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  ;杜冠华  ;王少华 《中国药房》2009,(36):2873-2876
中药复方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它基于辨证的思想观点,按照“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相须、相使、相恶”的作用规律,选择恰当的药物定量配伍而成,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具体体现。药动学则以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为目的,所得参数可以增强临床用药可控程度,提高有效性,增加安全性,减少毒副作用。中药复方药动学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复方药效的物质基础、方剂组方原理及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2.
中药药动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中药药动学)是借助于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草药活性成分、组分、中药单方和复方在动物或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或时效关系,并用数学函数加以定量描述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中药药动学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内容涉及生物利用度、毒动学、透皮吸收药动学、群体药动学、时辰药动学、证治药动学、活性成分在肠道的代谢处置和在体液中浓度的测定等。中药药动学的研究对阐明和揭示中草药作用机制及其科学内涵,设计及优选给药方案,促进中药新药开发和剂型改进及…  相似文献   

3.
徐小燕  ;潘林梅 《中国药房》2009,(24):1919-1920
目的:加强中药临床药动学的研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分析近年来中药药动学、中药临床药学的研究现状,提出中药临床药动学的思考与展望。结果与结论:中药临床药动学的研究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量化的数据和证据,深入开展该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万丽丽  郭澄 《中国药房》2006,17(8):627-628
中药药动学是用来研究中药的活性成分、组分、有效单体及复方体内动态变化过程和规律及体内浓度-时间关系的一门学科,以阐明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动力学特征,并根据数学模型提供重要的药动学参数,为药物的初步筛选、剂型设计、质量评价及给药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临床药动学研究可以指导临床用药。使药物的使用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同时药动学的研究对复方的组方原理、药物作用机制以及药物相互作用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中药药动学研究起步较晚,特别是复方成分复杂,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大多数尚不明确,使药动学研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促使我们要结合中药作用的特殊性,开创有特色的精密的研究方法,一方面是对药动学研究的丰富;另一方面也为中药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黄亮  陈力  林芸竹  张伶俐 《中国药房》2007,18(31):2462-2464
为适应胎儿生长发香需要,孕妇体内各系统发生了一系列生理性变化,导致药物体内过程的改变。妊娠期药动学研究涉及到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泻过程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药物整体药动学特征的影响,本文即对此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孙兆宏  满羽 《辽宁医药》2001,16(2):31-33
从机体对药物作用特征角度,探索川芎嗪在房室模式、药代学参数测定、体内分布、代谢以及伍用其它中药制剂的药动学方面的研究。阐述川芎嗪在近年来体内药动学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郑世瑞  李俊  宋珏 《安徽医药》2010,14(11):1243-1245
近年来,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针对中药复方药动学提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思路。本文综述了关于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的新思路,并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8.
熊果酸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变态反应,抗肿瘤,保护心、血管、肝、肾、肺,抗糖尿病、调血脂抗肥胖,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但是其口服的生物利用度低,通过被动扩散被肠道吸收;将熊果酸制成分散体制剂能提高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且能浓集于肝脏,有利于治疗肝部疾病。综述熊果酸的药动学参数、体内过程和熊果酸分散体的药动学特征,总结其药动学研究进展,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殷锦锦  周本杰 《中国药房》2012,(47):4503-4505
目的:为中药复方药动学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10年来有关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对其研究方法和存在困难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结果与结论:中药复方药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体内药物浓度法和生物效应法,其研究有自身的特殊性,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应运用相关技术揭示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和内在过程,建立符合中药复方特征的药动学研究与评价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齐墩果酸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肿瘤、抗糖尿病、抗动脉粥样硬化,保肝、抗骨质疏松等。但是齐墩果酸口服的生物利用度低,通过被动扩散被肠道吸收,齐墩果酸的分散体制剂能提高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且能浓集于肝脏,有利于治疗肝部疾病。通过综述齐墩果酸药动学参数、体内过程、齐墩果酸分散体及其前药的药动学特征,总结齐墩果酸的药动学研究进展,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是我国传统的治疗药物。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检测手段的不断提高,其药动学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已成为中药领域一个新的重要研究方向;这对促进中药药理学的发展与成熟,使传统复杂方剂体系走向国际系统研究领域,均具有重要意义。现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药有效成分及单方药动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复方药动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医药学者们的重视。现通过查阅近几年来有关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为解决其中一些关键问题的方法提供新的思考途径。  相似文献   

