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七氟烷预处理保护腑缺血-再灌注损伤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脑缺血-再灌注组(D组)、0.3MAC七氟烷+腑缺血-再灌注组(S1组)、0.6MAC七氟烷+脑缺血-再灌注组(S2组)和0.6MAC七氟烷+锌原卟啉(Znpp)+脯缺血-再灌注组(Z组)。果用阴动脉阻断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0min,再灌注24h后处死大鼠取海马,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HO-1蛋白和HO-1-mHNA的表达水平,电镜下观察海马线粒体的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D组大鼠海马组织中HO-1和HO-1-mRNA表达和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变性率升高。与D组比较,S1组大鼠海马HO-1和HO-1-mRNA表达升高、线粒体变性率降低。与S1组比较,S2组大鼠海马HO-1和HO-1-mRNA表达升高、细胞线粒体变性率降低。与S2组比较,Z组大鼠海马HO-1和HO-1-mRNA表达降低、线粒体变性率升高(P<0.05)。结论:七氟烷通过诱导大鼠海马神经细胞HO-1基因表达,保护了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抗炎作用.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30~270g,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烷组(S组)、抑制剂组(S+Z组)和溶剂对照组(S+D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合并低血压方法 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所有大鼠再灌注24h后处死,取海马.光镜下观察各组海马病理学变化,检测海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HO-1表达.结果 七氟烷组HO-1(0.466±0.041)较缺血再灌注组(0.338±0.023)显著升高(P<0.05),TNF-α和IL-1β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降低(P<0.05);抑制剂组HO-1较七氟烷组显著降低(P<0.05),TNF-α和IL-1β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升高(P<0.05);七氟烷组海马病理学损伤较缺血再灌注组和抑制剂组减轻.结论 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七氟烷上调脑组织中HO-1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模式氢气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大鼠神经功能、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CIR组),脑缺血再灌注+饱和氢盐水治疗组(H2A组),脑缺血再灌注+氢气吸入组(H2B组),每组15只。使用线栓法建立CIR大鼠模型。H2A组再灌注同时经腹腔注射氢盐水10 ml/kg,H2B组在缺血再灌注前吸入体积分数2%氢气1 h。再灌注24 h后对所有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TUNEL技术检测脑皮质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皮质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转录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CIR组、H2A组和H2B组神经功能评分、caspase-3、PI3K、HO-1和Nrf2表达明显增加;与CIR组比较,H2A组及H2B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凋亡指数、caspase-3和p-Akt明显降低,PI3K,Nrf2和HO-1表达明显增多;但H2A组与H2B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饱和氢盐水和吸入氢气均可有效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对CIR大鼠产生保护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抑制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等表达,而激活Nrf2/ARE信号通过上调节HO-1的抗氧化酶表达发挥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大鼠妊娠前后暴露于最低肺泡有效浓度(1MAC)的异氟烷或七氟烷是否会引起子代海马中与MAPK信号转导通路相关的指标的变化.方法 大鼠妊娠前后吸入麻醉药模型的建立,Western方法检测子代大鼠海马中p-ERK1/2及PKCα蛋白的表达.结果 子代海马p-ERK1/2及PKCα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而母体于妊娠6、10、14和18d暴露于1MAC值的异氟烷或七氟烷,可使子代大鼠0、7、14d海马p-ERK1/2蛋白的表达显著减少(t=2.63,P< 0.01),PI组较PS组表达减少(t=2.13,P< 0.05),而这种变化于出生后28d消失.结论 大鼠妊娠前后暴露于1MAC的异氟烷或七氟烷引起的子代大鼠海马中MAPK信号转导通路相关的指标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在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4区神经元表达的意义.方法 在链脲佐菌素性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基础中,应用TUNEL、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糖尿病脑缺血组与正常血糖脑缺血组在全脑缺血15 min、再灌注1 h海马CA4区神经元凋亡和磷酸化ERK1/2(P-ERK1/2)的表达变化.结果 糖尿病脑缺血组在缺血15 min、再灌注1 h海马CA4区神经元凋亡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脑缺血组(P<0.05);糖尿病脑缺血组各时间点磷酸化ERK1/2明显增高,于再灌注1 h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P<0.01).