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普外科手术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指导临床进行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1999~2008年期间727例普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汇总性分析。结果:普外科手术病人切口感染共计31例,感染率4.26%,结论: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术前营养状况、电刀的使用、术中创面的保护和清理、缝合技术等有密切关系。及时有效地调整营养状态、电刀的合理使用、关腹前切口的清理、减低切口缝合张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2.
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腹腔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探讨预防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对本科2002年10月—2005年10月收治的1522例普外科腹部手术病例,包括胃大部分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移植、脾切除术、胃溃疡穿孔修补术、阑尾切除术、剖腹探查术等手术切口感染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术前营养状况、长期吸烟、早期进食、术后剧烈咳嗽、缝合技术以及电刀使用有密切关系。结论改善切口缝合技术、早期进食、术后避免剧烈咳嗽、关腹前切口清创、缩短手术时间、尽量避免开腹时使用电刀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临床药师通过对普外科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的分析,以及参与普外科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评价,探讨基层医院临床药师专科化工作模式及其作用.方法:调查我院自 2006-07~2009-06收治的372例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住院病历,以2006-07~2007-12患者169例为对照组,以2008-01~2009-06患者203例为考察组.对照分析两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手术切口愈合及术后感染情况、住院天数及各项费用情况.结果:考察组抗菌素使用方法、品种和联合用药的合格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考察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抗菌素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手术切口愈合及术后感染情况无差异(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普外科药物治疗实践,提供药学服务,可明显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及医院药事管理水平,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为基层临床药师提供可行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应急处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治疗的256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通过分析对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应急处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手术时间、肥胖、年龄、糖尿病、切口类型等都会直接影响患者手术切口的感染情况,因此需要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使用抗生素,以降低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结论在普外科手术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并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专业技能的考核,以提高医护人员的熟练度,从而有效控制手术切口长度,要在无菌环境中操作,尽量减少手术时间,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抗生素,大大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院普外科手术后患者病原菌感染情况,重点回顾性研究超广谱13内酰胺酶菌株感染的原因,为临床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利用回顾性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我院普外科550例住院患者手术后病原菌感染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43例,其中不合理用药23例,所有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为100%,品种为39种,每位患者使用品种至少1种,最多8种,平均使用时间为20.2±13.5天。分析病原菌感染与手术复杂程度、切口在空气中暴露时间、插管表面接触、免疫力低下、手术损伤局部组织有关;另外检出的43例感染患者中有35株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11株,10株克雷伯菌中产ESBLs6株,占60.00%。结论普外科手术应当高度重视术中操作。防止术后切口ESBLs菌株感染,加强控制措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韩勇 《兵团医学》2013,35(1):48-49
腹部手术是普外科较多手术,术中术后切口处理不当可给病人带来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术后切口裂开行第二次手术增加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下面就我院1998~2008年24例腹部切口裂开临床治疗体会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10例,女14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10岁。60岁以上的16例,切口全长裂开8例,部分裂开16例;切口裂开原因分别是;因切口感染为12例,切口内积血,组织渗出、脂肪液化积液致裂  相似文献   

