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米波对大鼠周围神经急性损伤康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体重为200~250 g的健康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分米波治疗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于右侧大腿制备坐骨神经急性损伤模型。治疗组于术后第1天至术后8周,损伤局部行分米波治疗,对照组不行分米波治疗。分别于术后不同时相对2组的损伤神经进行大体、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轴突图像分析及神经电生理检测。 结果形态学观察术后不同时相内治疗组损伤神经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轴突图像分析治疗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直径及髓鞘厚度均大于对照组(P<0.01),术后8周神经电生理检测治疗组比对照组潜伏期短,波幅高,神经传导速度快(P<0.05)。 结论分米波能明显促进周围神经急性损伤后再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米波对周围神经慢性卡压康复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A(实验)、B(空白对照组)两组。制备Mackinnon坐骨神经卡压模型。A组术后第1d至术后12周,局部行分米波辐射,B组于A组治疗同时行空白对照。术后进行大体、光镜、电镜、免疫组化、轴突图像分析和神经电生理测定。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多、髓鞘发育成熟,神经膜细胞中S-100蛋白的表达水平较高,神经传导速度快且波幅较高。结论:分米波可促进神经膜细胞增殖,提高再生神经中S-100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利于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物理因子对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术后神经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术后患者124例,随机分为电刺激组(A组)、分米波组(B组)、电刺激+分米波组(C组)和对照组(D组)各31例,均给予功能锻炼指导及相应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A、B及C组优良率均优于D组,C组优于A、B组(均P〈0.05)。结论:分米波及电刺激综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能明显缩短周围神经恢复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米波对周围神经损伤后雪旺细胞中s-100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用硅胶管桥接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形成神经再生室。实验组术后局部分米波照射。术后1、2,4、8、12周取材,行大体、光镜、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术后12周行轴突图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目较多、轴突较粗且髓鞘较厚。实验组雪旺细胞中s-100蛋白免疫反应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分米波有明显促进s-100蛋白表达、促进雪旺细胞增殖的作用,进而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与再生。  相似文献   

5.
分米波促周围神经再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0  
目的:研究分米波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方法:构建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模型,实验组对受损神经局部进行分米波辐射,对照组空白对照。术后7、14、30、60和90天取材,行大体、光镜、电镜超微结构观察。术后90天行轴突图像分析及电生理检测。术后30、60和90天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目较多、轴突较粗且髓鞘较成熟,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潜伏期短、神经传导速度快且波幅较高,SFI的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分米波能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背景:周围性面神经损伤治疗包括手术、理疗及药物等方法,但有些情况下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目的:研究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在面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将健康大耳白兔10只双侧面神经上颊支横断后置入硅胶神经再生导管,一侧注入富血小板血浆为实验侧,另一侧注入生理盐水为对照侧。术后8周进行面神经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评价面神经再生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实验侧口轮匝肌动作电位潜伏期明显低于对照侧,复合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振幅(M波)明显高于对照例(p〈0.01)。实验侧再生神经更显成熟,再生轴突较多,髓鞘分化较好,髓鞘厚度较均匀,再生轴突的直径接近正常,神经轴突较密集,排列较规则,神经纤维外膜较较对照组增厚,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层较对照组增多;对照侧再生轴突数目较少,分布不均匀,轴突发育较差,并见大量纤维结缔组织,空泡变性较实验侧为多。实验侧再生神经在有髓轴突直径、面积、髓鞘厚度及轴突计数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侧,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富血小板血浆在面神经损伤修复再生中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分米波促进周围神经急性损伤康复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分米波促进周围神经急性损伤康复作用的机制。方法:选取体重200—250g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A(分米波治疗组)、B(空白对照组)两组。于右侧大腿制备坐骨神经急性损伤模型。A组于术后第1天至术后8周,损伤局部行分米波辐射,B组行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后不同时相对损伤神经进行大体解剖、光镜和电镜观察、轴突图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形态学观察术后不同时相内A组损伤神经恢复情况优于B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术后不同时相A组雪旺细胞中S-100蛋白表达水平高于B组,轴突图像分析A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直径及髓鞘厚度均大于B组(P<0.01)。结论:分米波能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减轻损伤后神经的充血水肿及与周围组织的粘连、促进雪旺细胞增殖等机制促进周围神经急性损伤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电场对神经在自体管状移植物(静脉)中再生的作用.方法在自体静脉移植物桥接兔坐骨神经1.5cm缺损时应用全置入式音频电刺激器,分为实验组(E组)对照组(C组).分别于8、16周对移植物大体情况以及神经组织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神经电生理、神经免疫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持续性的音频电刺激早期即可加速神经轴突长入移植物的进程,并使髓鞘化、血管化加快.16周时E组移植物中神经再生面积和神经传导速度(NCV)恢复均优于C组.结论脉冲音频电场可促进神经在自体管状移植物中的再生及轴突髓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分米波防治屈肌腱粘连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研究分米波对肌腱粘连和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用 2 8只白色Leghorn鸡 ,随机平均分为A组 (术后分米波治疗组 )和B组 (手术对照组 ) ,将趾深屈肌腱切断、修复 ,术后 1d~ 3周A组足爪局部用分米波治疗 ,B组不行分米波治疗。每组动物分别于术后 3、6周随机处死 7只 ,进行大体和光镜、电镜观察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 大体和组织学观察见A组粘连明显减少 ,电镜检查A组成纤维细胞蛋白合成代谢较B组更旺盛。生物力学检测显示A组肌腱滑动距离、康复顺应性 抗张力强度均大于B组 (P <0 .0 1)。结论 分米波可有效地促进肌腱愈合 ,减少肌腱粘连 ,为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早期康复训练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是防治肌腱粘连理想的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0.
