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结核类赫氏反应患者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问卷和医学应对问卷对30例肺结核类赫氏反应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肺结核类赫氏反应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呈中下等水平,采用应对方式由多到少为面对、回避、屈服。其中面对与整体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0.915,P〈0.05),屈服与整体生活质量、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心理功能呈负相关(r=-0.892、-0.887、-0.844、-0.880、-0.891,P〈0.05),回避与整体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0.847,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肺结核类赫氏反应患者的不同应对方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帮助患者建立正性应对方式,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胃肠癌病人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 QLQ-C30、医学应对量表对171例住院胃肠癌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住院胃肠癌病人整体生活质量呈中等水平,采用应对方式由多到少为面对、回避、屈服.其中"面对"与整体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0.075,P<0.05),"屈服"与整体生活质量、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呈负相关(r=-0.196,-0.155,-0.155,-0.315,-0.260,P均<0.05),"回避"与躯体功能呈正相关(r=0.112,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胃肠癌病人的不同应对方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帮助病人建立正性应对方式,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住院胃肠癌病人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胃肠癌病人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医学应对量表对171例住院胃肠癌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住院胃肠癌病人整体生活质量呈中等水平,采用应对方式由多到少为面对、回避、屈服。其中“面对”与整体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0.075,P〈0.05),“屈服”与整体生活质量、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呈负相关(r=0.196,-0.155,-0.155,-0.315,-0.260,P均〈0.05),“回避”与躯体功能呈正相关(r=0.112,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胃肠癌病人的不同应对方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帮助病人建立正性应对方式,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对轻、中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状况问卷和医学应对问卷对30例Fontaine Ⅰ、Ⅱ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生活质量的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常模(P0.01);较多采用屈服应对方式;面对与精力呈负相关(r=-0.404,P0.05),回避与躯体疼痛呈正相关(r=0.528,P0.01)、屈服与生理机能呈负相关(r=-0.431,P0.05)。结论医务人员应充分了解轻、中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应对方式,有针对性地协助患者采取有效应对方式,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对癌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住院癌症患者完成一般资料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医学应对问卷(MCMQ)、中国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QLQ)调查。结果符合条件的234 例患者中,54.27%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MCMQ面对因子(r=-0.378, P=0.006)和回避因子(r=-0.374, P=0.008)与抑郁情绪呈负相关,屈服因子与抑郁情绪呈正相关(r=0.684, P=0.000)。MCMQ面对因子(r=0.232, P=0.043)和回避因子(r=0.317, P=0.000)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屈服因子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r=-0.479, P=0.007)。分别以抑郁程度和生活质量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回归方程分别为:Y(抑郁程度)=-0.631+0.161X3(屈服),Y(生活质量)=3.317-0.085X3(屈服)+0.257X2(回避)。结论应对方式是影响癌症患者心理和生活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应对方式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和健康状况调查量表对11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49.76±14.67)分,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P0.01)。面对与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呈正相关(r=0.197、0.213、0.204);回避与精神健康呈正相关(r=0.239),与精力、生理职能呈负相关(r=-0.248、-0.192);屈服与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呈负相关(r=-0.325~-0.675)。结论应对方式是影响恶性血液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应引导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癌症病人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癌症病人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状况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医学应对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100例已知诊断为恶性肿瘤病人进行洲评.[结果]本组病人抑郁检出率为57.0%.回避应对方式与抑郁得分呈负相关(r=-0.326,P<0.01),屈服应对方式与抑郁呈正相关(r=0.344,P<0.01).社会支持总分与面对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227,P<0.05),与屈服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203,P<0.05).此外,社会支持利用度与面对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289,P<0.05).[结论]应重视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问题,良好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有助于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质量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头颈部肿瘤生存质量测定特异性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医学应对问卷对73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调查.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73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为(42.37±28.12)分;社会支持总分高于国内常模(t=10.581,P<0.001);回避应对得分高于国内常模,屈服应对得分和面对应对得分低于国内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屈服应对方式与性生活(r=0.274,P=0.020)、体质量丢失(r=0.233,P=0.048)呈正相关.社会支持总分与头颈部肿瘤患者的疼痛(r=-0.322,P=0.005)、感觉问题(r=-0.333,P=0.004)、张口困难(r=-0.234,P=0.046)呈负相关.结论 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处于中低水平,社会支持程度较国内常模高,应对策略较国内常模差,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及应对方式有助于提高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楚翠兰  高玲玲  黄小萍 《护理研究》2008,22(18):1628-1629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病人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提出护理应对措施.[方法]采用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生活质量量表和医学应对问卷对96例BPH病人进行调查.[结果]BPH病人在屈服和回避这两种应对方式上得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面对应对方式与常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服应对方式与病人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1),面对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BPH病人倾向于采取屈服和回避的应对方式,屈服应对方式的病人生活质量较低,面对应对方式的病人生活质量较高.护理过程中应教育病人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病人的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114例早发冠心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早发冠心病病人主观幸福感偏低,采用应对方式由多到少为面对、回避、屈服。其中面对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r=0.393,P0.05),回避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r=0.229,P0.05),屈服和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r=-0.407,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不同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帮助病人采取面对应对方式,促进其主观幸福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临床护士心理压力源与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玉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0):921-922,924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源,为护理管理者有效地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评式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内江市2所三级乙等医院287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源依次来源于工作强度、职业需求、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家庭经济收入等方面。其中来源于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及家庭方面的压力源,不同年龄组护理人员在其压力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存在着多种心理压力源,这些压力源是导致护士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也是护理的安全隐患之一,护理管理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定期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和消除压力,从而提高护士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15.
16.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调查,探讨家属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采用自拟问卷对参加系列教育的家属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和家属接受教育次数越多,对疾病知识了解越多;在患者的亲属中患者的父母参加教育比率较大。结论:家属教育对治疗疾病起着积极的作用,应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还应该注意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