13.
苦参碱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保护心、肝、肺、肾、脑、血管作用,对心脏有正性肌力、负性频率、抗心律失常作用,还有升高白细胞,平喘,抗溃疡,抗肝纤维化以及镇静、催眠、镇痛等中枢神经药理作用,也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菌、抗病毒、抗炎等药理作用。其中抗肿瘤、心血管保护和治疗病毒性肺炎的药理作用的研究比较深入,希望生产企业开发苦参碱的这些新适应症。苦参碱是一种亲水性的弱碱性药物,易透过生物膜,口服和经皮给药易吸收和分布,约50%原型苦参碱经尿排泄。通过综述苦参碱药动学参数、体内过程,总结苦参碱的药动学研究进展,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推荐将苦参碱试用于病毒性肺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王小青  陈立峰 《中南药学》2010,8(2):139-142
中药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利用动力学原理与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后的吸收、分布、  相似文献   

15.
于丝雨  刘晓东  刘李 《药学进展》2021,45(3):188-195
抗体药物偶联物是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一种新型药物,其由单克隆抗体、细胞毒性小分子药物、抗体-药物连接子这3个部分构成。尽管抗体药物偶联物同时具有单克隆抗体的高靶向特异性和细胞毒性小分子药物的强细胞毒性,许多抗体药物偶联物在临床试验阶段仍因毒副作用大、有效性低等问题而被宣告失败。体内药动学分析和预测可为抗体药物偶联物的分子设计与给药方案确定提供重要参考。总结了影响抗体药物偶联物体内药动学的多方面因素以及体内药动学的常用生物分析手段,并为抗体药物偶联物的体内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合理预测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特殊人群肥胖病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加以归纳总结,通过对肥胖病人药动学的阐述,从而明确其抗生素的使用。结果;因药动学的改变,常规剂量所获抗生素血药浓度在肥胖和非肥胖者中是不同的。结论:肥胖病人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体重计算其药动学参数,从而确定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17.
吕莉  韩国柱 《医药导报》2013,32(7):910-915
通过查阅文献,综述近年来中药药动学研究中生物分析和实验技术的某些研究进展,包括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柱后荧光衍生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生物测定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和微透析技术等,以期为中药药动学的研究提供技术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中药药动学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中药药动学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迅猛发展及新学说的不断提出,中药药动学的研究已有突破性的进展。本研究在参考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针对近年中药药动学提出的新学说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是我国传统的治疗药物。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检测手段的不断提高,其药动学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已成为中药领域一个新的重要研究方向;这对促进中药药理学的发展与成熟,使传统复杂方剂体系走向国际系统研究领域,均具有重要意义。现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中药药动学是结合中医中药理论特点,将药物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中药,从方剂物质基础、方剂体内活性成分分析、及其药动学参数等方面入手,力图阐明君臣佐使组成原则及其科学内涵。1研究理论1·1证治药动学“证治药动学”是我国学者黄熙提出的将“…  相似文献   

20.
中药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素彦 《河北医药》2006,28(2):124-125
中药历经几千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已经证明其构成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研究中药中药效学成分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对于促进中药临床药学研究的开展,指导合理用药,揭示中药药效的物质基础有重要意义.生物碱的结构多样,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明显的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炎、抗菌、扩张血管、强心、平喘、抗癌等作用.近年来,由于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对一些中药生物碱类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生物利用度进行了研究,对于掌握生物碱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过程,指导新药设计、临床用药,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有巨大的推进作用.但由于中药生物碱类结构多种多样,代谢途径复杂,产物多,研究难度大,这方面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就目前中药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