7.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在外科系统医院感染中占首位 ,对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 ,为术后感染的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以出院病历和专家手术记录为依据进行分析。结果  7年来 ,医院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为3 4 6 % ,病人的年龄、手术大小、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类型及病人术后抗生素使用种类等是造成住院病人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只要能注意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 ,手术切口感染是可以控制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急腹症中的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经腹腔镜诊治的530例普外科急腹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530例中成功施行腹腔镜手术治疗485例(91.5%);术中中转开腹手术治疗45例;12例腹腔镜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为高碳酸血症,10例为切口感染,经治疗均痊愈出院;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死亡。结论急诊腹腔镜探查术不仅可以对病因不明的急腹症作出明确诊断,还能提供可靠的手术治疗,腹腔镜诊治技术在普外科急腹症治疗中的应用,具备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骶尾部藏毛囊肿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提高藏毛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5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0例骶尾部藏毛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Ⅰ期愈合患者与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发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术前病程、住院时间、术前是否有脓肿形成、囊肿长度、切口长度、术中是否进行切口加压包扎及放置切口引流等指标。结果本研究30例患者中,Ⅰ期愈合23例,术后切口感染7例。Ⅰ期愈合患者术前病程明显长于术后切口感染患者,术前形成脓肿的比例明显高于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BMI、住院时间、囊肿长度、切口长度、切口加压包扎比例及放置切口引流比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病程、脓肿形成是影响骶尾部藏毛囊肿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切口加压包扎及放置切口引流并不能改善术后切口感染率,间断水平褥式外翻法缝合切口有望成为改善术后切口感染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寻有效减轻手术切口疼痛、促进愈合、减少瘢痕增生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择具有可比性的手术切口6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30例,分别采用传统干燥的酒精纱布换药法和湿润的美宝创疡贴换药法进行手术切口的换药处理,观察记录术后切口疼痛、切口感染、愈合时间、瘢痕增生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实验组30例:躯干部位切口愈合时间6天±2.37天,大腿部位切口愈合时间7天±2.53天;对照组30例:躯干部位切口愈合时间7天±3.24天,大腿部位切口愈合时间9天±2.68天.实验组在止痛效果和减轻瘢痕增生上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美宝创疡贴所创造的生理湿润环境对改善手术切口疼痛、促进切口愈合、减轻瘢痕增生等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临床效果,便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研究闭合性腹部创伤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的闭合性腹部创伤100例病人,对100例病人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病人全部采取临床腹腔穿刺术进行诊断,当中临床腹腔穿刺呈现阳性的有92例,其阳性率92%.临床腹部B超检查呈现阳性的有87例,其阳性率87%.通过腹部立位平片和透视检查共25例,显示存在膈下游离气体13例.100例病人通过及时、有效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后,其中治愈有98例,占总体的98%,死亡2例,占总体的2%.其中死亡2例病人全部伴有颅脑外伤,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手术以后并发症包括有腹腔感染、粘连性肠梗阻以及腹部切口感染,它们依次为2例、1例、2例.结论 闭合性腹部创伤采取临床腹腔穿刺术、B超以及CT等相关临床检查,可以使临床确诊率进一步提高,另外,在临床初期应该主要采取抗休克治疗,及时采取相对应的手术方式,在临床手术以后合理采取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进而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生素情况及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65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 历,对其用药种类、用药时间、药物联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生素率达49.06%,平均用药时间2.3d,术前用药96例,术前未用术后用药20例;用药合理占48.46%.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用药种类不当及用药过度等问题,丞需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解放军第251医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 调查2006年1~12月出院的651例Ⅰ类切口手术(乳腺、甲状腺手术)患者病历,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达100%,使用频度高的药物是为一、二代头孢菌素(53%)、三代头孢菌素(40%)、喹诺酮类(9%);预防用药开始时间多在术前2~24h或术后,平均用药时间4.4d;排序前10位药物DUI均<1;抗菌药物平均费用955元.结论 该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指征药物选择、用药时机以及用药时间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问题,需一步加强抗茵药物合理预防使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髓再次手术后并发切口脑脊液漏的有效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脊髓再次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加压包扎,加强漏口缝合,腰穿置管持续引流以及手术修补等治疗,切口漏均于3-15d停止。结论:术中严密缝合切口,术后出现脑脊液漏后采用加压包扎、漏口缝合,腰穿置管持续引流以及手术修补等措施是防治脑脊液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因素,找出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2011年5月~2012年5月手术的患者32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后的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发生感染的手术室影响因素.结果: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影响因素主要是手术性质、手术地点、手术中有无参观人员以及是否接台手术等.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的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以及卧床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因素主要是手术性质、手术地点、手术时间以及年龄等,加强术后护理避免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陶柳  张娅 《航空航天医药》2012,23(3):318-319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肿瘤切除内翻缝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 -08 ~2011 -07对56例行腹腔镜卵巢肿瘤切除内翻缝合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开腹卵巢肿瘤切除内翻缝合术患者5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剂使用次数、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少于开腹组(P<0.01).结论:腹腔镜卵巢肿瘤切除加内翻缝合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预防术后卵巢创面出血和减少腹腔粘连方面具有良好疗效,临床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宫颈缝合术应用于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断为CINⅢ行宫颈锥切术的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冷刀锥切组(n=48)、电刀锥切组(n=41)。冷刀锥切组使用冷刀宫颈锥切术,并使用改良宫颈缝合成形术止血;电刀锥切组使用电刀锥切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代表术中出血量)、锥高、延迟出血发生率、宫颈粘连发生率、切缘阳性率。结果冷刀锥切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明显低于电刀锥切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高度明显大于电刀锥切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缘阳性发生率明显低于电刀锥切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延迟出血率、宫颈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宫颈缝合成形术应用于宫颈锥切术不但具有传统冷刀锥切术的优势,包括无热效应、不影响切缘诊断、足够的椎体高度、切缘阳性率低等,而且具有不延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少、降低延迟出血率等新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8例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手术.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没有出现严重胆漏、出血、死亡等并发症.结论:胆总管探查胆管一期缝合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减少胆汁外引流时间,从而加速患者痊愈.胆总管一期缝合可以在急诊条件下和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  相似文献   

19.
42例腹部感染切口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处理是腹部外科的一个基本问题 ,如何在预防及处理切口感染的问题上找到一个临床实用和有效的方法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 高频电刀的应用 某些急诊手术患者全身营养状况低下以及手术中操作不当等都导致了切口感染率增高 ,本文分析了 42例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 ,并总结了预防和治疗的方法。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收集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7月我院腹部外科各钟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 42例 ;其中男 15例、女 2 7例 ,年龄 12~ 72岁 ,平均年龄 47岁 ;因肠梗阻急诊手术 10例 ;急诊…  相似文献   

20.
陈仪 《航空航天医药》2012,23(2):183-185
目的:探讨结、直肠手术部位感染的技术因素分析及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09 -05 ~2011 -05收治的结、直肠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30例在此基础上对技术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30例中,肺栓塞1例,为患者原发疾病,后经有效处理缓解,无切口感染发生,成功治愈29例,占96.7%.对照组30例中,切口SSI5例,切口裂开1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成功治愈22例,占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直肠手术中,应重视技术因素对手术过程的影响,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手术切口的选择、术中组织的处理、缝口、缝线的选择各方面进行干预,可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