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0 毫秒
1.
HBV基因型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型肝炎基因型的研究是目前乙型肝炎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乙型肝炎基因型与乙型肝炎病情的进展、临床表现、治疗、预后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就近几年HBV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湖北汉族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及其与慢性乙型肝炎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RFLP),检测126名正常对照者和1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NF-α基因启动子多态性。结果共发现12种启动子基因型,以GG.GG.CC.CC、GG.GG.CC.CA、GG.GG.CT.CC和GG.GA.CC.CC基因型多见,约占85%;通过对TNF-α基因启动子4个位点基因型分析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正常对照者TNF-α基因启动子-238G/A、-857C/T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而-308G/A、-863C/A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湖北汉族人慢性乙型肝炎易感性与TNF-α基因启动子-308G/A、-863C/A位点多态性有关,其中TNF-α-308GA、-863CA基因型携带者患慢性乙型肝炎风险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是世界上危害极大的传染性疾病,有关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研究近年来得到充足的发展,其对乙型肝炎的转归、对药物治疗的敏感性、预后等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是世界上危害极大的传染性疾病,有关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研究近年来得到充足的发展,其对乙型肝炎的转归、对药物治疗的敏感性、预后等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由于病毒自发变异的存在,人们将乙型肝炎病毒分成不同的基因型.各基因型HBV在区域分布、致病性和疗效反应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拉米夫定是一种嘧啶类核苷类似物,它可以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但是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耐药.关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耐拉米夫定变异之间的相关性,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还尚不一致,本文将这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沈阳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沈阳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和特点。方法 应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将PCR产物应用ABI377自动测序仪直接做核苷酸序列分析,并用DNA STAR软件进行种系发生分析及基因型鉴定。结果 HBV DNA标准株P基因片段可进行基因分型。在沈阳地区慢性HBV感染者中可检出基因型B、C和D,检出率分别为22%、50%和28%,基因型C分布与基因型B、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性HBV携带者间各基因型间分布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测定HBV DNAP基因序列片段可进行HBV DNA基因分型。沈阳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有基因型B、C和D型,其中基因型C为优势基因型。  相似文献   

7.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平安  李艳  邵华  陈会 《微循环学杂志》2002,12(4):21-23,F003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NF)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以病例 对照的研究方法 ,采用PCR RFLP技术检测 14 6例乙型肝炎患者和 165名正常对照者TNF α和TNF β基因型。 结果 :TNF αG/G和G/A基因型在病例组各占 95%和 5% ,对照组中分别为 88%和 12 % ,二组比较 ,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 (P <0 .0 5)。而TNF βG/G、G/A和A/A基因型在病例组各占 3 0 %、40 %和 3 0 % ,对照组中分别为 2 6%、 51%和 2 3 % ,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TNF αG等位基因可能是乙型肝炎易感性的遗传标记 ;TNF αG /G基因型个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风险率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拉米夫定初始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应答不佳者基因型特点及其演变规律.方法 应用克隆测序法检测3例患者(S1患者、S2患者、S3患者)拉米夫定初始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12个月以上病毒学应答不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基线、治疗4周、12周、24周、48周、60周HBV基因型,每个时间点各随机挑取25个克隆进行鉴定并测序.结果 3例初始联合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慢型乙型肝炎应答不佳患者各时间点的总克隆数为398份,其中S1患者在基线时C基因型(8.3%)和B基因型(91.7%)共同表达,但B基因型占绝对优势(22/24).治疗60周时C基因型占绝对优势(100%).S2和S3患者在基线时仅表达B基因型,在治疗过程中,B基因型逐渐“漂移”为C基因型,治疗60周时,C基因型占绝对优势(S2中占75%,S3中占100%).结论 克隆测序可以更好的反应整体的基因型水平;在长期药物压力下HBV基因型从B基因型逐渐向C基因型演变,是导致拉米夫定初始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应答不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根据HBV全基因序列的差异≥8%或者S区基因序列差异≥4%可将其分为A、B、C、D、E、F等基因型.HBV基因型的分布具有地域性,东南亚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以B和C基因型为主.在我国,北方地区以C型为主,南方以B型为主[1].全国很多省份和城市都已有HBV基因型分布的相关报道.