结论 糖尿病加重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ERK1/2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地氟烷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9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地氟烷组(D组)、5-羟葵酸组(5-HD组),每组24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全身低血压(MAP控制在35~45mmHg)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过程中监测MAP、血气各项指标。全脑缺血10min恢复灌注。D组脑缺血前吸入5.9%(1.0MAC)地氟烷1h,5-HD组在吸地氟烷前即刻静脉注射5-羟葵酸5mg/kg。分别于再灌注6、24和48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价,神经行为学评价后各处死8只大鼠,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计数该区神经细胞存活数目。结果缺血再灌注导致大鼠出现行为学缺陷,D组再灌注各时点、5-HD组再灌注6h神经行为学好于I/R组,I/R组再灌注各时点海马CA1区存活神经细胞数目减少,D组再灌注各时点、5-HD组再灌注6h海马CA1区存活神经细胞数目增加(P〈0.05)。结论1.0MAC地氟烷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七氟烷预处理联合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50~280g,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烷预处理组(S-Pre组)、七氟烷后处理组(S-Post组)、七氟烷预处理联合后处理组(S-Pre+S-Post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120min的方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120min时,检测血清CK-MB、心肌梗死面和心肌HO-1的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其余4组血清CK-MB、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组织HO-1表达均增加(P<0.05);与I/R组比较,S-Pre组、S-Post组和S-Pre+S-Post组血清CK-MB和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心肌组织HO-1表达增高(P<0.05);与S-Pre组和S-Post组比较,S-Pre+S-Post组血清CK-MB和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心肌组织HO-1表达增高(P<0.05)。结论与单纯七氟烷预处理或后处理比较,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增加HO-1的表达,从而进一步减轻了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丙泊酚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对脑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 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丙泊酚后处理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丙泊酚后处理组大鼠采用结扎颈动脉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丙泊酚后处理组大鼠于再灌注即刻股静脉输注20 mg·kg-1·h-1丙泊酚2 h,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于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形态表现,采用相关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氧化应激相关因子活性和水平,采用活性氧(ROS)荧光探针检测各组大鼠脑海马组织中ROS水平,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TUNEL阳性细胞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线粒体裂变、融合和生物发生相关蛋白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酯氧化酶4(Nox4)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rf2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P<0.05),大鼠海马组织病理损伤明显,海马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力(T-AOC)水平明显降低(P<0.01),丙二醛(MDA)和ROS水平及TUNEL阳性细胞率明显升高(P<0.05),动力相关蛋白1(DRP1)、裂变蛋白1(Fis1)、Nox4和Nrf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视神经萎缩症蛋白1(OPA1)、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和线粒体转录因子 A(TFAM)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丙泊酚后处理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大鼠海马组织病理损伤明显改善,大鼠海马组织中SOD及GSH-Px活性和T-AOC水平明显升高(P<0.05),MDA 水平、ROS水平和TUNEL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P<0.05),DRP1、Fis1和Nox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OPA1、Mfn2、PGC-1α、TFAM和Nrf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 结论 丙泊酚后处理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促进线粒体融合和生物发生并抑制线粒体裂变,改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ox4/Nrf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氯化血红素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氯化血红素对照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氯化血红素预处理+全脑缺血/再灌注组,将四组结果进行比较。采用四血管闭塞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夹闭颈总动脉造成全脑缺血8 min后再灌注。硫堇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海马锥体神经元血红素加氧酶-1阳性细胞表达变化。