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国医学对促、结、代脉的认识不尽相同。如对于促脉,《内经》认为系急促之脉(《素问·平人气象论》:“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又有认为系急促之中有一歇止者,如《伤寒论·辨脉法》云:“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对结脉,《内经》中已有结动之名(《灵枢·始终篇》:“六经之脉不结动也”),但未言其脉象。《难经·十八难》中提出:“结者脉来去时一止,无常数”,但未提及脉之迟数。至《伤寒论·辨脉法》始提  相似文献   

2.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並治》云:“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组成: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  相似文献   

3.
四逆散证病机新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四逆散证病机新解刘新生,丁应钧(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050091)关键词伤寒论,四逆散,病机四逆散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18条。原文云: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历代医家及当代学者对本条...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学虽然没有“贫血”这个名称,但根据各类贫血的临床特征,历代医家不仅对本病有其名、而且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证侯及治疗方法均可散见于中医文献之中。《素问·平人气象论》中提到“安卧脉盛,谓之脱血”。《素问·腹中论》又说:“病名血枯此得自年少时,有所大脱血”。《金匮·血痹虚劳》篇云  相似文献   

5.
四逆散载于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篇》318条,其云:“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方  相似文献   

6.
腹诊,最早散见于内经、难经,《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寒气客脉则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素问·调经论》云:“实者,外坚充满,不可按之,按之则痛。虚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故快然而不痛”。《难经·十六难》云:“假令得肝脉,其外证:  相似文献   

7.
试论高脂血症与脾虚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医历代经典中虽无与之相对应的病名 ,但现代多数中医学者均认同高脂血症属于中医“痰浊”范畴。祖国医学认为 ,痰浊的形成与脾虚失运密切相关 ,本文试就高脂血症与脾虚的关系作一理论上的探讨。1 膏脂与血脂中医古籍中虽无“血脂”之名称 ,亦无“高脂血症”之病名 ,但不乏与之相关的论述。《灵枢·五癃津液别》云 :“五谷之津液 ,和合而为膏者 ,内渗于骨空 ,补益脑髓 ,而下流于阴股。”《灵枢·卫气失常论》云 :“人有脂、有膏、有肉。”并根据人的形体不同而分“脂人”、“膏人”“肉人” ,其云 …  相似文献   

8.
胞阻刍仪     
胞阻,中医妇科病名。首载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其云:“……有妊娠下血,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意言胞阻指妊娠下血腹痛。而后世对此病有歧义。如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妇人妊娠病诸候》云:“夫漏胞者……亦名胞阻。”《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则云:“妊娠腹痛,名胞阻。“《女科综要》又云:“妊娠腹痛,又称胞阻、子痛……。”《中医妇科学》五版教材中则言:“妊娠期,因胞脉阻滞或失养,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生小腹疼痛者,称为妊娠腹痛,亦  相似文献   

9.
半夏泻心汤系汉·张仲景治疗痞证的主方之一.《伤寒论》149条(赵本)云:“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心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宜半夏泻心汤”.《金匮·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云:“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由于原文叙证简单,未言病机,故后世医家对此阐发,各有见解,以致后学者临证时莫衷一是,难以把握。本文试从以下两方面谈谈  相似文献   

10.
脉诊是中医诊断学的四大内容之一。《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素问·方盛衰论》说:“诊合微之事,追阴阳之变,章五中之情,其中之论,取虚实之要,定五度之事”。《灵枢·逆顺篇》:说:“脉之盛  相似文献   

11.
心悸从肝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悸是临床常见症、多发症,大多医家从心肾论治。笔者受前贤启发,对有些心悸病人,从肝论治,取得较好疗效,略论于下。1 文献溯源 前贤从肝论治心悸,较多专题论述。肝郁致悸始于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并载解郁方:“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四逆散主之。”明·虞搏《医学正传》曰:“夫怔忡惊悸之候,或因怒气伤肝……。”清·李冠仙《知医必辨》对此亦有论述“肝气一动……又或上而冲心,致心跳不安。”汉·华佗《中藏经》提出肝热致悸“肝中热,则喘满而多怒……睡中惊悸。”金·孙思邈《千金要方》说“治肝实热,阳气伏邪热……犯悸。”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提出阴虚悸“怔忡之病,心胸筑筑振动,惶惶惕惕,无时得宁者是也……此证惟阴虚乃劳损之  相似文献   

