apgar评分<8分及心力衰竭比例(分别为100%、100%、60%、60%)明显高于存活组(分别为62%、15%、8%、8%)(P < 0.05)。结论 NIHF新生儿易发生出生窒息;胎龄越小、窒息程度越重、合并心力衰竭者新生儿期死亡风险越大。TTTS中受血儿是NIHF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方法 收集371例EOS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264例)和预后不良组(107例)。比较两组患儿的围生期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合并症、治疗过程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OS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儿的出生体重、胎龄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 < 0.05);预后不良组的早产、低出生体重、极低出生体重及双胎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P < 0.05);预后不良组母亲产前使用激素、产前使用抗生素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P < 0.05);预后不良组反应差和呼吸功能低下的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组,皮肤黄染发生率低于预后良好组(P < 0.05);预后不良组WBC<5×109/L、血小板<100×109/L、贫血、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及低血糖的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组(P < 0.05);预后不良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出血、脑损伤、肺动脉高压及休克的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组(P < 0.05);预后不良组住院时间和抗生素疗程长于预后良好组(P < 0.05);预后不良组使用机械通气和血管活性药的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极低出生体重(OR=41.73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OR=12.669)、脑损伤(OR=8.372)、休克(OR=5.889)、机械通气(OR=5.456)及肝功能损害(OR=4.075)是新生儿EOS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P < 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机械通气及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损伤、休克或肝功能损害对新生儿EOS预后不良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骨髓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早期治疗。方法选择2009—2012年我院NICU收治的急性骨髓炎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8例新生儿急性骨髓炎患儿。发热、肢体活动受限、触摸或被动活动患肢时哭闹明显、患处软组织肿胀等是新生儿急性骨髓炎急性期典型临床表现。5例患儿痊愈,随访10~30个月,均无后遗症发生;穿刺有脓性液体的2例患儿转骨外科行引流、牵引、抗感染等治疗,随访患肢活动存在异常;1例患儿入院不足2天因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新生儿期急性骨髓炎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早期诊断和足疗程治疗可减少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A detailed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f 82 bacteriologically confirmed cases of septicemia was performed—55 cases were in neonates (A1) and 27 cases were in early infancy (A2). Male babies with low birth weight predominated (64·9%). The bacteriological study of the blood culture revealed pure gram negative bacilli were the causative agent in 86·6 per cent of the cases. Of these P. aeruginosa was most common followed by Klebsiella and E. coli. The clinical feature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sed in the two age groups (A 1 and A 2) and with the causative agents. This showed tachypnoea (p<0·05) and fever (p<0·01) were mostly seen in A2 group and in septicemia due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 aeruginosa. “Noma” was exclusively found in neonates (A1) (p<0·01). Diarrhea was significant feature of neonatal pseudomonas septicemia whereas fever was present in the early infancy age-group suffering from septicemia with organisms other than P. aeruginosa. The associated findings, blood count, CSF changes and radiology are discussed and highlighed.  相似文献   

19.
早期干预对高危儿预后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措施对高危儿体格,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88例高危儿分为三组,即缺氧缺血性脑病组(HIE组)118例,早产儿组105例及脑损伤组65例。根据有无系统随访干预又分干预组和未干预组。由专人进行体格发育与神经系统检查及智力测定。结果:早产儿组、脑损伤组中的干预组与未干预组患儿身长、体重、头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智力发育指数(MDI)及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比较,HIE组中干预组平均高于未干预组10分,P均<0.05,早产儿组中干预组分别高于未干预组10及17分(P<0.05、0.01);脑损伤组中干预组高于未干预组36分及43分(P均<0.01)。HIE组、早产儿组及脑损伤组脑性瘫痪与智能落后干预组明显低于未干预组。结论:高危儿早期系统干预2岁时可达到正常同龄儿水平,可减少伤残,降低脑性瘫痪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