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实施《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暂行)规定》(简称《暂行规定》)前、后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应用现状及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实施《暂行规定》前、后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应用品种、销售金额、数量和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销售金额及用量逐年增加。麻醉药品中吗啡缓释片和芬太尼注射液的DDDs一直排在前2位,芬太尼透皮贴的用量上升最快;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的DDDs呈减少趋势。精神药品中艾司唑仑片和曲马多缓释片的DDDs排序稳居第1、2位,氯硝西泮片的DDDs稳步上升。结论:我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在应用中,超剂量现象得到改善,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阿片类药医疗用量不足、剩余药品回收困难、不良反应防治重视不够等问题,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常州市中医医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品种结构和一些重要品种的应用情况,从而为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选择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2010年常州市中医医院病区药房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年来,芬太尼注射液用药频度在麻醉药品中居于第一位,盐酸吗啡控释片和枸橼酸瑞芬太尼居第二和第三,且用量逐年增加;艾司唑仑片和苯巴比妥注射液用药频度在精神药品中一直居于第一和第二位。结论常州市中医医院住院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常州市中医医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品种结构和一些重要品种的应用情况,从而为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选择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2010年常州市中医医院病区药房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年来,芬太尼注射液用药频度在麻醉药品中居于第一位,盐酸吗啡控释片和枸橼酸瑞芬太尼居第二和第三,且用量逐年增加;艾司唑仑片和苯巴比妥注射液用药频度在精神药品中一直居于第一和第二位。结论常州市中医医院住院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用药情况及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2012年我院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的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10--2012年我院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的销售金额、DDDs均逐年增加,其中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硫酸吗啡缓释片、吗啡注射液、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用量呈上升趋势。结论:我院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郑州人民医院临床科室2014年1-12月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的品种、科室分布、用药目的、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药物利用指数(DUI)等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年我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医嘱总共28 981张,共使用16种麻醉药品和1种第一类精神药品,其中麻醉药品主要是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7 816张)和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5 104张),第一类精神药品是盐酸氯胺酮注射液(190张)。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主要在麻醉科、疼痛科和肿瘤内科使用。主要用药目的为术中麻醉、癌痛和术后镇痛。DDDs列前3位的药品为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1 mg)和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结论:该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合理,临床医师能够掌握相应药品的适应证,符合该类药品的用药原则,并能根据患者病情个体化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2008—2010年我院住院部麻醉药品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药库和住院药房微机管理系统,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为分析指标对2008—2010年住院患者麻醉药品的用药数量、用药天数、用药频度(DDDs)及用药科室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麻醉药品使用数量逐年增加,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注射液的DDDs、DUI值逐年缓慢增加,吗啡注射液用量增长最大,哌替啶注射液用量平稳下降;肿瘤患者镇痛以使用吗啡制剂为主。结论:我院贯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和对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落实较好,麻醉药品在我院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现象,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7.
贺尔 《海峡药学》2012,24(1):215-217
对我院2008~2010年住院患者麻醉药品的销售金额、用量、用药频度等进行统计分析.麻醉药品的用量和金额逐年上升.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用药频度占首位,盐酸哌替啶注射液50mg用药频度居末位,吗啡制剂、芬太尼透皮贴用量快速增长.说明我院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我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持续改进措施。方法统计我院2013年~2015年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销售数据,计算用药频度(DDDs),分析临床选择药物倾向性。结果由于门诊量的逐年增加,口服类用量有所上升,而总的用药频度不升反降;肿瘤患者用药频度偏高的主要是羟考酮缓释片、吗啡缓释片和芬太尼贴剂;专用病历和专用处方管理存在不足。结论需进一步加强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全员培训,贯彻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苏州市特殊药品管理规范(2013版)》,加强专项督查,优化操作程序,促使我院更科学更规范地使用和管理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12月门诊二类精神药品处方4904张,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作为药物使用研究的单位,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对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门诊前6种常用精神药品中,阿普唑仑处方量最多(48.77%),其次是苯巴比妥注射液(22.78%)。药品用药频度高低依次为阿普唑仑、氯硝西泮片、地西泮片、苯巴比妥钠注射液、苯巴比妥片、地西泮注射液。结论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及药物选择基本合理,符合《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我院门诊二类精神药品临床使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玉刚  吴红艳  姚雪 《中国药业》2010,19(11):44-45
目的了解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门诊2465张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进行合理用药评价。结果门诊5种常用精神药品中,地西泮片处方量最多(31.30%),其次是阿普唑仑(24.94%)。药品用药频度高低依次为阿普唑仑、地西泮片、艾司唑仑片、地西泮注射液、苯巴比妥钠注射液。有4种精神药品的DUI值小于1.0,苯巴比妥钠注射液的DUI值略大于1.0。结论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及药物选择基本合理,医生对药物的选择总体较适宜,符合《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三级医院门急诊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从某三级医院信息系统提取2017~2019年门急诊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的数据,回顾性分析药品用量、使用金额、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s)、限定日费用(defined daily cost,DDC)及排序比...  相似文献   

12.
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绚  郑志昌  林璐 《中国药房》2008,19(16):1266-1267
目的:提高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监管工作效率和监管力度。方法:应用特殊药品监管系统对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进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结果:实现了我院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在进货、销售、库存数量以及流向等方面的实时动态监控,保证了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的合法、安全、合理使用。结论:该系统提高了我院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规范化、标准化和计算机网络化的管理水平,满足了我院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进行实时动态监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和用药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6~2010年精神药品应用数据及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精神药品的消耗金额逐年增加,销售金额位居前3位的分别是咪达唑仑注射液、曲马多缓释片、曲马多注射液。艾司唑仑片的DDDs稳居第一,氯硝西泮片DDDs稳步上升,曲马多注射液用量呈下降趋势。结论我院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药及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应用现状和《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规定》执行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我院2008—2010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用量逐年增加,用药结构日趋合理。结论:要继续加强按阶梯给药、口服给药、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尽可能的减少药品不良反应,提高疼痛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加强医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方法 从监督管理小组,管理制度,药库管理,药房管理,各,临床科室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 与结论通过对医院监督管理人员及,临床医师、药师培训考核,实现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从采购、储存、调配到使用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我院麻醉药品应用情况,为l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5—2007年住院患者的麻醉处方,对各品种的用量及用药天数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麻醉药品的销售金额逐年增加,芬太尼贴剂增幅最大;哌替啶注射液的用药频度(DDDs)逐年递减,而吗啡制剂的DDDs逐年增加;药物利用指数(DUI)均小于1。结论本院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基本合理,但癌症止痛治疗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院儿童使用二类精神药品的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07年至2010年二类精神药品的用量排序,采取限定日剂量法(DDD)、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DDs列前3位的是硝西泮、苯巴比妥、地西泮,注射剂中咪达唑仑的DDDs最高。4年中用药金额排序变化不大,但在使用量上咪达唑仑注射液上升最快。结论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选择充分考虑了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安全性,用药结构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病区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法,对2010--2012年我院病区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的应用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2010年相比,2011年和2012年我院病区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销售金额分别增长了6.4%和27%。盐酸哌替啶注射液、芬太尼注射液(0.5mg)和磷酸可待因片的销售金额和DDDs呈现负增长,舒芬太尼注射液、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和芬太尼透皮贴剂的销售金额和DDDs呈逐年增长趋势。结论:我院病区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药品管理符合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