基因型检测方法较多,各有其优缺点,温志立等[2]在国内最先应用的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法较其他方法更为简便、经济,适用于大规模标本鉴定,本研究拟采用此法测定江西地区HBV基因型,并同时进一步观察基因型与临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张平安  李艳  徐朴 《微循环学杂志》2003,13(3):23-24,2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 19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 2 49例正常人的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基因 (IL 1RN)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IL 1ra基因的 5种不同组合等位基因 ,本研究只发现Ⅰ /Ⅰ、Ⅰ /Ⅱ、Ⅱ /Ⅱ和Ⅰ /Ⅳ 4种基因型 ,其中IL 1RNI等位基因频率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正常人分别为 94.5 %和 90 .4% ,IL 1RNⅡ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4.8%和 8.8%。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正常人IL 1RNⅠ /Ⅰ、Ⅰ /Ⅱ、Ⅱ /Ⅱ和Ⅰ /Ⅳ 4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89.5 %和 81.1% ,8.5 %和 16.9% ,0 .5 %和 0 .4% ,1.5 %和 1.6%。慢性乙型肝炎组IL 1RNⅠ /Ⅱ基因型和IL 1RNⅡ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IL 1RNⅡ等位基因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易感性 ,但与慢性乙型肝炎HBVDNA复制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不同HBV基因型与外周血HBV特异性、非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9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HBV基因型检测,比较B、C基因型感染者之间HBV特异性、非特异性CTL的差别,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 9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C基因型55例(60.44%),B基因型35例(38.46%),B、C混合型1例(1.1%),C基因型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27例(49.09%),HBV特异性CTL(0.18%±0.03%),B基因型HLA-A2阳性18例(51.43%),HBV特异性CTL(0.38%±0.04%),高于C基因型,t=5.01,P<0.01,非特异性CTL:C基因型(11.87%±1.50%),B基因型(11.90%±1.51%),t=0.14,P>0.05.HBV DNA水平:C基因型[(6.01 ±0.81)log10拷贝/ml],高于B基因型[(5.01 ±0.54)log10拷贝/ml],t=5.01,P<0.01,丙氨酸转氨酶(ALT):C基因型(251.13 ±131.11)U/L,高于B基因型(121.25±63.21)U/L,t=3.61,P<0.01,血清总胆红素(TBil 45.61 ±15.11)μmoL/L,高于B基因型(28.11 ±6.25)μmol/L,t=3.05,P<0.01.结论 与乙型肝炎肝硬化B基因型感染者相比,C基因型感染者的HBV特异性CTL较低,导致HBV DNA水平较高,肝功能损害较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确定流行于河南漯河地区的乙肝病毒的基因型的基本情况.方法 采集河南漯河地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血清,利用PCR扩增得到HBV的S基因;用DANSTAR软件对其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基因型.结果约75.7%样本的HBV S基因序列位于HBV系统发生树的基因型C,约20%的样本其S基因位于系统发生树的基因型B,近4.3%的样本其S基因位于系统发生树的基因型D.结论 流行于河南漯河地区的乙肝病毒多数为基因型C,少数为基因型B,极少数为基因型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流体芯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价值。方法:应用微流体芯片及基因测序技术检测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41例HBV患者中B基因型21例(51.2%),C基因型20例(48.8%),未检测到B+C混合基因型感染。微流体芯片检测结果与基因测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微流体芯片技术可以准确快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不同HBV基因型与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及白细胞介素-21 (IL-21)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59例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HBV基因型检测,比较B、C基因型感染者之间Tfh、IL-21的差别,并探讨其意义.结果 5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C基因型36例(61.02%),B基因型22例(37.29%),B、C混合型1例(1.69%),C基因型外周血Tfh水平(2.89%±1.44%),低于B基因型(4.65%±1.37%),t=3.01,P<0.01,IL-21水平(14.62±2.12 ng/L),低于B基因型(32.27±11.25 ng/L),=4.12,P<0.01,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水平(0.17%±0.02%),低于B基因型(0.37%±0.03%),t=3.12,P<0.01,HBV DNA水平(6.95±0.75log10拷贝/ml),高于B基因型(5.02 ±0.36log10拷贝/ml),=3.03,P<0.01.结论 与乙型肝炎肝硬化B基因型感染者相比,C基因型感染者的外周血Tfh水平较低,引起IL-21和HBV特异性CTL水平降低,导致HBV DNA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和DNA载量与外膜大蛋白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 ,ELISA法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分别检测1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LHBs(Hepatitis B Virus Large Envelope Protein,LHBs)和HBV血清标志物,对HBV DNA阳性标本进行基因测序鉴定基因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BV LHBs与HBV DNA阳性率在HBcAg阴性和阳性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LHBs吸光度A值与HBV DNA载量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267;乙型肝炎病毒B、C基因型间HBV-LHBs吸光度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LHBs水平与HBV DNA载量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能反映HBV感染者体内HBV复制程度,可作为判断HBV复制新的血清学指标;HBV LHBs的含量与HBV基因型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远期体液免疫应答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新生儿期按0、1、6月方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无加强免疫史,HBsAg和/或抗-HBc均阴性的293名儿童[平均(6.08±0.59)岁]为研究对象.83名抗-HBs <10 mIU/ml儿童为远期弱应答组(A组),210名抗-HBs≥10 mIU/ml为远期应答组(B组).