背景:纤维蛋白胶和医用OB胶均能用于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但两种胶体的结构组成和作用原理完全不同。目的:对比分析纤维蛋白胶或医用OB胶联合几丁聚糖-胶原导管修复兔面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制作中国大耳白兔右侧面神经下颊支损伤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显微外科吻合组,将神经断端对位,作外膜原位吻合;纤维蛋白胶导管粘合组与医用OB胶导管粘合组分别采用纤维蛋白胶或医用OB胶粘合与显微外科技术吻合进行修复。术后16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评价神经再生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几丁聚糖-胶原导管吸收明显,能抑制吻合口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形成。3组神经肌肉功能恢复良好,口轮匝肌动作电位潜伏期和复合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振幅(M波)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再生轴突恢复比相似(P〉0.05),但轴突再生率不同,纤维蛋白胶导管粘合组、医用OB胶导管粘合组均高于显微外科吻合组(P〈0.05或0.01),其中医用OB胶导管粘合组最高。说明胶原导管生物相容性良好,与纤维蛋白胶或医用OB胶联合应用修复损伤神经效果肯定,但纤维蛋白胶更适于神经损伤的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1.
分米波对大鼠再生神经NGF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分米波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神经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只,均于右侧坐骨神经中段切除5mm神经组织,硅胶管桥接神经缺损,形成神经再生室,实验组术后进行局部分米波辐射。于术后1,2,4和8周取材,行大体和光镜观察,并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及RT-PCR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NGF阳性染色颗粒及积分光密度值(IOD)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各时间点再生神经纤维中NGFmRNA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一神经纤维中.NGF mRNA表达量近侧明显高于远侧(P<0.05)。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中NGF mRNA于术后1周即有表达,术后2~4周达到高峰,术后8周后开始下降。结论分米波能增加神经纤维中NGF mRNA的表达,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术中电刺激、生物蛋白胶、术后分米波辐射的综合措施治疗周围神经完全性损伤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82例周围神经完全性损伤患者均行神经缝合修复术,随机分为两组:综合治疗组行术中电刺激、应用生物蛋白胶、术后分米波辐射治疗;对照组术后口服甲钴胺。观察两组的运动和感觉功能、电生理变化。结果:术后6个月,综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5.37%,治愈率为56.10%;对照组有效率为65.85%,治愈率为34.15%。两组比较均为P<0.05。术后12个月,综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2.68%,治愈率为70.73%;对照组有效率为75.61%,治愈率为48.78%。术后6个月两组比较均为P<0.05,两组间再生电位、运动电位、MCV及SCV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间再生电位、运动电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MCV、SCV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综合措施治疗周围神经完全性损伤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背景肌腱损伤是手外科中的多发损伤,肌腱修复术后常因肌腱粘连影响患者术后手功能恢复,防治肌腱粘连特别是屈指肌腱损伤术后粘连一直是手外科康复工作中的重点.目的研究分米波对肌腱粘连和愈合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研究.单位省级骨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1-01/2003-06在河北省骨科研究所完成.选用Leghorn鸡28只,随机分为术后分米波治疗组、手术对照组.方法将Leghorn鸡的趾深屈肌腱切断、修复后局部分米波照射,分别于术后3,6周处死动物进行大体和光镜、电镜观察及生物力学检测.主要观察指标主要指标两组肌腱的大体解剖、光镜及电镜观察的结果.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次要指标肌腱粘连、愈合分级结果.结果大体和组织学观察见分米波治疗组粘连明显减少,电镜检查分米波治疗组成纤维细胞蛋白合成代谢较对照组更旺盛.生物力学检测显示分米波治疗组肌腱滑动距离(mm)(3周为5.37±1 06,6周为6.76±1.52)、康复顺应性(3周为1.04±0.65)均大于手术对照组(分别为4.43±1.03,5.33±1.27;0.63±0.31)(P<0.05),抗张力强度(N)(26.93±4 80,47.12±7.76)亦大于手术对照组(21.29±4.88,38 96±7.5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分米波可有效地促进肌腱愈合,减少肌腱粘连,为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早期康复锻炼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是防治肌腱粘连理想的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4.
经皮神经电刺激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TENS合并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TENS治疗。采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Fugl-Meyer评估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在减轻疼痛、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增加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TENS合并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具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多维康复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手术促醒效果及康复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多维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促醒效果及术后康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促醒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恢复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多维康复护理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能改善术后促醒效果,促进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口服普瑞巴林联合经皮电刺激治疗腹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腹部PHN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各26例。对照组口服普瑞巴林300mg,每天2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处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价效果,并观察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3及4周后,2组VAS和QS评分均显著下降(均P〈0.05),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均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普瑞巴林300mg联合TENS治疗可有效缓解腹部PHN,改善睡眠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术中电刺激、生物蛋白胶、术后分米波综合措施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探索尺神经损伤较佳的治疗方法。方法:肘管综合征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综合治疗组(A组):术中应用电刺激+生物蛋白胶,术后行分米波辐射治疗。对照组(B组):术后口服甲钴胺。两组均行尺神经松解+前置术。观察两组的运动、感觉功能和电生理变化。结果:术后6个月,A组有效率为84.38%,治愈率为46.88%;B组有效率为59.38%,治愈率为21.88%;术后12个月,A组有效率为93.75%,治愈率为68.75%;B组有效率为75.00%,治愈率为43.75%。两组比较均为P<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再生电位、运动电位、MCV及SCV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间再生电位、运动电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MCV、SCV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综合措施是治疗肘管综合征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