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裂殖子提取液已成功地作为猴和鼠的免疫原,另外,已发现与裂殖子表面组分起反应的抗体能阻碍诺氏疟原虫裂殖子侵入红细胞或在体外抑制恶性疟原虫红内期发育。这表明在抵抗疟原虫的保护性免疫中有裂殖子表面抗原的参与。作者为了解夏氏疟原虫裂殖子膜的抗原成分,通过碘标记技术,用~(125)I标记夏氏疟原虫活裂殖子表面膜蛋白及总的裂殖子蛋白,然后与正常或免疫鼠血清反应,反应前后均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
纯化的裂殖子表面蛋白-1(MSP1)在动物模型中已经显示出对疟原虫有部分或全部的保护作用。已知某些抗MSP1的抗体在体外能抑制裂殖子侵入红细胞,鼠约氏疟原虫的MSP1羧基末端片段能在宿主诱导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用蛋白水解酶裂解后的恶性疟原虫MSP1,仅含羧基末端的19kDa片段(MSP1_(19))残留在裂殖子表面,并被带进新  相似文献   

3.
作者用同位素标记、分子杂交、免疫沉淀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等多种实验手段,研究了存在于Wellcomo(Lagos)株的恶性疟原虫裂殖子的成对体中一个分子量为140,000的蛋白质,描述了该蛋白质的制备,纯化,鉴定及部分特性。作者从被寄生的红细胞的抽提物中通过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方法提纯了该蛋白质。发现该蛋白质是在裂殖子的裂殖生殖阶段被合成的,抗恶性疟原虫的单克隆抗体61.3识  相似文献   

4.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抗原的多态性曾在有关寄生虫多样性和种群动力学中进行过研究。裂殖子表面抗原(MSP)MSP1和MSP2已因其大小和序列的多态性而成为研究对象。为了利用另一独立的多态性标记物作种群研究,作者检测了裂殖子相关的分泌性多态抗原(MSP3)的多态程度。MSP3具有免疫学方面的重要性,通过对其多样性的分析,对它可能作为抗恶性疟的候选疫苗的价  相似文献   

5.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入侵红细胞是疟疾感染并致病的关键步骤,一些裂殖子蛋白在此过程中发生相互作用并发挥了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该文综述了恶性疟原虫蛋白复合体以及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业已证实子孢子和裂殖子表面固有的或由特定细胞器赋于虫体表面的一些蛋白作为配体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氨基酸序列分析提供了与入侵过程有关的一级结构基序。环子孢子蛋白和最初定位于微线体的子孢子表面蛋白-2含有可介导识别肝细胞表面硫酸多糖的氨基酸序列;裂殖子表面蛋白-1可能与红细胞的识别有关,这种蛋白在合成和侵入红细胞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复杂的修饰。其他位于裂殖子顶端的蛋白为红细胞或网织红细胞的结合蛋白。  相似文献   

7.
业已证实子孢子和裂殖子表面固有的或由特定细胞器赋于虫体表面的一些蛋白作为配体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构。氨基酸序列分析提供了与入侵过程有关的一级结构基序。环子孢子孢子蛋白和最初定位于微线体的子孢子表面蛋白-2含有可介导识别肝细胞表面硫酸多糖的氢基酸序列;裂殖子表面蛋白-1可能与红细胞的识别有关,这种蛋白在合成和侵入红细胞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复杂的修饰。其他位于裂殖子顶端的蛋白为红细胞或网织红细胞的结合蛋  相似文献   

8.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MSP1是红内期疫苗的候选抗原。本文将裂殖子主要表面蛋白(MSPI1_(19))的两个类表皮生长因子(EGF)区的4种变异体在酿酒酵母中进行表达,对其表达产物进行抗原性和结构分析。载体构建:用引物和含有编码MSP1_(19)基因的p2ADH2的衍生物将P.f.3D7基因组DNA  相似文献   

9.
疟原虫从裂殖子发育成红内期滋养体首先是吸附在红细胞的表面。由于很难分离得到纯的具有活性的裂殖子,所以对于吸附过程中的生化特征了解甚少。Miller等认为,各种红细胞表面存在着识别疟原虫的特异受体,并认为恶性疟原虫的侵入与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关。Sherman的实验还表明裂殖子不再侵犯经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或唾液酸苷酶处理过的红细胞。本实验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裂殖子侵犯人红细胞时红细胞膜蛋白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主要蛋白P195中的红细胞结合位点,为设计疫苗阻断裂殖子入侵红细胞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大肠杆菌中分8段表达P195蛋白。各段蛋白用镍亲和层析柱分离,然后复性。将得到的各段蛋白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在体外培养疟原虫至成熟裂殖体期,将各段蛋白及其相应的抗血清分别加入到培养基上清中,继续培养24小时,检查红细胞感染率。通过感染率了解各段蛋白及其抗体对裂殖子入侵红细胞的影响。结果P195蛋白中氨基酸序列为383~595(M6),595~897(M7),1397~1663(M11)的三段蛋白的抗血清具有抑制裂殖子入侵红细胞的作用,而其中M6蛋白片段也具有抑制裂殖子入侵红细胞的作用。结论P195蛋白中氨基酸序列为383~595的一段序列,M6可能含恶性疟原虫识别人红细胞的位点,该位点可以作为疟疾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1.
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裂殖子侵入宿主红细胞的过程非常迅速,红细胞外的裂殖子在几分钟内就失去了侵袭能力,所以只有少数关于裂殖子侵袭红细胞的超微结构的研究。Dadda等(1969)首次报告鼠疟和鸡疟原虫裂殖子侵袭的观察结果,Bannister等(1975)描述了猴疟原虫裂殖子的侵袭过程。本文报导的是恶性疟原虫裂殖子在体外侵袭红细胞的第1个实例。  相似文献   