12.
<正> “大实有羸状,误补益疾,至虚有盛侯,反泻含冤”,这是明·李中梓《医宗必读》中对临床辨证论治的警言,医者皆应审慎从之。 (一) “至虚有盛侯,大实有羸状”,语出宋·苏轼《求医诊脉说》。原著云:“脉之难明,古今所病也。至虚有盛侯,而大实有羸状,差之毫厘,疑似之间,便有死生祸  相似文献   

13.
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病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中尚有许多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需要深入研究 ,乙型病毒性肝炎 (以下简称乙型肝炎 )的中医病名是其中之一。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中医诊断学的特色。全国著名老中医赵锡武曾说 :“有病始有证 ,而证必附于病 ,若舍病谈证 ,则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1 ]”最早的中医学巨著《内经》据统计已著录病名 3 0 0余种。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临床经典专著。全书以病名篇 ,以病统证 ,其中《伤寒论》涉及外感热病 40多个病名 ,《金匮要略》涉及内、外、妇各科 70多个病名。隋·巢元方编著的《诸病源候论》对疾病名称的记载更为广…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中的法和方,不仅适宜于外感热病,而且可广泛地应用于内伤杂病。近年来,笔者取《伤寒论》中少阴病的方剂治疗一些心血管疾病,疗效颇为满意,临床一得,总结以下。一、麻黄细辛附子汤治慢性肺心病《伤寒论》谓:“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本方原  相似文献   

15.
七、紧脉《脉经》以“数如切绳状”为紧脉。《诊家直诀》云:“紧有形细而涩,亦有势艰而撼,撼者,左右弹也。”根据此说,紧脉有两种类型,一是形细而坚,一是左右弹手·《诊家正眼》认为:“盖紧之挺急而劲,与弦相类,但比之于弦,更有加于挺急之异,及转如绳线之状也。”《景岳全书》亦云:“紧脉急疾有力,坚搏抗指。”是紧脉尚有劲急之意。兹将仲景脉法中的紧脉分析如下: “主寒邪:《伤寒论》太阳病脉紧指寒邪在表(3条),少阴病脉紧则主寒邪在里  相似文献   

16.
一、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国外多称之为“缺血(氧)性心脏病”,本文只对其中主要的一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试从中医脏象脾胃进行初探如下: (一)古代有关冠心病的一些记载: 从中医最早的经典著作中,就可以看到很多酷似冠心病症状的记载,并有简单的处理方法。如内经《灵枢·经脉篇》:“心,手少阴之脉……是动则病:益干、心痛……”。《邪气脏腑病形篇》:“心脉……微急为心痛引背,食不下。”《厥病篇》:“厥心痛,卧若  相似文献   

17.
失语治验     
失语一病,祖国医学早有记载:《灵枢·忧恚无言》云:“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又云:“足之少阴,上系于舌,络于横骨,终于会厌。两泻其血脉,浊气乃辟。会厌之脉,上络任脉,取之天突,其厌乃发  相似文献   

18.
对少阴病篇中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认为 :“少阴之为病 ,脉微细 ,但欲寐”是少阴寒化证的脉证提纲 ;四逆汤是治疗少阴阳虚阴盛证的主方 ,并对“急温之”等进行了说明 ;指出真武汤证 82条中“仍恶寒”是表未解 ,真武汤证两条体现了《伤寒论》方证辨证一方多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中“助用焦苦”的机理探讨李婷导师刘茂林(河南中医学院九三级研究生,郑州450003)主题词《金匮要略》,中药五味“助用焦苦”出自《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原文云:“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又说:“肝虚则用...  相似文献   

20.
高脂血症与五脏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祖国医学中没有高脂血症这一病名。根据高脂血症病理生理特点和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痰浊”、“血瘀”的范畴。中医对脂质的认识,源于《黄帝内经》的津液学说和膏脂学说。《灵枢·卫气失常》曰:“人有膏、有脂、有肉”。《礼记·内则》云:“脂,膏以膏之。”《说文解字注》说:“膏,肥也”;孔颖达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