结果 Wistar大鼠氯化血红素预处理+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海马CA1区存活细胞数较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增加,其锥体神经元血红素加氧酶-1阳性细胞表达量较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显著升高。结论氯化血红素可通过上调海马锥体神经元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减少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细胞的死亡数,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ERK1/2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情况,研究眼针疗法对该通路的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复制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模型,采用眼针治疗。再灌注24 h后处死取材,采用Western-blot方法对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ERK1/2及p-ERK1/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眼针疗法能够显著上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组织中ERK1/2、p-ERK1/2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眼针疗法能够显著上调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ERK1/2及p-ERK1/2的表达;眼针疗法的脑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激活ERK1/2信号转导通路而实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持续压力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内ERK1/2及GIT1蛋白相互关系及对大鼠成骨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取1~2天龄SD大鼠颅盖顶骨进行成骨细胞原代培养,采用压缩空气在密闭容器内对第2代细胞施以300 kPa的静压力,分别于未加压,加压后0.5、1.0、2.0 h提取细胞总蛋白,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成骨细胞在Src抑制剂PP2不干预和干预下ERK1/2和GIT1的表达及其磷酸化,免疫共沉淀分析GIT1同活化的ERK1/2(phospho-ERK1/2,pERK1/2)相互作用的变化.Image-Pro Plus 5.0软件检测成骨细胞在Src抑制剂PP2不干预和干预下加压前后面积.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ERK1/2和pGIT1的表达在持续加压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P2干预下持续加压组的成骨细胞内的pERK1/2和pGIT1的表达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GIT1-pERK1/2结合力在持续加压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持续加压后成骨细胞面积明显增加:PP2干预下持续加压后成骨细胞面积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300 kPa左右的持续性压力能通过激活Src的活性,从而诱导ERK1/2,GIT1的磷酸化,同时增加pERK1/2和GIT1的相互结合,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的迁移,Src-GIT1/ERK1/2途径可能是成骨细胞力学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通路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h1/Th2(Tc1/Tc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在慢性HBV感染的临床分型中的意义,探讨Th1/Th2(Tc1/Tc2)型细胞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用PMA和Ionomycin作为刺激剂,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CD3 /CD8 T细胞和CD3 /CD8- T细胞内IFN-γ和IL-4的表达进行检测,比较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性肝炎后肝硬化和慢性重症肝炎各组Th1/Th2(Tc1/Tc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慢性肝炎、活动性肝炎后肝硬化、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的Th1、Tc1细胞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重症肝炎组Th1、Tc1显著高于慢性肝炎、正常对照组(P<0.01),慢性重症肝炎组Tc1显著高于活动性肝炎后肝硬化组(P<0.05).活动性肝炎后肝硬化组Tc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h1、Tc1细胞随着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炎症活动的加剧而增高.而Th2、Tc2细胞则在各组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HBV感染中, Th1和Tc1细胞数量与肝脏炎症活动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Th1和Tc1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病理发生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细胞色素p450基因多态性与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YP1A1和CYP2E1基因多态性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分别以PCR和PCR-RFLP方法分析CYP1A1和CYP2E1基因多态性。【结果】病例组Val/Val基因型比例为15.9%(10/63),高于对照组的7.0%(6/86)。携带Val/Val基因型比Ile/Ile基因型患肝癌的风险性高2.68倍。