12.
红细胞经胰蛋白酶处理后,海南株恶性疟原虫(Fcc-1/HN)裂殖子入侵明显抑制,经神经氮酸酶和麦胚凝集素(WGA)处理后裂殖子入侵受到部分抑制,而植物凝集素(PHA)处理对裂殖子入侵没有影响。经二酰胺(Diamide)、秋水仙碱和马来酰亚胺(NEM)处理的红细胞,裂殖子的入侵均受到显著抑制,以NEM的作用最强,当其浓度为2mM时,裂殖子的入侵完全被抑制。结果表明,应用化学与酶修饰的方法改变红细胞膜表面及膜骨架蛋白的结构和性质,恶性疟原虫裂殖子对红细胞的入侵作用出现变化。  相似文献   

13.
尽管人类在疫苗研制方面已经取得长足的进展,但还未发现有效的人类疟疾疫苗。目前认为寄生虫的暴露部位如裂殖子表面、棒状体、被感染红细胞表面的蛋白质是最有效的疫苗成份。已知约氏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MSP1)能激发小鼠产生抗体保护免疫,抗体主要针对C末端的两个表皮生长因  相似文献   

14.
用粗提的约氏疟原虫裂殖子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_p2/0瘤细胞融合,获得13株分泌抗约氏疟红内期的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这些McAb分别属于小鼠IgG_1,IgG_(2a),IgG_(2b),及IgG_3亚类。根据免疫荧光观察,13株McAb可以分为4类:(1)抗红内期各发育阶段的原虫;(2)抗晚期滋养体及裂殖体;(3)抗裂殖体及裂殖子;(4)单纯抗裂殖子。有5  相似文献   

15.
恶性疟原虫MSP-1,-2,-4,-5均以GPI锚定于裂殖子表面,而可溶性MSP-3部分地附着于裂殖子表面,MSP-1为200 kDa前体蛋白质,需经两次蛋白水解才产生以非共价形式多肽复合体结合于裂殖子表面,MSP1复合体还包括与MSP-1无关的由其它不同基因表达的22 kDa和36 kDa两条肽,表面  相似文献   

16.
作者报道了明显凝集裂殖子的两种单克隆抗体可阻断裂殖体侵入红细胞。以马来西亚H-株诺氏疟原虫静脉注射感染恒河猴,俟虫血症达8—30%,大部分裂殖体含6个以上裂殖子时采血,除去血小板及白细胞,按Dennis等(1975)的方法制备裂殖子。裂殖子制剂免疫6—8月龄的BALB/C小鼠细胞融合分成5组,1,2,3组小鼠以5×10~7裂殖子混于CFA中,经腹腔注射,30—40天后再以同样数量的裂殖子静脉注射2次,末次注射于融合前4天进行;第4,5组小鼠腹腔注射混于CFA中的5×10~7裂殖子,10天后,即融合前4天再行第2次  相似文献   

17.
疟原虫的裂殖子表面蛋白1(MSP1)已用以免疫宿主抵抗疟原虫的攻击。其C端的富含半胱氨酸序列中的两个表皮生长因子(EGF)样的基元更受到重视。 本文根据约氏疟原虫MSP1 C端的EGF样区位(第1649—1754位氨基酸)的DNA序列,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疟疾获得性免疫机理的研究指出,保护性抗体对细胞内原虫无作用,但可阻止裂殖子释放入血浆后的发展。有人观察到免疫血清可凝集游离的裂殖子,并且阻止其附着于易感宿主红细胞的接受点。这说明裂殖子抗原在疟疾特异性免疫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报告用裂殖子作疫苗对猴进行免疫接种抗诺氏疟原虫感染的应用。实验用猴为恒河猴(Macaca mulatta)及克拉猴(M.fascicularis)。诺氏疟原虫分W株和Nuri株(N株),又根据裂殖体感染细胞凝集(SICA)试验区分为不同的系别。免疫接  相似文献   

19.
弓形虫生活史包括无性增殖与有性增殖,存在形式有滋养体、包囊、卵囊、配子体、裂殖体,滋养体包括速殖子、缓殖子,它们在分子学上有一些共同成份:表面抗原(surface an-tigen,SAG),微线体蛋白(microneme protein,MIC)、棒状体蛋白(rhoptry protein,ROP),致密颗粒抗原(dense gran  相似文献   

20.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释放时,其裂殖子表面蛋白-1(MSP1)被裂解为分子量约为83,30~28,38和42kDa的肽段,在裂殖子侵入RBC时,MSP1_(42)被再次裂解为MSP1_(33)和MSP1_(19o)MSP1_(33)为研究MSP1_(42)的再处理提供了途径。成熟裂殖体(T_9/96)用~(35)S-甲硫氨酸标记,培养4h后收集上清,与Sepharose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