采用PCR-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IL-1β、IL-2、IL-4、IL-10、IL-12B和IL-13基因11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结果 A组儿童IL-4基因-33T、-589T和2979T等位基因频率为86.1%、86.1%和90.4%,分别高于B组的76.0%、76.9%和83.3%(P均小于0.05).-33位和-589位紧密连锁,两位点基因型TT在A组的频率分别为74.7%和75.9%,高于B组的57.1%和59.0%(P均小于0.05);而基因型CT则相反,A组的频率为22.9%和20.5%,低于B组的37.6%和35.7%(P均小于0.05).IL-4基因2979位基因型和其他8个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两组儿童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4基因-33、-589和2979位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儿童在新生儿期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远期体液免疫应答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扩增受阻突变检测系统(ARMS)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方法,并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基因型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HBV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设计ARMS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体系,建立检测HBVB和C基因型方法,对50例临床标本进行检测。结果50例临床样本中,B型的检出率为26%(13例),C型为74%(37例),其实验结果与测序结果完全一致。常州及周边地区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型HBV为优势株。C基因型患者A1762T/G1764A突变率为62%,明显高于B型。结论ARMS检测HBV基因型,快速、准确;常州及周边地区HBV基因型主要为B、C型,且C型携带A1762T/G1764A双突变率较高,与较为严重的肝病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HBV B/C基因型重组方式.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4例景洪僾伲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全基因并与pMD18-T载体相连,转化入大肠杆菌E.coli JM109中,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阳性克隆DNA序列测定后进行HBV基因分型及重组部位的鉴定.结果 4名患者16条HBV全基因均为有不同程度的C基因型毒株重组的B基因型,重组方式有两种:群1与C基因型毒株重组部位只有1个,位于HBV前C/C区nt1825~nt2320,共496 bp;群2与C基因型毒株重组部位有2个,位于P基因区nt822~nt1020和前C/C基因区nt1825~nt2320,共695 bp.结论 这种B/C重组方式尚未见报道,Bj亚型与C基因型毒株除了在前C/C基因区重组外,同时还伴有少部分P基因区重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儿HBV基因型与乙肝病毒大蛋白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138例处于乙肝病毒活动期的慢性乙型肝炎患儿血清中的HBV DNA和乙肝病毒大蛋白并鉴定其基因型.结果 乙肝病毒大蛋白吸光度与HBV DNA载量存在正相关(r=0.85,P<0.05);HBV基因B型与HBV基因C型的ALT水平、乙肝病毒大蛋白吸光度和HBVDNA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结论 乙肝病毒大蛋白水平与HBVDNA载量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表明乙肝病毒活动期的慢性乙肝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大蛋白与病毒复制程度密切相关,乙肝病毒基因型与乙肝病毒大蛋白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B(interlukin- 1B,IL - 1B)基因启动子区域 - 5 11C/ T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receptor antagonist,RN )基因在慢性乙型肝炎及正常人群中的多态性 ,初步分析其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 方法 对 1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 2 4 9名正常人 IL - 1B、 RN基因进行PCR扩增 ,其中 IL - 1B基因用 Ava 限制性内切酶对 PCR产物进行消化 ,然后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别对IL- 1B、RN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 结果  IL- 1B基因在正常人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 - 5 11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0 .5 0和 0 .4 8,- 5 11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0 .5 0和 0 .5 2。 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CC型 :0 .2 6(6 5 / 2 4 9)和 0 .2 4 (4 5 / 190 ) ;CT型 :0 .4 7(118/ 2 4 9)和 0 .4 9(94 / 190 ) ;TT型 :0 .2 7(6 6 / 2 4 9)和 0 .2 7(5 1/190 )。IL- 1B基因启动子 - 5 11位点 CC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 DNA水平明显降低 (P<0 .0 5 )。在IL- 1RN的 5种不同组合等位基因 ,只发现 1/ 1、1/ 2、2 / 2和 1/ 4四种基因型 ,其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正常人中的分布为 1/ 1型 :0 .88和 0 .81;1/ 2型 :0 .0 9和 0 .16 ;2 / 2型 :0 .0 1和 0 .0 1;1/ 4型 :0 .0 2和 0 .0 2。其中 IL - 1RN* 1等位基因频率在慢性乙型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