而CYP2E1基因各基因型构成两组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CYP1A1基因中携带Val/Val基因型的个体更易发生肝癌,而CYP2E1基因各基因型与肝癌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氰基-2-苯甲酰基-7-苯甲酰氧基-1,2-二氢异喹啉(Ⅲ)(Reissert化合物)的催化氢化反应进行了探讨。按文献报道这类化合物的催化氢化发生在烯键、氰基被还原的同时进行分子重排。作者对氢化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元素分析、MS、IR、~1HNMR及~(13)CNMR等进行了测定。证明反应产物为1-苯甲酰氨甲基-2-苯甲酰基-7-苯甲酰氧基-1,2-二氢异喹啉(Ⅳ)。充实了Reissert化合物催化氢化反应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吉林女性人群GSTM1及CYP2E1 PstⅠ基因多态性,为研究这两个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提供基础.方法 用PCR直接和PCR-RFLP检测吉林正常女性人群GSTM1和CYP2E1 PstⅠ基因型.结果 共检测107例正常女性GSTM1和CYP2E1 PstⅠ基因型,其中GSTM1非缺失型54例,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合成1-甲基-3-甲酰基吲哚-2-甲酸甲酯。方法以吲哚-2-甲酸和甲醇为原料经过酯化反应,甲基化和Vilsmeier-haack反应得到标题化合物,总收率为90.3%。结果本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易于纯化的特点,为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途径。经过核磁共振氢谱和液相-质谱联用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论该工艺具有收率高、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特点并且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锰对PC12细胞生长增殖及对ER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妍  陈景元  蔡同建  郑刚  杜可军  骆文静 《医学争鸣》2006,27(12):1134-1136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锰对PC12细胞生长增殖及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 (ERK1/2)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以100~900 μmol/L MnCl2染毒后进行四唑盐比色实验(MTT)筛选锰的细胞毒性剂量,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MnCl2对细胞的抑制作用. Western blot检测ERK1/2及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 (p-ERK1/2)表达情况. 结果:MTT、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100~900 μmol/L MnCl2对细胞的生长增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0.05).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着染锰浓度的增高,PC12细胞p-ERK1/2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一定浓度的MnCl2对PC12细胞的生长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胞内p-ERK1/2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从加拿大产西洋参果中分得一种达玛烷型新三萜皂苷,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为β,12β,20(S),24ξ,25-五羟基达玛-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命名为西洋参皂苷-F1(V)。同时鉴定了4种右达玛烷型三萜皂苷,即人参皂苷-Rhy1(Ⅳ)、人参皂苷-Rh2(Ⅶ)、人参皂苷-Rg1(Ⅷ)及人参皂苷-Rg2(Ⅳ),均为首次从该植物颗粒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设计并构建靶向小鼠CYP2E1基因的miRNA干扰质粒,为探索CYP2E1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invitrogen设计软件设计两条干扰小鼠CYP2E1基因的靶向miRNA序列,合成相应的回文DNA序列,退火后分别连接到pcDNATM6.2-GW/EmGFP-miR载体上,构建两套miRNA真核表达载体CYP2E1-miR1和CYP2E1-miR2,并使用该载体特有的串联方法将两载体上的miRNA前体寡核苷酸序列进行串联成为CYP2E1-miR1-miR2;将上述重组载体分别与构建的pcDNA3.1(+)-CYP2E1表达质粒共转染入293T细胞,RT-PCR法鉴定其干扰效果.结果 经酶切及测序鉴定,针对鼠CYP2E1基因的miRNA干扰质粒构建成功,并能够有效抑制共转染入293T细胞的pcDNA3.1(+)-CYP2E1质粒的表达,且串联质粒CYP2E1-miR1-miR2优于单独的干扰质粒CYP2E1-miR1及CYP2E1-miR2.结论 小鼠CYP2E1基因的靶向miRNA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20.
楼航芳  陈伟燕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6):346-347,350,F0002
目的:动态观察利福平肝损伤大鼠肝组织中CYP2E1的表达。方法:健康清洁级SD大鼠4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正常组和利福平组两组,各24只。利福平组实验大鼠每天以利福平混悬液50mg/(kg.d)灌胃,正常组大鼠每天以去离子水灌胃。分别在实验7、14、21天末及停药后14天末各取6只实验大鼠脱臼处死,迅速打开腹腔,取部分肝组织置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24小时,石蜡包埋切片,进行CYP2E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利福平组大鼠肝组织CYP2E1表达跟正常组比较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14天时达到最高点。利福平组CYP2E1表达在21天时有所下降,停药14天后,CXP2E1表达明显下降,跟实验第7、14天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福平所致肝毒性有一定蓄积效应,这种效应可随着停药而改善。CYP2E1表达可反应利福平致肝组织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